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跃儿 | 孩子“爱粘人”“不上幼儿园”的6大情绪问题解决对策

2015-06-02 李跃儿 李跃儿芭学园

文/李跃儿


很多妈妈们都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总是粘着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早上去幼儿园时痛哭流涕而晚上接他时却兴高采烈,有时还不愿意回家、更不明白孩子和玩得特别要好的朋友为什么说翻脸就翻脸,然后不到一分钟又能和好如初。


这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成人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情绪变化那么大!


孩子总是粘着妈妈




家长上班累了一天,希望能够放松一下,可是孩子不停地粘着妈妈,要和妈妈一起玩。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上班了,对婴儿来说,母亲的脸就是孩子安全的港湾,婴儿出生后,当他能够看到事物,并将声音和人配对的时候,首先找到的就是妈妈,在妈妈照顾的过程中,孩子将妈妈的身体和妈妈的脸组织到自己的环境中去,成为生活的必备条件。


孩子存在一个秩序敏感期,秩序中孩子注意的每一样东西变动了位置,就会使他们不舒服。


如果母亲在孩子三四个月时就离开孩子去上班了,几个小时后又出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不知道母亲为什么莫名其妙不见了,就会非常焦虑,恐慌的感觉遗留在孩子的内心,在以后的生活中孩子就会总觉得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不够,只要妈妈在,就一刻不停地粘着妈妈。



第二,如果父母一方情绪反复无常,使孩子在父母的情绪中发现人有时候会变得非常可怕,从而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只有紧紧跟随着那个情绪反复无常的人,才会避免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会出现粘妈妈或粘爸爸的现象。有时父母之间的争吵也会造成这样的状态。


第三,遇到突发事件,比如看到某起伤亡事件,受到某次惊吓,在幼儿园受到其他孩子的攻击时,也会出现粘妈妈的情况。


针对这种现象,成人应该尽量消除环境中使孩子感到不安全的因素,离别时不要与孩子有过多的缠绵,抽空与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多与孩子进行亲昵的肢体互动。


可以让孩子坐在怀里,拿一本书给孩子讲故事。这样母亲和孩子透支的力量都会获得补充。


实际上,这时孩子不是要真的和你玩,而是想要和妈妈在一起的感觉。


如果只是将孩子抱在怀中不停地抚摸,孩子就只能体验到妈妈身体的舒适感,以后会不断要求增加妈妈抱他的时间。


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




如果孩子表现为晚上惊醒大哭,两个月之后,每天上幼儿园还是非常愁苦,逐渐地变得沉默,失去了活泼的状态,笑的时候不是发自于心底,那么就说明这所幼儿园不适合孩子,要考虑给孩子换幼儿园了。


家长可以到幼儿园去听一次课,看看幼儿园的教育是否与孩子的发展轨迹相差太远,使孩子在那里度日如年。


如果真是这样,就要考虑转一个比较能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幼儿园。如果不是,就要寻找其他的原因。


家庭的溺爱和过度的身体抚慰,都会使孩子害怕离开家人,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家人就要尽快做出调整。


如果孩子每天早晨哭着不愿意去,但家长接时,却看到他兴高采烈,甚至不愿意回家,那说明孩子只是有前期的离别而造成的习惯性离别仪式。


另外在家里待了一晚上,上幼儿园的时候,当下的情景使他感到不愿意离开家。在幼儿园待了一天之后,幼儿园的情景又使他不愿意离开幼儿园,这是孩子感觉思维的典型状况。


他们还没有成长起综合思维的能力,不能分析自己目前的状态。所以就会早晨不愿意走,晚上不愿意回。如果是这样,家长不必担心,可以把他早晨的哭当成一种仪式,这样的哭对孩子不会有伤害。


孩子晚上很困了,但还是不肯睡觉





孩子已经很困了,还是要求妈妈不停地给他讲故事,即使妈妈急于让他入睡,他也仍然睡不着,会一次次地要求喝水、上卫生间。


这是由于孩子白天上幼儿园造成了焦虑,担心睡着了就不能控制自己,也无法知道妈妈会做什么,担心妈妈又会将他送到幼儿园去。


于是认为只要醒着,能看到妈妈和自己所处的环境,就会知道自己不在幼儿园。内心的焦虑希望通过长时间地将妈妈留在身边来获得缓解。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原因是家里以前生活环境过于单纯,护养过分,孩子很少接触外界的事物,幼儿园没有安排好入园期家长陪园和撤离的时间,又没有老师很好地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再加上妈妈太忙,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够。


这种情况下,家长要耐心地等待孩子适应幼儿园,同时与幼儿园沟通,建议幼儿园派一个专门的老师与孩子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关系,无论这个老师做什么都把孩子带在身边。


