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始终要相信,诚恳的努力会得到好的回报

2016-09-02 毕亚军 华商韬略



作者:华商韬略丨华商名人堂 毕亚军


时有读者在后台留言,希望华商韬略介绍一下自己,想知道我们的故事。

我是你的用户,却不知道你是个什么鬼?这是不对劲儿,对不住大家。刚好今天排期内的稿子临了了出了状况,那利用这个机会,讲讲我们自己吧。

不少朋友劝我们去推广、去秀几把,提升一下知名度,期待与厚爱令我们感激,谢谢大家了。先说一下我们为什么不推广,再讲我们的故事吧。

不去推广,主要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还没什么好去推广,更没必要去秀。

我们现在主要做三个事,一个是自媒体,一个是广告,一个是讲座活动。

自媒体这块儿,我们已在20多个平台有媒体号。我们觉得自媒体最好的推广,就是把内容做好一点,对得起读者的时间。一个做内容的不靠内容让大家认识你,终究不是个事儿。你把读者“推广”过来,如果内容不好,动动指头跟你再见了。

有人说,你这样慢啊,如果内容好再加上推广,不是更快吗?这倒是真。但做推广不是要精力要钱吗?我们想来想去,还是把钱用来奖赏做内容的人,把精力也用来把内容做好。慢就慢一点吧。

我一直有个可能是错误的偏执,真正好的东西不怕慢,也不怕晚,尤其在内容行业。甚至,慢一点会做得更好。我们一直相信一个事儿,做好一个东西,要从容。仓促,扯着蛋,可能出问题。像今天排期出了问题,要是赶其他没有做好准备的,就不从容了。讲自己嘛,不用准备,就是这么个事情。

再有就是广告,这不是自媒体的广告,是一个独立的广告业务。它从整个市场着眼,在擅长的领域策划创意、组织外界广告资源、客户,跟自媒体关系不大。有人说我们收钱写软文,有的,但绝少。我们是靠这个广告业务来养活自媒体,我们现在还没有把自媒体商业化的想法,一段时间也不会。

我们的广告还只有能力做点小生意,都是一对一,靠让客户更划算吃饭,如果团队能讲清楚,客户也都理解,所以也不需要什么推广。反倒能力不够就去忽悠,真要吸引来一些客户跟你做大生意,服务和资源跟不上,也不是个事儿。

最后就是我们的讲座活动,我们跟北京大学合作了一个讲座——“PKU Speech•华商名人堂”,邀请我们报道过的顶级企业家到北京大学发表演讲,跟学生们交流分享。这个事儿有幸得到北京大学领导、师生和一些企业家的支持,这就能做好了,所以也不用怎么去推广。而且它是纯公益的,我们没有从中赚到一分钱,也没有用这个赚钱的打算。

这也不是定期的活动,我们有余力就做,没有余力就先做生意活命。有人建议我们在这方面商业化,搞点什么会议、论坛、组织挣钱,我们想啊,但也觉得还不到时候,没有足够的把握能把它做好。我们脸皮薄,胆子小,今天在这里讲讲都诚惶诚恐的,粉墨登场去招惹负责不好的事儿更是想起都后怕,这是心里话。

总而言之,我们不是不做推广,不是不相信推广,也不是不会推广,而是还没准备好。有时候,不是人有多大胆就有多大产,而是人有多大胆就会摔多惨。自己摔没关系,但到处张扬,弄一堆人跟自己一起摔,就不好了。

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儿;办一个事儿尽量对一个事儿负责;有风险可能做不到的事情,要提前跟人说清楚;真正没做到,要有个愧疚;犯了错,要受罚。别一堆对不住的人,一堆要解决的问题,还出去吹牛逼。这是我们的习惯吧。

另外,我们也不准备去搞什么雄心勃勃的融资计划,所以也没有要去出名提升估值的压力。我们更追求把“华商人物与企业新媒体第一殿堂”做到绝对名符其实、深入人心、深受欢迎,投资人可能更想赶紧做大,抓紧挣钱,几年几十倍之类的。

