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解读 | “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览四大亮点
观众参观展览
【编者按】
“有幸报国,不负少年!”
“青年人就应延续这样的精神,心怀天下,吾辈何辞?”
“看了介绍,真是特别好的一个展览,一定要去看。”……
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充分挖掘馆藏革命文物资源举办的“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览在国博北8展厅对公众展出。展讯一经发布,许多网友纷纷感慨留言,表示一定要来看展。(国博新展 | 喜迎二十大,感受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读懂展览,这里特邀“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张伟明为大家解读展览,邀大家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展览四大亮点
解读 | 策展人张伟明
策展人在展厅(资料图)。摄影 | 两只花猫
亮点一:此次展览是在喜迎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创建110周年之时,国博依托馆藏原创策划的展览。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重要机构,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方面肩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也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展览精心鉴选馆藏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饱含对家人、对国家热爱之情的遗书、手稿、家信等珍贵文献以及各类实物170余件,通过“革命理想高于天”“繁霜尽是心头血”“奉献如歌家园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四个单元,生动展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虽然内心有对家人、亲友的不舍,仍然坚定信仰、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心路历程与人格魅力,充分展示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不懈奋斗、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热情讴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拼搏奉献的壮烈情怀。
相较于其它以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为主题的展览,展览在主题与结构上有所创新。展览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贯穿展线的是伟大的建党精神。展览实际上是建党精神的人格化呈现。展览注重通过一件件文物来呈现为祖国和人民牺牲奉献的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心路历程和光辉事迹,通过不同的专题来呈现共产党员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来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通过每一位共产党员用理想信念、崇高风范所凝结而成的高尚的人格力量来呈现伟大的建党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点展现共产党员为革命而牺牲,红色家风传承下的“家人情”“伴侣情”“战友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重点展现共产党员以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时代风采。除此之外,展览在每一部分还重点呈现重点人物、重点展品,如李大钊、方志敏、陈毅安、王进喜及与他们相关的展品等,集中体现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们所彰显的家国情怀。
博物馆日常风景线:参观展览并交流着
亮点二:饱含家国情怀与家人亲友情感的书信与手迹类展品是此次展览的一大特色。
中国共产党员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尽管身份经历和性格情感都各不相同,但他们也有夫妻恩爱,也有儿女情长,常怀对伴侣、亲人无尽的思念,永葆对革命同志的真挚友谊。在展览中,透过一封封家书与信札,一篇篇手稿与亲笔信,可以看到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立志改造中国社会的进步青年,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可以看到共产党员把对家庭的眷念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中,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经过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走到了最后,甚至为理想信仰献出了宝贵生命;可以看到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地震、疫情等大灾大难,共产党员带头拼搏,让党旗在斗争的第一线高高飘扬,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成功战胜洪水地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和风骨!
李大钊的狱中自述,23.1×140.4 厘米,1927年
例如,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慷慨直言:“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表达了自己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深厚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也表达了对妻子默默支持自己的感念之情:“钊在该校肄业六年,均系自费。我家贫,只有薄田数十亩,学费所需,皆赖内人辛苦经营,典当挪借,始得勉强卒业。”
王复生作的《初学集》诗稿,24×14.5厘米,1920年起
例如,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王复生(1896-1936),引领自己的两个弟弟王德三、王馨廷先后走上革命道路,三兄弟全部为革命牺牲。从展览中展出的王复生作的《初学集》诗稿中可以看到,王复生因三弟王馨廷在学生运动中负伤年仅16岁而去世的悲痛,他在《哭三弟》这篇文章中,忍着悲痛写道:“三弟,你太忍心了,你竟离开你亲爱的哥哥!你是我最有希望的弟弟!”表达了弟弟无法同自己继续投身革命的悲痛之情,充分体现了一位革命者的家国情怀。
周介甫给其母亲的绝笔书,35.7×20.5厘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例如,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周介甫(1903-1928),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写下了“为主义而牺牲,虽九死犹不悔”的光辉誓词。在狱中,他给母亲写下了绝笔书:“母亲大人:我这次是牺牲了,这也是我个人的最后目的达到了,你老人家不要挂念啊!”表达了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坚定意志,也体现了对母亲的深深眷念之情。
杨怀远为乘客挑行李用的扁担,167.5×9.8厘米,1986年
例如,展览展出的杨怀远为乘客挑行李用的小扁担,生动地见证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展现的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延续。杨怀远主动辞去领导职务,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劳动为旅客除脏保洁,创建文明的环境。扁担上有为他精神所感染的旅客们的留言“增勤人劲治懒人病”“小小扁担不算长,能为旅客当桥梁”等。
胡国桥的母亲写给胡国桥的信,26.3×18.8厘米,1985年10月6日
再如,在展览中还可以看到胡国桥的母亲写信鼓励他英勇杀敌为国争光:“代(带)着全家人的希望与嘱托入了军校,上了前线,接受那血与火的拷(考)验——灵敏度最高的试金石。在这一点上,全家人是放心的。我可以大胆地说,我的儿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出光和热的,都会做一名祖国和我们骄傲的儿子!”