妈妈要考虑减少工作时间,规定好睡前讲故事的数量,讲完了不要和孩子说话,不要要求孩子快点睡,只需要慢慢让孩子放松下来,孩子就会很快进入良好的睡眠状态。


不好好吃饭



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不属于器质性的问题,那么大多是由于家长总是要求孩子多吃一点饭而造成的心理性厌食。


由于家长太重视孩子的吃饭,在孩子没有产生吃饭愿望的时候,强行逼迫孩子吃饭,在孩子看电视、玩耍时随时将饭塞进孩子嘴里。


孩子不是自主地吃饭,大脑没有产生接受食物的信息,口腔就不能产生敏锐的味觉,消化系统也不分泌消化食物的液体。



这样看上去,食物被塞进孩子的肚子,实际上不能被孩子吸收。造成的结果是,孩子吃饭时感受不到吃饭的快感,尝不出食物的味道。食物在胃中不能消化,又造成胃部的不适,时间长了,造成消化系统的紊乱,就更不愿意吃饭了。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应该停止逼迫孩子吃饭的行为,等孩子饿了,让他自己吃,饥饿的感觉会使孩子体会到吃饭的快感


吃饭时,要规定好吃饭的规则,如不能边玩边吃,必须与家人一起坐在餐桌旁,如果孩子非要看电视,或非要玩,可以让他选择是否放弃吃饭。


如果孩子放弃,不要指责他,吃完后平静地将饭菜收起来,将零食也收好,在下一顿饭之前,不给他其他食物。


做父母的这时要忍着对孩子的心疼,帮助孩子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在吃饭时不要不厌其烦地向孩子介绍饭菜的美味,不要强迫孩子吃固定的分量,不要喂孩子吃饭。


如果孩子吃饭太慢,估计孩子快吃饱了,就平静地收碗,不要说什么。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恢复良好的吃饭习惯。


交友的困惑





如果孩子表示幼儿园谁不和他玩儿了,这时孩子看上去会非常可怜,有时会对家长哭诉,表示不愿意上幼儿园了。


大多数家长在这时都会将孩子的情感移植到自己身上,感到愤愤不平,其实,这正是孩子友谊成长的开始。由于他们没有建构友谊的经验,也没有经历过交友,不知道朋友的交往本来就是有聚有散的。


将家人的关系和朋友的关系分开,是孩子需要认知的课题。


上幼儿园可以平等地与小朋友互动,在一个平等互动的关系之下,承受孩子应该承受的冲突,才会使孩子成长


所以说,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每一个孩子都会遇到的,是一个良好的成长机会。


家长一方面要与孩子共情,另一方面可以邀请那个小朋友及其家长一起到家里来玩


同一班级里的小朋友的家庭互相联谊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既可以使成人交流育儿经验,又可以使孩子找到如兄弟姐妹般的朋友。


当孩子失意时





回家后孩子告诉家长,某某小朋友打他了,某某小朋友老抢他的东西。这也是孩子在他的社会群体中应该遇到的正常问题,很多家长对这一问题比较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


家长可以了解一下,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长期地被一个孩子控制和欺压,就要找老师沟通,让老师设法将这两个孩子分开,并为受欺负的孩子重新建立一个朋友群体。


如果孩子虽然感到不舒服,但仍然喜欢和那个控制他的孩子在一起,老师和家长就要共同努力,唤起那个孩子对其他孩子的关爱,采取更人道的态度对待他的“随从”。


这时,家长在家里需要和孩子共情,可以说:小朋友打了你,你一定很生气,小朋友抢你的东西,你一定很想把自己的东西要回来,要不回来的话,会非常想念你的东西。


先把孩子由事件造成的不良情绪排遣掉,再去想办法背着孩子与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帮助孩子把被别人抢走的东西要回来,与那个打他的孩子交朋友,或把那个习惯性打人的孩子与这个被打的孩子隔开。


最不合适的做法,是将孩子被打的情况移情到自己的身上,愤怒地朝自己的孩子大喊:“他打你,你为什么不打他!”这样做非但不起作用,反而会增加孩子的恐惧,使他变得更懦弱。


延展阅读:

直接点击词条就可以获取相关内容

孩子“任性”“胡闹”的背后孩子“撒谎”该怎么办

幼儿园的那些事怎样帮助孩子进入群体


回复数字"415"可获取:《孩子交往中的冲突》


⊙ 本文摘自李跃儿《懂得,是最好的爱》一书第十二章:孩子发现自己我的探索期。文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李 跃 儿 芭 学 园


幼儿园 | 小学部 | 亲子园 | 山林基地 | 培训 | 玩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