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吹这是“演技炸裂”,我眼睛都要炸裂了

Vista看天下 2021-04-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文娱后台 Author 冯美丽

01

我有预感。

“演技炸裂”这句赞美,就快贬值成商业互吹了。

前几天,郭采洁在综艺上宣布,“顾里已经成为过去式”。

被网友解读出了想要转型的意味。


有人立刻循着蛛丝马迹,去回看了她最近一段时间大小荧幕的表现。

结果,还真在一档综艺上找到了她演技回春的证据——


这段被夸“炸裂”的演技长这样——


跟顾里、喜宝一比,确实有感染力得多。

但要说“炸裂”,好像也有点名不副实。

曾几何时,这个词成了娱乐圈的万金油。

老演员转型、新人演员出圈,似乎都离不开一次“炸裂式”的演技来证明自己。

想冒头的“影帝”“影后”太多,这样的赞誉都快要不够用了。

赵宝刚夸郑爽演技“炸裂”,结果把自己的口碑炸裂了

最近一次看到这个词,是用来夸《山河令》的两位主角。

作为本部门唯二沉迷这段感天动地兄弟情的观众之一,看到这样的评价被用在他们身上,莫名有一种心虚和羞耻感

就好像自家孩子晚上补作业却被邻居夸爱学习——

明明是分内的事,在别人眼里倒成了刻苦的表现。

情绪还算到位,但夸炸裂就太夸张了

尤其是饰演男主温客行的龚俊,被观众盖章认定演技翻身。

先前和女演员周雨彤合作恋爱小甜剧,说起情话来都透着拘谨和木讷;


在《山河令》里,反倒骚话连篇,四肢五官都是戏。

台词改过,唇语专家可自行解读

因为这种反差,演员本人被网友调侃:

“人家演耽改是下海,龚俊是回家”。

这是观众最初夸他演技“灵动”时的套路。

言辞还算比较克制。

结果没过两集,温客行受(情)伤黑化,放狠话说自己要“一疯到底”。

好家伙,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疯批美人吗?

这下大家坐不住了,彩虹屁呼之欲出——

果然,演技炸裂的评价,它又双叒叕来了。


以面瘫型演员为基准线。

能正常做表情,就是灵动;

表情足够外放再配合一些肢体语言,就是炸裂。

评价演技的标准,什么时候通货膨胀成这样了?

02

“炸裂”的降级,从来就不是一部剧、一个演员造成的。

现在想想,那些曾经被吹爆的表演,有的即使拿到现在来看也足以封神。

《你好,疯子!》里的万茜,一人分饰7角。

长达6分钟的镜头独白,一镜到底。


当年赵文瑄在《大明宫词》里也是一人分饰两角。

但是后来上访谈节目的时候,他说这样的分饰两角其实并不难。

因为两个角色泾渭分明,服化道台词都在帮他区分人物。

万茜徒手演绎7重人格之所以出圈,是因为这场独白戏情境单一,发挥空间并不大。

但她通过各种细微的肢体变化,呼吸细节,眼神转换,硬生生演出了7个完全不同的角色。


这场戏,把万茜带进观众视野的同时,也让一人分饰多角再次成为演技派的代名词。

很多演员在被问到最想挑战的角色时,都会脱口而出:疯子、精神病患、多重人格……

某演员综艺上,《你好,疯子!》里的安希(万茜饰)一角被选手疯抢。


作品里但凡有相应的情节设置,也会被刻意截取出来。

打上一人分饰N角的标签,再带一句“演技炸裂”的评语。

也不管演得到底走不走心,反正噱头有了,演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精分界也卷起来了

其实按照这种说法,最早的演技派应该出自86版《西游记》。

当年剧组经费有限,每个主角基本都扛了好几个角色。

最忙的一位演员,甚至一人分饰了20几角。

但根本没有观众会在一部都是长板的作品里讨论这些。

要是现在有人截一段猴哥发狂的戏出来,配上“演技炸裂”的tag,网友准会觉得这人哪儿有点问题。

现在观众欣赏的“炸裂演技”都是碾压式、跳跃式的。

要么是情绪突然爆发——爆哭、怒骂、发酒疯;

要么是人设一下子反转——反派突然忏悔、主角突然黑化。

比如新版《倚天屠龙记》里“仙女落泪”的周芷若 

网剧《春风十里不如你》里,张一山就贡献过一段这样的表演。

男主角秋水(张一山饰)得知女主角小红(周冬雨饰)为别人打胎。

一直放不下两人感情的秋水,在饭店吃饭时,借着醉酒对小红破口大骂。


这段琼瑶渣男式的表演当时还上了热搜,被网友盛赞“太炸”“绝了”。

这种大开大合的表演方式为什么能唬到人?

