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

其他

国博专家讲解|十二月10场专题导赏

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展览识别上图二维码即可查看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家讲解周”将在十二月推出10场专家讲解。本期专家讲解将围绕“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以及临时展览开展,带您从不同视角看展览、赏文物、观古今,感受永恒的文化魅力。2024年12月专家讲解安排表预约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国家博物馆”小程序,进入“讲解预约”,根据专题内容进行付费报名。报名成功后,可点击小程序左上角“我的”图标,在“我的预约”中查看相关信息。本月首场专家讲解将于12月18日开启预约。(每场专家讲解提前7天开启预约,具体讲解时间请关注国博官方平台预告。)注意事项:成功付费预约“专家讲解”的观众,请在讲解当日从国家博物馆北门西侧入口凭有效证件核录后,通过安检入馆,并于讲解开始前10分钟,到达该展览序厅耐心等待,由工作人员检录身份证和手机预约信息后按时开始讲解,请您合理安排时间。讲解期间,请勿使用任何设备录音、摄影摄像。专家讲解·内容简介走进古希腊的美学世界2024年12月24日(周二)9:40—11:10讲解展览: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厅:南1、南2展厅主讲人:朱晓云,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商业学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馆员。“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中方策展人。曾主持策划“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知者创物——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国家博物馆智慧展厅“数说犀尊”等展览。致力于中西博物馆管理比较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法国的国立博物馆与国家文化影响力建设》《阿布扎比卢浮宫:法国博物馆走出去》《历史坐标中的法国“学院派”》等。讲解内容:在所有关于古希腊的展览中,再没有比“美”这个主题更令人心动的。作为西方文明的起源,这片地中海沿岸,被美神阿佛洛狄忒垂青的土地,也为西方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树立了范式。但是,古希腊的“美”从何而来,在与埃及、两河流域的强大文明毗邻而居的地中海西岸,古希腊如何能够在“美”的世界构建中独树一帜?在走向我们所熟知的“希腊化时期”之前,它曾经历了什么?在这漫长的,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公元前1世纪的岁月中,“基克拉迪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如何各自为“城邦时代”古希腊美学体系的最终形成提供多元的养分?本次讲解将带领观众一起探寻古希腊对于“美”这一主题的执着追求以及多元创造,展现“美”在古希腊精神世界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古希腊人是如何通过对“美”的探索实现自我的超越。神话·传说·史实——多元一体的中国古代音乐史2024年12月24日(周二)14:30—16:00讲解展览:古代中国展厅:北20—25、南15—20展厅主讲人:代媛媛,文学硕士,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主要学术成果:《玉音和鸣,乐石同光——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容曜丹青——明清肖像画展中“文人雅集”音乐活动场景及所用乐器》《碎金词谱选译及其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乐派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音乐史》等。讲解内容:中国古代音乐史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各类特征,并从音乐的角度、以音乐的语言对其进行诠释。“古代中国”展览的展陈逻辑与展品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音乐信息,它们串联起绵延的中国古代音乐历史,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它们也展示着中华文明特殊的魅力。本专题以“古代中国”展览中文物的音乐故事出发,以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脉络,为观众展现中华文明中多元一体的音乐历史。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2024年12月25日(周三)9:40—10:40讲解展览: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饮食文物精品展展厅:北10展厅主讲人:郑烨,文学硕士,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文化、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展览策划。“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藏饮食文物精品展”中方策展人。曾参与“启蒙的艺术”“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
2024年12月12日
其他

“美的多元”展览线上“共创”互动精彩不断,花絮分享

美,是人类无尽的求索。自“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以来,不少观众来到国博,赴往一场“寻美之旅”。来自希腊的文物、配套的讲座与讲解、精美的文创周边……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与喜爱!“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小红书推出互动活动,邀网友晒出门票、制作文物表情包,发现文物们不一样的“文化表情”。这些网友们的热情和精彩创意,与您分享!1【线上互动·活动一】美的多元门票,您Pick到哪一款?“美的多元”展览门票一共10款,每日轮流发放。欢迎大家持续“晒”起来!记得带上展览互动话题标签:#美的多元
2024年12月8日
其他

媒体关注|138件(套)藏品“烹”俄宴风华

“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饮食文物精品展”上的精美餐具。记者
2024年11月29日
其他

来国博看“美的多元”|专家解读系列视频分享(四集连播)

“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览正在国家博物馆火热展出中策展团队倾情推出4集专家解读系列视频为您深度解读展览重点展品背后的“多元之美”!1视频|专家解读:古希腊第一尊表现女性人体美的雕像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丁宁教授介绍重点展品:卡皮托利尼式阿佛洛狄忒雕像【相关展品】卡皮托利尼式阿佛洛狄忒雕像来自原亚历山德罗斯·约拉斯收藏罗马时代的作品,经历了古代和现代的多次修复这座雕像复刻于一座希腊化时代的作品(其原作被认为是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克尼多斯的阿弗洛狄忒》),由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儿子小凯菲索托多斯所作,年代约为公元前300年左右。女神全身赤裸,发式繁复,双手羞涩地遮掩其胸部和下身,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女性裸体范式变得更为世俗和自然。这件雕塑在经过长期清洁与保护工作,包括修复件内部组装方式的X光检测后,首次在希腊境外展出。2视频|专家解读:古希腊阿佛洛狄忒雕像中最著名的一尊希腊展方专家克里斯桑蒂·特苏利博士介绍卡皮托利尼式阿佛洛狄忒雕像【相关展品】卡皮托利尼式阿佛洛狄忒雕像(局部)来自原亚历山德罗斯·约拉斯收藏罗马时代的作品,经历了古代和现代的多次修复3视频|专家解读:大理石年轻运动员雕像希腊展方专家克里斯桑蒂·特苏利博士介绍大理石年轻运动员雕像【相关展品】大理石年轻运动员雕像来自阿提卡地区的厄琉息斯公元前2世纪晚期(公元前440年原作的复制品)这座雕像和谐而有力地展现了年轻运动员身体的结构细节。这座雕像是对某件古典雕塑的复制或自发再创作,其原型很可能是由著名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创作的运动员基尼斯科斯的雕像。4视频|专家解读: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的柔和本真表达希腊展方专家克里斯桑蒂·特苏利博士介绍大理石阿佛洛狄忒头像和躯干【相关展品】大理石阿佛洛狄忒头像来自雅典的古罗马市集公元前4世纪原作的罗马复制品这件偌大的头像因其美貌而令人感到惊艳,她有着娇嫩的嘴唇、丰满的面颊,细长的凤眼和被弯曲卷发环绕的光洁额头。该头像来自一件经典的阿佛洛狄忒雕像,属于阿斯普雷蒙-林登/阿尔勒式类型。它复制了著名古典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原作,原作的模特是艺术家的伴侣、著名“交际花”芙里尼。此头像的额头和下巴在基督教时代被刻上了十字架。阿尔勒式的阿佛洛狄忒雕像的大理石躯干来自雅典吕西克拉特斯纪念亭区域公元前1世纪对普拉克西特列斯的《狄斯比斯的阿佛洛狄忒》(创作于公元前370—前360年)的仿作女神半裸身体,手臂上戴着手镯,她看着左手中拿着镜子,同时伸出右手指向著名“交际花”芙里尼的雕像。其平滑的肌肤和柔软、感性的肉质渲染强调了这座雕像的女性特质。【
2024年11月29日
其他

“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饮食文物精品展”国博“开宴”!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开启之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合作,从饮食文化的视角切入,以展览的形式进行文化交流,推出“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饮食文物精品展”。中俄两国不仅相邻相亲,于对方饮食发展有着更深的理解,文化联系也尤为紧密。本次展览展出138件(套)俄罗斯饮食文物珍品,分为食材烹具、饮食传统和饮食艺术三个部分,精选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自沙俄时代至今、与饮食文化相关的138
2024年11月20日
其他

