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这波疫情,就像是给最近的旅游热踩了一脚急刹车。明明之前新闻里还是“全世界都在xx”“xx酒店爆满一房难求”“xx地旅游订单增长300%。如今再搜索旅游相关,关键词已经变成了退款、取消、滞留……
在路上的想尽办法回家,还没有来得及出门的人,也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过去这几个月,国内仿佛经历了一场短暂却声势浩大的“报复性出游”。
疫情形势向好、各地政策相对放松,再加上暑假带来的亲子需求,不仅让国内不少老牌旅游城市“重获新生”,还捧红了一大堆小众新兴景点。
让人突然意识到热闹只是表象,我们根本无法“想去哪儿旅游,就去哪儿旅游”。最近有关各地疫情导致旅客滞留的新闻下面,有种声音显得特别刺耳:但现在只想说一句:“你没事儿吧?现在谁旅游不是谨慎再谨慎?”6月以来,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开始好转,各地政策也开始渐渐放开。甚至有不少城市开始宣传自家景点,大有重振旅游业之意。但即使是这样,游客们也很少会头脑发热,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今去隔壁省来个3日短途行,他们要操心的事情可能比曾经的出国游还多。今年夏天,网上出现了不少有关“求长途游目的地推荐”的帖子。很多人已经两三年没出过本市了,但挑选目的地时的第一标准不是风景好也不是配套完善,而是“哪儿比较不容易有阳性病例”。新疆之所以能异军突起成为年度国内最大网红景点,除了风景壮美外,“地广人稀、不易聚集”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当然后来因为游客实在太多,独库公路变“堵哭公路”,也是始料未及。由于各地对待游客的政策,从标准到执行都有或大或小的不同。是以中高风险地区为准还是以有没有病例为准?限制范围到街道、区还是市?对应的措施是什么?旅行涉及到交通、住宿、门票等多个环节,大多数人在出发前咨询的工作量往往比想象中大得多。“火车站、高速入口、酒店的政策都得问一遍,生怕在哪个环节被卡住。”众所周知,在疫情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现在没问题不代表之后也没问题。
而无论是考虑政策还是自身健康,没有谁真的就为出省玩几天,宁愿跟疫情硬碰硬。于是很多人从付了机票钱那一刻,就从来没有停止暗暗祈祷:“xx地可千万挺住!”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打工人来说,旅游本就是个需要预先支付成本的行为。
一方面是最近机票、酒店都呈现出了不同涨价趋势,很多人确实是“勒紧了裤腰带”去旅游。万一出现不可抗的变数,就意味着前期付出的精力和金钱打水漂。而比金钱更让打工人患得患失的,还有珍贵的年假。
“公司要求必须要提前一个月打招呼,还不能随意取消。”事实上,很多人为了所谓的“控制旅游风险”,已经付出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成本。比如订酒店只敢选择能免费取消的,即使房费要贵上30%。安排了六七天的中长途旅游,于是宁可多花几千块也要坐飞机,还得是全程直飞。不是为了省时间和舒适度,只是因为“多经停一个地方,就多一点风险”。尤其是最近旅游热潮中亲子游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对防疫的要求往往更为严格。网上有位妈妈带着孩子去了趟澳门,结果回来一周后当地出现了疫情。于是他们主动给街道社区和学校报备,反复解释道歉,甚至不敢跟朋友见面。“万一万一真的有一点点事情,可能就会连累无数孩子。”
在种种的不确定性之下,旅游已经从解放身心的行为变成了一盘俄罗斯轮盘赌。
不过更让人感到百感交集的是,即使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也不见得会玩的开心。假如你像我一样喜欢在网上看旅游贴子过眼瘾,就会发现今年有个很特别的现象——有游客吐槽某景点管理混乱时,一定会有本地人,或是以前去过这个景点的人出来辩解,“我们这小地方从来没来过这么多人”。或许是因为国内出行需求在短短几个月里,实在增长得太过迅猛。上个月,重庆一个溪降的视频给网友带来了极大视觉冲击。一大群人挤在狭长的山谷间,头戴五颜六色的安全头盔,被戏称“彩虹糖”。而前几天郑州方特度假区的七夕夜场,游客在门口高喊退票。人多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一些原本不算热门旅游地的地方,都“被迫成了旅游城市”。
