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庆"省保"你了解多少,一起来给她们点赞吧!(第一部分)

2017-06-29 安庆天天直播


源:安庆市文物局、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安庆

“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会、戏剧之乡”,

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文物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蕴含着特有的

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

体现着安庆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近期召开的全市文物工作会议,小编了解到我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36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5处,省级文保单位75处,市县级文保单位339处。

什么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今天,小编对桐城市、潜山县和望江县的26处省级文保保单位进行了梳理,一起来看看。

01

吴樾故居

著名烈士吴樾为揭穿清廷“预备立宪”骗局,在北京车站谋炸清廷五大臣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吴樾故居坐北向南,原占地面积较宽,分前厅、后厅、厢房、后院等,因年深日久,陆续改建,旧貌稍有改变。现存其幼年书房、卧室等五间平房,面阔1.9米,进深三间,长5.2米,面积为187平方米。系砖木抬梁结构,两坡瓦顶,前设檐廊,撑拱承檐。每室前后开窗,上为开启式竖窗,下为固定式横窗,宽敞明亮。今西头一间木窗,仍为原物。室内西山墙挂有吴越殉难照片,它物不存。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处胜利居委会延陵巷10号    

类别:古建筑

时(年)代:清代

02

戴名世墓

戴名世(1653—1713),字田友,一字褐夫,号南山,别号忧庵,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俗称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戴名世潜心史学研究、散文创作。著有《南山集》。是桐城派的重要奠基者。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因《南山集》获罪入狱。五十二年(1713)二月,处死,时年61岁。此案株连数百人,是为清代著名文字狱——南山集案。

戴名世墓,俗称榜眼坟,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址在戴名世故居砚庄东南500米处的山坡上,占地面积100平方米。

地理位置:桐城市孔城镇清水塘村黄庄村民组

类别:古墓葬

时(年)代:清代

03

施从云墓

施从云(1879—1912)光绪三十年(1904)毕业于保定将弁学堂。初任督官,继任陆军管带。武昌起义时,为解武昌被围之革命军,施从云率部在滦州起义,成立“北方革命政府”,施任总司令,王金铭任都督,冯玉祥任总参谋长。后起义军遭到清军镇压,施从云被清军杀害,年仅32岁。其遗骸归葬故里。1925年,国民政府追赠其上将军衔。1936年,国民党中央接受冯玉祥等要求,对滦州起义将领举行“国葬”,建塔树碑,北京中山公园铸施从云铜像供人瞻仰。

施从云墓地原为扇形,立有墓碑,墓坪上有香炉、石香案,左右两侧有石狮一对。1984年,桐城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墓地原形有所改变。原碑立于冢前,重建墓碑立于墓后。重建碑正面镌刻“施从云烈士墓”,下款刻“桐城县人民政府立”;背后镌刻其简历。

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施从云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桐城市金神镇杨塘村樊庄村民组

类别:古墓葬

时(年)代:中华民国

04

半山阁

半山阁,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乃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晚清教育家吴汝纶创办的桐城中学堂藏书楼,坐落于桐城中学校园内。

半山阁系两层砖木结构,由楼、阁两部分组成,暗依楼西山墙而建阁,外露东山墙,故名。“阁”座东向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两层,仿歇山式顶。上层为木结构抬梁式,北、西、南三面临空,檐下装有挂落,内装木板天花,中镌一长方藻井。阁东为楼,南北朝向,面阔五间,进深两层。东西墀头山墙到顶,前后上下设廊,两面四柱到顶,檐下亦设挂落。“[2] 

前后两进,前为两层,五开间,后进一层,六开间。中间有院落。总面积为875平方米。

地理位置: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处公园居委会桐城中学校园内

类别:古建筑

时(年)代:清代

05

姚莹墓

姚莹墓,位于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市城区西北9公里龙眠山(今属龙眠乡双溪村)小河口“姚家坟山”。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墓居山中,系夫妇合墓。清同治《桐城县志》:“姚莹墓在西龙眠小河口”。墓地面积108平方米,冢高0.8米,座东朝西,面向阴山。墓前沿山势陡坡,以乱石砌成三级拜台,每级高1米,冢后,环以乱石墓圹,中嵌墓碑,高1米,宽0.6米,为同治元年所立,楷书阴刻:“皇清诰授通议大夫广西按察使姚公石圃先生墓”。