国博讲堂·预告|来国博认识一位希腊美神——阿佛洛狄忒

题:来国博认识一位希腊美神——阿佛洛狄忒主讲人:杨少波
2024年11月20日
其他

国博讲堂·预告|“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策展解读

题:“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策展解读主讲人:魏娜
2024年11月8日
其他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著的《五星红旗是如何诞生的?》新书出版发行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红色资源,以五星红旗为主题编撰的《五星红旗是如何诞生的?》出版发行。全书在客观阐释馆藏文物价值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和既有研究结论,准确又鲜活地书写出文物背后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密码,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从新中国成立前关于国旗方案的征集、论证、诞生过程,到国旗设计者——一个普通公民曾联松的拳拳爱国之心;从开国大典升旗时刻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过程,到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全体中国人心中产生的巨大激动;从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到海岛民兵王继才夫妇驻守孤岛32年的两人升旗仪式;从五星红旗第一次插上珠穆朗玛峰,再到奥运赛场冉冉升起的那一抹抹鲜艳的中国红……一个个围绕国旗发生的故事,生动讲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诞生、发展走向繁荣富强的辉煌历程。“风展红旗如画”,此书的出版旨在面向社会公众讲好国旗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国旗的历史和精神内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国旗、爱护国旗的浓厚氛围,激发中国人民最凝重、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该书出版以来入选党建好书2024年9月书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荐书单、2024年9月百道好书榜、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906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等众多榜单,获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新京报客户端、《中华读书报》、广西当代网、广西云、《济南日报》、齐鲁晚报客户端等众多主流媒体报道,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五星红旗是如何诞生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4年11月8日
其他

国博新展|“率真与真实——卡拉瓦乔的艺术世界”对公众展出

2024年11月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联袂推出的“率真与真实——卡拉瓦乔的艺术世界”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本次展览以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旷世之作《沉醉中的抹大拉的马利亚》为中心,借由文物修复师的视角,通过“光的觉醒”“修复时光”“互鉴之光”三个板块,从多重维度带领观众走进卡拉瓦乔的世界,让观众在杰出艺术作品的前世今生中,感悟艺术作品的修复之美、新生之美、交融之美。展览还运用VR技术,制作包括《正在写字的圣杰罗姆》《捧果篮的男孩》《年轻的酒神巴克斯在病中》等作品在内的VR影像,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体会卡拉瓦乔的艺术与时代。阐释艺术品修复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物质形态的保存上,更在于为深入探究艺术品的内在价值提供了宝贵机会。而针对艺术品展开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拓宽着艺术品的内涵和外延,焕活了艺术家的思想精华,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文化意义。展览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3展厅,拟展至2025年3月底。【展览基本信息】展览:率真与真实——卡拉瓦乔的艺术世界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4年11月8日
其他

国博讲堂·预告|金道锡行:青铜时代长江文明黄河文明的交流融合之路

题:金道锡行:青铜时代长江文明黄河文明的交流融合之路主讲人:方勤
2024年11月7日
其他

国博这个新展围绕一幅真迹作品展开,是哪幅画?

2024年11月8日中午12时起,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联袂推出的“率真与真实——卡拉瓦乔的艺术世界”展览,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这一新展将围绕卡拉瓦乔的一幅真迹作品展开,究竟是哪幅画?卡拉瓦乔又是谁呢?卡拉瓦乔晚期艺术杰作原作现身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迎观众卡拉瓦乔《沉醉中的抹大拉的马利亚》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旷世之作《沉醉中的抹大拉的马利亚》为中心,借由文物修复师的视角,通过“光的觉醒”、“修复时光”、“互鉴之光”三个板块,从多重维度带领观众走进卡拉瓦乔的世界,让观众在杰出艺术作品的前世今生中,感悟艺术作品的修复之美、新生之美、交融之美。展览还运用VR技术,制作包括《正在写字的圣杰罗姆》、《捧果篮男孩》、《年轻的酒神巴克斯在病中》等作品在内的VR影像,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体会卡拉瓦乔的艺术与时代。小资料:卡拉瓦乔是谁?“给黑暗赋予光明”,这句话精炼地概括了米开朗基罗·梅里西(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卡拉瓦乔)的伟大,他的名字来源于家族起源地意大利北部的小镇卡拉瓦乔。卡拉瓦乔的生活动荡不安,但他能够通过艺术作品真实地诠释其时代的现实,并将其永恒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在欧洲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话题互动:你还了解哪些关于卡拉瓦乔的事?欢迎文末分享~【展览信息】展览:率真与真实——卡拉瓦乔的艺术世界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4年11月7日
其他

冬春航季,在大兴机场再遇国博,体验“人在画中游”

2024年10月27日,大兴机场正式迈入2024年冬春航季运行阶段。伴随着航季焕新,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大兴机场联手打造的“文化中国”长廊也迎来第四次上新。《燕京八景图》卷、《黄山秋色图》轴、《关山月》单页等山水画佳作悉数亮相,在这个航季里,为来往旅客呈现一场视觉盛宴,以文化浸润旅途。此次上新的内容,选自国博精品展览“中国古代书画——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与旅途中的大兴机场相得益彰。数十张山水画作走出展馆,走进大兴机场,在国际进港区与旅客相遇。行走于绵延百米的展墙旁,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游历山川、行旅感怀,经历一段“人在画中游”的山水旅程。
2024年10月3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国博又一新展即将开幕,配套讲堂预告来啦!

题:什么是艺术的真实主讲人:辛齐亚·帕斯夸利(Cinzia
2024年10月31日
其他

媒体关注|揭秘“凤凰故国”青铜时代

记者:刘源隆【相关展览】名称: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展厅: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4年10月23日
其他

参观国博,这些官方讲解服务您认准

每月有“专家讲解周”,每周提供130余场公益讲解,自助导览器助力“自由行”,APP、小程序云端为您服务……参观国博,这些官方讲解服务渠道,任您选:【每周130余场公益讲解,每个开放日都有】本周公益讲解安排,识别下方二维码,现在就了解一下:每周何时公布公益讲解时间安排?一般每周一公布。此外,根据展览实际情况及观众听讲解的需求,会及时调整时间安排表,您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随时进行查看和关注。三大查看和关注方式方式一:访问国博官方网站首页,在左侧导航栏中“讲解导览”即可查看。这个链接推荐您收藏:https://www.chnmuseum.cn/cg/dlfw/gyjj/(每周更新);方式二:APP、小程序“导览”栏目中“人工讲解(公益讲解)”;方式三:“国博君”官方订阅号微信每一条推文末,均附有公益讲解时间表的二维码;听公益讲解,会遇见哪些良师益友?为广大公众进行公益讲解的,既有国博专职讲解员,也有志愿讲解员。覆盖了哪些展览?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部分)。如何听讲解?关注公益讲解时间表上的安排,开讲前在对应展览的展厅门口或指定位置等候。听过的观众这样说:@惊蛰是只猫:志愿讲解员很睿智又很可爱对工作充满热情,讲解水准非常高,展品背景,细节,艺术价值,史学价值,介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是各种导览软件无法听到的干货。不知不觉1个半小时过去了,大家都只恨时间太短。@大刘妈:暑假和孩子来到国家文化艺术殿堂,在“古代中国”听了全程公益讲解,一起听的观众很多,但孩子们争先抢后跟着讲解员聆听,大刘回去后感叹:这次是大开眼界了~@
2024年9月14日
其他

