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遗憾,它本可以成为今年第一国产剧

陈香香 Vista看天下 2019-06-10



昨天晚上《破冰行动》终于播出了大结局。


这剧说来也奇怪,当时立项的时候阵仗可以说是非常大了:公安部牵头拍,中国第一大禁毒案为原型,吴刚、王劲松、任达华一众超强戏骨领衔,再加上宣传语里各种“超大尺度”的噱头。


人人都期待它能成为正剧里的流量担当,早早就给他标上了“《人民的名义》第二”的期待。



可谁都没想到,不仅讨论度没有想象的高。随着剧情逐渐深入,围绕着剧的话题也渐渐从原型硬核、开局惊艳、美剧节奏,变成了漏洞百出、男女主尬演、剧情注水。


开播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两极评价


豆瓣评分更是眼看着从一开始的8.6,慢慢降到了如今的7.4,以大结局的口碑来看,分数依然有可能继续降下去。


它本来长着一副“2019年第一国产剧”的脸,可是越演却让人遗憾,被吐槽对不起这么好的剧本和配角们的神演技。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在今年的国产剧里,《破冰行动》其实本是最应该大爆的一个(以下简称《破冰》)


毕竟比起《都挺好》的原生家庭、《青春斗》的闺蜜北漂,《破冰》背靠的那场惊心动魄的“雷霆扫毒”行动就已经赢在了起点。


拍好了,就会是极为精彩烧脑的黑白较量。光是靠第一集里这段五分钟的进村缴毒镜头,就足够名留国产剧历史。


一队缉毒警察去抓制毒嫌疑人,却硬生生被拿着棍棒器械的草莽村民堵住逼着放人。面对警察亮明身份的示威,村民眼丝毫不慌。一句“我不管你是谁”,把塔寨村的目无法纪体现得淋漓尽致。



制毒团伙如此猖狂,然而这还已经被镜头美化过了的——


塔寨的原型广东省陆丰市博社村,这个仅仅1.4万人口,占地才20多平方公里的小村子表面挂着“禁毒模范村”横幅。


实际上,村子里有着18个特大制毒团伙,制毒贩毒都是公开进行。小小的一个村子,在最高峰时冰毒产量占了全国的40%



在“中国制毒第一村”,制贩毒产业链靠宗族纽带环环相扣,各房利益密切相关,没有人能溜出这张黑暗大网,权钱交易的触手不断拓展到了整个市里的政界警界。


毒贩直接在警察局开价贿赂,丝毫不避讳告诉基层民警他的领导收了300万好处。要是不把自己放了,第二天小警察就得写检查、受处分。



公安局既是权力的交汇点,又是信息的集散地。甚至连警察局同事,都是毒枭的女婿。



因为如此密不可分的利益链条,村规明晃晃地凌驾于国法之上。王劲松饰演的村主任林耀东(原型博社村村支书蔡东家、陆丰市和汕尾市两级人大代表)宛如土皇帝。


连禁毒局长都被他“请”进了村里,名义上是介绍“我们地形复杂”,实际上是叫嚣,区区几个警察是搞不定的。要知道,这里迷宫般的小道如麻,密合宛如堡垒,村里处处安着摄像头严禁外人进入。


在北京卫视《档案》节目里,侦查人员用命换来的博社村暗访镜头中,你能发现就算他们已经打扮成了收破烂的,还是只敢在村子外围偷偷观察。因为一旦被村民发现,就很难活着走出去。


用剧里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蔡永强的话说:毒品团伙再猖狂,事情再匪夷所思,在这儿都是常态。



可想而知,现实中为了围剿这一个小小的村落,得有多难。


2013年12月29日,在公安部禁毒局的直接指挥下,召集海陆空3000余名警力、570辆车、2架警用直升机,组成了109个抓捕小组,才最终完成了任务。



《破冰》用短短一集的时间交代清楚了如此盘根错节的背景,不管是质感、节奏、还是国产剧里极为少见的没有磨皮到看不见毛孔的滤镜,都让人眼前一亮。


可问题是,除了这个精彩绝伦的开头,剩下47集的记忆点却越来越少了。


回想当年《人民的名义》,观众至今都能想起不少梗:达康书记的大长腿和眼神杀、赵徳汉家里一面墙的钱、官员在床上学外语,很多都被做成了表情包。



也因此捧红了吴刚、许亚军、张志坚一众实力派演员,成了娱乐圈重视老戏骨的开始。反倒是演员表豪华程度丝毫不差的《破冰》,没有成为意料中的国民级电视剧,也没有在社交网络上留下热度够高段子。