地理位置:桐城市龙眠乡双溪村小河口组

类别:古墓葬

时(年)代:清代

06

左忠毅公祠

左忠毅公祠,位于市区北大街北侧,桐城中学东南角,是里人为纪念明左光斗而建的专祠,[1]  简称“左公祠”,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左忠毅公祠占地面积1027.27平方米,[2]  分前进、中进和后进三部分,原前进门楼被毁,现已修复,门楼上嵌原“左忠毅公祠”碑额;中进大殿及次间保存完好,东西总长22米,南北宽48米;后进存住宅4间。[3]  均为木构架建筑,建筑格调较高。

地理位置: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处公园居委会桐城中学校园内

类别:古建筑

时(年)代:明代

07

余珊墓

余珊,字德辉,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按察使。他居官清廉,为人敢于仗义执言,嘉靖中,应诏奏“十敛渐”,计万余言,俱中时弊。“通籍①三十年”,仅“旧庐数椽蔽风雨。”“卒于官,不能具。”余珊墓于嬉子湖中小岛——嬉子墩上,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墓地装饰物有石马、石翁仲等,这些石雕件线条粗犷,雕刻精美,具有典型的明代特征。墓冢及墓地石雕件掩映于岛上茂林修竹之中,而岛四周环水,远远望去,如一艘绿色游轮荡漾于嬉子湖万顷碧波之上。

地理位置:桐城市嬉子湖镇渔业村嬉子墩上

类别:古墓葬

时(年)代:明代

08

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

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位于在桐城中学校园内。系一幢高台基的近代建筑,坐西朝东,占地231平方米,抬梁式砖木结构。梁架结构外露,5根硕大七架梁,四角用扒梁与之连结。下为砖石台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四周设回廊,廊立16根木柱,砖砌墙壁,东设大门,南北墙各设5个券窗,两边设门,西墙亦设两个券窗,四坡屋顶,小瓦铺盖,整个建筑保存完好。

1949年二野在此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此系一幢高基的近代建筑,坐西朝东,抬梁式结构,西阔一间,四周设回廊,面积为231平方米。西侧有三进瓦房,中有院落,其为“刘、邓”首长南下居所,面积210平方米。现为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理位置: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处公园居委会桐城中学校园内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年)代:中华民国

09

姚元之旧馆

姚元之(1776-1852),字伯昂,桐城人,嘉庆进士,清代著名书画家,官至左都御史。著有《竹叶亭杂记》等。姚元之旧馆现保存完整,具有清代文人士大夫故居特色。其楼高屋轩及齐沿封大墙、梁柱上枇杷撑拱等不仅符合结构力学原理,而且具有美学价值。整体建筑规模较大,气势非凡,给人视觉冲击力很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姚元之旧馆坐北朝南,现存三组建筑:前楼、东西厢房、后楼。前后楼均为二层楼房,和东西厢房组成独立完整的四合院,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后楼后又一长方形院落,称“后院”。整座建筑高楼深墙,气势不凡。砖木结构,主要以木构架承重,明间为抬梁式,次间为穿斗式。对庭院开雕花格子木窗,对称排列,布局规整。

