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57 墨
墨,最初指书写、画画用的黑色颜料,通常是呈现固态的,常见有墨丸、墨锭,使用时须加水研磨化开,成为液态的墨汁。这种颜料普遍都是黑色的,因此墨也有黑色的意思。我们知道,碳是构成墨的最主要元素,它的性质比较稳定,所以比起其他颜料,用墨来书写的字迹、绘涂的纹路大多都不容易褪色,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依旧清晰可见。
在南越王墓中,我们发现了4385颗圆饼形的墨丸,并且在石砚台上发现有墨迹。经过鉴定,研石上的墨迹同墓室前室中卷云纹壁画的黑色部分性状相似,因此认为这些墨丸是供人们实用的,很有可能就是用了这些墨丸来绘制墓室的壁画。
南越王墓出土的墨丸
南越王墓室里朱墨二色的卷云纹
另外,在墓中还出土了一些陶碗,在其表面发现了用墨书写的“实祭肉”三字,这些墨书具体的意义目前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考证。
陶碗上“实肉祭”的墨书
比较特别的是,墨还可以指代一种刑罚。《尚书·伊训》中说:“臣下不匡,其刑墨。”蔡沈注道:“墨,墨刑也。”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也称作黥(qíng)面、黥刑,是在罪人的面颊上刺刻花纹,用墨来涂染,伤口痊愈后染墨的痕迹却终身难以脱落,使得罪人一生都要背负刑罚带来的耻辱。汉高祖刘邦麾下的大将英布曾受过黥面之刑,因此也被称为“黥布”。武则天为女帝时,上官婉儿获罪亦受黥刑,她请求以朱色黥面,行刑官在她的额间刺刻了一朵梅花,也给后人留下了“额间梅花开”的故事。
在百工之中,墨也有独特的用途。木工用染墨的绳线来定直线,《荀子·劝学》中有“木直中绳”之语,《离骚》中也有“背绳墨以追曲”的说法。因此“绳墨”后来也引申为“规矩、准则”。
在春秋战国时期,墨是诸子百家之一,代表人物是墨子,墨家擅机变,通技工,主张“兼爱”“非攻”“节用”“明鬼”等,在逻辑辩论上也有非常重要的贡献。《墨子·公输》中记载了墨子阻止楚国伐宋的故事,其中墨子与公输班(鲁班)、楚王分别展开了一场辩论,并在楚宫中模拟楚宋攻守战,“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御之”,最终墨子大获全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墨家的智慧与特质。
“跟着眜眜学汉字”
往期推送
(点击图片或标题即可)
编辑:霍雨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