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档综艺让人惊觉,爸妈可能比我想象中“野”

贾小凡 Vista看天下 2019-04-06


明人不说暗话,我又是来推荐综艺的。


韩国最近开播了一档名为《爱神派对》的节目,有点像夕阳红版《心动的信号》:让五位艺人的父母一起坐着大游轮去旅行,做子女的在第二现场观察他们的表现。



之所以这么打比方,是因为这些艺人的父母,都是单身的中老年人。


有的爸爸丧偶四年,总是一个人闷在家,让他出去玩也不去;有的妈妈离婚多年,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苦了大半辈子。


节目组给他们这样的中老年人起了个名字,叫“单昏族”(单身黄昏族)


子女让他们来参加节目,倒不一定非要凑成姻缘,就是想着让他们出门玩一玩、交点新朋友也挺好的。



这个节目最有意思的是,子女们终于置身事外的视角——我爸/我妈终于摆脱了我,ta和老伙伴在一起玩时,是什么样子的?


也正因为这种观察方式,让节目里的艺人嘉宾和节目外的观众都忍不住思考:


哇,我真的“认识”我爸/我妈吗?


当然,乍一看会觉得这说的是什么话啊?论亲近程度,谁会不认识自己爸妈。


特别是观察室里的艺人们都是单亲家庭出身,和父母中仅剩的一方有着更深厚的羁绊。他们只看一眼背影,就知道那是我老爸/老妈登场了,脸上立刻浮现有点小骄傲又不好意思的笑容。



贴心的子女也对爸爸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女演员李清娥的爸爸爱喝酒,一开口问游轮上有没有酒喝,女儿马上露出了“我就知道!”的无奈表情。



但是,除了这些常规的生活细节,脱离了子女视线后的爸妈给他们带来的惊讶可不少——


想不到加起来300岁了的长辈们,竟然会做出这种事?(明天可以去UC上班吗)


一开始,这群单昏族们的确很矜持。


他们在游轮上参加晚宴,看着外国人翩翩起舞却不好意思加入,听到自己喜欢的歌也只是跟着哼两句,完美诠释了传统东方人在这种社交场合的拘束和端庄。



观察室里的子女觉得很理解:哪怕是年轻人,在这种场合都容易怕生呢。


结果他们没想到,父母其实比自己想象的要会social多了。


作家许志雄本以为自己的老妈最害怕的就是跳舞,打死也不可能在这种场合出风头。


结果,妈妈被热情的外国船员邀请跳舞时,嘴上随便说了两下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大方优雅地跟外国男士共舞一曲,简直不要太游刃有余。



不仅老姐妹们惊叹“还以为她不会跳呢”,此时在观察室的儿子回想起妈妈以前说过的话,也是一脸被骗的表情:谁说跳舞是噩梦来着?谁说永远只在梦里跳的来着?



其他的男士女士也被感染起来,虽然步法很生疏,却也大大方方地在舞池中跳起了他们平时很少有机会跳的舞。


歌手narsha的单身妈妈吃了大半辈子苦,在这种场合被高大帅气的绅士邀请跳舞,脸上洋溢的光彩是女儿未曾见过的。



第二天,许志雄的妈妈更活泼可爱了,像少女一样管同行的老绅士叫“欧巴”,即便两个人加起来都快150岁了,还是能营造出粉红泡泡的氛围。


左下角小窗里的儿子见状又是一脸I'm fine”……



爸爸们的表现也不遑多让。


韩国舞者河辉东的爸爸是嘉宾之一,为人少言寡语,是那种说话做事都慢悠悠的老大爷。


谁也没想到,他十分会狙击老姐妹们的少女心:一天游玩之余还想着给三位女士都买了纪念品小花花,让她们都开心得笑成了一朵花。



这厢叔叔阿姨们大方地互相赞美和道谢,屏幕外做儿子的反而一脸惊慌,估计脑子里都在飞弹幕:


爹你还是我认识的那个爹吗想不到你撩妹还有这一手???



这种反差萌的综艺效果很强,但除此之外,也无意中让人意识到一件事:


从旁观者的角度才发现,父母的确有很多样子,是做子女的从来没见过的。


不管是这些明星还是我们普通人,身处传统的亲子关系里,有些东西好像是我们天然默认的。


比如子女眼中的父母总是老成持重的,只有小孩才会为什么事情激动得失态,但身为“大人”的父母不会。


节目里,narsha听到妈妈因为太过开心发出激动的叫声,完全震惊了:刚才那声难道是我妈吗?这辈子都没听过她发出这样的声音啊!