严格来说这两个事儿是一致的。如果事做到好,钱自然来,如果事做不好,有钱也是不应该。但过程中,它有个时点和方法的不同,一旦非要在某个节点上二选一的话,不同追求的选择可能是不同的。我们这个活儿也不是印钱的,是要披星戴月一笔一画码出来的长远耕耘,也接触一些投资人,怕对不起期待,还是自己慢慢爬好了。

有人说,现在的游戏规则是不融资就做不成事情,不只是做不大,还会被拿到投资的挤死。有这个危险,但我们决定去撞它一下,撞撞这个规则。

因为10年来,我们始终有个信念,踏踏实实做事情,诚恳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这是我们亲身经历之后一路体会过来的,所有算是有发言权。

这就要说到我们自己,甚至我的故事了。

我是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小学前三年是在村里头用石头做板凳的学校上的,初中时每周背粮食翻几座大山,来回走六七十里。几年下来,把腿部肌肉锻炼得不像样子。现在每次去足疗,话多的妹子总问:哥你是打篮球的还是踢足球的?我说,都不是啊,哥是跑马拉松的,不过已经退役了。

因为想早点工作,初中毕业后,我读了当时有希望包分配工作的中专。但中专没念完,就跟家乡一位在某大报发展事业的大叔到北京来了。

当时有点文学爱好和特长,以为他是因为这个选我来,来了要干文字工作的,但结果是给本大黄页,一个一个打电话、做广告,小清新有点大失落。

那也没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干。干着干着,我觉得这事儿比文字工作还好,然后就聚精会神地干,然后还跳了个地儿,最后跟着体制内的领导们干。

为什么觉得这个广告工作很好呢?

第一,它能挣到比较多的钱。当时北京的房价,四环附近一般也才3000来块吧,但我的同事有一个月挣上万块的。当时对我来说,挣钱是第一重要的。那时穷到什么程度,最糟糕时要饿一两顿饭,借到钱才能吃饭。因为有这个经历,后来自己在一线带团队时,遇到外地来的苦青年,总会问,还有生活费吗?遇到真没有的,这个时候给他几十块钱,比等他有点业绩了,发几千块奖金还管用。

第二,它能帮我学东西。在那个地方,排在你后面打饭的,可能就是昨天震动全国的评论员文章作者。你如果虚心,可以做你导师的人比大学还多。它还有座吸引我的图书馆,全国报章杂志都有,抬腿就到了,我几乎一下班就泡里面。

也是从那里,我发现看报章杂志比看书更有助与时俱进和学以致用,从此养成侧重看报章其次看书的习惯。此后我可以说是阅书无数,但一页页看完的少。因为相比报章杂志,书太水,现在是越来越水。最近我们准备推出面向市场的书,但迟迟没下手,也是在想,是不是可以破下这个歪风邪气。

第三,它能帮我融入到社会潮流中去。当时,这个报纸是非常非常吃香的,有时候跟地方上打电话过去,人家给的都是中央来电话了的待遇。虽然做广告,我们面对的对象都是高端的人群,常常是地方的大员,大公司的董事长。还有什么环境能让我这样的人,有机会去接触他们这样的人,甚至跟他们交往、学习呢?

回头看,一路真遇到不少贵人。有钱的、有权的,我最爱给我指导和机会的。权和钱,是别人的,但指导和机会给你了就是你的。这个机会不是让你当官发财,是让你做事情,甚至参与他的事情、帮他做事情。有段时间,一个领导三更半夜周扒皮,哎,你把那个报告写出来;哎,明天跟我去哪里,马上做个案子出来……规定时间,命题作文。我的不少东西都是在那时被憋出来的,至今受用。

现在有些小孩觉得帮上司、领导干活儿是被利用,不喜欢被利用,让他给你干个事儿,像刨了他祖坟似的。殊不知,这往往才是真正发挥和展示你的机会。当然,你压根儿就不想发挥和展示自己,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些贵人帮助我、激发我,让我可以超越身份,去做一些更高层级的事,也学到很多的东西,相当于让我真正上了一个社会的“大学”。最重要的,这还一点一点让我建立了自信,觉得纵然出身和条件不好,也是充满机会,能做事情。

印象尤其深的是:曾遇到一位高山仰止的大人物,他看出我见到他以后的慌张,说:不必对任何人仰视或紧张,都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体,最终也都是一捧灰。后来,遇到紧张的人和事,想起他的话,就能立马精神抖擞,抬头挺胸。

