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是如何毁了我的一生 ! (太值得家长反思了)

2016-01-08 尹建莉 择学堂


择学堂:40万爸妈正在关注的专业教育/亲子平台,每天都能阅读精彩内容!


我的四岁小外甥,很喜欢咬指甲,我老妹全家对这孩子已经发展到了恨铁不成钢的地步,用尽了各种方法去阻止他,可效果不大。这让小宝想起尹建莉老师很很早写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儿童发展早期,父母因自己教育方面的无知,对孩子严厉与苛责,到底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她的这篇文章中用了两个现实中非常普遍的案例,案例普遍,但她却给出了一个令人十分震惊的答案。


对于年幼的孩子,在孩子出现行为“异常”时,家长首先需要做的保持情绪的克制,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读懂孩子的行为,在反思自己的教育后从自身的改变入手!




文 = 尹建莉

经接触过一位单身女士,当时年近四十,一直没结婚。她是因为严重的抑郁症来找我的。


在我们的交谈中,她谈到了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她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对她有很好的早期启蒙教育,在各方面要求也很严。


她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很多经典诗文,聪明伶俐,而且认字很早,上小学就读了不少课外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但她父母在她童年时期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这个错误发生在她5岁的时候。


起因很简单,就是有一天她尿床了。父母为此大惊失色,说你2岁就不再尿床了,现在都5岁了,怎么反而又尿床,越活越倒退了。


父母的话让小小的她非常羞愧,以至于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心里非常担忧,好久都没睡着。


但也许是因为太紧张,也许因为前半夜没睡着,后半夜睡得太香,第二天早上醒来,居然又一次尿床了。

这下子,父母特别不高兴,说你是怎么搞的,昨天尿了床,今天怎么又尿了,是不是成心的啊?


当时他们住的是大院平房,有很多住户,她妈妈一边抱着湿褥子往外走,一边说,这么大孩子了还尿床,褥子晒到外面,让别人看到多丢人。


她爸爸板起面孔严肃地警告她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这两次尿床我原谅你了,再尿床我可对你不客气了。


父母的话让小小的她内心充满羞辱感和恐惧,所以接下来的一个晚上,她更害怕得不敢睡觉,直到困得坚持不住,沉沉睡去。


结果是,她连着第三次尿床了。这令父母简直震怒,不但责骂,而且罚她当天晚上不吃饭喝水。


虽然当天因为空着肚子睡觉,没尿床,但问题从此陷入恶性循环中,从那时起,她开始隔三差五地尿床。


父母越是想要通过打骂来让她克服这个问题,她越是难以克服。


父母可能后来意识到打骂解决不了问题,就开始带她找医生看病,吃过很多中药西药,都没有作用,直到成年,仍不能解决。


这件事几乎毁了她一生。天天湿漉漉的褥子、尿布以及屋里的异味,是烙进她生命的耻辱印记,她原本可以完美绽放的生命就此残缺了。


考大学时,她取得了很高的成绩,完全可以报考北京的名牌大学,但为了避免住集体宿舍的尴尬,第一志愿填报了当地一个学校,以便天天晚上回家。


大学四年,她不敢谈男朋友,自卑心理让她拒绝了所有向她求爱的男同学。


工作后,谈过两次恋爱,都是男方发现她有这个毛病后,选择了分手。

她对我说:直到上大学前,她一直认为自己这个毛病是个纯生理问题,是一种泌尿系统的慢性病。


后来才慢慢意识到是父母的紧张和打骂造成的后果。


结束第二段恋情后,她割腕自杀,被救过来,出院回到家中那天,终于在父母面前情绪暴发,疯狂地向父母喊出她心底积压多年的屈辱,并以绝食逼迫父母向她认错。


父母似乎终于也意识到问题的来由,虽然没向她正面道歉,却在她面前无言地流了几天泪,痛悔的样子终于令她不忍,端起了饭碗。


经过这件事,父母都一下子苍老了十岁,几天间就显得步履蹒跚了。


她知道他们已受到惩罚,心中既有渲泻后的舒畅,又有报复的快感。自此,这个毛病居然奇迹般地开始好转,发生的次数大为减少。


但她的生活却无法改变,周围凡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这个毛病。


她像一个脸上被刺字的囚犯,丑陋的印记无法擦去,只好在三十多岁时选择“北漂”,来到北京,希望通过环境的改变让自己活得自在些。


但骨子里形成的自卑和抑郁无法消退,再加上工作压力比较大,很小的一点事就会让她崩溃。


对于爱情和婚姻,完全失去再去碰触的热情和信心,对安眠药和抗抑郁药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后来她信仰了一种宗教,她说宗教是唯一让她感觉安慰并有所寄托的东西。


