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国博看中国 | 玉礼堂皇中的“六器”

观众在国博参观“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周礼·春官·大宗伯》


礼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代表了中国古代先哲对自然与社会秩序的感悟和理解。


周代总结了前代的礼仪传统,确立了更加系统的礼乐制度,治国理念也从神治走向德治,玉器亦成为礼制和最高伦理的载体,广泛地出现在祭祀、朝会、婚姻、外交,乃至丧葬等各种场合。


来国博看中国,走进“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看玉以载礼中的“六器”。


所谓“六器”是祭祀活动中使用的几种礼玉。这里邀请大家依次欣赏:璧、琮、圭、璋、琥、璜。


·璧


汉 谷纹璧(左)


璧是一种中心孔径小于外廓边宽的片状圆形玉器,是上古时代玉制礼器之一。传统观点认为“璧圆象天”,但从考古现象上看,玉璧更可能是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谷纹也称蝌蚪纹、涡纹、卧蚕纹等,指玉器上雕有密集成排类似谷粒的小乳钉,乳钉旁多刻涡形纹。谷纹最早出现在春秋晚期的玉器中,原本是青铜器蟠螭纹的简化形态,后人则解说为象征万物复苏和对丰收盼望的谷粒纹。《周礼·典瑞》载:“子执谷璧。” 郑玄注:“谷,所以养人。”“子”是当时的爵位名称,表明贵族在一些重要礼仪场合手持谷纹璧作为信物。


·琮


琮 西周


琮脱胎于良渚文化的手镯,受“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影响,逐渐演变为内圆外方的造型,方角上一般雕饰神人兽面纹,有单节或多节不同形式,是巫师用以通天地的一种法器。琮在不同的文化地区和不同时代外观特征有所变化,西周时代的琮以素面为主,神人兽面纹已消失不见。


·圭


圭 战国

1951年河南辉县固围出土


圭是一种长条形的片状玉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的政治性活动中,是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圭最早出现于龙山文化时代,为平首形,尖首形圭出现时间稍晚。圭在西周与册命制度密切相关,是受封者的符信,多素面无纹。春秋战国时期,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之间为政治目的常举行盟会,订立盟约誓辞,圭又成为盟约的信物。盟辞记录在玉圭或石圭之上,一式二份,一份藏于盟府,一份埋入地下或沉入河里,以取信于天地鬼神。


·璋


璋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


璋是一种长条形的片状礼器,外观很像戈形兵器。近内处两侧有突出鉏牙的称为牙璋。《周礼·典端》载:“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但从考古出土的情形看,它还可能是祭祀山川的祭器或举行重大仪式时手持的礼器。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夏、商时发现较多,西周以后衰落。


·琥


虎 战国

1950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


片雕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称为佩,无孔的可能是“六器”之一的“琥”,也可能是发兵的信符。一些圆雕玉虎可能是摆件,也可能是席镇或用作随葬品的“玉握”。用于祭礼的“六器”中,璧、琮、圭、璋、璜皆有形迹可循,唯独琥的外形众说纷纭。有一种观点认为,琥可能并非虎形玉器,中山王墓出土的玉器中,有5件龙形玉佩,佩上墨书自名为“虎”。


·璜


龙首谷纹璜 战国

1950年河南辉县固围出土


璜是一种弧形悬佩玉饰,很早就出现在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有窄条形、半璧形、新月形等多种形状。璜在西周以后成为玉组佩的主要构件。双首共身龙形玉璜饰,萌芽于西周,成熟于战国,其造型可能与古籍中“虹为龙饮”之说有关。古人认为龙司行雨,故将龙形寓于虹形玉佩中,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


【展览信息】


展览:中国古代玉器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19展厅

展期:长期展出


相关阅读:

国博展讯 | “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完成改陈 向公众开放

来国博看中国 | 荐展“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





【国家博物馆 | 正在展出】更多展览详情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下载《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简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登录国博官网也可查看
【温馨提示】这两个展览将分别于九十月份惜别观众敬请各位观众留意!
展览: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
展期:2023年4月27日-9月10日(当日可参观)
地点:国家博物馆南1、南2展厅

展览: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展期:2022/9/29—2023/10/8(当日可参观)展厅:国家博物馆 南6—南9展厅、序厅、南三层平台,及走廊公共区域



【聆听公益讲解】本周的公益讲解时间表(8月29日-9月3日)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查看也可在国博君菜单“参观国博”中查阅


【文明参观靠大家】让我们携手营造一个安全、庄重、有序的良好参观环境中国国家博物馆文明参观须知



在这里遇见国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