亮点三:大量展品为首次展出,特别是新近入藏国博的一些藏品在此次展览中亮相。
本次展览中大量展品系首次对外展出。国家博物馆近年来加大对国史文物的征集力度,新近入藏一批重要的藏品,在此次展览中首次亮相,如布茹玛汗·毛勒朵刻写的“中国石”,王继才、王仕花夫妇驻守开山岛期间记录的开山岛民兵哨所(船)值班簿,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守岛时升起的国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援鄂护士张春花在疫区收到的家书《念》——赠妻张春花,钟南山赴武汉的高铁票等。特别是“中国石”和钟南山赴武汉的高铁票两件展品,征集部门与捐赠人和有关单位反复沟通,使得这些重要展品如期上展。
新近入藏国博的一些藏品在此次展览中亮相
亮点四:展览通过多种展示形式,致力于唤起观众的共鸣与共情。
在展览第二单元设置有触摸屏,对部分家书类展品的高清图片进行集中展示与呈现。观众可以进行翻页等操作。通过近距离逐字逐句阅读家书中的内容,相信观众可以生动直观地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亲友情、伴侣情、战友情,并由此更加深刻体会到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而不惜牺牲生命、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国博收藏“最美巾帼奋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刻写的“中国石”(视频 | CCTV)
展览在第三、第四单元呈现有四段视频,分别播放《“最美巾帼奋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奋斗众生》《幸福生活》等电视片。通过这些电视片,观众既能够感受到以布茹玛汗·毛勒朵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为祖国守边疆、刻下“中国石”的爱国情怀,又能够体会到无数共产党员舍家为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决心和努力。相信几部电视片可以使观众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有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与感受。
观众在展厅观看多媒体视频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尾厅还重点呈现了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在脱贫攻坚中的不懈奋斗与努力,旨在向广大观众表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广大党员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带领人民群众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使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展览信息】
展览: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8展厅
展期:2022年6月8日下午起对公众展出
相关阅读:
“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展览策展团队
策展人:张伟明
策展助理:邵凡晶、许钰函
内容设计:万婷、李琮、邵凡晶、杨志伟、郭于菁、许钰函、冯子珊
空间设计:肖玮舟(主设)、苏文笛
平面设计:卫端晴、王亦忞、赵镭
图录设计:卫端晴、王亦忞
展览协调:李琮
灯光设计:刘杏琪、李墨
展览制作:成国锋、任全生、隗功磊
文物加固:郭梦江、杨志宏、沙明建、郭友谊
文物保障:许钰函、郭于菁
文物保护:洪巍
翻译联系:夏美芳
数据保障:戴畋
新闻传播:李秀娜
公共教育:刘钰婷
安全保卫:张东颖
设备保障:刘超
后勤保障:邹祖望
财务联络:方洁
【国博君的留言本儿】
“最喜欢的地方,最涨知识的殿堂!”——@及时雨点“国博是我去过几次还想去的地方。”
——@蒋蒋蒋“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最喜欢的博物馆,从1989年看到现在,永远看不完、看不够!祝110周年快乐,永远支持可爱的国博!祝你明天更美好!”
——@0928编辑 | 胡辣汤
审校 | 蒙太奇
江 北
终审 | 竹 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