官方预约攻略,助您愉快参观国博

“中秋”佳节国家博物馆正常开放官方预约攻略助你愉快参观这些要点,请查收~01认准官方预约参观渠道提前预约请大家一定认准官方预约渠道进行预约预约时:选择官方平台✅稳定快速的网络✅锁定放票时间(每日17时)✅提前录入预约人员信息✅尝试多次刷新✅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共建有序的参观环境请您使用官方平台免费预约国家博物馆的官方预约渠道:“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国家博物馆”微信小程序“国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您可至多提前7天预约预约放票时间是每日17时。“国家博物馆”微信小程序预约方法:提前填写身份信息,预约效率更高!在“国家博物馆”小程序中点击“我的”在“常用联系人”中添加您和其他参观者的信息:在首页进入“参观预约”选择时段合理安排行程:02出行前规划好行程选择“目标展览”国家博物馆目前在展20多个展览参观前,做好攻略更有收获您可以从“国家博物馆”官网、APP、小程序、公众号等平台查看展览信息特别推荐:《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简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在线浏览所有正在展出的展览展览名称、展厅位置、展览简介03参观当日对照预约时段提前出发出发前做好充足准备:关注当日交通信息带好身份证件,查好路线;注意所约入馆时段,按时抵达;在国博北门预约观众入口,按预约时段排队入馆如何抵达最为便捷?推荐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您可乘坐北京地铁1号线于天安门东站下车C口、D口出站;也可乘坐北京公交1、2、52、82、120路、观光2线旅游公交1线、旅游公交2线在天安门东站下车即可到达温馨提示:出发前,查看当日交通信息提前安排好出行计划;乘坐公交相较地铁用时稍长请您留意哦~再次提醒您一定要按照预约时段排队入馆记得看好时间哦~04锁定“目标展览”直奔展厅深处汲取文化滋养为愉快的参观之旅做好“功课”在国博,您可沿着艺术长廊前行,在艺术长廊及3层公共区域分别设有南、北区展览信息,可以供您快速了解当前展览及服务设施信息。展览盛宴丰富多彩,在这里选择心仪的展览定制属于自己的参观路线吧。05多种渠道听讲解看完展览有收获官网每周会公布公益讲解时间表https://www.chnmuseum.cn/cg/dlfw/gyjj/想要听特定展览的讲解可以关注相应公益讲解时间在对应展厅序厅等待讲解员或志愿者此外,还可以通过“国家博物馆”APP、小程序预约收费讲解“国家博物馆”APP、小程序也免费提供了不少展览的在线语音导览供大家观展时自助收听06贴心服务在国博便民措施有这些各种便民设施为有需要的您提供支持和帮助:如您携带大件行李可在北门外东侧存包处暂存北门入口处的服务咨询台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并免费提供轮椅、婴儿车租借服务三处直饮水分别位于“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序厅“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尾厅三层公共区域位于艺术长廊南侧的母婴室为有需要的哺乳期妈妈提供安全、温馨的休整空间多处餐饮区、咖啡厅及自动售货机,为观众提供简餐、咖啡、零食、饮品文创体验区各类精美文创产品让您“将博物馆带回家”“书香国博”阅读空间,让您以书为伴更加深入“读懂”博物馆徜徉在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让文化浸润心灵“中秋”佳节我们期待与您相逢!【走近国博】国博展讯、展览详情↓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简讯》登录国博官网也可查看【听公益讲解】本周公益讲解时间表↓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查看也可在国博君菜单“参观国博”中查阅【文明参观靠大家】让我们一起携手营造一个安全、庄重、有序的良好参观环境在这里遇见国博↓
2024年9月13日
其他

国博讲堂·预告|南北极科学探索之旅

间:2024年9月20日(周五)9:30—11:30地
2024年9月13日
其他

“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将于九月登陆中国国家博物馆

巴黎圣母院雕塑原件首次出境展出走进卡西莫多的世界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中有这样一幕,20名舞者在巴黎圣母院脚手架上共舞,神秘火炬手降临圣母院的脚下。随后,钟声响起,形似卡西莫多的剪影在圣母院的上空出现,将所有人都带回到雨果的名著和这座充满传奇故事的建筑中。奥运会开幕式上巴黎圣母院的塔尖
2024年8月11日
其他

策展团队分享|“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国博展出 幕后花絮

观众热情参观“冰路征程——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冰路征程——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火热展出中。看过展览的观众纷纷表示,大开眼界,很自豪,为祖国极地考察事业点赞!部分网友评论摘录:@阿里启擎156e: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王政:见证科考人的峥嵘岁月!@娟子:南极四十年辉煌岁月,艰辛付出的成绩!@阿帆:昨天有幸看到这个展,祖国之强大!@咩:不愧是国博!这个展,开眼界喽~@星期七: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来了!有一说一,国博大厅真的好适合办这种展览~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展览文创也太可爱了!@小乔儿:看完展览,感觉自己好向往去极地考察啊!……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读懂展览,在这里,国博策展团队以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倾情分享展览“诞生”的幕后花絮,以飨观众。【展览在观众的关注中策划实施】“冰路征程——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自2023年11月开始策划,历时8个月,于2024年6月2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长廊”与广大公众见面。本次展览首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极地考察40年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汇集全国40余家单位130余件(套)展品,其中极地科考破冰船、极地科考站等超大比例模型均是为展览量身打造;南极陨石、各型科考装备、首征南极考察队员日记、带有北极熊抓痕的冰浮标等多件珍贵展品均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展览布展中与完成后实拍对比展览是在观众的注视下一点点“布”起来的。在8个月的筹展过程中,撰写大纲、筹集展品、展陈设计、场外加工、展品运输、施工布展等环环相扣。这期间,不仅得到了参展单位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理解与支持。鉴于展览地点是国博公共空间,为不影响观众正常参观,施工布展工作常常是从闭馆后的晚6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间进行的。大家团结协作、夜以继日地奋斗着,这是体力与耐力的双重考验,也是团队精神的生动写照。终于,在每天数万观众的目光中,展览在党的103岁生日前夕顺利展出。展览中央区域设计图、施工现场与完成后实拍对比【布展中的“艺术长廊”一天一个样】无数个细节在悄无声息中进行,成就了精彩的展览。布展中的国博“艺术长廊”一天一个样。展览布展现场点击图片,看国博“艺术长廊”一天一个样【明星展品“双龙”船模型抵达之夜】“两船”模型运抵国家博物馆6月19日零时,皓月清辉的夜晚。“雪龙”号及“雪龙2”号船模型搭乘运输车抵达国家博物馆。夜晚静谧,空旷的展厅里,一场精心策划的展览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资料图|雪龙号与雪龙2号船“雪龙”号及“雪龙2”号被人们称为“双龙”,是目前我国的主力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依托“双龙”,我国极地考察的广度和深度得以不断拓展。本次展览展出的“雪龙”号船模型长8.35米,“雪龙2”号船模型长6.12米,是目前可以见到的除真实船只外最大比例的模型,也是展览中仅次于秦岭站1:15模型(长9米)的第二和第三大展品,是展览当之无愧的“明星”。展品制作过程中团队与制作方进行沟通为了展现好“双龙”雄姿,让现场观众对极地考察船有切实感受,自2024年2月底,策展团队就着手进行图纸缩比、实船考察等。历时三个月的制作,四个昼夜的运输,“双龙”船模型运抵国家博物馆。运抵现场后,为保证船只细节能够更加完美地呈现,“双龙”船模型还经历了整整7天的组装、修饰和调整。视频|雪龙号与雪龙2号船模型运抵国博、移入展区船模型运抵国博、移入展区工作人员现场组装、修饰船模型展览现场再现了“双龙”探极、破冰前行的震撼场面,这是整个展览中筹备时间最早、制作难度最高、运输难度最大、布展时间最长的展品,创下了展览的多个“之最”。展览现场雪龙号与雪龙2号船1:20模型的丰富细节【陨石、标本、多媒体……邀观众近距离感受极地】如何能够通过展陈语言,将距离我们万里之遥的极地“搬”到展厅,向观众展示其复杂的环境特点,让观众能够感悟极地考察的艰辛不易与这项伟大事业的魅力?展览展出了极地采集的陨石、矿物,设立了极地生物标本展示互动屏并设置了独立的“极地之旅”多媒体区。展览项目组从密封柜中拣选出的东南极格罗夫山陨石观众观看矿物、极地动物标本,体验“极地动物集锦”互动屏在“极地之旅”多媒体区,十分钟的影片,是展览项目组从近年极地考察中记录的几十个小时的素材中甄选出的精华。这段视频,展示了在寒风如刀、冰坚如石的环境中,“双龙”破冰船反复冲击冰面,开辟出一条条探索之路;展示了极地科考队员在风雪中蹒跚前行,留下一项项扎实的科研成果;展示了极昼时,太阳平行滑过冰雪之巅,暗夜时,极光舞动,映照出璀璨的天空;展示了憨态可掬的企鹅在壮美的蓝色冰海中滑过,渺小的身影蕴含了强大的生命能量……观众沉浸在“极地之旅”多媒体区图片视频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4年7月10日
其他