像一个医生在晚期癌症患者面前束手无策一样,我在她的痛苦面前也同样感到无可奈何。




教育中,有太多这样的蝴蝶效应,本来小事一桩,家长完全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态度来解决,甚至不需要去解决,问题也会自行消失。


但由于家长用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不但无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还会给孩子留下经久难愈的心理创伤,严重的甚至可以毁灭孩子一生。


还见过一个四岁的孩子,父母都是高学历,奶奶曾是单位主管会计,也很能干,且非常爱干净。


家长从孩子一岁半开始,就因为吃手的问题和孩子纠缠不清。


据家长讲,最初阻止孩子吃手,采用的是讲道理,告诉孩子手很脏,不能吃,他们感觉一岁半的孩子能听懂了。


发现讲道理没用,就来硬的,采用打手的办法,轻打不起作用,就狠狠打,但这只能起一小会儿作用,孩子一停止哭泣,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又把手伸进嘴里。


后来,负责照看孩子的奶奶拿出缝衣针,只要孩子的小手一放进嘴里,就用针扎一下,并把针挂到墙上,故意让孩子看到,但这也不能吓住孩子。


再后来家长还采用过给孩子手上抹辣椒水,每天24小时戴手套等各种办法,可是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并且越来越严重。


听家长说,孩子还特别爱发脾气,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可以连续哭嚎两小时,甚至会用头猛烈撞墙,全然不知疼痛和危险。


见到这个孩子时,他两只手的大拇指已被吃得变形,两只小手布满破溃的伤口,伤痕累累,但孩子好像完全没有痛感,还在用嘴啃咬双手,用指甲抠开血痂。

更糟糕的是孩子的心理也出现严重障碍,不会和人交流,别人和他说话,他基本不回应,目光总是回避开来,神情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


这个孩子的遭遇,让我震惊于家长的无知和残忍。


孩子吃手是多么正常的一种现象,婴幼儿最初是用嘴来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小手又是离他最近、唯一能让他自主支配的东西,所以吃手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本能,根本不需要,也不应该制止。


到孩子可以动用自己的其它感知器官认识世界时,自然就不吃手了,就像人学会站着走路后,自然就不愿意爬着走了。


对于这样一个自然的认知过程,家长却要想方设法阻止,而且采用打骂、针扎、抹辣椒水等做法,简直就是在刑讯逼供啊!


一个弱小的孩子,在人生初期就莫名其妙地遭遇绵延不断的残酷对待,他的生命怎么能正常展开、怎么能不被扭曲呢?!


当然有的孩子对吃手表现出固执的喜好,到四五岁,甚至十来岁,还在吃,这种情况往往和孩子的寂寞或自卑有关,是其它教育问题积淀的一个后果,吃手不过是孩子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更不该制止孩子吃手。应该做的是反省自己和孩子交流得多不多,相处方式是否和谐等等,并努力从这些方面去解决。


家长希望用各种规矩培养出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而这对孩子来说,却是自由意志被剥夺,活在日复一日的冷酷对待中。


他的世界一直以来太寒冷了,已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所以他下意识地要把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回避和外界交流,直到失去正常的沟通能力。


这是一个弱小生命对抗恶劣环境的本能反应,畸形的生态环境只能让他变态地成长。




我们常常在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他们的终身畸形负责。


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避免粗暴。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


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于严厉教育所带来的损害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但时到今日,人们对严厉教育的破坏性仍然没有警觉。


在我们的教育话语中,人们仍然特别愿意谈规矩,很少谈自由。哪个青少年出了问题,归结为家长管得不严,太溺爱;相反,哪个青少年成长得比较优秀,尤其在某个方面做得出色,会归功为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和打骂。


这样的归结非常简单非常浮浅,但越是简单浮浅的东西,越容易被一些人接受。


于是,一顿“要么好好弹琴,要么跳楼去死”的威胁可以让孩子成为钢琴家,一根鸡毛掸子随时伺候可以让孩子上北大,一通把孩子骂作“垃圾”的污辱可以逼孩子考进哈佛……诸如此类的“极品”行为最容易得到传播。


人们不肯往深了想一想,严厉教育如果真能让孩子优秀,天下将尽是英才。成年人想收拾一个孩子还不是容易的事嘛,谁都会!

