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真爆火之后,他身后的这些人终于被看见了

可沫 读者 2021-07-24

文/可沫


2020年,要说谁最火?
 
那一定是丁真。
 
丁真意外走红网络后,先后登上各大主流媒体,还一度火到了国外。他的家乡——理塘也成功打出了知名度,吸引无数游客慕名前往。
 
这可把有一个人偷偷乐坏了,他就是理塘汉戈村的“白发书记”——文雪松。
 

2019年5月,文雪松主动申请到理塘汉戈村来扶贫。
 
他在村委楼顶搭建了几间简易木板房,就这样把“家”安在了村委会。
 
村民有事的时候,只要在大门口呼喊一声“文书记”,就能立刻听到他铿锵有力的回应。
 
文雪松每天7点起床,早餐后就挨家挨户走访,村名们总能看到他微胖的身影在村里来回穿梭。
 
一会儿在村民家走访,一会儿在地里田间视察,一会儿又带着村民到县里办事。
 
有时,他还扛起锄头,身体躬成90度和村民们一起劳作。
 

他每天都要忙到凌晨,运气好的话12点之前可以入睡。
  
在文雪松日夜交替的耕耘下,汉戈村的名片“藏巴拉花海”远近闻名,还建立了赛马场、星空帐篷、牦牛热色餐等一系列周边服务,着实为村民增收不少。
 
此外,他还和同事买了一个烤箱,在村委逼仄的厨房研究用青稞做美食。
 
说是美食,刚开始就是黑暗料理,让人难以下咽。
 
但文雪松没放弃,他一直躲在厨房里不断调整配方,黄油少了就加量,青稞多了就减少。
 
就这样,他一边当小白鼠,一边当烘焙师。
 
最终,研发出了黑青稞曲奇的糌粑,申请专利并创建了品牌。
 
为了把产品推广出去,他亲自出镜直播带货。
 
他双手捧着产品,笔直羞涩地站在镜头前,故作镇定地背诵着宣传语,模样甚是可爱。


这份可爱中,更多的是执着。
 
文雪松来到汉戈村不到两个年头,一头黑发就悄然被漂白了。
 
有人笑成他为“白发书记”,他摸摸头自我调侃说:“快40了,头发也该白了,现在不是流行奶奶灰吗?”
 
那满头白发的背后,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汗水,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不得而知。
 
以前,汉戈村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到3000元,房子都是土坯房。
 
而现在,人均年收入已提升至七八千,村民也盖起了新砖房。
 
有位网友评价说得好:“一群人拼了命把另一群人从生活的泥沼中往外捞。”


马雅可夫斯基说过:“要像灯塔一样,为一切夜里不能航行的人,用火光把道路照明。”
 
文雪松就是这样,还有很多基层扶贫干部和他一样。
 
他们把自己的得失看得轻如浮尘,用自己的力量,为贫困人民送去希望和阳光。
 
自我越小,世界就越大;心有天地,便不计得失。
 
这世间,有些人,真的是为别人而活。
 

理塘的湛蓝天空下,还有一个村庄里藏着一颗无私的灵魂。
 
她叫任敏,一位90后姑娘。
 
她在下汝村驻扎了4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累计走访了1200余人次。
 
她被称为“背包书记”,一个背包陪她走遍了下汝村的每一寸土地。
 

下汝村虽天蓝地阔,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恶劣极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因此,下汝村有个老大难问题,吃菜难、吃菜贵。
 
任敏在了解之后,决定建立小型蔬菜棚。
 
那段时间,她天天躲在蔬菜棚里,搭篷布、立桩子、系绳子忙得不亦乐乎。
 
小小个子够不着顶棚的时候,就顶着脚尖向上立,犹如练芭蕾一般。
 
即使忙得满头大汗,她也从来没有喊一句累。
 
她不停地查找资料学习,带头示范种植,还特意邀请教授来到田间指导。
 
终于,村民吃上了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还有盈余可出售。
 
任敏便跑遍了周边所有的餐馆、饭店,一家一家上门推广蔬菜,为蔬菜打开了销路。
 
搞定蔬菜之后,任敏紧跟着又盯上了牦牛。
 
养牦牛,是当地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在寒冷恶劣的冬季,牦牛都会经历一场劫难。
 
为了改善这一软肋,任敏不仅搭建起了畜牧暖棚,还给每头牦牛起名字、建立档案,制定了规范化管理和养殖方案,大大提高了牦牛的出栏率。
 
有一次,任敏在田间巡查时,发现下汝村遍地都是蒲公英。
 
她当时就想,蒲公英是一味中药,或许可以做成蒲公英茶?
 