“冰路征程——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国博开展受欢迎 这些亮点展品别错过!

观众热情参观“冰路征程——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6月28日,由自然资源部、新华社、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冰路征程——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展出,观众热情参观。本次展览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极地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致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重要贺信精神,认真总结极地考察40周年宝贵经验,并以此向新中国75周年华诞庄重献礼。自1984年我国开展首次南极考察以来,迄今已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展览分为“领导关怀”
2024年6月29日
其他

国博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喜迎观众

龙运垂祉,光耀神州。在甲辰龙年新春来临之际,2024年2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撷选200余件(套)馆藏文物推出的“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开展,喜迎观众。展览从节俗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系统阐释“龙”这一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生动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深厚价值,以龙腾乐舞的千般姿态营造欢庆甲辰新春的祥和氛围,为广大观众献上新春祝福。“龙”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古老而又尊贵的祥瑞之兽。中国古人认为,龙有九似,萃众美于一身。神龙出世,司掌着风调雨顺,护佑着五谷丰登,象征着威严煊赫,昭示着国泰民安。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既有“虎啸龙吟”的勇猛刚劲,又似“矫若游龙”的飘逸洒脱。走入寻常百姓家,是“龙凤呈祥”的婚姻美满,是“鱼跃龙门”的金榜题名,是“龙舟竞渡”的精湛游艺,也是“一夜鱼龙舞”的佳节氛围,种种人间烟火,无不寄托着劳动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和无限向往。时至今日,龙早已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也是维系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仰观宇宙,苍龙列陈于天;俯察大地,潜龙或跃在渊,五千多年漫长奋斗积累的俯仰之间,成就了我们顶天立地、生生不息的龙的传人。此次展览鳞萃自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初的珍贵文物,涵盖青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漆器和绘画等多种形式。其中,红山玉龙古朴稚拙,是研究龙原始形态的重要物质资料;战国龙虎纹双耳盘,纹饰错落有致,辉煌浑厚;唐代双龙耳瓶设计巧妙,造型精美;清代海水云龙纹硬木屏风大气稳重,是清代宫廷家具的代表作;历代龙形玉饰精雕细琢,生动传神;各朝龙纹瓷器釉彩艳丽,各臻其妙。这些展品极大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历来高度重视赓续中华文脉,致力于通过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卯兔追冬去,辰龙报春来,衷心希望广大观众能在甲辰新年,不断展现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满怀信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以龘龘之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展览现场展览信息名称: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地点:国家博物馆
2024年2月6日
其他

岐阳世家文物首次在国博完整呈现

南3展厅时间:2024年1月25日起对公众展出岐阳世泽——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李文忠家族文物展策展团队学术顾问:李新峰、蒋玉秋、秦博策
2024年2月2日
其他

“共建‘一带一路’ 共创美好未来——第七届中国图片大赛典藏作品展”在国博开幕

共创美好未来——第七届中国图片大赛典藏作品展展期:2024/1/20开幕,展出中地点:国家博物馆
2024年1月24日
其他

国博新年首展 30位英模人物“现身”展厅

1月9日,国博2024年首个新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英模蜡像展”对公众开放。展览展出30尊近现代英模蜡像作品,结合艺术化场景设计、英模文物展示、英模名言电子阅读等多种表现形式,向观众呈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奋斗的英模人物的动人事迹,弘扬他们不屈不挠、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品格。蜡像艺术是一种超写实主义雕塑艺术,塑造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素有“立体摄影”的美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200余尊蜡像,其中包括数量较多的英模人物蜡像。本次展览以历史脉络为轴、以民族复兴为线索,选取了建党百年以来,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奋勇拼搏的30位英模人物。这其中既有李大钊、向警予、方志敏等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也有王进喜、雷锋等无私奉献的劳动模范;既有鲁迅、聂耳、冼星海等为人民而创作的文艺巨匠,也有钱学森、李四光、袁隆平等以身许国的科学巨擘;既有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心系群众的人民公仆,也有罗阳、黄大年、黄文秀等苦干奋斗的时代楷模。为了丰富展览的可读性,展览展出英模人物的相关文物,主要展品包括:向警予写给侄女向功治嘱咐其多向毛泽东等人请教的家书、冼星海为白韦题写的有关中国新兴音乐具有革命性的赠言、周恩来手书的雷锋选句、华罗庚在去世前夕讲学时所用的授课提纲、李四光写的关于地热问题的手迹、孔繁森在外出考察时为孤儿准备的新疆帽、王忠诚在悉尼第12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上所获奖章、国务院授予袁隆平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等,其中不乏首次展出的馆藏珍贵文物。同时,展览还设置了英模名言原文阅读内容,力求使观众能通过读原文,更深刻了解英模人物所思所感,及其思想精华。为增强展览的可视性,展览采用大量的场景还原、艺术造型设计和多媒体手段,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英模人物无私奉献、拼搏奋斗的历史瞬间,使蜡像人物与文物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力求使观众在欣赏蜡像艺术的同时,更好地感悟英模风采、铭记英模贡献、弘扬榜样力量。展览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9展厅。【观众参观展览】【展览信息】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英模蜡像展地点:国家博物馆
2024年1月9日
其他

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览活动在京开幕

12月21日,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览活动在京开幕。展览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包括“青春作赋思无涯——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和“笔墨春秋——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作品展”两项展览,系统梳理总结王蒙同志70年的创作经历、人生哲思,给文艺创作以启迪启示,给广大读者观众以精神滋养。王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9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从1953年创作《青春万岁》开始,在70年的时间里,他笔耕不辍,先后发表作品2000多万字,被译成30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以恢弘沧桑的文字抒发了内心浓郁的家国情怀;他关注人民的命运,书写人民生活的变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绘了宏大的多民族生活图景;他探究中华文化的根与魂,秉持文化工作者的责任,为繁荣文学创作、发展文艺事业、推动文化建设、报效党和人民作出卓越贡献。“青春作赋思无涯——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分为“青春万岁”“这边风景”“创作是一种燃烧”“大块文章”“文化的光照”5个部分,以近300张照片和550余件展品,全景记录王蒙70年来与共和国发展历史相伴、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学创作历程,展示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各时期的代表性优秀文学作品,表现了他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写作的初心和使命。“笔墨春秋——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作品展”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展览分为“创作是一种燃烧”“写给世界的情书”“论道抒情两不妨”“文化传播的使者”“传道授业甘如饴”5个单元,按照文学题材分类串联起王蒙文学创作发展历程,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文艺评论、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等。展览全面展示王蒙70年创作生涯的作品全貌,展现他创作中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家国情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探求与深厚理解,关于精神世界与价值追求的深层思考与人生智慧,及其对中国文化传播与交流作出的突出贡献。在这里遇见国博↓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河山在望——梁世雄捐赠作品展”在国博开幕