唯一算是出了圈的梗,当属赵嘉良(任达华饰演)被困在塔寨村之后,给看守他的人提要求要台PS4了。



原因很简单,在所谓的“黑暗现实大尺度”标签下,《破冰》已经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观众除了新鲜度,更想要记忆度


对此宣发团队肯定少不了锅,可《破冰》本身的题材在传播度上也不占优势。


缉毒毕竟和反贪不一样,贪官的权色财交易戏剧化够,老百姓都能聊;毒品听上去可怕,但具体的弯弯绕绕普通观众就有些懵了


恰恰《破冰》又选择了重在暗线的处理方法,激烈的打斗少、明确的对立少,并不分明的黑白阵营很大程度上都得靠观众的连猜带蒙。


毒品大佬会打着“毒品没有祸害中国人”的幌子洗白身份——



禁毒队长整天板着个脸,你也不知道他是好人坏人。甚至还会刻意模糊调查组对他的属性的认定——


“我不记得我说过这句话。”

“我有这方面的暗示吗?”

“我没有倾向性,证据说话。”


因为他连对面调查自己的上司都不敢相信,害怕他是卧底——


“你有没有收过他们(毒贩)给的东西?”

“你有证据证明我收了吗?”



在质量上最出彩的,也是文戏和审讯戏。


比如蔡永强(唐旭饰)和男主角李飞(黄景瑜饰)审小喽啰“麻子”的这段。一开始面对麻子的不配合,先是玩猜硬币游戏猛地拍桌子震慑,再晾着等他毒瘾犯了乱了心智。



最后直接骗麻子他的同伙已经把罪推到了他身上,不需要再审问他了。三连击直接把还沉浸在毒瘾里的麻子吓尿了,立刻主动放“猛料”。



这段戏不管是在审讯技巧、二人配合还是表演上都足够好。但在抓人程度、和崇尚碎片化的社交网络传播度上,都没《人义》里那一整墙的粉色的百元大钞、和赵德汉跪地大哭的场面来的震撼。



很显然,《破冰》不是爽剧,而是一个狼人杀型的剧,需要观众一步步跟着抽丝剥茧才能走近真相。


这要求编剧得在节奏上把控得足够到位,换句话说:剧情安排踩点要准,观众的耐心才不至于被消耗光。


可编剧反而选择了一个看似最聪明、却容易打破剧情和谐的方式——闪回。交代同事关系要闪回,交代恋人不舍要闪回,打到激烈之处还要闪回一下,导致常常是感觉节奏起来了,然后就被突然的灰屏冲散了。



成也节奏,毁也节奏,还体现在越来越拖沓的剧情上。很多观众都吐槽,前面几集看得目不转睛手机都不舍得玩,结果后面尿点一个接一个,开篇营造出的美剧气质荡然无存。



更要命的是,作为一个缉毒罪案剧,在细节还原和专业度上也出现了不少错误。


前脚,因为亲爹看男主角儿时照片,特地拿的是现实中演员黄景瑜的童年照,刚刚被捧是“道具精致”上了热搜。



后脚,一个被粉红色墨水,哦不,鲜血染红的制度名单册,就出现在了镜头里。让上过初中生物课的观众,怀疑自己的常识水平。



更别提在智能手机时代,为什么重要的证据不能用手机拍照先传回公安局,非要几个主角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递本子送死?