既威胁不到自己,又能把孩子教育好,省心省力,痛快淋漓——可教育是件“秋后算账”的事,虽然儿童的缓慢成长给了一些人以暂时的幻觉,但裁下罂粟不会结出樱桃,恶果不知会在哪个枝条上结出。


有位家长,听人说孩子有毛病一定要扼杀在摇篮中,所以她从女儿一岁多,就在各方面对孩子进行了严格的管教。


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妈妈会把孩子碗中的饭全倒掉;


如果孩子不好好刷牙,家长会把牙刷一折两半,丢进垃圾桶;


不好好背古诗,就用戒尺打手心……


在家长的严厉教育下,孩子确实被训练得很乖,按时吃饭,认真刷牙,会背很多古诗。


但她发现,刚刚三岁多的孩子,一方面表现得胆小怕事,到外面都不敢跟小朋友玩;另一方面在家里脾气又很大,且表现出令人不可思议的残忍,比如虐待家里的小猫,把猫尾巴踩住用脚跺,或用沙发靠垫把小猫捂到半死,看小猫痛苦的样子,她则表现出满足的神情。


一般小女孩都喜欢芭比娃娃,她则对这些娃娃好像有仇,动不动就肢解芭比娃娃,把娃娃的头和四肢揪下来,甚至用剪刀剪破。


妈妈不能理解,她的孩子怎么这样?


儿童天性都是温柔善良的,如果说一个孩子表现出冷酷和残忍,一定是他在生活中体会了太多的冷酷无情。


媒体不时地报道家长虐待孩子或子女虐待老人的的事件,手段之恶劣,令人发指。


同时,追究一些恶性刑事案件的犯罪分子的成长史,几乎全部可以看到他们童年时代极端严厉的家庭教育。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极端残忍者,都有一个精神或肉体严重受虐的童年。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


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


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事件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信与平和呢?


放不下严厉教育的人,真正的原因是潜意识放不下莫名的恨意。


像一位网友说的:有些人小时候常挨打,痛恨父母打自己,长大了发誓绝对不打孩子,可做父母后还是会打小孩。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正常生活是怎样的。推翻父母不难,但修补父母刻在自己童年里的缺陷,非常不易。


是否认同打孩子,是块试金石,可测验出人们在教育上的认识水平。


孩子没有错,只有不成熟,如果你动不动认为孩子“错了”,那是你自己错了;如果你遇到的孩子是屡教不改的,那是你所提要求不对或一直在用错误的方法对待他。


我们相信教育是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事,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解决。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家庭生活制度从一开始就得到合理的发展,处罚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就是最正确的家庭教育道路。”


这里所说的“良好的家庭”并非永远一团和气,而是有矛盾也总能得体地解决。


不少人对我从未打过孩子表示惊讶,然后归因为我的女儿分外乖。


事实是,我在和女儿的相处中,也有小冲突,但从不在孩子面前纵容自己的情绪,经常是自己先退一步,想想在哪里没好好理解孩子,自己应该如何改变,也会真诚地向孩子道歉。


所以,并不是我的女儿比一般孩子乖,而是她像所有的孩子一样乖,天下的孩子都很乖,没有一个孩子是需要用打骂来教育的。


只有成人对儿童有这样的信心,他才能放下心中棍棒,继而放下手中棍棒。


儿童是脆弱的,成长只需要鼓励,不需要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


父母不仅应该放下手中棍棒,更要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无棍棒是件比手中无棍棒更重要的事。


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


当然,我不希望给家长们太大的压力,大家都是凡人,偶尔火气上来了,实在忍不住,打孩子两下或骂几句,这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正像一个偶尔吃多了的人不会成为大胖子一样。


身体自有它的调节功能,孩子也自然有他正常的抗挫折能力。并且儿童甚至比成年人更宽容,更能理解并消化父母偶尔的脾气。



孩子最受不了的,是父母经常性的严厉和苛刻。


尊重孩子,是大自然的法则,是教育最基本的法则。


严厉教育的目的虽然也是想给孩子打造出华美的人生宫殿,到头来却只能制造出一间精神牢笼,陷儿童于自卑、暴躁或懦弱中,给孩子造成经久不愈的内伤。说它是危险教育,一点也不为过。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喂饭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别不信!

你的亲密正在“废掉”你的孩子!

孩子问妈妈要钱,只因妈妈做了这样一个举动,亲情彻底毁了


文章|来源于尹建莉工作室,作者/尹建莉

编辑|小宝

您关注晚了吗?

与爸妈们一起订阅,专注于孩子的成长!您身边的教育专家!2T+儿童绘本、动画、读物等电子资源免费领取!....(回复“领取目录”即可收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