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400名科学家实名谴责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仍有六大疑点

李晓慧 环球科学 2019-06-28

今日,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在香港召开。


撰文丨李晓慧


11月27日,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在香港召开,人们没有看到前一天公开“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消息的贺建奎。但是这一天的会议依然绕不开关于贺建奎“疯狂试验”的讨论。“贺建奎已经有资格做全人类的主了?”中国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演技忠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部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邱仁宗在演讲中称。


在缺乏社会整体对潜在应用达成共识之前,任何胚胎修改都是不负责任的,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共识。现在贺建奎秘密地、擅自打破了这项共识,引发全球讨论以及伦理争议。


现在,贺建奎已成为众矢之的,已有超过400名科学家实名予以谴责,中国遗传学会基因编辑研究分会、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发表声明,其中提到,“虽然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和细节仍有待证实,我们对这一严重违反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违背医学伦理和有效知情同意的违规临床应用表示强烈反对并予以严厉谴责。”


《环球科学》记者致电此前与贺建奎有科研合作的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院长李戈,据李戈介绍,其医院与贺建奎实验室合作进行过科研项目,主要内容为基因编辑在胚胎中的安全及其效率的研究。“我们这两天看到新闻之后,非常惊讶,从来没有听他说过要用作人的研究,这还太不成熟了,我们之前做研究也是想评估一下这项技术。”李戈说,“(贺建奎)注册的整个大项目的内容我们不是太清楚,他跟我们医院合作的就是关于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的科学研究。”


截止到目前,与贺建奎这一“研究项目”有关的各方几乎均给出“不知情”的回应。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在接受《环球科学》记者采访时表示,确定基因编辑不是在其医院进行,婴儿也不在其医院出生。贺建奎担任副教授的南方科技大学发布声明表示,“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并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校方将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贺建奎所宣称的“试验”并未经过同行评议,也未在任何期刊发表。



HIV疫苗?一个简单的“基因手术”?


在贺建奎的这项“试验”中,有一位来自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IVF实验室胚胎培养师、细胞研究员覃金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上发布的题为““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论”的注册信息中,覃金洲为申请注册联系人,贺建奎为研究负责人。在贺建奎发布的视频中,覃金州介绍了胚胎培养的过程,他声称:“基因手术和正常的IVF(辅助生殖技术)其实没有很大的差异。”他将基因编辑的过程描述为一个极其简单的“基因手术”,他说:“在我们完成ICSI(单精注射)受精后,我们把cas9蛋白和引导序列用极细的针注射到受精卵里面去,当受精卵分裂成三或四个细胞之前,这个基因手术就已经完成了。”


覃金洲在接受访谈时表示“基因手术”和IVF其实没有很大差异。


在贺建奎实验室的网站上,公开着参与试验的“志愿者”需要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在知情同意书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该研究小组正在开展艾滋病疫苗开发项目。”“研究团队邀请你参加这项研究。”



将一项高风险低收益、全球科学家都反对的人类基因编辑,包装成“疫苗”、“手术”,现在还不知道接受“试验”的“志愿者”是否了解这其实是一个疯狂而无底线的所谓“研究”。


国内外众多科学家表达了这项“试验”所存在的巨大技术风险和伦理争议。



为什么要选择疯狂的高风险行为?生命科学顶级科学家实名反对


目前世界上有多少科学家反对贺建奎所宣称的“试验”恐怕已经数不清了,至少有超过400名科学家实名反对。其中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颜宁,她在社交媒体中发布信息称:“生命何其复杂!尽管现代生物学研究了这么多年,我们对于绝大多数生命现象、基因功能的理解可以说还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准备好了可以对人类任何一个基因动手了么?脱靶问题在动物实验中解决了么?你们能对这两个孩子可能的不良后果负责么?这两个婴儿的人生是实验者有权利决定的么?ta们本来得艾滋的风险有多大,为了做实验而枉顾生物伦理学,这是受过训练的科学家所为么?对你们,是新闻是噱头是投资,对ta们,是不可逆转的一生!”