类似的警务常识错误,在《破冰》里还有不少——无组织无纪律的民警单刀赴会抓人、关掉审讯室摄像头、讯问嫌疑人几句话就被激怒了、收集到的证据直接暴露在毒贩面前、入职三年的小警察指着鼻子大骂禁毒大队长,都被吐槽过。



塔寨村一开始明明被塑造成了明哨暗哨24小时值岗、“蚊子都飞不进去”的堡垒,一个生人进塔寨就紧张到不行。


到了收网行动开展的时候,毒贩们的防守却突然变成了战五渣。几十辆军车浩浩荡荡朝着村子方向走,几个放哨的小喽啰只因为车后面“新兵拉练”的标语就被骗过去了。



更神的是,女主角经常骑着个小电动车,明目张胆地在塔寨巷子里三进三出。配音还搞了一个巨响的发动机声音,生怕别人发现不了,堪称“电驴突击之神”。




除了上面这些bug,更难以置信的是,差评里提到最多的两个字反而是“演技”。准确地说,是男女主角的演技。


毕竟,99%的观众在看到《破冰》演员表的第一眼,都不会有任何担心。看到几位老戏骨的动态,心更是沉到了肚子里——


王劲松教科书级别的斯文败类大毒枭林耀东,带着精致的金丝眼镜,推一下茶盏就能让人吓到胆颤。



毒村另一位大佬林宗辉,凹陷的脸庞更加诡异狠辣,眼神中却写满了复杂憋屈的人物性格。看这张脸,谁能想到演员公磊只是83年的中生代。



吴刚饰演的警局大BOSS李维民,用精确到眼袋抽搐的表情管理,轻松完成严肃、慈祥、悲伤的情绪转换。一个字都不用说,就交代得明明白白。



整部剧里的配角可以说人人都是表情微处理届的高手,反倒是黄景瑜饰演的男主角李飞,所有表情都恨不得放大100倍。


最拿手的是闭眼、抿嘴、皱眉三大宝,不管是在同事去世的时候,还是在发现最信任的上司是毒贩的保护伞的时候。



不过话说回来,黄景瑜这种演技要是放在国产青春剧里可能还算不错的。可一方面是同剧老戏骨设定的标准线太高,另一方面本身剧情设定就把男主李飞写的太奇葩了。


话说这位,在宣传文案里可是一位“性格沉稳、遇事冷静、思维缜密的年轻缉毒警察”。可实际上除了违抗组织指示、动不动就对上司吆五喝六的胡来,就是做事不顾大局、极为情绪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与其说是警校优秀毕业生,倒更像随时为战友带来危险、还觉得自己很有个性的业余侦探爱好者。



女性角色在剧里的设定更加刻板,女主角陈珂不停地刷着存在感,却是个一集要哭无数次的拖油瓶担当。


表面上是个帮警察忙的小护士,可看完48集,你都不知道她究竟是在医院哪个科工作。妇产科有她、骨科有她、急诊室有她、还会验DNA,简直是新时代的南丁格尔。


问题是这样一位“全才”却处处都不专业,病人叫了120,她一个小护士就背着药箱去了;警察为救她被霰弹枪打中,身为医护工作者眼看着大出血却没有任何行为,只剩下对男主哭唧唧。



反观《人民的名义》里的女性角色,虽然被批评过为“直男癌”背书,但至少都有自己明确的作用和线索,少了哪个都不对。而“剪辑一个没有男女主版的《破冰行动》”却成了很多观众嘴里的段子。


她在剧里的作用,大概就是郑胜利之于《人民的名义》,程锦云之于《伪装者》。有那么多好演员作伴,凭一己之力毁掉整部剧是不至于,但却实实在在拉低了观众的观感。


就像那些明明可以避免的明显事实错误,明明可以缩短20集的拖沓时长。



说到底,这便是《破冰行动》最让观众遗憾的地方吧。


好不容易等来一个这么少见的题材,好不容易凑齐了这么多神演技,好不容易看到了国产剧走向烧脑型快节奏的曙光。


可期望的气球吹得越大,就越容易被一根小小的刺戳破。就算是已经超过及格线不少的分数,在刺眼的瑕疵面前都仿佛蒙上了一层灰。


或许我们也只能希望,在国产剧彻底摒弃这些宿疾之前,观众的耐心还能持续的再久一些了。





· END ·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

就告诉大家你“在看”吧◢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