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中国人,看剧都忍不住做数学题
据说,每个中国人的身上都有一个神秘的机关。
只要打开它,就会产生心跳加速、双手颤抖、热血沸腾等一系列神奇的生理变化。
但这机关轻易不会启动,除非有人掌握了唯一的通关密码。
那就是在你耳边轻轻说出两个字——数,学。
是的,没有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能够拒绝数学。
无论当年成绩好坏、学文学理,都注定要跟这个代表人类终极智慧的伟大学科一辈子纠缠不休。(没有看不起其他学科的意思)
这种羁绊有时表现为毕业多年后一场噩梦,英国人会梦到女巫,美国人会梦到野兽。
但有时又会表现为一种情不自禁:
在每个数学公式的前方驻足,苦思它们的解法,眼神缱绻得仿佛在抚摸爱人的脸庞。
只有我们中国学生,穿越千个万个时间线,只为学数学。
这很合理。
之前有道求阴影面积的题,我的一位男性友人放下手中正事,花了全天时间去试图攻克,未果。
他当时的沮丧表情,仿佛发现自己永远失去了青春。
这一波遭罪的主要是中小学生。
因为不仅卷子被爸妈做完了,就连暑假练习册都被做完了。
不过小朋友也别高兴的太早。
根据经验,身为40岁中年男人的你爸,数学水平多半还不如刚上初中的你。
是的,每个对数学虐恋情深的人,都会在某一刻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
因为一个人的解题能力,通常会伴随毕业年头的增加呈逐渐递减趋势。
曾经有人说数学是最长情的学科:“爱人会抛弃你,兄弟会离开你,但是数学不会,数学不会就是不会。”
我呸,这明明是世上少有的学了之后还会丢失的技能。
如果用武学秘籍打比方,我愿将数学称为太极拳。
对大部分人来说,从走出高中大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在经历不断的遗忘和失去。
但又像一个永远追不到的恋人,始终站在不远处对你魅惑一笑。
“看了剧我觉得数学真美好,拿起笔一算觉得还是不行。”
普通人被数学打击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一开始,你以为自己只是忘记了一个公式、一个定理。
更痛苦的是明明记得这部分内容有个易错的知识点,但却完全想不起正确的答案。
那种感觉就像找不到钥匙时,你能准确地说出上一次看到它的排列方式和朝向,可就是不记得放在哪儿了。
数学之神,为什么要如此折磨渺小的我?
最后,你不得不低头承认——
岁月带走的不只是头发,还有那颗曾在知识的海洋里浸润许久的大脑。
噢,我指的是今年刚上初二,但每次数学都能考110分以上的学霸表妹。
表妹画辅助线,干脆利落。
我画辅助线,恨不得把能连上的点都连上。
表妹解方程,胸有成竹。
我解方程,写了个“解”后就陷入呆滞。
是的,对于一个坚强的成年人来说,做不出数学题并不会让我们破防——
除非连答案都看不懂。
在经历了一系列打击之后,大多数人开始坦然接受自己的数学能力终将退化殆尽的事实。
但总有人天生要强。
比如编辑部当年高考数学考了147分的穆铁柱,在面对一道难住全部门的数学题时,勇敢地接过了重担。
只可惜一通操作猛如虎,最后答案很离谱。
也可以撕毁亲人之间的温情面纱。
试问,谁还没有在暑假回家时,自信满满地给刚上小学的表弟讲过题?
这时一定会窜出跟你差不多年龄的表哥/堂姐,斩钉截铁地质疑你的解决方法。
一道普普通通的应用题,最后变成了两个成年人之间的战争。
只有原本苦于暑假作业做不完的表弟,坐在旁边露出“得逞”的微笑。
小小年纪,背负了太多。
这恰恰也是数学的魅力: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结果是什么。(bushi
我时常会思考,为什么我们总是会跟数学相爱相杀?
但就像分手一周时才最难受,我们又很快变成了跟数学纠缠不休的渣男渣女。
就连看到中学生抱怨作业太难,都忍不住要跟一句:
或许是因为学生时代为它付出了太多的精力。
就算当年的水平只有60分,如今也难以接受自己已经变成10分的事实。
但我还是觉得下面这位朋友说的最对——
数学真是能让人觉得永远年轻啊!
“虽然我已经工作十年了,但做数学题的时候还是能立即回到小学那种不会做的无措中。
和很多年前一个放学以后的下午,面对卷子时候的心情如出一辙。”
看来就算等到七八十岁,你我还是会为一道数学题而激动不已。
“扶我起来!这道题我会!”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