2023年12月12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河山在望——梁世雄捐赠作品展”展览开幕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出席并宣布展览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崔朝阳、家属代表容璞老师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杨帆主持。王春法在致辞中表示,在梁世雄先生的作品中,既能看到他本人艺术风格的嬗变,又能感受到时代演进的步伐,充满了传统的文化精神和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个人情怀与家国兴盛维系在一起,是时代担当与个人情感交融的生动缩影。此次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河山在望——梁世雄捐赠作品展”,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入展示岭南画派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卓越的绘画成就,引导广大观众进一步感受古老的中国绘画艺术在新时代迸发出的丰富意蕴与不竭活力。崔朝阳代表广东省委宣传部向展览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对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长期以来对广东文艺工作的关心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莅临展览的各位艺术家和领导专家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崔朝阳表示,梁世雄作为岭南画派的代表性画家,是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第一批中国画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在长达70多年的创作教育实践中,他笔耕不辍,挥毫泼墨,描绘山河壮丽,用心用情展现人民风采;他言传身教,立德树人,践行文艺初心,全心育才,弘扬中华美学;他笃行致远,秉持学术为公理念,坚守创作报国之道,为岭南画派的传统发展和中国画学科教育体系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梁世雄化私为公,将其不同时期的画作及手稿770余件无私赠予中国国家博物馆,体现了老艺术家崇高的操守和博大的胸怀。容璞老师代表梁世雄先生及家属发言。她动容地回忆了与梁世雄先生相识相知的过程,并追忆了父亲容庚先生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以一介布衣之身,为国家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又在和平年代将毕生的收藏捐献给了国家的言传身教。容璞老师表示,梁世雄认为,是党和国家培养了他,他应该将自己为人民而创作的艺术捐献给国家。他们今年都已年过九十,共同见证了祖国从积贫积弱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从内心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观众参观展览本次展览以梁世雄先生的捐赠作品为切入点,按照“万里幅员家国颂”“更揽山川入壮怀”“化私为公润万家”三个单元重点讲述梁世雄先生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既有关注现实、紧贴时代、与家国共振的主题创作,又有写实与写意并重、清新与雄强兼融的山水画;此外,还展示了梁世雄先生不求回报地捐赠个人作品、个人珍藏的慷慨之举,反映了他对祖国文化事业鼎力支持,以及他无私无我的大义大爱和高尚的家国情怀。展览呈现的119件作品,是其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部分精品,大抵可反映其较为完整的艺术演变历程。这些饱含其创作激情的艺术佳构,不仅丰富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更为我们了解一个时代,记录国家前进的痕迹提供了重要的物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王晓真,著名中国画家梁世雄,容庚之女、梁世雄夫人容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一级巡视员周汉萍,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安远远,以及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相关领导,展览主办单位、支持单位代表,国家博物馆战略合作单位代表,文博界专家同仁、新闻界的朋友百余人出席开幕式。展览位于国家博物馆南8、南9展厅。视频短片观众参观展览【展览现场】【展品欣赏】永远做最可爱的人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震撼亮相

2023年12月9日,“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侧三层平台及环廊正式对公众开放。本次沉浸体验是石窟艺术活化的具体举措,打开了石窟艺术全新的解析和观赏视角,也在技术和感知层面突破了传统不可移动文物展示的基础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外人文交流互鉴日益增进、民心互通不断加深。作为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国家文化客厅,中国国家博物馆向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展示弘扬工作,不断创新展示方式,积极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方式新载体。举办本次沉浸体验,就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国博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同公众见面本次沉浸体验展陈空间约1500平米,首次以盛开的莲花作为造型主体设计成巨型数字装置,艺术家们结合数字绘制、数字3D
2023年12月9日
其他

国博将再推“沉浸体验”,剧透已是流光溢彩

北侧三层平台及环廊让我们一起翘首以待!【光影国博】从艺术长廊看沉浸体验筹备现场↓互动话题什么时候,在哪里哪一场“沉浸体验”曾深深惊艳您:__________【互动
2023年11月17日
其他

国博新展 | “百年巨匠 百年史诗——百位大师风采特展”开幕

2023年9月28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国家京剧院等14家文艺界单位协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百年巨匠
2023年9月29日
其他

国博周末官方课程正式开启,快来报名啦!

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启常态化周末课程啦!“古代中国•通识”系列课程9月23日正式开课!“古代中国•通识”系列课程依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及相关专题展览策划研发,课程以经典馆藏文物为依托,博物馆教学与互动实践相结合,贯通古今,全景式展现中华文明。第一季主题课程涵盖古代医药文化、古代音乐文化、古代青铜文化和古代茶文化四个领域,之后将持续更新更多文化领域的主题课程,请大家保持关注!每个主题都将轮流开设面向7-9岁和10-12岁两个年龄段孩子的课程,推出符合不同年龄段孩子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的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获得一场奇妙难忘的博物馆探究之旅!课程简介【古代医药文化】
2023年9月15日
其他

来国博看中国 | 遇见安溪,看匠心巧手塑造藤姿铁艺

凤山、石狮岩、溪禾山三峰环绕,西溪波光粼粼……满城风景的安溪集自然之灵,因地制宜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民俗工艺。在安溪“三铁三世遗”文化名片中,藤铁工艺占有重要位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9展厅“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匠心巧制的竹、藤、铁制工艺品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作为“世界藤铁工艺之都”“中国藤铁产业基地”,这些源自安溪的工艺品扮靓了人们的现代生活。
2023年9月1日
其他

来国博看中国 | 玉礼堂皇中的“六器”

观众在国博参观“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2023年9月1日
其他

国博展讯 | “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完成改陈 向公众开放

“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现场日前,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展览完成改陈,对公众展出。该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专题展览之一,重装亮相的展览力图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古代玉器绵延不绝的发展脉络和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展览以“玉出东方”“玉礼堂皇”“吉玉琳琅”“琼华满堂”“镂冰雕琼”五个前后贯穿、互为联系的单元,深入探寻中国玉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玉器从饰品到神器、礼器,再回归世俗,由帝王贵族专享到普及民间的发展轨迹,同时展现玉器制作的工艺流程与审美意境。玉器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大宗,馆藏各类古代玉器近9万件,序列完整,品质上乘。既有新石器时代不同区域文化的特色玉器,也有王朝时期不同用途的代表器类,而唐、宋、辽、金中古时代的收藏世存稀少,尤为珍贵。此次展出480件(套)文物上自远古,下至晚清,器类丰富,其中一级文物数量多达80余件。此外,本展览还特别增加了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的各类宝玉石矿物标本20余件,以丰富展览内容。“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现场展览内容设计上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展需求。除了简明扼要的说明文字之外,展览中还增加了很多文物背景参考图、重点文物线描图、多媒体等辅助展品,从不同角度解读文物内涵,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便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展览主题。在形式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展览空间分割、展柜布局与展示内容的统一,灯光照明、氛围营造与展览主旨的契合,展托设计与文物细节呈现的适配等诸多问题,力图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展览位于国家博物馆北19展厅。观众参观“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展览信息】展览:中国古代玉器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3年8月25日
其他

