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孩子对话的3个交流密码

2015-03-10 玉冰 李跃儿芭学园

文:玉冰


这段时间捧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完了第一章,把我的读书笔记和大家分享。


和孩子对话的“交流密码”


1,孩子哭闹时,先处理情绪,而不是恼人的行为。


孩子出现“恼人的行为”,比如冲你莫名发火、无理哭闹时,先处理孩子的情绪。即,表达你理解造成孩子“恼人行为”的心理背景。而不是首先处理“恼人行为”。


比如,你下班一进门,孩子就冲你发火,控诉老师今天在学校当众让他罚站;甚至哭丧着脸递给你一张不及格的试卷。这时,你要做的,不是追究他拿你当出气筒;不是追究老师为什么罚他站;不是追究他为什么不及格。


你该做的,是表达你对他的理解,你和他的共鸣。“老师罚你站,你心里一定很尴尬很窝火。”“当别人伤害了我们,我们都会这么想/这么做的。”“你一定担心我们对你的成绩失望。”“有些功课实在是不容易学。”等等。


2,不说教


孩子问一个问题,或和你说句什么,你千万不要他说一句回十句:赶紧抓紧机会说教。这样随时说教的结果,谁都会讨厌的,不仅仅是孩子讨厌。


3,做一面镜子


孩子对父母、老师、兄弟、朋友,常常会出现又爱又恨的矛盾心态。你可以对嫉恨等的行为做出处理,却不应对类似的“想法、感觉”进行抨击或指责。这时最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保持平静的、不批评的态度,实话实说地表达孩子的负面情绪。


然后,闭嘴。------ 不评判。给孩子时间和同情,让孩子自己去修正。还有,不要引导孩子否定自己的消极负面的感觉。


作者用了一个很妙的比喻:做一面镜子。当你蓬头垢面照镜子时,镜子会让你看见你蓬头垢面的形像;但是镜子不会对你说,“看看你乱糟糟的样子,你知不知道爱点儿美啊!你还不快点洗干净!”你照着镜子,看见自己的形像,你知道这时你想做什么。你自然就会去做了。


这一章里举了好些例子。我这里只转其中一个例子的大意,不仅对亲子关系,对夫妻关系也很有参考价值。


说的是一组长和三个妈妈讨论一个场景,做一些假设,让大家谈心情。


假设某早上,很不顺心,起来晚了要迟到了;孩子特别不配合大哭大闹;电话铃偏又响个不停;一回头,面包也烤糊了。


这时,你爱人过来说,“你怎么回事啊!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烤面包啊!”(想想,你是否这样骂过孩子。)


你听了,会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反应?


或者,你爱人过来说,“我来烤一炉面包给你看看!”(孩子写作业时,我是否也这样说过?)


这时,你是否气得恨不能把糊面包砸到爱人脸上?


或者,你爱人过来,搂着你的肩膀,同情地说:“今天早上你真是够受的,孩子哭闹,电话吵闹,现在面包也糊了。”


回想我们自己,常常是用哪一种方式呢?


表达理解;没有指责,没有评判,没有说教。学习,练习,共勉!


⊙ 本文为原创,版权所有原文发表在李跃儿教育论坛。如转载,请注明作者,及转自李跃儿芭学园微信号lyrbaxueyu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