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难逃这“不体面”,又怎样

贾小凡 Vista看天下 2021-09-25

01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风风雨雨都接受,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中国女排在本届奥运的最后一战后,伴随着现场播放的歌声,队员们手拉手来到郎平教练面前,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随后,郎平挨个和队员拥抱。近景的新闻图里,姑娘们眼里都闪着泪花。

设想过不少中国女排这次能走多远,也明知在朱婷有伤、人才青黄不接的困境下,可能难以重演5年前在里约的绝地重生。

但99%的国人还是没有想到,也不愿看到,郎平曾救中国女排于危难之际,却以惨淡战绩后的卸任黯然收场。

“哭着来,也哭着走。”

3:0战胜意大利后,郎平哽咽感谢球迷不离不弃

看到郎平和爱徒们拥抱的那一刻,我脑子里忍不住闪过了好多体坛著名的功勋教练。

曾经在巅峰意气风发,傲视群雄,却不能完美退场,甚至略显狼狈。

这可能恰恰是曾登顶之人的宿命。

足球迷一定熟悉,曼联的弗格森和阿森纳的温格,一对在英超缠斗了近二十年的老对头。

都是各自球队历史上最伟大的教练,退休时也是戏剧性的两个极端。

弗爵爷倒是完美符合了人们期待中的“功成身退”,2013年带着曼联赢得他执教生涯的最后一个英超联赛冠军,圆满退休。

享受着球迷的不舍,在掌声与鲜花中隐退,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相比之下,温格总是被指责“退休得太晚”,不懂给自己留个体面的结局。

曾经的辉煌战绩过后,他每在阿森纳主教练的位子上多呆一年,拿不到英超和欧冠冠军的事实就让他身上多一些埋怨。

“倒温”的球迷在球场里高唱“温格下课”,举起横幅写着“Thanks for the memory, but it's time to say goodbye”(谢谢曾经的成就,但是时候告别了),甚至谩骂。

我作为“挺温派”在球场亲历过这一幕,当时气得直跺脚:他苦苦支撑的下坡路上,凭什么再踹他一脚。

“功勋教练”四个字就是这样一道魔咒。

要是成绩一直烂也就罢了,指着鼻子骂也理直气壮;

偏偏走上过巅峰,所以日后的跌跌撞撞,反而让人又气又叹又心酸——怎么就这么衰了呢?指责他的人怎么能这么不顾情分?

当然,郎平特殊得多,少有国人会苛责她。

但第二次回到中国女排执教,走到第8个年头,最终也还是要面对岔路,面对越过山丘的“无人等候”。


02

对于教练来说,是否要将心血投入一项艰巨的执教事业里,是否要选择激流勇进、不退回安全区,是要平衡多种因素的抉择。

但对于伟大的教练来说,在这个衡量的序列中,个人荣辱是可以靠后站的。

郎平在国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情结,就在于此。

现在回头看,她每一次决定重新挑起中国女排的担子时,情分都格外重要。

1994年,郎平正在美国球队执教,年薪20万美元,拥有一栋三百万的房子,家庭美满,顺风顺水。

大洋彼岸的中国女排,却以世锦赛第八名的糟糕战绩,跌入令人心焦的低谷。

不破不立的危机时刻,所有人都在劝郎平回国拯救中国女排,重拾失落的女排精神。

郎平也顾虑过很多。和家人分离,巨大的压力,一旦“没带好”,有可能自己之前的荣誉也付之东流。

但最终让她下定决心的,是无数邀请中的一句话:“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出自郎平自传《激情岁月》)

郎平和恩师袁伟民

2013年,促使郎平再度拿起国家队教鞭的,是昔日队友陈招娣的去世。

1981年的那个世界冠军里,有陈招娣咬碎牙的顽强。决赛前她腰伤复发,却硬撑着拼完了五局,连领奖台都是被人扶着上去的。

和这样一位老队友的最后一面,唤起了郎平心中的使命感:

“自己作为老女排的一员,在中国女排出现困难的时刻,需要站出来做些什么。”

出自电影《夺冠》

最后一个把郎平留在主教练位置上的人,是爱徒朱婷。

据2018年腾讯体育的报道,里约奥运后,郎平的朋友们认为这已经是她急流勇退的绝佳时机。

谁都知道,这时候退了再也不必担心什么“晚节不保”,郎平在女排功劳簿上就是永远的传奇。

当然也有人期望郎平再战,因为2020年时郎平60岁,率领中国女排在当年开创辉煌的土地上再创佳绩,岂不美哉。

但这些都没起作用。最终留下郎平的,是朱婷的一句话:“郎导,真希望您能再陪我们干四年!”

