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度影响力图书评选:那些读过的书,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点击关注 读者 2020-09-03

又是一年岁末,“读者·新媒体年度影响力图书”的评选,如期而至。


这个活动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在这个过程中,最让人欣慰的就是,因为我们的努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好书被人们了解,同时也让更多的读者开始喜欢上阅读。


梁晓声说:“阅读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希望通过我们的坚持,你能爱上阅读,并且让阅读成为自己生命中永不消逝的底色。


2019年“读者·新媒体年度影响力图书”入围投票环节的图书共24本,接下来这24本书我们会分为4个主题依次推出,由你来投票评选。


文末也准备了福利活动,参与活动,就有机会领取本期的好书哦。



01

《人类起源的故事》

作者:大卫·赖克

出品方:湛庐文化

定价:99.90

页数:364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推荐语



人到底是怎么来的?
在中国有女娲造人;在西方是上帝创世。但这些通通在160年前,被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翻了: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可是,这一结论只是个开始。尽管现代的快节奏生活,让人无暇思考“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而更关注“往哪里去?”


但是,寻根问祖是人的本能。以史为镜,才能找到自我;人不知道来处,又怎么能找到未来的路呢?


比起考古发现,本书选择了一种更可靠的自然科学武器——DNA——来考证过去10万年人类迁徙和融合的历史。


《人类起源的故事》作者大卫·赖克,是古人类DNA领域的世界级领跑者,曾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十大人物”。


这位哈佛医学院顶尖科学家,依托古DNA技术,讲述不同地区古人类生活、交流的故事,足以充分满足我们对“我们是谁、从哪里来?的好奇与追问:


人类如何走出非洲?
中国人是怎么来的?
印度几千年的种姓制度造就了怎样的结果?


1万年前的欧洲人是金发碧眼吗?


……


读罢掩卷,你脑中关于“祖先”和“种族”的看法或许将彻底改观。可是,书中的DNA研究并没有局限在自然科学层面。


就DNA融合过程中的个体、性别偏差,作者这样写道:“遗传学证据让人警醒……如何用更成熟的方式去对待今天社会存在的不平等。


《人类起源的故事》让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更深刻的形式,去思考我们的来处与前路。

02

《急救,比医生快一步》

    作者:贾大成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45.00

    页数:262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推荐语



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


一旦心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仅4分钟。与死神赛跑这240秒,你需要知道的太多太多了!


作者贾大成是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从事医疗急救工作近50年。书中包含150个实用急救常识,60幅现场操作图,哪怕你只掌握了一种急救知识,关键时刻或许就能救命!
很多人可能会想,急救和治病不是医生护士的事儿吗?


其实不然,意外发生的第一现场往往在医院之外,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心肺复苏术、心梗急救四步、脑血管疾病处理、儿童意外伤害……本书囊括了生活中最基本、最有用的急救常识,让你迅速知道面对突发疾病、意外事故应该怎么做。

欧美国家大多将急救知识列为公民必备技能,而在中国,真正懂急救的人不足0.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身体健康,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认识疾病预防救治的重要性,将急救知识作为生存常识,防患于未然。

或许很多人一辈子不需要急救医生,但从这本书里,哪怕学到一点点急救知识、技能,当亲人、朋友,或是街边的陌生人突发急症时,我们才能及时出手相救,减少、避免悲剧。


03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作者:吴晓乐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定价:49.80

页数:282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推荐语



这世间有一种伤害,是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剥夺孩子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权利:


从生活学习、升学就业,到恋爱结婚、子女教育……很多父母基于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给儿女规划、指示了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却从没有在意过问他们是否喜欢、是否快乐。


在这本书里,一位家庭教师在长达8年的观察中,记下9个震撼人心的真实家庭故事:有人坚信女儿患上了多动症;有人用叛逆“学坏”反抗父母的控制;有人在深夜躲进厕所哭泣……


亲子朝夕相处,本该是心心相连,可太多的刻板成见与缺乏沟通,让孩子和父母变成了“最亲近的陌生人”。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出于生命自身的渴望所诞生的孩子。


父母期待着孩子的感恩,却不知自己强加给孩子的人生,是多么沉重的“以爱为名”的负担,甚至伤害。


父母们或许需要问问自己:那些“为你好”对孩子来说,是正确的教育吗?


