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铁喧哗,家长出手打同车乘客:管好熊孩子,别当熊大人!
➥ 60万爸妈正在关注的教育平台。共享最前沿的教育资讯,最实用的学习方法,最值得读的童书,最优质的课程推荐。
1
前两天,微信推送了这样一条新闻:
高铁上,几个熊孩子一路喧哗吵闹,家长们无一制止。同车一位外籍乘客上前提醒家长管一管孩子,却被家长指着鼻子理论,外籍乘客拨开那位家长的手,却被另外一位女家长冲上来狠狠甩了一耳光,外籍乘客眼镜被打掉,眼球被打出血!
事后,记者试图采访打人家长,家长却回答记者:关你什么事?
事情不轻不重,却叫人看着脸红。公众场合,熊孩子和熊家长组团出现,家长不但不管好熊孩子,还不许别人管,当着孩子面动手打人,这已经不是“爱子心切”的范畴了。
我不禁为这几个孩子的未来担忧:这样的教育之下,熊孩子长成熊大人的可能性太高了。
偏偏几乎所有熊孩子的一大共同特征就是:背后有不及时管制孩子甚至做不良示范的家长。
而这样的家长,也是真正可能会毁了自己孩子,让熊孩子成长为熊大人的罪魁祸首。
2
☞我想起几个月之前一个挺火的视频新闻:
一位一岁多小男孩在公共游戏区被一个四五岁小女孩从身上踩了过去,男孩妈妈情绪失控,大叫“你是怎么教孩子的?给我儿子道歉!”然后情绪崩溃甚至开始拉扯女孩。
而小女孩妈妈发现情况不妙才上前道歉,也让女儿说对不起,但女孩显然不配合,拒不道歉,在此过程中女孩还在伸手打另外一个孩子。
当时,不少人在网上发表了观点或文章,基本上是对这男孩母亲进行了深层次的口诛笔伐,其中虽然也有几句弱弱的“女孩家教肯定有问题”“要是换做我儿子被踩,我估计也要疯”,但都被淹没在“男孩妈妈不该如此失控”的声浪里。
事实上,同样作为母亲,我看完这视频,第一反应就是:我不赞成在孩子面前失控咆哮拉扯,但我更想问:孩子在踩人,做家长的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及时制止?还是根本就看见了却不吭声?为什么不第一时间主动去查看男孩情况,给出最及时诚恳地道歉?
我还想问:如何才能教育出一个敢踩在别人身上走过去还一脸无所谓的孩子?又是如何教育出一个犯了错拒不道歉的孩子的?
这样的孩子背后,很明显站着“不及时监管、不及时道歉、长期教育不当”的“熊”家长啊!
3
不久前,我带4岁半的儿子小Q到科技馆玩。
在一个“小小建筑师”游戏区,全是四五岁的幼童,大家有的推着玩具建筑车,有的在用地上色彩丰富的泡沫积木堆高楼,不亦乐乎。
小Q拿积木搭高楼,搭得很开心。
一个跟小Q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到处在抢人玩具或者破坏别人搭建的积木,或者推着小车横冲直撞,坐在旁边的他的妈妈对此毫无反应,甚至以不断的笑容“鼓励”孩子如此行为。
突然,那孩子冲向了小Q,猝不及防地抢走了小Q手中的积木,又把小Q身后墙上的泡沫积木全部破坏弄倒,一股脑全砸在了坐在地上的小Q身上,小Q顿时被积木雨砸中,狼狈不堪。孩子满腹委屈,嚎啕大哭。
我没有做声,看了一眼旁边那孩子妈妈,她居然笑出了声音,对自家孩子如此勇猛的表现十分满意。对着自己家宝贝孩子赞赏地笑,又对着我家小Q嘲弄地笑。
那一刻,我又何尝不想冲上前去帮儿子抢回积木,然后狠狠地让那男孩道歉,再然后,狠狠地质问孩子家长:你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可是,我不能。跟四五岁的熊孩子,我没有道理可讲,又不能动手!而孩子家长既然能如此表现,估计也没什么道理可讲!冷静了片刻,我对坐在地上伤心欲绝的小Q张开手臂:来,妈妈抱。
很快,那孩子把在场所有别人堆的高楼都推到了,所有的小孩冲着他大喊:不要过来!!