这样干了几年后,领导提拔我,自己出来做个小公司,代理这个报纸的广告。开头也是难,每个月担心发不起工资。怎么办?唯有拼命干。最后还不错,经常是代理公司中业绩名列前茅的,印象中还拿过社里发出的唯一一张广告经营奖状。

干广告代理这件事吧,总是有个危机,这里面的核心价值是别人的,而且价格战很讨厌。你这边刚谈好,多少钱,那边就钻出来,我这儿更便宜。一点招儿都没有。又怎么办呢,想办法,让自己有点核心竞争力。我不要只卖资源了,要兼卖创意。让创意也成为吸引客户的一部分,这样弄了以后,稍微心安点。

也还是安不下去,你终究要用别人的资源来实现你的广告。到今天,我们还在做这类似业务,还在遇到问题,前几天就有个事儿,大家都支持我们,最后却没整成,对不住一帮朋友。


这个问题就是,你尽心尽力弄齐一个事儿,资源方可能给你一句话,最多一张纸,上面写着七个字:这件事情不得行。你马上就傻眼了。

于是我们就想,还要再往核心走一点,这就走到了创立华商韬略。

当时,我已认识一些海外华人企业家,知道他们有面向中国宣传企业的需求,因此觉得这里面可能有生意;我也深深感佩他们的商业成就、智慧,尤其是个人修为,因此觉得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是个很有意义的事。而当时的媒体基本上都是忽视他们存在的,这就更增进我觉得此事可行的信心。再说,我不是一直有个做文化人和媒体人的美梦吗?把他们的故事讲出來,也是文化和精神的传播传承,也是文化和传媒事业啊!想来想去,觉得这是个好事,真是个好事儿。

于是,决定来做这个新事情。以海外华商为主,国内企业家为辅,自己做策划,怎么分门别类地写他们的公司和故事,然后建立创作团队把内容做出来;再然后,把内容出版成书。从社会意义上说,这个书的内容是华商精神财富的记录和传承。从经济意义上说,它可以服务一些企业的品牌和业务,也是创造了价值。

如何兑现价值呢?我们决定卖书,当时没能力去做畅销书,这类书估计也不好卖(他们大多都在国内缺少知名度),于是就指望被写作企业可以买一些书,不买也不勉强。但我们相信总有人是需要的,因为这是他们面向中国大陆的很好传播工具,也是他们企业和人生的纪念,是有意义的。

这样几想几想,算是把做什么事,怎么挣钱保证持续性给想出来了。但我们还是没有资源,甚至没有资格来做这个事。以什么名义出版?出版要有刊号的嘛,我们哪里有?没有就去找有的合作吧。于是找到几家杂志社、出版社,很诚恳地跟大家说我们的想法,会严格接受他们的管理,按照他们的要求与他们合作发展。他们听了之后,也认为是好事儿,可以支持,能够合作。

于是,我们就干了这个新事情,慢慢从一个广告代理公司成了一个内容供应商,说起来我们是卖书盈利,但归根到底是靠卖内容给人家。你的内容不好,人家不但不买,都不会同意你出。有了这个新业务,我们更安心一些了,因为分散了风险,出版社那么多,鸡蛋不再装在一个篮子里。

那是2005年,我25岁,但已有6年资历。我们一开始定下目标,要竭尽全力,不赚钱也务必把第一本书出好。必要条件是,找到真正值得写的大企业家并且写好。我们的计划是:第一本书要写100位企业家,70%的企业家要是最具成就和影响的。

知道我要干这么一件事,而且定下这样的目标,有朋友吓傻了,你有什么本领能做好这件事,能说服这些人让你写?我回答:诚恳地去请人,努力地去写好。有人听了就差嘲笑了,那么多知名媒体、大牌记者都没做的事情,你敢去做,你能做成?觉得我是极其天真、幼稚、自不量力。

但我却是认真地有信心。因为我看到,所谓的那么多知名媒体、大牌记者都没做这个事情,要么是他们根本不愿意做,出个镜,写篇红、黑稿就能挣几十万,谁愿意来做我计划中的那么辛苦的事啊?要么就是他们真没能力做,所谓的知名媒体、大牌记者,稿子一上5000字就架不住的,我见过太多。