来国博看中国 | 焕新亮相的“中国古代佛造像”展迎观众

“中国古代佛造像”展经改陈后已于7月18日向公众重新开放迎来了第一批观众他们漫步展厅静静品味造像的魅力该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常设专题展之一,集中陈列了馆藏佛造像精品,通过馆藏造像诠释了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历程,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焕新亮相的“中国古代佛造像”展通过236件藏品,完整勾勒出中国古代佛造像的发展历程,系统呈现了不同地域佛造像的精彩造型和丰富内涵,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开放包容和博大精深。展览以专题方式展示,从“传播之路——石窟寺撷珍”“神采华韵——汉传佛造像”“交相辉映——藏传佛造像”三个不同角度阐述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形成、发展历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览改陈后,增加了中国石窟寺的内容,“传播之路——石窟寺撷珍”选取了国博馆藏的新疆焉耆佛像、云冈石窟佛像、天龙山石窟菩萨像作为展示重点,通过这些源于石窟寺的展品,以点带面地勾画出中国石窟寺分布区域、艺术风格与发展脉络,让观众了解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为了给观众营造更加舒适的参观环境,改陈后,展览空间设计更简洁,重点突出,展线流畅。此外,新展厅的大部分展柜采用了抗弯低反玻璃,并更换、调整了展柜照明,提升了展陈效果。同时,重点展品使用了中心展柜和三面展柜的形式,尽可能全方位展现展品各方面的细节。展厅布局舒朗,展柜明阔。在炎夏暑期,这个展厅能让您静下来,细品造像之美。来国博,看中国焕然一新的“中国古代佛造像”展与您在南13展厅相约等您来~【展览信息】展览:中国古代佛造像展期:2023年7月18日开展地点:国家博物馆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国博学者丛书 | 向史而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史资料整理与研究(1912-1949)

动荡时期的国立历史博物馆(1931.10—1949.9)后记(本文即摘自《向史而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史资料整理与研究(1912-1949)》一书引言部分)编辑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来国博看中国 | 暑期参观贴士请查收!

无法亲自前来?云端国博,你值得拥有!识别二维码,开启在云端国博的探索与发现↑好展、好课、好文物足不出户即可饱尝“文化大餐”↑↑↑虚拟展厅↑↑↑国博讲堂与国博好课↑↑↑文物短视频……百十芳华,云端绽放
2023年7月10日
文学

讣 告

治丧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010-6511908613661018805传真:010-65118915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国博虚拟数智人荣获2023年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荐!

新媒体推介项目宣传片在全国文化文博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之际,主题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成都举行。6月10日,国家文物局与中央网信办组织推荐的“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揭晓,“国家博物馆原创虚拟数智人”等十个精品项目,从全国262家单位推送的278个大项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赓续文脉,传承文明。这是近年来,继“遇见国博——5000多年中华文明在你眼前”、“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和“寻红色文物
2023年6月10日
其他

国博新展 | 50幅乌菲齐美术馆藏自画像精品领衔,流光“溢彩”邀您沉浸式感受艺术魅力!

展览内容绚丽多彩、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基本态势,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规律,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值此中意文化和旅游年闭幕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乌菲齐美术馆携手推出“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展览于2023年4月27日10点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面向广大公众展出,展期至9月10日。乌菲齐美术馆位于文艺复兴的摇篮、欧洲著名艺术中心佛罗伦萨,素以收藏诸多绘画巨匠之作闻名于世,蔚为大观的藏品使其在西方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画像系列藏品是乌菲齐美术馆核心馆藏之一,以其历史悠久、名家辈出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自17世纪60年代以来,乌菲齐美术馆已收藏了超过1800幅自画像藏品。自画像是肖像画的特殊类别,不仅记录了画家的容貌形象,也为研究其时代风格、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更是画家精神世界的自我呈现与表达。本次展览从乌菲齐美术馆馆藏中精选了文艺复兴至当代的50幅画作,包括拉斐尔、提香、贝尼尼、鲁本斯、委拉斯凯兹、伦勃朗、安格尔、莫兰迪、夏加尔、草间弥生、蔡国强等50位艺术大师的自画像,向中国观众展现艺术史上众星璀璨的光辉,不仅使观众得以瞥见艺术家自身容貌形象的再现、精神世界的表达,也使观众得以探寻画家所处时代与社会文化的珍贵线索,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中国国家博物馆2023 年“五一”假期开放公告

各位观众:2023年“五一”假期将至,为满足广大观众假日文化需求,中国国家博物馆2023年“五一”期间开放时间安排如下:4月29日至5月3日正常开放(周一不闭馆)。开馆时间为9:00,停止入馆时间为16:30,闭馆时间为17:30。“五一”期间我馆继续实行全员实名预约参观机制(分时段),请您提前1-7天预约门票。为方便观众预约,从即日起,调整预约放票时间改为每日17:00,请合理规划行程。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参观环境,入馆时请您有序排队并配合进行身份证件核录,请勿大声喧哗,文明有序观展。建议参观全程佩戴口罩。观众可通过国家博物馆官网和公众号及国家博物馆官方APP预约参观。官网预约网址国家博物馆公众号: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国博有智 | 国博两位虚拟数智人的新功能即将上线!

去年7月和今年1月国家博物馆虚拟数智人“艾雯雯”和“仝古今”分别和观众见面艾雯雯“艾雯雯”是一名出生于2000年5月4日的女孩,新世纪龙的传人,秉承五四精神的新时代青年。“艾”通“AI”,也通“爱”,“雯”通“文”。名字寓意以AI(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展示对文明、文化、文物的喜爱,对文博工作的热爱。带着对博物馆工作的热情和好奇,艾雯雯通过在各个相关部门的培训学习,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博工作者,不负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作为国博一位特殊的新员工,她既是虚拟世界博物馆的形象代言人,也拥有在现实世界博物馆深入不同岗位学习的能力;既是现代社会的一名“新青年”,也是从历史中走来的一位见证者;她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形成于新时代AI科技前沿;她将是你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跨越时空的朋友。仝古今“仝”(音tónɡ)字形为“人工”,象征人工智能;字音近“通”,代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线上与线下的联通、展览与观众的沟通。“仝古今”全名寓意在人工智能技术牵引下,国博虚拟数智人立足国博丰富的馆藏和展览体系,探寻文化之源、展现文化之美、彰显文化之魂,在展厅和云端同时讲好中国故事,既讲好中华文明悠久辉煌的历史故事,也讲好中华民族催人奋进的当代故事。仝古今着重于文物保管、保护工作,运用新技术手段与传承传统工艺相结合,关注和改善文物保存条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有价值的文物以最佳的状态展示在观众面前。他佩戴的神奇眼镜能够瞬间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既能全方位了解文物的背景资料,又可以对文物进行实时检测和虚拟修复。那么现在,两位数智人都在做什么呢?原来他俩自正式入职国博以来作为两位特殊的新员工一直在努力学习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和工作技能艾雯雯学习讲解的工作照这不三个相关的学习成果马上就要跟大家见面了一、智能语音讲解艾雯雯将作为义务讲解员为部分展品提供讲解语音给参观展览的您提供贴心服务此功能即将在“国家博物馆”APP和小程序上线!二、“艾”看文物短视频国博精品文物的知识由艾雯雯为您娓娓道来配上精彩特效让您感受“文物活起来”的魅力(仝古今也会客串哦!)视频将在国家博物馆融媒矩阵投放请届时在公众号、微博、抖音和B站等平台观看三、中华文明云展在北京邮电大学团队的技术支持下艾雯雯化身云导览员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的虚拟展厅中扮演重要角色她将带领您沿着不同主题的观展路线感受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您准备好体验“元宇宙”的魅力了吗?水有源,树有根。虚拟数智人活起来的背后,离不开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离不开精准的合作和新兴技术的支持。两位虚拟数智人的核心创意团队,是由国家博物馆部分年轻人组成的“木偶剧院”。作为虚拟数智人的孵化小组,他们与数智人共同成长,把握时代脉搏,秉持国博特色,深入考量数智人人物设定,汇集众智创意故事梗概,精挑细磨亮相宣传片视频脚本和主题曲音乐歌词,反复寻找最适合的博物馆场景,让数智人的每个细节都符合博物馆的应用场景,让视频的每个片段、主题曲的每个音符都充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积极拥抱新时代的蓬勃朝气。为了将木偶剧院的设想变成现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受托设计了艾雯雯和仝古今的人物平面形象,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和凡拓数创公司分别对艾雯雯和仝古今进行了三维建模,此后,凡拓公司对数智人的三维形象通过渲染、驱动、合成,咪咕音乐完成主题曲《未艾》及视频配乐,最终形成呈现于观众面前的亮相宣传片视频;为了更好地服务公众,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为两位数智人打造了集素材汇集、视频剪辑、后期包装、渲染导出和发布于一体的在线剪辑平台,为虚拟数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两位虚拟数智人之前便出场过当时的一系列“亮相”均获得了网友好评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虚拟数智人出场视频国博数智人“艾雯雯”宣传片国博数智人“仝古今”宣传片相关链接“艾雯雯”入职!国家博物馆迎来首个虚拟数智人仝古今同春而来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盛世修典|来国博赴一场穿越古画的光影“踏青”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于暖春三月,迎来《光影丹青》沉浸式展厅的升级上新。山水、花鸟画境全部升级开放,带您穿越千年古画,体验一场特殊的光影“踏青”之旅。本次升级,涵盖游鱼点墨、雪山行旅、山涧品幽、水榭观花、青绿河山等多个场景,涉及30余幅中国历代绘画经典作品的融合创作。观众可以卧游山水美景之中,走进深山踏雪寻梅,还可以闲憩水榭观花赏景,近距离感受和体验中国古画中的中华文化之美。让中国古代绘画真正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卧游画境从游鱼点墨到青绿河山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在京高校师生来国博参观“盛世修典”展览

