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a是新余的“小浦东”,仙女为Ta而来……

2016-08-27 新余发布

Ta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起 宏 图

阳光下沏,蓝天白云倒映在绿水之上,鳞次栉比的高楼临河矗立,红花绿叶点缀其间,树梢上的白鹭扇动翅翼,将阳光舞动得斑斓多彩……这就是袁河南岸的仙来新城,渝水区的亮点工程之一。



从北岸眺望,仙来新城就像一幅层次感和纵深感很强的油画,这画作好似经过了脚下袁河之水涤洗过,清新爽目得不敢用手去擦拭。这个区域面积5.45平方公里,总人口1.55万人的新城,每一滴雨都裹挟着欣喜,每一丝风都传递着的能量,每一缕阳光都孕育着希望。一位在上海居住了几年的职工感叹不已:“几年不见,没想到新余变化这么大,尤其是仙来新城更是翻天覆地,让我每次经过,就好像身处上海浦东。”

(记忆中的浮桥,“云津桥”)


的确,仙来新城的崛起,就是近几年的事。2005年,我从乡下调到城里,在区里一家文化单位工作。我把家安在袁河岸边,每天惯看袁河南岸的乡村风景,夕阳西下,河对岸的田野、林子、电线杆、瓦屋以及荷担而归的菜农,尽收眼底;鸡鸣狗吠隔河传来,清晰可闻。一条河流,泛着碎波,成了城市和乡村的分水岭。当时要过袁河,大都是通过河上的浮桥,浮桥由几十艘铁壳小船组成,走在上面,笃笃有声,还有些摇晃。为了求得方便,我常过浮桥到桥头的一个小村子赶露水集(我至今仍不知这个已经消失了的村子的名称,当年它隶属珠珊镇),猪肉、牛肉、猪血、豆腐还有农家自种的一些时鲜蔬菜……集上很安静,卖菜的人也不吆喝,买菜的人来去匆匆,每个人似乎都怕惊扰乡村清晨的宁静。如果遇到袁河涨水,浮桥就要暂时拆除,到对岸去就要绕很远的路了。


可是,这些乡村图景只能在记忆中追寻了,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景观桥——仙来大桥,再加上新余大桥、渝州大桥,三桥飞架南北,通衢大道贯穿东西南北。公园、楼房、学校、小区、市场……“一心两轴一带”的合理布局,在这块寂静的乡土上铺展开来。当年那些卖菜的村民,也已住进高楼,变成城市居民,晨曦中、落日下荷担或躬耕的身影,变成了跳健身舞或打太极拳的柔美造型了。



仙来新城最靓丽最具人气的地方,当属面积12.7万平方米的龙池墅公园。这个公园的所在地,几年前还只是一片荒芜的河岸

站在仙来大桥上,3华里的龙池墅公园枕河展开,从高处看,就像给袁河镶了一条花边。走近了才知公园高低层叠,如风光旖旎的梯田,且“田”里绿意葱茏,鸟鸣虫呤就在这“田”间拔节。夜晚漫步在红色透水砖砌成的甬道上,落地灯、卵石、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有时配上一幅憨态十足的人物雕像,吊出了几分俏皮和动感;而散落在草间的黄卵石,一大带几小,随意点缀,朴拙天然。园里植物不下百种,我暗恨自己不是园丁,只识得樟、柚、柳这几种树;花呢,不知有多少,眼下开放得炽烈的是紫薇花,一树一树的粉红,层层叠叠的花瓣在落地灯光的映照下,绞绡般透明。


一路上凉亭就有四、五处,最适合友人或情人坐下来长叙。凉亭由方木搭成,五格,四面透风,木地板、木座凳,顶上爬满绿藤,叶间漏落些月光,斑斑又点点,混着好闻的藤萝气息;纺织娘、油葫芦还有蟋蟀,在草丛中各自鸣唱,萤火虫自河面处游来,偶尔一只夜鸟被咳嗽声惊起;谈笑的间隙,听到头顶沙沙的声响,疑是昆虫在噬咬藤叶,一阵河风拂来,雨珠落在颈上,凉酥酥的,才知下了小雨,没想竟捡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惬意。


抬水工程启动后,袁河的水面浩淼起来。亲水、乐水、爱水成为市民到公园休闲的一大主题。各个亲水平台上,有人在垂钓、纳凉及跳健身舞,还有老人,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听着录放机里的“瞎子戏”,优哉游哉如出世的仙人。最惹眼的是健身舞队,这些生活在仙来新城的女人,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岗位,甚至素不相识,眼下却聚集在一起,随着曼妙的旋律,做着同样的造型,微风吹拂,灯影婆娑,她们的心是相通的,那就是赶上了好时代,一定要健康、快乐、长寿!


在喷泉广场上,正举办“激情渝水红歌会”,吸引了众多声乐方面的专业人士和音乐爱好者前来参赛。通明的灯光下,人头攒动,歌声时而柔美时而高亢,城南、城北的许多市民甚至乡下的农民都前来观赏,掌声如潮。“激情渝水,红歌飞扬”声名远播,甚至有远在北京的新余籍人士打飞的过来参赛,“激情渝水”已成为渝水区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还有临河的仙来戏台,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一派古韵。秋冬时节,这里曾上演地方小戏,以采茶调为主,引来众多市民观看。灯火倒映在水面,彩排着“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韵;而咿咿呀呀的唱腔和着柔媚的二胡声飘过袁河,软软的撞到袁河对岸的魁星阁,引起幽远的回音,让人恍惚、自失起来,常常是锣鼓一声响,才把人从古典的臆想拉回到现实。



人声灯影里的仙来新城,宛若仙境,她见证了渝水区三十三年来的沧桑巨变以及魁伟神奇。要找到精当的话来描述,的确太难,借用郑板桥题画诗句“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或许可以比拟她的冲天豪情吧?



作者简介:彭秋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新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华东地方报副刊好作品一等奖、江西省“文华杯·国庆颂”征文一等奖等奖项。自编散文集《阳光的声音》《行走的蒲公英》《闻声识故乡》等3部。



来源:政务渝水

投稿邮箱:xinyuapp@126.com

声明:分享而不忘尊重原创,转载《新余发布》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和原文链接

注意啦!有新闻爆料、投稿,请发至新余日报新媒体微信爆料专号:新余爆料(微信账号:xinyubaoliao),文字、图片、视频不限。还不快约?




大家都在看


新余“十佳美丽乡村旅游点”评选活动开始啦!

生态停车场是什么情况,还免费?!新余的车主们,赶紧奔走相告!

6万元,30个?3000元,200名?新余人进来看看,这样的福利有你的份吗?

家长注意!新余学生公交卡年审,过期就用不到了哦!

新余人又出风头啦,连小朋友都这么牛!

警惕!他每天早晨喝凉白开喝出一身病!曾经的常识又错了?





领导说了!你点一个 ,小编工资就涨5毛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