即使跟他们竞争,我也还有个核武器:比他们更低得下头去求人,也比他们能更拼命地去努力。在大媒体呆过的,基本都对大媒体的人事以及效率有看法,我对这件事一直有点不道德的乐见其成:做梦都要祝福他们继续这么混啊,否则,他们出来真刀真枪地干,哪有你一点翻身的机会。

当时传媒行业好像也很流行一句话,找一个把广告经营做得好的人,比找一个好总编辑还难。这个也有点鼓励我。我都把你们觉得难的广告经营做好了,还做不好内容吗(对不住做内容的朋友啊,后来才知道,内容也是非常难,更难的)。

带着这些念头,我们信心十足地干,百折不挠地干。最终,用一年半做成了华商韬略的第一本书,也基本实现了目标——70%的企业家要是最具成就和影响的。几乎是全球最顶尖的海外华人企业家都汇聚在此了,还有不少顶尖企业家给我们题词,甚至帮我们介绍人接受我们的邀请。而且我们的内容都是原创,绝大多数是独家采写,稿件是要企业家亲自核定的,这样保证权威,也不出问题。

这个过程自然异常艰辛,首先是找到他们来参与并不容易。印象很深的一个经历是,一个顶尖的企业家族从来不接受什么公开的报道或出版,但最后也同意了。怎么办到的呢?就是努力和诚恳。我们写了很多信,全部是拒绝,最严重也最诚恳的一次拒绝,大意是说家族有遗训,不干这些事。

我们不放弃啊,心想不接受访问,那我先把你的故事写出来,给你审还不行吗?

也非常之不容易。先是不好写。面上的公开资料极少。那我们就深挖,去他们的官网下载年报,搜集一切对成文有用的资料,记得我光看这些材料就看了几十万字。其次是写了还不行,写了发过去,干脆回音都没了,自己也几乎快要放弃了。偶然一个机会,看到他们居然接受了央视一个采访。我觉得这可能是他们要改变过去习惯的一个信号,马上又信心大增,扭头继续钻研,继续写。最终写成一篇万多字的大稿子传过去。大概三天后,我收到他们亲笔修订的稿件以及感谢信。那篇报道也可以说是对这个企业家族最全面、权威的报道了。

2006新年前,冰冷的一天,我接到一张贺年卡。卡上写着的是:毕先生,新年快乐。写下祝福的,正是不知道拒绝了我多少次的这个家族的企业公关传讯负责人。至今想起,那种温暖还在我心。那张卡,也还被我供奉着。

更大的困难是这些人的稿子也真是不好写。如果是被写过的,你很难超越过去写他的;不超越,你就没价值。如果没被写过,那他往往要求一定很高,觉得别人写不好他,所以干脆不让写。一个印象深刻的经历是,一位曾经在美国大公司做到华人最高位的企业家,看完第一稿,回答是,这个稿子没意义。我们坦诚自己的水平不够,但有一万个决心做好这件事。他又给我机会:每个月谈一次,半年后你再动笔。之后,不止半年,先后改了差不多10次稿,他终于觉得,“这才有我的精气神”,说完哈哈哈大笑,把威斯汀的整个咖啡厅都惊到了。

也是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很多企业家如果出来当作家,我们会没饭吃。10多年来,这种在大师级企业家那里的毁灭与再造,在我们这里发生多少次,我们已不清。今天有一些朋友说,华商韬略的作者都不出名,作品似乎写得还可以,怎么办到的?答案,应该就在这11年的毁灭与再造里。

为什么要这么努力,这么辛苦去做?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条件不好,要比别人加倍加倍的付出,也因为我们真心地希望靠做好这事,而不是说扛个大牌子,耍个花招,甚至蒙混过关糊弄人家去把钱挣了。我们也是有大牌子的,也可以糊弄糊弄的,合作的杂志社、出版社都是国家核心级。另外,别说当时,就是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也有人不用那么拼,就能把事情做成。我们没那个命,我们认。