春天里,万物生长2023年2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许多在京高校师生来国博看中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老师和同学们参观了正在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来看青春洋溢的Ta们认真的表情↓来国博看“盛世修典”展览【为看展做功课】↓一眼千年看“大系”三集《盛世修典》纪录片特别推荐↓第一集《汇聚》第二集《赓续》第三集《弥新》住在手机里的“盛世修典”这款小程序值得收藏↓登录国博官网查看更多展览详情点击图片即可抵达↓若您时间不够多50秒快闪视频带你感受“盛世修典”的精彩↓如果您有两分钟再深入一点“盛世修典”诞生记&看点短视频↓如果您还有三五分钟透过视频来细“读”任一幅画作点击链接“读”画作↓费丹旭《探梅仕女图》宋代《春社醉归图》《田畯醉归图》戴进《春耕图》李嵩《花篮图》汪承霈《九州如意图》马远《梅间俊语图》刘松年(传)《溪山雪意图》宋代《雪景寒林图》宋代《寒林归鸦图》宋代《寒鸦图》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来国博看中国 | 闽台艺术展上新,德化瓷塑大花篮与观众见面

春日百花开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源·缘——闽台艺术展”上新!高1米有余的德化瓷塑“和谐”花篮亮相展厅今日起与观众见面【德化瓷塑“和谐”花篮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逐梦苍穹:“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运载火箭是目前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的唯一工具,航天器、航天员都要搭乘“豪华专车”才能遨游九天。特别是在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这三型火箭,接续实施了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和4次载人飞船发射,圆满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任务目标。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逐梦苍穹:“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举国铸重器,重器始乃成。秉承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提出的系统工程思想,历经30年载人航天之路、10余年空间站研制之旅,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跨行业、跨学科的集智攻关,将“建造太空家园”的心中宏图绘成手中蓝图,成功托举“天宫”翱翔太空。中国空间站系统独具特色、浑然天成的总体设计,是我国航天器系统设计的又一创新跨越。中国空间站进行地面三舱联试。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交会对接从44小时到2小时太空“搭积木”当然是件难事。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轨道上,要让两个正以每秒7.9千米的速度高速飞行的航天器安全、平稳地“相拥”,其难度堪比“万里穿针”。在这个过程中,空间站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功不可没,其能在各阶段的姿态、轨道、机动等控制任务中,实现多舱段资源的统一调用,保障空间站稳定运行。我国的首次太空交会对接,是在2011年11月3日。历时44小时,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施交会对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完全掌握空间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随后,这一时间纪录不断被刷新,特别是在载人飞行任务中,为了让航天员更舒适、迅速抵达空间站,神舟十二号首次验证了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并使用至今。在交会对接过程中,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是中、远距离测量的关键设备,为航天器提供精准距离、速度和角度,助力空间站“穿针引线”。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自1999年起,就开始潜心研究空间交会对接测量技术,在国外相关产品资料无法获取、国内无可参考的产品的情况下,微波雷达总师孙武大胆将全新的伪码连续波测量体制应用在交会对接测量中,从一片空白中探索出正确的道路。从首次交会对接至今,微波雷达始终默默守护着一个个飞行器,令中国空间交会对接雷达技术跻身世界一流,并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当然,6.5小时绝不是极限。在最顶尖交会对接技术的保障下,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化身“太空货运高铁”,仅用2小时便实现了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对接口的顺利对接,让人类航天器交会对接用时进入2小时时代。随着交会对接模式更加多样化、功能更加丰富、适应能力更强,我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更趋成熟。近百吨组合体翱翔太空中国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于2021年4月29日发射入轨,空间站在轨建设正式开启。作为空间站的“核心”,天和核心舱主要用于空间站的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能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还能支持开展航天医学和空间科学实验。2022年7月24日、10月31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相继成功发射入轨,承担起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任务。两个实验舱的外部轮廓特征、尺寸基本一致,同为23吨级大型载荷。两个实验舱分别位于天和核心舱左右两侧,共同形成对称的“T”字构型,航天员活动空间超过100立方米。三舱组合体建造完成后,不论是自身质量特性还是气动阻力均做到了左右对称,这对于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非常有利。在神舟十五号飞船飞抵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口“满员”的状态下,空间站组合体总质量达到了近百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表示,中国空间站不同舱段的功能各有侧重,既能相互补充,又具备适度冗余。顺次发射的三舱在平台功能上逐个减弱,而在载荷支持能力上越来越强。这体现了空间站建造的工程思路:在首先保证平台安全的同时逐步扩展载荷保障能力,边建造边运行。空间站三舱互联互通,且具备跨航天器的系统重构能力,整体性能大幅超越了各航天器功能的简单集合,这在国际上尚无人做到。组成空间站的各个舱段和来访的飞船都是独立的飞行器,对接后形成组合体。以“最强大脑”对整个空间站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保证各舱段和飞行器动作协调,资源统一优化使用。除了在结构上完成交会对接,还要让信息系统和能源系统相互联接,确保动态并网、能力共享,“神经”和“血液”畅通无阻。此外,通过热控流体回路,热量也实现了跨舱传输、相互兼容。空间站各舱段真正实现了合而为一,能实现长期载人可靠飞行,并开展有人参与的多领域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天宫”书写总体设计杰作“结果源自开头,起点通往终点。”王翔认为,对于系统工程实践来说,科学思想先于工程实践。在空间站这样一个空前复杂的系统工程中,总体设计是“龙头”和“命脉”。如何把多个大型航天器在轨合理、高效地组装起来?如何低成本、高效益地实现长期在轨稳定运行?如何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在“太空家园”筑梦之初,中国航天人面临着一连串空前的难题。在分析借鉴国外空间站的设计理念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N=1”的空间站设计理念被提出,强调多舱段航天器的系统统一,按照三舱组合体进行一体化设计、统筹研制、集成验证,并利用舱段交会对接和转位机械臂进行平面转位、研制大型组合机械臂并与航天员协同进行舱外大型设施构建。王翔表示,这种创新实践使得中国空间站能够在适度规模条件下取得更高的研制效益,实现高效率资源利用和更强的系统冗余。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总体设计方案,可以使我国在没有航天飞机等大型运输工具的情况下,完成“积木加桁架”混合构型的大型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整体统一的工程组织架构,使天和、问天、梦天三个舱段的通用化率达80%。“必须独立自主,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成空间站!”早在空间站任务起步之初,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便意识到,关键核心元器件一定是制约空间站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于是他带领团队展开攻关,一举突破了550万门宇航用元器件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空间站系统核心元器件全部国产化。后续,科研团队还攻克了可爬行机械臂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发供电、物资循环利用效能和运行经济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了超越。空间站的维修也能在轨进行。面对系统可靠性的难题,在轨航天器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三性融合”的综合工作体系也被创立。