在这项“试验”中所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发明者张锋和Jennifer Doudna也公开了他们对这项“研究”的看法。张锋在提供给媒体的一份声明中称,“在现阶段,通过编辑胚胎敲除CCR5基因的风险远远大于可能的好处,更别提敲除CCR5可能让一个人对西尼罗河病毒更加易感。而且,目前已经有一些常见且高效的方法,可以预防艾滋病病毒从父母传染给未出生的孩子。”而且,“我不仅认为这是有风险的,而且对此项试验缺乏透明度深表担忧。所有医学进步,尤其是那些影响弱势群体的方法,都应该谨慎和仔细地进行测试,与患者、医生、科学家及其它社区成员公开讨论,并以公平的方式加以实施。”


Jennifer Doudna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称,“现在迫切需要限制基因编辑在人类胚胎中的使用,在明确无法满足医疗需求,且没有其它可选择的医学方法时,才能够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建议,进行尝试。”


在接受Nature采访时,西雅图Altius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的基因组编辑科学家Fyodor Urnov称,他并不赞同通过胚胎编辑预防HIV感染的决定。他认为,现在已有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遗传学保护人们不受HIV感染,又不用涉及胚胎编辑。Urnov本人也在使用基因组编辑工具靶向CCR5基因,但他的研究主要在成人细胞中开展,而不是胚胎中。


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信主任张琳琦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敲除CCR5基因可能并不能够完全避免感染HIV病毒,“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的门是很多的,CCR5只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受体,但是艾滋病病毒仍然可以绕过它,利用其他机制进入细胞。所以,即使对CCR5基因敲除得很彻底,也不能完全阻断艾滋病病毒进入细胞。”


张琳琦将贺建奎德行为描述为“粗暴、冒进、狂妄”,他甚至认为这“确实能让我们走向人类灭绝的边缘。”因此,张林琦与全球100多位华人艾滋病研究专家联合签署声明,反对贺建奎所进行的“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临床试验。



试验究竟在何处展开?有多少事实被掩盖?


起初,人们根据仅有的公开信息猜测,这项疯狂的“试验”究竟在何处进行?基因编辑在哪个实验室进行?胚胎移植和婴儿生产在何处进行?是贺建奎所任教的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称贺建奎已办理停薪留职。是进行伦理审查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也已发声明予以否认。那么贺建奎的合作者覃金洲所在的深圳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呢?有媒体获得消息称,基因编辑并非在该医院进行


但根据《环球科学》记者查询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实验室页面发现,在其公布的志愿者“知情同意书”英文版中,写明“怀孕的女性志愿者要求9个月孕期时,在指定医疗机构准备生产(暂时指定深圳罗湖医疗机构Shenzhen Luohu Medical Institution)。”



胎儿生产机构疑似指向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下属五大医院,包括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罗湖区中医院、罗湖区妇幼保健院、罗湖区康复医院以及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其中覃金洲所在医院即为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2017年3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正式成为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记者致电该医院,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回应称:“我们在做调查。”


当记者告知相关文件中指定生产医院可能为罗湖区人民医院时,该宣传人员表示完全不知情,并询问记者相关的信息来源。当记者询问覃金洲目前的工作状况时,其回复:“覃金洲以前是我们医院的员工,但是从2018年1月开始一直在贺建奎的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一直到现在。他是全职、脱产式做访问学者的,从2018年1月1日开始至今他没有在医院工作,覃金洲目前并未从医院离职。”具体情况,该宣传人员称需要等待医院之后发布相关信息。截至发稿前,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还未发布相关声明。


在查看贺建奎实验室网站上的“知情同意书”时,《环球科学》记者发现“知情同意书”称,这项试验的主要风险为脱靶,但这一风险研究团队并不承担。



其中也说,将会为出生的婴儿投保平安保险的“安星宝”(anxingbao)保险产品,在平安保险官网上显示,这是一款定期重疾险,承担25岁前的重疾责任。但《环球科学》致电平安客服得知,该款保险已于2017年4月1日停售。贺建奎是否已寻找到替代保险产品暂未可知,重大疾病等医疗保险能否承保基因编辑的儿童也从未有先例。


贺建奎在公开了他的疯狂试验后,在视频网站上公开了5段视频,自行提出了“基因手术”的五项伦理原则:悲悯之心、有所为更有所不为、探索你自由、生活需要奋斗、促进普惠的健康权。


《环球科学》多次致电贺建奎、覃金洲以及其它实验室相关人员,均未获接听,向其发送的询问邮件也只得到了贺建奎邮箱的自动回复:I am traveling to Hong Kong attending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ubmit of Human Genome Editing conference in November 26-29, due to limited internet access, I will not be able to reply your message in time.(我将于11月26日至29日前往香港参加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会议,由于互联网访问受限,我将无法及时回复您的信息。)


今天,贺建奎并没有出现在第二届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现场。据称明日贺建奎将在会上公开相关研究数据。


贺建奎的实验经费来自何处?进行操作的实验室在何处?医院接生与伦理审核问题?志愿者来源何方,有无误导他们的行为?这对基因编辑婴儿身处何处?事件是否与其经营公司有利益关系?对于依旧留存的这六大疑问,我们将持续关注。




《环球科学》2019全年订阅开启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