李清娥本以为爸爸是个不苟言笑的老绅士,没想到他成了旅行团里的热舞担当,没事儿就要开心地哼着“爱神派对~”的调调扭两下,把老姐妹们逗得前仰后合。



孝顺的子女都希望父母的晚年能过得开心,却没想到他们出去旅个游、就就为了游轮开动了这么一点小事,也能欢呼雀跃很开心。



由于年龄的差距,父母也总被认为保守老派,面对新事物总是排斥又抗拒。


寡言少语爹本来是很符合儿子对他的预期的,话少慢热又内向,没啥存在感。


结果第二天和女伴一起游公园的时候,他让人大跌眼镜地……主动戴上了兔耳朵头饰。观察室里的艺人统统震惊了:叔叔您已经67了啊!



面对那些新鲜的东西,他们比想象中的更爱玩,更会玩,在4D照相馆里拍起照来,比年轻人还”戏精“。



事实证明,老年人要是玩嗨了,那精神头比年轻人还吓人。


看到他们在游轮的船头吹风,子女们都羞得不行,嘴里不停念叨“你们可别模仿泰坦尼克号的pose啊啊啊”。结果叔叔阿姨们摆拍拗造型可开心了,一点都不扭扭捏捏。



眼看着自己的妈在电视节目上像个老儿童一样,玩起来毫不含糊,甚至做出一些”幼稚“的、意想不到的举动,艺人们全程都是这个表情↓↓↓:爸/妈你弄啥嘞!



但其实仔细一想,他们也只不过是在做让他们高兴的事罢了。


如果卸下子女对父母的滤镜,只是拿他们当普通人看,那爸妈这些放飞自我的一面也没啥好奇怪的。


人到中年,一样有自己的爱好和性格。


节目里面让人意识到,原来这些上了年纪的单身女士在正式的场合初次见到异性,也会下意识地赶紧整理一下自己的衣着。



原来他们也有那种看起来很幼稚的小心思,单身老阿姨被叫了”公主“也会觉得很开心;



原来妈妈们到了五六十岁,还是很向往跳舞这种社交活动,为了不膝关节脱臼赶紧偷偷地做热身运动,像年轻人一样期待穿漂亮性感的裙子。



年轻人总是默认妈妈们就该衣着朴素,默认身材发福也是她们要接受的宿命,却不知道她们一起玩的时候还像青春期小女生一样,会拍打着自己的肚腩、抱怨这样穿裙子一点也不好看,之后又互相安慰:老阿姨们就是有啤酒肚啦,没有关系。



爸爸们上了年纪,也不一定就是不苟言笑的老古板,谁说他们就不能玩小年轻爱玩的潮流了?


节目里,河辉东的爸爸虽然话少内向,却在尝试玩平衡车的时候一点都不含糊。即便已经快70岁了,老人家却比年轻人更勇于尝试新事物,甚至学得很快、做得游刃有余。



仔细想来,其实父母在子女心里有不少刻板印象:东亚文化圈的传统父母,总是那么稳重踏实、吃苦耐劳,克制自己的情绪,把所有事情都照顾得周全妥当。


久而久之,明明是最亲近的人,做子女的却必须要摆脱这层身份,从旁观者的角度,才了解到不用做父母时的父母有另外的性格



这种理所当然的印象,一部分是因为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总是自觉地迁就子女的步调。


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父母做饭的时候总是以孩子爱吃什么优先,孩子可能长大了才会猛然发现,原来自己并不知道爸妈爱吃什么。



子女也习惯了,打我出生、记事起,父母就已经以我父母的身份存在了。


就像节目中的河辉东所说,一直以来只见过爸爸和自己在一起的照片,却从来没见过在这之前爸爸自己一个人的照片。


我们自然而然地认为爸妈的人生步调与我们一致,没觉得对他们更早时候的人生有什么认知。



很多刻板印象就是这么来的:因为我们是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所以习惯了这种管理与被管理、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所以即便是彼此最亲的人,也未必最了解细微之处的疏忽。


节目有一个环节,是每人都要在晚上把今天拍的一位朋友的照片送给ta,写下今天想对ta说的话。


收到照片的妈妈特别开心,一个理由是:以前出去玩的时候谁会拍以我为主的照片呢?



