查看原文
其他

每每采访您,总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动;每每走近您,总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2016-05-10 娇健 若刚 智勇 新余发布

执 著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蒋国珍


每每采访您,总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动;每每走近您,总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最近两次看望您,泪水止不住在眼眶打转。为了2万多非亲非故的孩子,您简单、纯粹而执著;为了让阳光雨露洒向更多的花朵,您活出了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为了那份执著

终身未娶无儿无女的你

37年专注一件事

把2万多非亲非故的孩子

当作自己的骨肉

在本应安享晚年的日子里

你依然汗流浃背地劳作

开荒 种地 捡破烂

让阳光雨露洒向更多的花朵

……”


5月4日,86岁的蒋国珍老人斜靠在市人民医院住院部14楼的一张病床上,手持当天出版的《新余日报》,一字一句地品味着本报记者为其创作的诗歌《为了那份执著》。读到动情处,老人露出满足的微笑,把折磨他多日的病痛抛之九霄云外。


一个星期之前,同样在这个病房,蒋国珍老人用久病无力的双手,一笔一划在眼角膜捐赠自愿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在37年倾其所有捐资助学后,这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中国好人榜”入选人,选择把生命中最后一丝光明留给世界,把一名共产党员的执著和信仰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坎里。


“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捐资助学、帮助他人,才是他无怨无悔的追求。”



(蒋国珍老师正在病床上阅读5月4日的《新余日报》。)


记者见到蒋国珍时,肆虐的癌细胞正一步步夺走他旺盛的生命力,昔日那位打着赤脚种地、顶着烈日捡废品卖钱捐资助学的可敬老人,如今骨瘦如柴地躺在病床上。皮肤癌在他脸上留下了一个隆起的大瘤子,鼻咽癌把他的喉咙堵得只剩下“一根筷子粗细”,老人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侄女蒋根英告诉记者,前些年老人身体还好,平时四处开荒种地,红薯、花生、芝麻什么都种。今年过完年后,老人突然生病了,这才把他送到医院。


蒋国珍1930年出生于渝水区罗坊镇蒋家村。1953年,23岁的蒋国珍响应组织号召,放弃机关干部的身份到铜鼓县三都小学代教。1957年,由于历史原因,蒋国珍被错误划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平反后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将国家补发给他的22年共计9600元工资,一次性捐出用于助学。此后的37年,蒋国珍不仅捐了自己所有的工资,还把开荒种地所得也拿来资助莘莘学子。


刚开始,蒋国珍主要资助因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孩子。后来,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上不起学的贫困学生越来越少,蒋国珍转而开始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翻开蒋国珍那本发黄的笔记本,我们可以看到一连串的学生名字:敖辛伦1350元;皮秋根3350元;廖小杰4000元……37年来,蒋国珍资助、奖励各类学子2万余名,累计捐款金额达40余万元。“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捐资助学、帮助他人,才是他无怨无悔的追求。”蒋根英感慨地说。


这么多年来,蒋国珍捐资助学的力度近乎“疯狂”。2016年春节前,老人已经染有风寒,但他还是拖着病体前往罗坊镇取出工资卡和存折上的1.4万元,送去给坑背村的贫困大学生蒋成成,此时取款后的存折上仅剩1.36元。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也要戴党徽!”



(蒋国珍在罗坊中学和学生交流。记者凌厚祥 摄)


癌症晚期的病人,身体上要承受极大的痛苦,但蒋国珍却是一位“睁开眼就微笑”的特殊患者。从3月9日起就一直在医院照顾蒋国珍的志愿者颜秋妹告诉记者,近两个月来,蒋老师从没喊过一声“疼”。医生来查房,问他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如果不舒服可以用药物减轻痛苦,老人每次都回答:“我没有哪里不舒服”。不管是前来探望的陌生市民,还是打针的护士,听力不佳、说话困难的老人总是微笑着用目光迎接。


3月10日,老人住进市人民医院的第三天,市直机关工委几位工作人员代表单位前来探望,老人一眼就看到他们胸前都佩戴着党徽,就询问怎么大家都戴党徽。来人解释说,今年春节开始,全市党员干部都佩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当即,老人郑重地请求:“那你们也要给我一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也要戴党徽!”一名党员当即取下自己的党徽,别在老人的毛衣上。老人伸出右手深情地抚摸了一下,又用含混的声音示意侄子蒋金根:“这是别人的东西,不能要。”直到来人用手势反复向他解释,他这才放心收下。


“他是一个很简单很无私的人!”