地理位置: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处西苑居委会北街小学内

类别:古建筑

时(年)代:清代

10

凤义兴商号楼

凤义兴商号楼较好地保存了清晚期徽派建筑的特色,结构精巧,朴素美观,是桐城目前仅存的完整的商号楼。周边古建筑较好,店铺仍存,整条老街风格较好。

该楼坐西朝东,为清代自金陵迁居桐城的巨商凤士标所建之商铺和住宅,名曰“凤义兴”,曾为“桐城饭店”使用,现为凤氏后人居住。

地理位置: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处建设居委会南大街38号

类别:古建筑

时(年)代:清代

11

觉寂塔

觉寂塔,坐落潜山县北凤凰山巅三祖寺内,唐天宝五载(746)构建,几度兴废,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1980年安徽省文物局拨款再次维修,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人登塔,远眺天柱群峰,秀出云表;鸟瞰梅城市容,屋瓦接堞;府视潜河,轻舟来往;遥望白云崖瀑布,银河飞悬。远近风光,尽收眼底。觉寂塔,亦称“三祖塔”,在三祖寺塔院中央。唐玄宗天宝四载(公元745年)舒州别驾李常捐建,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赐名“觉寂塔”。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佛时与三祖寺同时遭毁,宣宗大中初(公元847年),舒州刺史张彦远重修。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舒州怀邑黄氏三娘合家捐资铸造相轮一座置于塔顶。宋末寺毁,唯塔独存。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院僧了莹重新修缮。自后直到1946年400年间,屡坏屡修,使之保存迄今。今之觉寂塔,实为唐代塔基,明代塔身,宋代相轮。1979年以后,国家文物部门拨款予以修缮。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觉寂塔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以示。宋《太平寰宇记》载:“三祖塔在舒州山谷寺……削壁间有杜牧诗”。

地理位置:潜山县天柱山镇风景村三寺组

类别:古建筑

时(年)代:宋代

12

野人寨抗日陈亡将士墓

1939年至1940年间,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6师与侵华日军在皖西南及鄂东南的潜山、桐城、怀宁、英山等县作战数十次,阵亡将士约3700人。为悼念抗日英烈,皖鄂两省13个县倡议在野人寨营建阵亡烈士公墓。

野人寨抗日阵亡将士墓始建于1941年,1943年完工地长20米,宽25米,坐北朝南,墓内用陶罐安葬有1200多具阵亡将士骨骸。墓地周围建有汉白玉栏杆。有数十块墓碑,墓前有近80级台阶,墓地四周还建有纪念塔、浩然亭、觉后亭、忠烈祠等。墓地北依天柱山,南临潜河水,松柏掩映,环境清幽。

地理位置:潜山县天柱山镇风景村(野中校园内)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年)代:1943年

13

杨家祠堂(杨家老屋)

杨家祠堂位于天柱山西北面的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祠堂始建于清初,道光十九年(1839年)、民国三年两次修葺。

占地面积846平方米,抬梁式砖木结构,三进两厢,面阔18.6米,进深45.5米。前进通间上为戏台,台口宽4.7米,台深4米。明次间宽5.4米,其上为楼,院内为观众看戏用场,场内可容纳1000人。后进为神堂,两则有庑房。现戏台坊板上仍可见一些班社来此演出的笔记。

地理位置: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中涧组

类别:古建筑

时(年)代:清代

14

占庄老屋

占庄老屋位于潜山县余井镇田乐村,由清代奉直大夫余行笃、大学士余法锟、侯选县丞余云溪等人于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营建而成,余氏家族聚族而居沿续至今。占庄老屋建筑总面积约2800平方米,通进深43.8米,通面阔62米。平面布局以厅堂为轴线,四横四纵呈现网状构筑组合,连贯形成一体。建筑风格吸纳徽派建筑的特点,庭院组合自成体系,木装修精致简约。建筑集居住祭祀等多种功能为一身,是一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庄园式民居。

地理位置:潜山县余井镇田乐村占庄组

类别:古建筑

时(年)代:清代

15

张恨水故居

张恨水故居始建于清末,为清军江西南昌协镇张兆甲(张恨水之祖父)旧居,原貌为四水归堂式民居,砖木结构,徽派风格。门前旧时为安庆至武汉官道,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现状为已改建的民居,粉墙小瓦,一脊二坡,三举架,坐北朝南,为张氏佃农丁宪文土改时分其居住。张恨水幼时在此生活,读书,写作。其中张恨水的书房被命名为“黄土书屋,”为当地人们激励青少年学习长进的“圣地”,抗战时张恨水全家在此避居。张恨水先后在此写作《旧新娘》、《青衫泪》等著作。