作者想借这本书传达经历见证过的、亲子关系这门学问中的一点心得,唤醒被人遗忘的初衷——把孩子带到这世界上的初衷


孩子不是满足家长欲望、想象的容器;也不是黏土,任由家长往喜欢的方向拉扯;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只属于自己,不是任何人的所有物。


希望看过这些故事的家长和孩子,能够不再复制这些伤害。


04

《世界观》

作者:理查德·德威特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99.00

页数:486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推荐语


《世界观》是广受全球年轻人欢迎的人文通识读本,是一本让人脑洞大开、训练思维、自我成长的科学哲学书。


有读者感叹道:“大学期间读的话,后面这十几年的学习和认知,应该能有更有意思的角度。”


其实,任何时候开始读这本书都不晚。


人的世界观类似一块环环相扣的拼图,最核心的拼图决定着认知与行动。


一个人了解过历史以及当代科学,才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核心观点来指导行动。而不至于陷入狭隘,遇到一点挫折与疑惑便心生动摇,自我否定。


对初学者而言,本书呈现了一个不全然陌生但又不甚了解的世界:从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到牛顿的“三大力学定律”,再到近代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发展给传统世界观带来的挑战……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伟大的发现,都不是“眼见为实”:太阳东升西落却不代表“地心说”的正确;看似静止的物体实则不断运动……


许多观点颠覆着我们过往想当然的认知。科学哲学的可贵正在于:不迷惑于表象,而是洞察本质。


作者德威特运用大量实例、比喻,结合日常经历体会,让你仿佛面对面听一场轻松幽默的科学哲学讲座,能够边享受阅读、边汲取知识。相信你也会在阅读中不由感叹,“哦,原来如此。”


05

《寂静的孩子

作者:袁凌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定价:52.00

页数:249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推荐语



《寂静的孩子》是一本关注中国当下孩童生存境况的纪实作品。


作者袁凌去到二十多个省市和偏远山区,探访了近百位孩子,切身感受过他们的生存条件、日常劳作和精神状态,完成了这部非虚构作品。


当前城乡二元背景下,打工经济造成了大量家庭亲子分离:


在南海渔村,男孩在灯塔上挥动旗子;在内蒙古,女孩采摘蘑菇时羞涩地笑着;在贵州,学生们穿着厚厚的棉服挤在课桌后……亲情的缺失、社会氛围的影响,这些孩子的天性和成长需求被漠视。


随迁、留守、单亲、大病……这些读来空洞的格式化字眼,变成了作者对平淡日常画面琐碎、细腻的记录。


“随迁”变为“留守”,是跟随妈妈在上海生活的政宇,八年级后不得不回老家上学。是迫于生计的无奈,是母子分离。


而“大病”,是少年患了白血病后,家里上百只羊、马和牛渐次卖掉,换回一张张化验单和一味味药材。


那是我们所见之外的现实与人性。孩子们在困顿与匮乏的境况中生存,却顽强地成长着。

 

读后,你会珍惜生命健康的可贵、家人相伴的温暖、生活顺遂的幸福,也会对他人多一些悲悯与善意。


06

《橘子不是橘色的》

作者:加里·海顿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定价:49.8

页数:242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推荐语


日常生活中谈论哲学听起来似乎很奇怪,因为有些问题十分深奥,有些听起来又不可思议:


比如约翰·洛克说,“橘子不是橘色的”;


比如“真实的世界是永恒的、不变的、只能被智者洞见”,这句话出自大名鼎鼎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正如笛卡尔所言:人们不可能再提出任何奇怪而不可思议的问题了,因为这些问题都被哲学家们提过了。


《橘子不是橘色的》汇集了43个哲学史上著名的思考挑战:物质是否存在?有没有绝对完美?我们每日看到、听到、闻到的是真实的世界吗?……


哲学到底是什么?或许天才和疯子本来就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历史上有名的哲学家们纷纷跳出常识,相互辩驳,思维的火花碰撞出种种奇谈怪论。


但是,我们质疑这些乍看“怪异”的哲学观点时,却忽略了——所谓“常识”在刚被提出时,也曾被质疑、驳斥、甚至推翻,可若干年后又被主流意识收编。


我们当前所认同、了解的,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间接经验”罢了,少有通过自身思考、探索得出的结论。


《橘子不是橘色的》在每章开篇论述一个怪异有趣的观点,接着从正反两面给出他人的评论,结尾公正点评,意在引导、启发读者思考。


哲学观点是这样,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更应如此,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


假如你在阅读后开始主动思考,而非固守成见或是人云亦云,你就前进了一大步。



编辑x晨雨  本期责编x末日



  /往期赠书/  

点击下图即可参与抽奖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