(蒋国珍在志愿者见证下签署眼角膜捐赠自愿书。)


由于种种原因,蒋国珍终生未婚,无儿无女。这些年,蒋国珍自己过着节衣缩食、以苦为乐的俭朴生活,把全部收入和精力都用于捐资助学,和仅有的侄子、侄女也殊少往来。


但在侄子、侄女看来,叔叔虽然把钱都给了他人,却并不是一个六亲不认的人。1983年蒋国珍离休后,按当时的政策蒋根英接过了他手中的教鞭,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1989年,蒋金根违反计划生育偷生了一个儿子,想向叔叔借钱交纳社会抚养费,没想到不但没有借到钱,反而挨了一顿“臭”骂:“你违反了国家的政策,还有脸向我借钱,门都没有……”可10年前,当蒋金根想买台耕种机不够钱时,蒋国珍考虑到他家里人口多、经济比较困难,二话没说便给了3000元。


自老人生病住院起,侄子、侄女轮流陪护。对于发生在病房里的故事,蒋金根仍然历历在目。党组织和爱心人士送来慰问金,蒋国珍分文未收;对于组织提供的特殊照顾,老人也是婉言谢绝。


4月30日10时许,在亲属和陪护志愿者的见证下,86岁的蒋国珍老人身穿新买的中山装,胸前别着一枚党徽,在遗体捐献自愿书上一笔一划签下自己的名字,完成了“最后的心愿”:把生命中最后一丝光明永远留给这个世界。


谈到叔叔的为人,蒋金根眼含热泪:“以前在农村,家族里出个‘吃商品粮’的不容易,我们作为他的亲人,以为多少能沾点光。没想到他把所有的钱都捐掉了,说实在的,我们当时有点不理解,但还是尊重他的意愿。因为我们知道,他是一个很简单很无私的人!”


“作为受过蒋老师资助的学生,我觉得感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他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



(蒋国珍在田间劳作。)


“蒋老师好,我叫宋佳明,2004年毕业于下山桥中学,感谢蒋老师当年对我的资助和鼓励,我在深圳为您祈福了。”3月18日,6个年轻人来到病房探望蒋国珍,并带来了这样一段微信视频。看着视频,躺在病床上的蒋老竖起了大拇指,人也顿时精神不少。这段视频录制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是27岁的新溪乡党政办主任宋文操。


“我人生第一笔奖学金就是蒋老师给的,是他给了我鼓励,让我发奋图强,他的精神也感动着我们每个人。”在下山桥中学的3年初中生涯,宋文操连续十余次受到蒋国珍老人的奖励,他也牢牢记住了老人对他的期许:努力读书,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说:“作为受过蒋老师资助的学生,我觉得感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他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


蒋国珍入院后,市志愿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在全市发起“看护全国道德模范蒋国珍老师志愿者招募”活动,发动12组共计200余名志愿者开展轮流陪护,一起照顾蒋老师。


蒋国珍患病住院的消息被公布后,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一股爱的暖流:3月10日下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力根受市委书记刘捷、市长董晓健委托,代表市委、市政府来到市人民医院看望蒋国珍老人;渝水区政府对蒋老医疗费用不足部分进行兜底,确保老人安心治病;市人民医院特意为老人准备了营养餐,每天按时送到病房;社会各界数以万计的热心人士纷纷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祈福。


在老人的病房,记者还遇见了一位特殊的探访者。36岁的大学教师袁小军一进病房就泪流满面,他是第一次见到蒋国珍,却和老人神交已久。20年前,还是一名师范学生的袁小军通过报纸读到了蒋国珍捐资助学的故事,从此对这位素未谋面的老人多了一份敬佩和牵挂。4月30日,他通过新余发布微信得知老人生病住院、签协议捐献眼角膜的消息后,特意抽空到医院来探望,还主动向护理老人的志愿者提出申请:“我有照顾癌症病人的经验,让我也加入你们的行列吧。”


来源:新余日报

作者:记者 赖娇健 王若刚 何智勇

编辑:郭晋 值班主任:陶贵彬

投稿邮箱:xinyuapp@126.com

声明:分享而不忘尊重原创,转载《新余发布》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和原文链接

注意啦!有新闻爆料、投稿,请发至新余日报新媒体微信爆料专号:新余爆料(微信账号:xinyubaoliao),文字、图片、视频不限。还不快约?




大家都在看


身在“绿”中不知“福”!快来看看今天的《江西日报》头版头条是怎么说咱新余的

数一数,这“十个有”你所在的农村或社区占几条?

一间民房,几张桌椅,两三个老师......在新余,这样的“草台班子”靠谱吗?

手持C照却开起大货,交警蜀黍的罚单把他的肠子都悔青了

新余6岁小孩买3800元钻戒送母亲,你怎么看?

【健康】这9个坏习惯最能破坏免疫力,第一个就中枪…



更多精彩点阅读^^ 觉得不错,请点赞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