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是什么维系着婚姻,又是什么使婚姻破裂?
最好的婚姻,就是要谈一辈子恋爱。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组数据: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一共办理了结婚登记947.1万对,离婚登记415.4万对。
选择离婚的夫妻将近半数,令人咋舌。
再翻一翻过去的记录,赫然发现原来最近15年里,每一年的离婚率都在攀升。从前,结婚是人生大事,是生活稳定的保障;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切都变得有了期限——时间会变,人心会变,婚姻也会变。
持久而幸福的婚姻,在这个时代显得越发珍贵。
人们总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可围城里的景色不尽相同,有的一片破败、毫无生机;有的却能枝繁叶茂、满园春色;同一堵墙围住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维系着婚姻,又是什么使婚姻破裂呢?
好的婚姻,永远有话说
被奉为“爱情圣经”的《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前》《爱在午夜降临前》三部曲的所有画面,都是男女主角在聊天。
美国男青年在列车偶遇了巴黎女孩儿,二人聊得十分投机;9年之后再度相遇,二人又边走边聊着度过了一整天;又过了9年,两人已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却仍然有说不完的话。
电影底下有一条2000多赞的评论:“结婚快10年,互相之间还有这么多话可讲,这不是真爱是什么!”
是啊,在婚姻生活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张口除了鸡毛蒜皮、家长里短,还能畅谈心灵与人生,还能注视着彼此的眼睛,倾听对方的感受,除了“真爱”,真的再也找不出别的理由了。
有科学研究说,荷尔蒙的持续时间只有两年。这两年里,还要算上二人恋爱期间的试探、磨合,等到真正步入婚姻,荷尔蒙已然不太够用了。
感情越来越稳定的两个人,开始形成一种无声的默契——该说的话都说完了,不必再费心交流。忙,成了最常用的借口,总想着这些话明天再说也一样,拖着拖着,二人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
悲欢不能相通,喜乐不能共融。从热恋时的千言万语到婚后的三言两语,夫妻,终于过成了邻居。
电影《无问西东》里,许伯常的妻子刘淑芬总是对他恶语相加,活脱脱一个悍妇。然而外人所不知道的是,关起门来,刘淑芬却是家庭冷暴力的受害者。
许伯常在外可以对学生慈爱、对同事友好、和邻居攀谈,回到家却冰冷到与一块石头无异。
他将家里的所有东西分得清清楚楚,他的是他的,她的是她的。刘淑芬将他杯子摔碎,他宁可用饭碗喝水,也绝不会去用妻子的。
刘淑芬不堪折磨,歇斯底里地向许伯常嘶吼:
“外人只看我怎么打你骂你,可他们不知道你是怎么打的我。你是用你的态度打的我,你让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许伯常回答她的,却仍是冷冷的一句:“那你还和我过?”
这场婚姻,最后以刘淑芬跳井自杀告终。尽管这一次,许伯常扑到井边,撕心裂肺地喊出“淑芬”,她却再也听不到了。
一个人孤独终老不可怕,可怕的是,和一个使你感到孤独的人终老。
男女初相识时,往往有说不完的话。所谓谈恋爱,爱情确实是在一字一句中谈出来的。
两颗寂寞的心灵终于相遇,都急着向对方交付自己的过往,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天造地设一对璧人,仿佛在透明的肥皂泡泡里爱恋。
可肥皂泡终有落地破灭的那一天,当它撞向婚姻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猛然跌入现实生活的二人,免不了要灰头土脸。
而好的婚姻,便是两个人想尽办法将对话延续下去,一辈子有话说,一辈子有的聊。
没有人是一成不变的,婚姻中的两个人也在不断成长。这时,唯有沟通才能让我们及时感知到对方的变化,明白彼此的心意。
一言一语,都会将两人的心连接得更紧密。
请相信,仪式感十分重要
鲁迅先生曾在文章里写道:“婚姻中最折磨人的,并非冲突,而是厌倦。”
很多人会说:“都老夫老妻了,过什么节日、送什么礼物,孩子都上初中了,整那些虚头八脑的干嘛。”
殊不知,仪式感并非只有在节日、纪念日时才能拥有,真正的仪式感,反而体现在寻常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一饭一蔬。
就像汤唯在《北京遇上西雅图》里说的那样:“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