操劳了大半辈子的人,总为孩子操心的人,终于有一次因为自己这个人,成了别人视线的中心,当然开心了。


即便孩子已经很孝顺,但只要处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依然有很多包袱是自然而然背上的。


另外一方面,东亚文化中的父母也习惯了只让孩子看到自己作为强大的、有责任感的父母的一面。


有些东西,是做父母的压进了心底,不愿让子女了解。


虽然这是档韩国节目,但有些情感上的共鸣中国人也懂——父母的身份就像一堵充满安全感的墙,如果不绕过去,父母永远自觉地把一些东西挡在外面。


作家许志雄说,他小时候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家里生活已经很困难了,家里全靠妈妈一个人,她却还那么喜欢做陶艺。


他长大后才知道当年的妈妈为了养家糊口,瞒着孩子做了多辛苦的事,也理解了妈妈喜欢的陶瓷可能是她当时沉重生活中唯一的安慰。



歌手narsha从来没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她的母亲从一开始就要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


这么多年过来,明明父母过得最苦,明明孩子已经成了事业有成的明星,父母却依然心怀愧疚:孩子没遇上好父母,才辛苦呢。



就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是从父母身上学到了身为成年人的第一法则:对最亲的人隐藏自己的伤心和难处。


当父母的有父母该有的样子,隐忍,坚强;当子女的有子女该有的样子,懂事,听话。这就是父母们言传身教给我们的亲子关系。



倒不是说这样的模式好与不好,只是总有一天,我们会从一些细节惊觉自己好像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了解父母。


就像节目中我们和艺人子女一起感受到的共鸣:


我们习惯了当父母的为子女有操不完的心,总是把自己置于次要的位置,在忙得团团转的生活中表现出周全稳重的一面。


可是他们明明也可以爱玩,可以爱美,可以为开心的事情欢呼,可以六十多岁了还学习新事物、用二十岁的心态活着。



节目外的现实中,其实年轻一代已经开始感知到这种矛盾。


我们社会中的年轻人,一边盼着父母不要把注意力全绑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有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过得潇洒快乐;


但偶尔偷窥到他们超出认知的一面,又会觉得十分惊讶,有点不知该如何平衡这样的父母和自己印象里的父母。


这种了解,多半来自”偷窥“:当子女的偶然发现,爸妈竟然也会喜欢这样的东西,做这些年轻人才会做的事?



但其实这样的生活方式完全没毛病——父辈老了,退休了,就一定只能过每天帮孩子带孩子、每天往返菜市场和广场舞的生活吗?


更深层的问题是,只有到了长大之后,做子女的终于有机会平视父母的生活,绕开那堵墙。


这时才有机会了解,他们并非永远需要为孩子绷着神经,更不是圣人。他们也有缺点,有欲望。所谓成长,也是对父母”祛魅“的过程



这背后又有另一个逐渐被重视的社会问题:慢慢在舆论场中掌握的话语权的年轻一代,其实对老去的生活知之甚少。


中老年人的爱好,中老年人的爱情,可以超出社会传统观念为他们画的圈子吗?目前社会舆论不仅给不出一个积极的答案,甚至都很少拿它当回事儿。


或许这么一档来自邻国的综艺能帮助我们的年轻人开始想一想,父母并不是只有父母这一个身份,而当他们老去,更不代表着他们的生活就要退场,就要屈服于别人眼里的”中老年人要怎么活“。


最简单的一步,或许就是了解自己的父母开始。


作家许志雄在节目里说的这句话最让人有共鸣:我只知道我妈妈,并不是很了解金贤周(妈妈的名字)


这么多年来,我们只了解身为父母的父母,却常常疏忽了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作为父母这个身份以外的人生。



如果做子女的率先试着摘下亲子关系的滤镜,摆脱那些条条框框,不再想当然地揣测父母,有些代际冲突或许可以找到解决办法,双方的人生都会好过一些。


毕竟从最现实的角度出发,当代际冲突总是起源于互相的隔阂和自以为是,唯有平等了解之后才可能诞生理解。



· END ·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点击底部右下角的“好看”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