有个小女孩忍无可忍冲上去踢那男孩的屁股,这时候男孩妈妈倒是及时有反应了,对着小女孩狠狠喝斥了一声,把小女孩吓走了。
我深深深呼吸:是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教育?才有这样的家长和孩子?真的要等到熊孩子长大了,才让他被社会教育吗?
4
相反,小区楼下一个小男孩却表现的有教养的多!
那男孩比小Q大两岁,虽然比较顽皮好动。每次见到他,他不是手中拿着树枝,就是拿着什么纸盒子或者棍子在挥舞,骑小自行车或滑板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可是,那男孩一旦看见我们领着小Q出来溜达,都会注意不撞到,就算拿着树枝或其他东西,也从来离得远远的,不会伤害到小Q。
但男孩妈妈每次看见男孩对着小Q挥舞,都会立即上前看好他,并且一再强调:千万别伤了弟弟。
说的次数多了,我们都很不好意思,反过来安慰她:没事,他从来不欺负小Q,他在跟小Q闹着玩呢。
男孩妈妈还是很不放心:他没数,我还是得提醒他。孩子毕竟是孩子,偶尔也有失手碰到小Q的时候,常常是我们毫无反应,小Q也无所谓,男孩妈妈却第一时间上前来拽住自己家孩子,不断问我们:弄伤了没有。
说实话,这样的情况,别说没弄伤,就算真的蹭破点皮,我们也不会太在意。家长一直在教育孩子,一直在监护孩子的举动,并且诚挚地在担心孩子会影响别人,我们即使会担心孩子不小心被伤到,也不会有任何委屈不满心理。
事实上,小区里人人都知道这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舞刀弄棒”,但大家都挺喜欢这孩子,因为他出现的场合,永远有个时刻管着他的妈。事实上,又因为有这样的妈,这个好动的孩子也从来没有做出过什么“熊”举动。
没有熊家长,孩子想熊也熊不起来。
不熊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严格管教,示范良好的家长。
5
前两天刷屏的一条新闻几乎暖透了朋友圈:
一个七八岁小男孩地铁上给带宝宝的阿姨让座,站在一旁默默用手撑住打瞌睡的妈妈的脸!
有人喊:这样的小暖男给我来一打!
对比多如牛毛的熊孩子事件,这个小暖男简直太招人待见!
的确,这孩子教养好、贴心有爱懂得礼让,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如他这么好,让人敬佩!
可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父母家人,几乎可以肯定:这孩子生在一个有爱温暖的环境里,他身边的家长一定无数次在做类似的良好示范。
而我们仅从新闻有限的信息里,就能看出:男孩妈妈不娇惯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在鼓励和默认孩子的良好行为。
因为很多七八岁的男孩家长,很可能一旦发现孩子没座位,立即站起来让孩子坐!甚至不排除一些家长,会否定孩子的让座行为,认为孩子傻,不必要这么做!
男孩用手扶着妈妈的脸,让妈妈睡得更舒适些,妈妈没有拒绝,而是接受了孩子的暖意,这对孩子是一种无言的鼓励和教育。
换成别的孩子,可能在孩子出手的瞬间就制止了:因为舍不得孩子这样做!
6
像这位“小暖男”“好孩子”的养成,其实说难也不难。
家庭温暖有爱,父母长辈在孩子面前处处注意言行,孩子犯了错及时纠正,孩子有不当行为严肃教育。并且,这样的教育,需长期坚持!
