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男女骂战简史

陈香香 Vista看天下 2019-12-07



中文互联网最惨烈的修罗场,永远在男女之间。


这场随时随地都能开火的战争参与人数之众多、波及范围之广泛远超你的想象。保持着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战的频率,所到之处无人生还。


就比如前几天的那篇千万阅读热文《垃圾男人分类图鉴》,漫画里年轻姑娘和保洁阿姨眼神一对,就得出了“只知道玩游戏”、“不做家务”、“敷衍女朋友问题”的渣男都是垃圾的结论,然后狠狠地把他们摔进垃圾桶。



画风剧情都简单粗暴,把“看看你遇到的男人都是什么垃圾”的梗,用最近流行的垃圾分类段子一拢。在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转载后,一下子传遍了受过“渣男之害”的姐妹们的朋友圈。



但同时也有一些自觉被开了地图炮的男性不干了,diss她们是以偏概全、加大性别对立,并临摹着原版的画风做了一篇性转版的《垃圾女人分类图鉴》


女性“被垃圾”的原因,也变成了“无脑追星”、“虚荣拜金”和“有房有车才能结婚”。



就这样,和所有互不让步的男女权争论一样,破口大骂的人自觉按照性别分开了阵营,你骂我一句“狗直男”,我喷你一句“女权婊”,至今都没骂出个所以然。



从“真女权”到“伪女权”


如果说“垃圾男人”是迎合情绪的投机调侃,那么“垃圾女人”的回怼则更有火药味一些。你来我往之间,对对立阵营的人进行基于性别刻板印象的、不考虑个体差异的无差别扫射。


于是,网友们先是坐在岸上围观,莫名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中了枪,主动也好、被动也罢地搭上了永远处于社交网络漩涡中心的性别对立大船。


光是最近三个月,舆论场就因为Cherry官博抽奖为什么不给女生、林志玲结婚是不是失败的IPO、郎朗配不配得上她老婆,吵过10086回了。


激烈程度用某网友的玩笑话说:“如今的中文互联网,已经到了要生殖隔离的地步”。



人人都知道这绝不是平权运动的初衷,但想要捋清楚中文互联网里两性到底是怎么势不两立到如此地步的,那还得从网络刚开始普及的年代说起。


在女性发声尚且微弱的年代,社交网络的最开始是被基于封建男权社会的糟粕思想控场的。


扎根于荡妇羞辱理论上的“非处不娶”贴吧,打倒一切拜金女、势力女、甚至是“像女人的男人”的口号,让小部分急需认同感的男性自发聚集在了一起。



后来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传播,和极端性别歧视、侵害案例的网络曝光,反家暴、反性骚扰、反职场女性天花板等平权思想,逐渐从少数群体普及成了舆论更广泛的认知,激发了公众对性别议题空前的热情。


但网络女权一方面因为缺少公开有效的呼吁渠道,另一方面特权和平权的差别被很多人混淆,部分极端激进的女权口号(如反婚反育、仇男等)开始出现。



类似的大旗挥舞起来更带劲、骂起来更泄愤,一时间拢获了无数簇拥者。


同时“伪女权”这个词应运而生,从2016年开始,一些著名的微博大V例如“和菜头”、“sevnshi”等,都与所谓“中华田园女权者”有过激烈的争论,也让“拳(权)师警告”等成为流传至今的梗。


@宁财神的微博被转交给大V和菜头管理后,掀起的“中华田园女权大战”


并继续被批评者细分为:既要求与男性相同的权利又不承担与男性一样的责任的“田园女权”;常常蹭热点碰瓷、不断要求更多权利的“极端女权”;鄙视国内男性的“媚外女权”等等。


就此,“伪女权”和“直男癌”的战争正式拉开。


投机者的狂欢


人们常常因为所处环境不同、获取信息渠道不同而产生截然相反的观念,这本无可厚非。一些基于缺乏同理心的裂痕,本也可以通过更加公开广泛的沟通,找到弥合的桥梁。


不幸的是,这时一群互联网投机主义者出现了。


向来善于挑逗大众那根渴望背靠阵营、攻击异己的神经,并从中牟利的人,已经等待这条裂痕太久了。


他们很清楚什么话能最轻松地引发爆点,每每张口都会引来更多的簇拥者一起加入论战,从中赚着煽动性别仇恨的快钱。


某蒙公众号爆款之一《我能想到最性感的画面,就是你跪键盘的样子》


2017年七夕,一篇名为《两百块都出不起,还要什么女朋友》文章火了,披着消费升级、女性自我提升的皮,进行抹黑男性、物化女性之实。


年后,另一篇爆款文章《丑陋的中国男人,配不上精致的中国女人》出现,直接把中国男人不爱健身、不爱打扮的习惯,和“活该单身”画上了等号。


恰好当时又赶上争议性的社会新闻频出,愤慨的情绪注定要找一个出口。最容易在舆论场激起千层浪的办法,就是将炮火对准本就在岌岌可危的两性矛盾上。


榆林产妇跳楼风波之后,尽管后续调查证明事情的症结依然是医患矛盾,但还是没有妨碍“某蒙们”用几篇《我把你当老公,你却把我当子宫》,把个体悲剧塑造成了当代女性仇视婚姻的最好素材。