这种不中断飞行、化繁为简的维修设计,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实现了整体系统优化和功能增强。蓝图绘就,稳步铺展。未来,空间站还能够在机械臂的辅助下进行扩展舱段的组装,形成十字形、干字形等扩展构型。“然而,变化的过程和结果都来自设计,万变而不离其宗。”王翔说。(标题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本文原刊载于2023年02月25日《北京日报》“逐梦苍穹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逐梦苍穹:“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在地球上,我们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而飞入空间站后,航天员每90分钟就能绕着地球飞上一圈,一天内能看到16次日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样的奇观,已经有16名中国航天员亲眼见证。30年来,载人航天工程已先后发射了15艘神舟飞船,成功地将16名、26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任务成功率为100%。2003年10月15日18时40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并在舱内并列展示了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摄于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发从21小时23分到6个月载人飞船的试验,从无人飞船开始。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发射取得“开门红”,在太空飞行了21小时后,顺利、准确地返回地面。随后,陆续进行的神舟二号至神舟四号无人试验飞船发射也均圆满成功。在积累了足够经验后,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蓄势待发。14圈,21小时23分。“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将五星红旗带到了浩瀚宇宙。平安返回地球后,杨利伟走出返回舱说:“飞船运行正常,我感觉非常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这只是个起点,在后续任务中,航天员乘组在太空遨游的时间不断拉长。几天、十几天、三个月……现在,航天员乘组“太空出差”6个月已是常态。在神舟十四号乘组返回地球后,陈冬更是成为了我国首位在轨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要让航天员能在太空中长期工作生活,“太空之家”的性能必须足够强大。其中,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航天员叶光富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们神十二经常开玩笑说,上面我们有好多再生水给你们留下了”。这里的再生水,指的便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将航天员排出的尿液、水汽等废物,转化而成的饮用水,实现空间站水资源的循环。同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再生为氧气,并消除有害气体。在空间站繁忙的工作之余,航天员也会进行休闲调剂,可以打太极、练书法、弹古筝,还能化身太空摄影师,将宇宙的壮美定格在相机中。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新华社发舱外航天服护航星河漫步航天员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三大关键技术之一。而身处复杂、危险的太空环境中,能够保护航天员“太空行走”安全的,便是舱外航天服。形象地讲,一件舱外航天服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微型载人航天器,近百种单机产品、数万个零部件集成在一件“衣服”上,其设计难度可想而知。“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在执行神舟七号任务时完成了首次太空出舱,他将一面五星红旗高高举起,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的重要一瞬。当时,他身穿的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舱外航天服。后续,研制团队持续开展优化设计,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在神舟十二号乘组出舱时亮相,成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航天服之一。新一代航天服的设计使用次数为3年15次,单次可支持舱外工作时间8小时,且穿脱设计精巧,经过专业训练的航天员只需5分钟即可完成。其还能根据航天员的身高调节高度,供不同身材的航天员使用。有了坚实的屏障,航天员就能安心开展太空作业。现在,在航天员出舱时,空间站舱外的一大一小两条机械臂还能助他们“一臂之力”。前不久,神舟十四号乘组在执行第三次出舱任务时,大小机械臂首次级联形成组合臂,托举着航天员陈冬大范围转移至梦天实验舱外,轻松完成舱间连接装置的安装。2022年1月31日,农历除夕,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遥远的太空发来视频,向祖国和人民送上祝福。指令长翟志刚拿着对联说:“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视频截图)新华社发“最高学府”为千万学生开课“同学们,你们好!”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里首次化身“太空教师”,讲授了一堂神奇的太空课。天地信号刚刚接通,王亚平就越过“讲台”飞向镜头,这一幕,让收看课程直播的6000余万“太空班”孩子们记忆犹新。“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这句话,是王亚平首次太空授课的结束语,也是她在出征神舟十三号任务前的寄语。2021年12月9日,陀螺旋转不停,“太空教师”王亚平已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入了空间站时代,“太空教室”也从天宫一号升级为天和核心舱,更加宽敞、明亮。太空授课点燃了孩子们的飞天梦想。现在,曾经的“太空班”学生已经长大,王亚平曾在公开采访中透露,很多孩子因为太空授课而喜欢上了航天、报考了航天专业,甚至有些已经成为了她的同事,“航天事业带给我最深的感受,一个是时代的力量,一个是传承的力量。”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造,神舟十四号乘组启用了“新教室”,在问天实验舱中与青少年互动,分享了正在太空开展的水稻、拟南芥种植实验情况,还现场展示了科学手套箱剪株操作,直观展现航天员在空间站内怎样做实验。如今,航天员乘组在执行任务期间“开课”已成常态。天链中继卫星搭建起一条“信息天路”,实现天地间话音、图像的双向传输,让航天员能轻松开启直播课。“天宫课堂”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太空科普的国家品牌,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标题出自宋·谢枋得《小孤山》)(本文原刊载于2023年02月25日《北京日报》“逐梦苍穹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逐梦苍穹:“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写在前面“九天之际,安放安属?”两千多年前,屈原发出《天问》。中华民族对浩瀚宇宙的好奇与探索,数千年来从未止步。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最高的国家重点项目正式启动,代号为“921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这是多大的工程,而且它的特点是载人,人命关天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曾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多少年的努力就为一个目标,就是安全地把中国人送进太空,安全地返回祖国大地。”2003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F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神州大地送入广袤太空。“航天英雄”杨利伟,作为第一个飞入太空的中国人,他的名字被所有中国人铭记。尽管无数中国航天人为了这一刻已经准备多年,但当它真的来临,紧张仍在所难免。王永志回忆,当飞船顺利返回,看到杨利伟健康地走出飞船,他感慨万千,“我们成功了,我们实现了飞天梦想”,“中国的飞船一经问世,就是世界水平”。时光流转,中国载人航天不断地写下一个又一个“第一次”。中国人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次完成空间自动交会对接、第一次实现天地连线太空授课……中国人迈向太空的脚步稳扎稳打,步步向前。“天和”遨游星辰,将家园拓展至浩瀚星空;“问天”“梦天”探索无垠,叩问藏在星河之间的科学奥秘;“神舟”“天舟”往返天地,让天堑变为通途。航天员到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大三居”空间站里“出个差”,已成为常态。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30年来,几代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建成了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空间站组装建造最快纪录,属于中国航天的空间站时代已经来临。昨天,“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本报特别推出“逐梦苍穹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国博新展 | 逐梦寰宇问苍穹 载人登月主要产品模型首次亮相

2023年2月24日,“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图为天和核心舱1∶1模型。本报记者
2023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