哪怕是没文化的父母,坚持这样育儿,也会培养出人人称羡的好孩子,至少,绝不会培养出熊孩子!如果你真的希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未来,那么,先从“管好熊孩子,不做熊大人”做起吧。
● 首先,你得看好你家熊孩子!
自己家的孩子,到底熊不熊,到底会不会欺负别人家孩子!家长心中应该是有数的!在家你可以不用时时盯着孩子在做什么,但是,在外,必须得时刻注意!就算是不熊孩子,也得看管好!别把孩子往公共场合一扔,就任由孩子撒欢儿,自己只顾低头玩手机或跟人聊天,家长得看着他(她),确保孩子是在友好礼貌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在玩耍,并且,及时遏制孩子有可能做出的影响公共环境、破坏公共文明甚至伤害人欺负人的不良行为。
● 其次,你得第一时间为熊孩子的行为造成的后果道歉!
万一家长动作迟缓或者一不留神,没能在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之前制止,受到了别人的指责,家长得诚挚道歉,征得别人谅解。如果孩子熊过了头,伤害了别人家孩子甚至伤害了大人,家长得认真查看人家的情况,耐心诚挚安抚别人,同时,主动说明情况,征得对方谅解并主动提出解决方案!
● 第三,绝不能在同一场合让孩子再熊一次!
孩子如果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影响了别人一次,或者做了其他什么熊事情,家长得时刻注意孩子,绝不能让孩子有机会再熊一次!在孩子出现熊的苗头时,就提高音量立即制止!表现出严肃监管的态度和行为,即使不小心孩子再熊一次,也容易得到别人原谅!虽说教育孩子得有技巧、注意场合,注意维护孩子自尊心,但如果孩子“太熊”,对于父母的好言教育和旁人的指责都充耳未闻,家长还是得拿出权威,严厉当场教育孩子!
● 第四,回家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管教熊孩子!
孩子为什么爱欺负人,爱和别人抢东西?为什么敢从别人身上踩过去?为什么喜欢搞破坏?为什么喜欢在公众场合奔跑喧哗?为什么随意拿别人东西?这些行为身上是不是有家长的影子?是不是孩子在家里表现出这些行为时,家长不但不阻止,没准儿还叫好,还骄傲?觉得孩子很厉害,不怕生,不懦弱,出门不会被欺负了?家长必须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在家把熊孩子管教好,让孩子出门惹事的几率低点儿。
熊孩子不是一日养成,好孩子也不是一日养成。
孩子在公众场合的文明礼貌、安静懂事,可能来自于家长长达数年的教育和熏陶。
孩子不欺负人、不随意伤害人,勇于承认错误;可能是家长数百次的耳提面命和循循善诱。
孩子温暖贴心有修养,那可能是家长充满平和与爱的教育,以及时刻注意自身言行,任何情况下不放松对孩子素质教育的成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也没有天生的完美儿童!
如果发现了孩子的“熊”,意识到了这“熊”来源于家长本身,或许,改变还来得及。
孩子还小,你可以为他的“熊”找千万个借口,为他的“熊”搭桥铺路甚至不惜与全世界为敌,但你无法庇护他一辈子。不要等到熊孩子变成了熊大人,受尽了社会鞭打,你心疼后悔却无法帮到他半分,才后悔莫及。
- END -
更有超棒的资源正在学习中!
美国外交部鼎力推荐,美国中小学课外最佳读物之一的
《希利尔讲世界史、世界地理、艺术史》全套有声书
需要的欢迎领取!
回复关键字“希利尔”至择学堂平台,获取该套资源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 刘诗诗在飞机上做的这件小事,告诉孩子最好的教养可以从哪里做起
☞ 停止夸孩子“你真聪明”,来自斯坦福教授的忠告,请用以下15种语境鼓励孩子
☞免费领取:史上最牛的英语自然拼读法Phonics资料大全!视频、教材、音频全都有!
文章|作者:明月,媒体人。爱生活、爱写作。我相信,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编辑|学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