有人说,你的意思是,你还有放着轻松的钱不挣,故意去挣困难钱的精神,你好假,假高尚,虚伪。我的回答是,我们从不高尚,也从不谈情怀,不过是想做得更持久一点。客户不是傻子,你糊弄他一次挣到他的钱,做成你的事后,下次可能就糊弄不到了。我们希望他们将来还把事情交给我们做,把钱给我们挣,又没有不拼命努力就能做好的资本,唯有老老实实,拼命努力。要是我糊弄他,他还乐意被糊弄;要是不努力也能把事做好,我一定不这样辛苦这样拼。到今天,团队不敢讲,我自己几乎是很少夜里2点以前睡觉的,连续两天不做事,心里就发慌,好像对谁犯了罪。

在今天的一些舆论里,做生意的把产品服务做好,欠人钱的按照承诺把钱还给人家,官员不贪污为人民服务,成了一件高尚的事,这有点荒唐。

就这样,我们一直做了这件事整整10年,直到今天还在继续。期间,我们访问了上千位企业家,出版了20来套书,一些大企业家从05年到现在一直跟我们保持着联系,甚至还有其他方面的小合作。在台湾、在香港,在东南亚、在美国,好几十个华商大家族更是几代人接受我们的邀请支持我们。全球华人富豪榜上会中文的,70%以上都接受了我们的采写或核准了我们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都是绝对的独家,也是对他们最全面、权威的记录和展现。

有读者说,华商韬略自媒体怎么这么强?几乎天天都是重量级人物,篇篇都是深度精品。答案是:华商韬略不是一个刚冒出来的自媒体。即使我们从今天起停止外采,光是过去的人物作品修饰修饰,每天一个,还够我们持续发两年

可以说,在这个细分的领域,全世界已经没有人比我们更专注、也做得更好。当然,我们也一路在犯错误。比如,曾经不起诱惑或者判断能力有限,去写过在现在看来不应该、不值得写的人,而很多文章在我们现在看来,可能是那么的不足。

回报上,我们的第一本书出来收入就远超预期,很多都是我们根本没有预期,也不敢去预期的。很多大企业家能答应我们采写就是烧高香了,哪敢奢望他们买我们书,给我们钱啊。但最后作品出来,恰恰是他们买了我们最多书的书。他们觉得我们甚至比他们每年花了几百上千万雇到的公关公司还用心,为了这份努力,也给我们支持。前几天我们曾发了一篇台湾企业家尹衍梁先生的文章,他说,做生意不要先想赚钱,先把事情做好,钱就会来追你。我们深有体会。

因为多少有点成绩吧,虽然外界对我们无知,一些渐渐知道我们的人,往往会惊讶于我们做成的这些事。也经常有人问,你们能联系到那么多人,是不是有特殊的背景,或者有特别的手段。走到现在,你说我们完全没有背景,那也是不符合事实了,但我们的背景怎么来,手段是什么呢?那就是这个了:诚恳和努力,竭尽所能的诚恳和努力,如果不够和做错,就诚恳和努力地改正。

时常会在我们的文章留言中,看到一些读者认为我们推送的企业家们所讲的成功要靠努力,诚恳终有回报,好像是骗人的,是我们帮他洗白,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好命、好运气或者干了多少坏事。也有人抱怨,机会和资源都被那些人占完了,社会结构越来越扎实,真正的草根年轻人,不偷不骗好像已经没有机会再出头。

我们的条件曾经那么不如人,还有那么多的不足和问题,也能因为还算努力,还算诚恳,做成一点事情,获得一份自己很满足的回报,这该算是一个诚恳和努力也会得到好回报,社会没有那么阴暗的小证明吧。这也是我决定讲讲我们的原因。

条件不够,不是不能做成一些事情,只不过是你要有准备,要比条件够的更辛苦,更诚恳地去做。这也没什么不公平,倘若你苦出来了,你的下一辈,或许就会成你现在羡慕嫉妒恨的人。而你现在羡慕嫉妒恨的人,他们的上一辈,上上一辈,也是这么苦出来的。至于什么机会好像没有了,我倒觉得,崭新的机会才崭新地开始啊。

不经觉说了这么多,吓一跳,不好意思。先说到这里了。拉拉杂杂,不成文章,还有一定少不掉的错别字,请您多多包含,当成是我们的一次闲聊吧。

祝您:周末愉快!







文章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如需转载,请添加客服(ID:hstlkf)获得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