我想,大概在于它足够抓人眼球。

饱满的情绪、狰狞的五官、突然爆发的台词与肢体……

假如对手没有及时调动自己肾上腺素,就很容易被质疑接不住戏。

比如周冬雨。


面对秋水声泪俱下的控诉,小红冷笑,眼神躲闪,出言回击……

但观众期待的是一场争锋相对的撕逼,就像小时代那样。

‍用眼神演戏的周冬雨,输给了用五官演戏的张一山。


何冰在《圆桌派》上谈演员的自我修养。

说现在演戏最大的雷区就是在重头戏上大洒狗血。

“激动得泣不成声、语无伦次”,以为这就是在传达情绪。

但这样表演出来的是动作,是行为,不是情绪。


如果所有的情绪都要靠“炸裂”来表达,那不是生活,只是表演。

同样,动不动就在剧情里浑身发抖,瞪眼呲牙,暴跳如雷的演员,应该去查查甲亢,而不是认领“演技炸裂”的赞誉。

不过很遗憾,对于这种表演方式的追捧,已经不单是演员在为自己贴金。

03

从2017年《演员的诞生》第一季开始,国内演技综艺迎来了井喷期。

在这类节目里,受时间限制,被挑选出来的表演片段往往是一部影视作品里最戏剧化的段落。

没有前后情节的铺垫和缓冲,加上赛制的影响,演员们为了取胜,最讨巧的方式就是外化情绪。

经典老番

这种表演方式,其实更像是舞台剧。

在宣传新片的时候,范伟就被问到过对于这一类综艺的看法。

他直言自己很反感“飙戏”这两个字,因为技术PK获胜并不代表演员就能演好戏。

影视拍摄和综艺舞台表演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给镜头演,后者直接演给观众”。


给观众演,观众的反馈就成了第一位。

所以,克制的表演,在综艺节目上注定不受欢迎。

在《演员请就位》第一季里,牛骏峰曾经因为即兴表演太过入戏引起过争议。


这种爆发式的表演,本身就更容易被镜头和观众捕捉。

在隔壁《演员的诞生》里,表演指导刘天池也曾因为“表演节奏不能太平”,给宋洋提出了错误的建议。

欧阳娜娜的名场面“蚂蚁竞走十年”,也是因为刘天池教她要“解放天性”。

不难发现,这类演技综艺本身就给了所谓“炸裂表演”足够的关注度。

在很多时候,炸裂又被简化成了“会哭”。

譬如在《演技派》里,赵露思的一段哭戏,就被节目组安上了“演技爆发”的标题。


但偏偏,这种强情绪又确实容易感染观众。

即使偶有不错的细节处理,一场节目下来,能被反复特写,多个机位呈现、最终传播和讨论度最高的,依然是爆哭和嘶吼的片段。

这种“催熟”式的演技,自然也会逐渐影响观众对表演的预期。

周迅出演《如懿传》的时候,除了被认为年龄不大适配之外,还曾经被质疑“面瘫”。


在刚刚得知自己被伺候自己8年的婢女出卖,被污蔑谋害皇嗣的时候,她眼里有慌张和惧怕,同时又清澈坚定。

这种情绪很微妙,但又很符合当下的情状和角色本身的性格。

因为这个时期的如懿,是防御性,而不是攻击性的。


就连导演汪俊都评价说,“她(周迅)其实无形中把整个戏的品格,往上抬了”。

但这种细节呈现,在一些观众看来却有点过于内敛了。

假如周迅在这场戏里涕泗横流,怒目圆睁,额角青筋暴露,可能更符合他们心中对炸裂演技的想象。

最考验演技的戏码,往往是弱化情绪,甚至反情绪的。

《演员的诞生里》,秦昊跟马思纯合作半生缘。

秦昊演沈世钧,马思纯演顾曼桢,曾经的恋人经历多年波折,再次相遇。

片段的最后,两人相视一笑,秦昊最终也没哭出来,把眼泪留在了戏外。


这一笑,让我想起了电影《甜蜜蜜》。

兜兜转转最终走散的恋人们,伤痛和眼泪早就在分开的这段漫长岁月里被治愈和淡忘。

重逢时的泯然一笑,就足够道尽所有情绪。


可因为没哭,没有煽动剧情发展,给观众一次畅快的情感宣泄。

有人评价道:

秦昊这回太不入戏了。

通过肢体和眼泪去传达情绪,已经成为一种比微表情、眼神更直接、更迅速、更便捷的表演方式。

对内敛式的演技,有些观众已经失去鉴赏力和耐心了。


当观众都开始急于在影视剧里寻找这样的炸裂时刻。

那些抽离了表面情绪和肢体语言的表演,还有机会被看到和夸奖吗?

这可能不是一个人、一部作品的问题。

是国产影视,一次自上而下的膨胀和坍塌。

如今,“演技炸裂”这个词已然越来越尴尬。

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提醒所有人。

演员也好,观众也好,实在不必急着用这个词来证明什么。

因为最好的作品和演员,从来无需靠标签封神。


↓ Vista看天下新媒体招聘 ↓


感谢你读到这里,我们为明天准备了更加精彩的内容,不想错过的你,就把Vista看天下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Vista看天下”,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别让“演技炸裂”成为笑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