仪式感这件事,需要花费的不是多么高昂的金钱,而是真情实意的心思。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晚年爱情图鉴#,点开之后才真切地感受到,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让婚姻保有新鲜感的秘诀,正是点缀在日常生活里的仪式感。
爷爷奶奶之间的爱情没有逢年过节必转账520的浮夸形式,只是每次爷爷去接奶奶回家,都会带上一束鲜花,送上一个拥抱,还有一双永远温情注视的双眼。
奶奶特别爱美,看见满墙的发卡头花就走不动,爷爷便在身后小心翼翼地帮奶奶试戴。
商场里的娃娃机可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奶奶有颗少女心,也想要毛绒绒的小玩偶,于是爷爷意外发掘了自己的夹娃娃天赋,最后满载而归。
疫情期间,84岁的黄奶奶不能去探望住在ICU的90岁老伴。每天下午,黄奶奶都会手写一封情书托人带给孙爷爷,爷爷认真读完后会轻轻地将其收好,攥在手心里。
看到这些也忍不住会想,难道在这些爷爷奶奶几十年的相处中,真的没有烦闷、暴躁、一地鸡毛甚至灰心丧气的时刻吗?
一定不是的。
每一段婚姻,都有着被生活琐事蒙尘的风险。然而正是仪式感,让我们在忙碌中还能发现对方的美好,在平淡中仍体悟到爱情的美妙。
毋需盛大,毋需光鲜,只需要日常生活里多用一点点心思,就能为婚姻镀上一层长久的保鲜剂。在那些龃龉琐碎的时刻,给予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爱情最动人的地方,不是少男少女热恋时的甜言蜜语、海誓山盟;而是当我们走过半生,你仍在我身边,带着一如当初的目光,相看两不厌。
好的婚姻,就是互相欣赏
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可西施若是没有遇到一个愿意欣赏她的人,也不过只是一个普通女子。
能够相守一生走下去的,往往是那个你觉得TA怎么看都好的人。而大多婚姻里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也都源自对另一半的不认同,看不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感觉被人欣赏。
被疼爱,被呵护的确会让人感到幸福;而被欣赏,却能让人真正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杨绛与钱钟书相伴63载,就是这样始终带着欣赏的眼光注视对方。
钱钟书的朋友对他外表的评价是出了名的“憨”,杨绛却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钱钟书性格倔强,率真直爽,对于生活琐事一窍不通;温和冷静的杨绛却从不因此生气,反而觉得他笨拙可爱。
杨绛在钱钟书的眼里,更是最完美的存在。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一向毒舌的钱钟书,从来不吝啬对妻子的夸赞,直言“她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互相欣赏,又各自精彩,这大概就是婚姻最美好的样子。
最近看到一封信,是香港演员罗家英在71岁时写给夫人汪明荃的情书。
他在信里深情告白:
“跟你在一起之前,很少有人会赞赏我,但是你懂得欣赏我。尤其是我在粤剧舞台上化好妆,表演的时候,你对我的认可给我很大的信心。我们恋爱21年,60岁才结婚,对于我来讲晚一点没有关系,只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动人的爱情长跑,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就在于背后这份坚定不移的欣赏。也正是这份欣赏,给这段关系打开了一扇窗。
所以你看,好的婚姻,不是多完美的两个人结合在一起,而是这两个人,都一定要懂得欣赏对方的好。
杜拉斯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我们既然因为爱结合,那么就有责任守护好这份爱,让它长长久久地存在下去。
别让爱情这只曾经结在树上的新鲜浆果,最后成了冰箱里存储的食物,拿出来尚可果腹,却永远地失去了新鲜的味道。
田馥甄在歌里唱:"人理所当然地忘记,是谁风里,雨里,一直默默守护在原地。"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总是轻易会被那些零碎的小事消磨掉耐心、热情,习惯于对方的付出,而忘记了出发时牵着手许下的承诺。
爱情,需要用力坚守;婚姻,需要用心经营。最好的婚姻,就是要谈一辈子恋爱。
点个“在看”,祝福天下伴侣,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