所有丈夫都成了“为了生儿子不惜害媳妇的”,所有婆婆都成了愚昧无知的“旧时代余孽”。



在“反女权”的人看来,这种潮流大大抢夺了男性本来拥有的话语权。


作为回击,在王宝强离婚案和程序员自杀事件后,以马蓉和翟欣欣为代表的“女人”又在社交网络上遭遇了一波集中攻击。


同时带火了MC天佑一首名为《女人们你听好了》的旧作:“有一种人类叫做女人,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事情被金钱打翻。你们哪里值,有什么勇气提出这个要求?有几个女人会做饭,又有几个女人是处女。”


把消费主义风潮烘托出的女性物质、虚荣、做作、肤浅的刻板印象,牢牢焊死在了每一个女性身上。



你被打上了什么标签?


尽管如今“某蒙”二字的口碑已经从备受推崇的新媒体大神,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节奏大师。


但毋庸置疑的是,真的有很多对号入座、津津乐道并隐隐引以为傲的女孩,把这种东西当做自己的信条;也有很多的男性借着“大老爷们儿不能这么窝囊”的旗号,用更糟粕的、更一棒子打死一片的方式回击。


于是,虽然捞够油水的煽动情绪者消失了,他们的互撕攻击手段却留存了下来。


去年闹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恶臭女孩”和“恶臭男孩”之争,何尝不就是舆论场对曾经的意见领袖们的一场自发模仿——


先是自称受够了“网络小仙女”的博主,写了一篇名为《当代恶臭女孩实录》的檄文,给好吃懒做、狂热追星、被营销号鸡汤文洗脑的女孩都冠上了不雅名号。



被转了几万条之后,又一个《当代恶臭男孩实录》出现了。对自己的外貌没有自知之明、泡妞手段幼稚、爱看冯唐式意淫文章装X等,也别钉上了“恶臭”的耻辱柱。



回想起来,这种互相攻击的方式和最近流行的“男女垃圾分类”其实别无二致,“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女人都是猪精女孩”也同理。


无非是不经大脑地用一个标签贴在陌生人身上,批倒批臭,然后和TA彻底划清界限,继续加深标签后的刻板印象。


抽出身来,你能轻松辨别该手段的老套且不入流之处,“你是垃圾”和“不,你才是垃圾”的幼稚程度堪比琼瑶剧里的“你无情,你无耻,你无理取闹”。


殊不知,无形之手早就给享受过碾压敌人之快感的普通网友,培养出了划分鲜明阵营的自觉性。


愈发激烈的性别冲突,便开始蔓延到网络空间越来越多的议题上。总有人急于从任何热点事件中,千方百计地挑选出一个可以用来扩大性别裂痕的点;


急于在任何犯罪事件后的警方千字通报里,拎出“男”或“女”二字大做文章,对真正问题的视而不见。




不堪重负的性别


互联网上的男女权势不两立了这么多年,每一次大战都是腥风血雨,可除了鸡同鸭讲的拼谁声音大,平权运动到底路在何方依然是个谜团。


唯一形成的共识是,当“男女之间,没有交流的空间”已经成了抖机灵的段子,当更有舆论号召力的官媒亲自下场“分类垃圾男人”,骂极端女权是“恐怖主义”。


不管你愿不愿意,男女性都被拉得越来越远。



与此同时,“你是个男权主义者,还是女权主义者”,也成了判断一个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唯一标志。


这个问题有人不敢承认,有人压根没有系统性地想过。但更多时候根本不用你表态,你的全部三观已经被陌生人通过只言片语判定了。


“跟男人结婚就是屈服男权,为被性侵害的受害者发声就是田园女权。”


在任何一条引发争议的微博下,或就事论事、或出于个体差异、或理智指出困惑的评论,都会在一分钟之内被扣上“直男癌”或“女权婊”的帽子,这已经还是好听的版本了。



一个因为被口水掩盖而忽视很久的问题是——关于性别的讨论之所以敏感,其实正是因为它与太多积患已久的社会问题都有紧密联系。


可当人们渐渐舍弃了温和、多元的讨论模式,本应是文明和愚昧、歧视与平等之间的冲突,全都简化成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口嗨大战。承载了太多复杂矛盾的性别二字,也越来越不堪重负。


没有人针对具体问题做细致的分析,甚至没有人知道彼此吵来吵去究竟为了什么,而只是享受单方面宣布精神胜利带来的快感。


这样下去,就算网络男女权打得再头破血流,也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 END ·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

就告诉大家你“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