出自电影《夺冠》

说郎平是个“感情用事”的人,或许显得不自量力,却绝对是一种褒奖。

体育界那些拥有传奇生涯的巨星,有人狂妄不羁,有人温文尔雅,但谁也逃不开在事业里注入的那份情。

也正是因为感情的真挚热忱,才让每一个“功勋传奇”后期不再亮眼的战绩和落寞的背影,都成了观众心头难以磨灭的意难平。


03

但如果放平心态来看,个人荣辱、战绩起伏,在竞技体育的残酷面前,其实真的很渺小。

前几天我们刚聊过,老将不仅“不死”,还在勇夺金牌,用不屈的精神与时间赛跑。(点击阅读

这是奥林匹克的上限和荣耀,是人类突破自我极限的伟大精神。

可也得承认,大多数时候,“不体面”的落幕才是巨星的常态,甚至是必须要学会接受的现实。

教练如是,运动员亦如是。

刘翔,本有一千一万种比“在赛场摔倒后一瘸一拐走向终点”更体面的退场方式。

伤病的折磨,举国的瞩目,无法抗拒的一切力量把他推向了骂名的深渊。

林丹,羽毛球当之无愧的历史第一人。

却在职业生涯末期频频输给“二流对手”,新闻标题里满是“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唏嘘。


人的机能总会老化,竞技状态总会不如往昔。但巨星往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去制止那个下坠的颓势。

刚刚在东京蝉联了奥运乒乓球男单冠军的马龙,其实这个周期一直在和伤病斗争。

状态下滑导致长达一年半的冠军荒,膝盖损伤到了不得不在奥运会一年之前冒险做手术的程度。

世界冠军也一度要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有和其他人竞争的水平。

漫长而磨人的过程里,马龙但凡在哪一个环节上投降了,“英雄迟暮”的故事上不过会再多上并不稀奇的一笔。


残酷的大环境风云变化,也总会淘汰掉已经跟不上的人。

多少足球明星一过壮年,无法再在高强度的赛场继续辉煌,就多半要回老家球队或美国大联盟养上几年的老,要么来中超给孩子赚赚奶粉钱。

“晚节不保”不止是竞技水平下降。惊艳过全世界的巨星罗纳尔迪尼奥,后来可连大牢都蹲过了。

他们“落魄”,看客跟着唏嘘。刘翔最近说出那句“最想回到21岁”时,多少人拼命点头。

所以难怪人们向来更欣赏急流勇退的人生哲学。

就像大魔王张怡宁,所有冠军都拿了两轮,赛场对她已无挑战,再加上给新人空间的责任感,30岁就退了。

在巅峰转身离去,是一种游刃有余的选择,无疑是最强者才拥有的凡尔赛特权。

也有人偏要往前再走一走,哪怕根本不知道会不会被时间猝不及防来一个过肩摔。

但还是,“无知地索求,羞耻于求救,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个山丘。”


04

越过山丘的勇者,时间有时候会给予他们回报。

就像2021年夏天迟来的两场足球盛会上,34岁的梅西终于圆梦美洲杯,摆脱大赛无冠的尴尬;

意大利两个加起来已经70多岁的“玄冥二老”后卫,终于一雪9年前决赛被血洗的耻辱,捧起欧洲冠军的奖杯。


但大多数时候不会。

好像制造遗憾才是体育之神必须要完成的KPI。

巴乔在加利福尼亚阳光下打飞的点球,齐达内在世界杯决赛一头给自己撞来的红牌。

李宗伟在里约终于把林丹斩下马后,又在决赛里输给了比自己小7岁的谌龙。

这支中国女排在早已注定出局的绝境下,连赢两场也于事无补。

最虐的体育片剧本可能也不敢这么写,但《灌篮高手》早就写好,湘北克宿敌后最终却没有赢下全国大赛的冠军,体育最让人在午夜梦回还要怅然若失的魅力,是用“遗憾”加冕的。

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半决赛后,林丹和李宗伟交换球衣

这几天老看到一种观点,说,不敢去喜欢一个体育明星。

“因为你遇到他的时候他已在巅峰,之后的每一步,都是下坡路。”

我想,真的被这话吓到的人一定还很年轻,年轻到还无法接受一个人曾经的成就再辉煌,有一天也要去习惯落差、忍受挫败的可怕事实。

但,如果体育只能教给我们一件事,我会说是“坦然”。

就像里约奥运会夺冠后,中国女排正春风得意,但郎平曾在采访中这样阐释新时代的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知道有时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

是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尘土,依然眼中坚定。”


坦然接纳缺憾,也坦然接受路上总有上上下下磕磕绊绊,但只要再爬起来,就问题不大。

巅峰自是留不住,唯一能给人烙下印记的,或许只有心里的荣辱不惊。

各自一端,望着大河弯弯。

终于敢放胆,嘻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


感谢你读到这里,记得把Vista看天下“设为星标”,多多点赞、在看、转发,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文章。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致敬每个越过山丘的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