但这次村民们不太认同,对他们来说,蒲公英不过是野草,没有任何价值。
 
她为了说服村民,挨家挨户讲解蒲公英的价值和药效,鼓励村民挖掘蒲公英。
 
在任敏的推动下,村民终于行动了起来,蒲公英茶如愿上市了。
 
就这样,她把下汝村的野草变成了“致富草”。
 
任敏在任的这几年,村民们的钱袋不知不觉充盈了起来,许多贫困户也穿上了新衣。
 

一朝入凡尘,吾辈皆俗人。
 
任敏很俗,她一心只想搞钱,除了蔬菜棚、牛棚、蒲公英茶,她还制作了明星片。
 
凡是能想到的,能卖钱的,能赚钱的,她都不予余力去尝试。
 
但她的精神却又脱俗,她努力赚钱不为自己,只是想让村民过得好一点、幸福一点。
 
现在,她又带着村民奔波于广袤的草地之上,开始了“种花”的旅程。
 

相信来年,定是春暖花开。
 

正如她在微博所说:“不知将去何方,但已在路上。”
 
这就是最好、最美的样子。
 
 
在“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中,太多人默默地用双手去托举生活在泥潭中的人。
 
甚至,还有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据统计,在全国累积有19名扶贫干部,把生命留在了他们用汗水浇灌的那片土地上。
 
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才57岁,最小的年仅37岁。
 
他们离开自己的家,奔赴全国各地的贫困地区,用自己的热忱点亮一个个县市、村庄。
 
邱军也是其中一员,2018年他主动请缨一头扎进了甘肃庆阳市华池县。
 
两年间,他奔波于黄土高坡之上,上山下坎走遍了华池县15个乡镇,调研走访了1300多户。
 
他时常是吃完早餐迎着朝阳出门,夜幕时分才匆忙赶回来吃第二餐饭。
 
出门时的黑皮鞋,也不知何时爬满了灰尘,已然成了“灰皮鞋”。
 
在风吹日晒下,白净的脸庞已黝黑脱皮,原本意气风华的他,也悄然染上了沧桑。
 
他把华池县的养牛产业规范成了企业化,把华池的一片片荒山变成了沙棘“金山”。
 
 
村民们日益富足,生活越来越温暖,可邱军的生命旅程在辛劳中无声被剪短。
 
2020年11月,邱军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被送进了ICU病房,躺在重症监护室,他还在记挂着未完成的工作。
 
直到最后,他才想起自己的家,给妻子留言说:“好想一家人一起吃顿饭,我去买,给你们做。”
 
多么简单的期许,却成了永远的奢望,他还未能给妻儿做上一餐饭,就离开了人世。
 
邱军走了,乡亲们泪眼婆娑,念念不舍。
 
在杭州务工的燕钢得知后,匆忙赶回家想要送他一程。
 
村民张大姐悲痛不已,她为邱军儿子缝制两双小鞋还没来得及送出去。
 

张大姐儿子考上大学的时候,邱军专程给儿子送去了行李箱、运动鞋和皮鞋。
 
他说:“考上大学,总不能还穿布鞋,男孩子一定要有一双皮鞋和一套正装,今后很多正式场合用得到。”
 
可他自己脚上皮鞋早已经破了,他舍不得换新的,花了10块钱缝缝补补然后继续穿。
 
他无声地燃烧自己照亮着别人,从未要求过任何回报。
 
看似很傻,实际很痴,痴的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信念。
 
或许,这就是对“英雄”最好的诠释。
 
作家伏契克说:

“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
 
邱军是基层扶贫干部队伍中的一员,也代表着扶贫干部的赤诚与纯粹。
 
若不是心中有梦,谁会舍弃高楼进入山村之中;
 
若不是信念在心,谁舍得丢下家人服务陌生人;
 
若不是无私无畏,谁愿意放弃好工作选择苦差事。
 
这所有的一切,只因他们的心中别有一番天地,不为自己,只为别人。
 
我们在浮华中流连忘返,他们却远离尘嚣抱朴守拙,干着最不起眼的工作,发着最亮的光。
 
有人向左,有人向右。
 
我们也许成不了他们,但可以记住他们,为他们送去尊敬和掌声。
 
点个【在看】,愿所有人被生活温柔以待,愿你我前行时仍心怀热忱。


 
点击文字查看往期推荐

人最大的教养,不是礼貌,不是谦逊,而是……
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把时间花在这4件事上
《人民日报》点名表扬:谢谢你的善良,温暖了这个世界

作者:可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