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空杯(深度好文)
文 | 不雨亦潇潇
来源:有书(ID:youshucc)
做人当如一个无尘的杯子。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桌上有三只杯,一只杯口朝下盖着;
一只杯口朝上,可是杯底却破了洞;
最后一只杯子,里面有很多脏东西。
这三只杯子都装不到干净的水。
第一只杯,杯口朝下,水倒不进去;
第二只杯,杯底破洞,边倒边漏;
第三只杯,有脏东西,水倒进去就脏了。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对应着其中一只杯子,那干净的“水”便是我们的人生。
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又怎能拥有一个“干净”的人生呢?
爱默生曾说:“庸才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愚昧而固执。”
固执有时候并不是坚持,而是一味相信自己的死理。
而人们对自己最大的误解,恰恰是以为自己什么都懂。
所以,如果做人像第一只杯子,太固执,听不进去意见,就很容易会一无所获。
在楚汉之争中,刘邦和项羽二人的实力差距是非常悬殊的,刘弱项强几乎是不争的事实,但最后夺得天下的却是刘邦而非项羽。
刘邦先项羽一步攻入秦都咸阳。
面对秦宫的壮美,刘邦十分动心,便想从此享乐。
幸亏他的手下比较冷静,张良、樊哙等人劝他,现在还没到贪图享乐的时候。
刘邦这个人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听进去劝谏,于是他下令封存秦王宫,自己到了灞上和军队驻扎在一起。
反观项羽却与刘邦大大相反。
项羽进入咸阳后,竟然直接纵容军士屠戮咸阳,大肆抢劫引发咸阳民众强烈抗议。
随后项羽直接下令处死已经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
项羽谋士劝谏,关中富饶,秦都繁华,可以成王霸之业。
但是固执的项羽不听,下令火烧秦王宫。大火连续烧了三个月没有灭,可叹一代名都,秦始皇耗费几十年营建的王宫被项羽付之一炬。
最终,项羽落了个乌江自刎的悲惨下场。
人对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
有时候,我们以往的经验并不会给我们带来便捷,反而会一叶障目,使我们陷入迷途。
放下固执,听取建议,才是人生的必修课。
《资治通鉴》有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人们对待事情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了解不同角度的看法,才能明辨是非对错。
如果一味固执己见,结果可能会一无所有。
对于中肯的意见,我们不仅要接受,还要虚心学习。
如果像第二只杯子那样,对意见一听一过,并不总结,我们始终得不到进步。
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言:
“能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能虚心去请教他人,才能集思广益,有所进步。”
曹操往日里十分精明,对于谋士郭嘉的意见也都十分重视。
但有一次,曹操没有将郭嘉的建议放在心上,所以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心腹大患。
当时刘备委身曹操,曹操认为刘备是一个人才,而且自己现在也是用人之际,所以对刘备好生招待。
郭嘉却建议曹操说:
“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
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
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宜早为之所。”
然而曹操这次却没有将郭嘉的话放在心上,为了使刘备心服于自己,反而对刘备更亲近。
最后曹操还让刘备领兵攻打袁术,结果刘备一去不复返。
等曹操反应过来时,肠子都悔青了。
如果把别人的忠告当作耳旁风,那我们存在的问题就依旧是问题。
只有用心总结他人的忠告,并作出改变,才能有所进步。
汉光武帝之所以能够取得许多成功,可以说,大都是在因为他正确地集纳了群臣的集体智慧和聪明才智。
公元32年,当刘秀正率军在陇西前线指挥对割据势力隗嚣作战时,内地颍川发生了“盗贼群起”暴乱事件。
刘秀当即派遣执金吾寇恂领兵前往,而寇恂则根据颍川地处京师洛阳外围的特殊位置,建议刘秀必须起驾亲征。
刘秀采纳了寇恂的建议,很快平定了这一暴乱,确保了京师的安全与稳定。
刘秀不仅善于听从建议,他甚至还能听得进逆耳之言。所以在重大事上,臣下敢于犯颜直谏。
一次,选用贤能时,大臣郭伋就直截了当地说:
“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不宜专用南阳人也。”
大臣郑兴也曾上书说:
“朝廷尽用功臣,则新起之秀全被埋没了。”
这些话刘秀都放在心上,并在以后的用人问题上注意均衡,使得辅佐他的能臣越来越多。
英国有句谚语:“爱你的人的忠告,即使你当时并不喜欢,也得把它记下。”
甜言蜜语奉承话,听一听就行;
真话实话戳心话,一定认真听。
除了用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还需要根据意见去修正自己的行为。
听忠言,慎言行,才能踏实生活,无憾人生!
《晏子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一行来到齐国,拜见齐景公而不去造访晏子。
子贡说:“拜见齐君,不去见他的执政大夫,可以吗?”
孔子说:“我听说晏子侍奉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啊,他为人是否正派,我很怀疑。”
晏子得知后说道:
“我世代为齐民,不思己行,不识己过,是不能自立的。
我一心一意,为国为民,辅佐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
如今,未见我的作为,却对我的顺利进行质疑。
这犹如渔人非难斧头,山民非议渔网啊。”
孔子听到此言后,很后悔。
他说:“我孤陋寡闻,口不择言而微词他人。这使我几乎错识了一位贤人。”
于是,孔子先叫弟子宰予去向晏子谢罪之后,才去拜见了晏子。
不正确的成见太深的人,就像是第三只杯子,无法用清澈纯粹的眼光看待人生。
要使一个人没有成见,很难。
正因为难,那些遇事三思,直至搞清楚事实真相再去下结论的人,才显得更为可贵。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
“南阳县缺个县长,依你看,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说:“叫解狐去。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解狐到任后,果然很称职。
过了一些日子,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ー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推荐自己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法官,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有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祁午当了法官,果然能干。
人们只有放下一贯的成见,才能打开自己的格局。
佛说:“你心里有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
成见不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
如果你心内有一把衡量别人的尺子,那么总有一天你也会被别人衡量。
放下这把尺子,只有当你对人平等时,别人才会平等对待你。
林清玄曾说:“人生是一个巨大的课题。”
人生在世,总想要活得清楚明白。
但有时候,我们却像这三只杯子一样,固执己见,得过且过,心存成见。
纵然是有一颗明白的心,行的却是糊涂的事。
人生当有一份开明,学会放下无知的固执;
人生当有一份进取,懂得总结有用的忠告;
人生当有一份豁达,明白抛弃偏执的成见。
做人当如一个无尘的杯子,装一杯清水,享一生甘甜。
没有杂质的平淡又何尝不是一种高贵?
人生苦短,莫懂太晚。
-推荐阅读-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 30岁后越活越好的女人,都有这个习惯!☞ 钱品好的人,人品不会差☞ 人生三幸:有钱,没病,心宽☞ 断(深度好文)☞ 老子:智慧的人,像水一样活
作者:不雨亦潇潇,有书,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