当地的配套设施和管理水平跟不上,体验自然不会太好。最近在社交网络上很火的大连和威海,就被频频被吐槽打车难。因为出租车的运力不足以承载陡增的游客数量,甚至出现了一些钻空子的黑车问题。
但对于北方城市来说,旅游旺季就这么几个月,不可能为此大幅增加出租车配置。
大多数游客依然只能“抱着5分的期望,享受2分的服务”。如果说上面这些,还是每个在旅游旺季出行的人都不得不接受的事实。那么现在大家还多了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那就是核酸。考虑到人员在跨省流动中的风险,游客需要做核酸的次数通常要比本地人更严格。比如有机场要求48小时内核酸才能登机,多地要求到达后三天两检,否则会有变成黄码的危险。但旅游跟平时上班不同,通常不会有非常准确的时间表。再加上身在陌生城市,对当地的核酸点的运营时间、排队情况不了解,更是极大增加了不确定性。
@每天都想喝椰汁
对于游客来说,核酸结果会对他们的旅游质量带来很大影响。网上经常有人抱怨某某城市测核酸排队太凶,底下都会有很多本地人给他支招:哪个点位人少,哪个点位会开到24小时……更不要说很多地方因为已经很久没有病例,日常并没有太大的核酸检测需求。有个看了让人挺不是滋味的例子是,一位年轻妈妈为了保证后续旅途的顺利去某医院做了核酸,一天后却没出结果。她无法入住下一家酒店,只能坐在街边给社区、医院打了几十个电话——当然,每次看到有人为旅游这么费劲周章,总是会有人半带嘲讽地丢出一句:但客观来说,游客出行不只是满足自己对走出家门的渴望。造就今年这波旅游热的因素除了政策松动外,各地的宣传也是功不可没。比如从今年5月开始,三亚就开始到处推介旅游,还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经历了长达几年的冷清,不仅游客想出门想疯了,旅游业也迫切地想回血。以前总觉得可以“再等等”,但行业所失去的东西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补得回来。因为所需的人才、产业配套,在低迷的市场需求之下并非只是保持原状,而是在“退步”。
最近看到各种大理被挤爆、房间价格飞涨的帖子时,我一度非常吃惊。因为印象中这根本不是什么“配套跟不上的新兴网红”,而是商业化程度非常高的旅游城市。多年前,就有很多外地开发商和个体户来到洱海边,打造出了有名的网红民宿。
但因为极度依赖旅游业,大理在这几年所受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民宿老板赚不到钱,干脆改行做了房产中介、卖普洱茶。济南一位资深导游表示,疫情以来身边已经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同行改行。更尴尬的是,最近两年旅游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更倾向于选择其他行业,目前还在工作的导游主要是“70后”“80后”。
而他本人原本已是旅行社的管理人员,但因为最近旅游需求暴涨,不得不暂时重回一线。哪怕是需求相对比较稳定的酒店,也出现了“业务退步”的迹象。某旅游城市的五星级酒店被吐槽“前台挤满客人,房间水龙头漏水还没人修理。”网上有相关从业人员表示,因为入住需求激增,酒店无论是人员培训还是人员数量上都明显跟不上。但在复杂的形势下、急迫的心情下,依然造成了双方都不甚满意的尴尬结果。不过,就算游客再怎么抱怨人挤人,旅游业再怎么手忙脚乱——因为随着多地疫情形势又重新变得复杂,这波旅游潮终究还是踩了刹车。从8月4日开始,三亚绝大部分景点都已经暂停营业,具体恢复时间另行通知。而北海7月中旬出现疫情后,几天内涠洲岛旅游区各大酒店、民宿累计退房退款1200余万元。在社交网络上,你能看见那些前不久还兴致勃勃的出行计划一个个被取消。只是不知道属于旅游业的下一个春天,何时还会再来呢?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