地理位置:潜山县余井镇黄岭村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年)代:清代

16

徐家高老屋

徐家高老屋又称思德堂,位于安庆潜山县槎水镇油坊村大桥组,距潜山县城30公里。徐家高老屋由清代国学生徐晴峰建于雍正六年(1728年),与思省堂等并排而居。

民居为砖木结构,屋檐前后出厦,烽火墙为硬山,屋面两坡,盖灰色小瓦,外墙体用青砖勾缝,与三面山麓勾勒出黛绿与粉白相映的轮廊空间,其建设风格为明清时期典型的山区徽派建筑。

该建筑砖、石、木雕刻颇具特色,俯仰即是,美不胜收。窗棂、门额、撑拱、柱枋、照壁、墙裙等处是这“三雕”的重点部位,某些“花匠”小品,通过浮、透、平、圆等手法的精雕结刻,堪称精品之作。

地理位置:潜山县槎水镇油坊村大桥组

类别:古建筑

时(年)代:清代

17

方家花屋

方家花屋位于安徽安庆市潜山县痘姆乡红星村同心组。据谱载,此民居建于清乾隆中期,由方氏第16世祖从柳姓人手上买下重建。该民居为砖木结构,明三暗五,徽派风格。中厅与前厅柱头司衬,上为凤下为龙,是其独特安置。

地理位置:潜山县痘姆乡红星村同心组

类别:古建筑

时(年)代:清代

18

余蟹形老屋照壁

余蟹形老屋安庆市潜山县余井镇建军村胜利组。该屋始建于清代早期,座西朝东,因宅基仿佛蟹形而故名。余蟹形老屋门厅与中厅向左偏移,中厅至后厅呈一条中轴线。中厅、后厅两侧分别有洞门与两厢连接,门厅与中厅以封火墙相连。前厅至后厅之间均设过厅天井。靠天井砖砌精美的塞口墙(正面称“照壁”),照壁墙体勒脚,水作墙面,镶边凸出。中厅宽大,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前廊带船篷轩,后檐廊采用勾连塔增加进深。厅内五架梁抬梁与穿斗两式合用,彻上明造。桁间牌科雕饰云纹,纵观余蟹形老屋的柱梁作、砖细作制度,有着明显的皖南建筑特征。

地理位置:潜山县余井镇建军村胜利组

类别:古建筑

时(年)代:清代

19

余氏五世堂支祠

余氏迁潜十六世祖文章,天性孝友,法善齐家,事亲至孝,教子有方,谊敦睦族,七叶而五世同居,百人共炊而庭无间言。乐善好施,克己助人,节支以捐桥路,省食以润饥馑。善行德广,里闾称颂,官府褒扬。地方官员或录事迹于邑志,或题匾以表彰。义声远柿,望重彤庭。清王朝乾隆帝分别于五十五年和五十七年御赐“五世同堂”、“七叶衍祥”圣匾。人瑞声起,享誉四方。余文章为表示对皇恩的感激、尊崇,也为了教育子孙永振义门家风,决定建家庙,供奉圣匾,弘扬圣恩。遂于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建起了这座家庙。即五世堂支祠。 

因谪祖鉴公(六世)祠近在咫尺,并侧面相对,五世堂家庙未冠“宗祠”、“支祠”头衔(门头“余氏宗祠”是此次整修加装的)。原大门前建有六尺高花墙遮之(解放后花墙拆除)。有人说为避门前直下之水,有人说这避与祖祠对峙抢风之嫌,留下了不解之迷。家庙建成九十三年后,光绪十一年才由五世堂七房首事牵头,整修宗庙,筑起神坛,供上了含文章在内的祖宗牌位。至此,才算完备了支祠的应有功能。 

祠堂格局为“四水归堂”式徽派建筑风格。正堂两侧分设东西厢房,占地500平方米。规模不大,但庄重典雅,气势恢宏。正厅中央高悬“恩旨”“五世同堂”、“七叶衍祥”圣匾。下设神坛为先祖之灵位。文章家训“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以竖匾对联式分挂在正厅主柱上。前后厅照坊上展示多块古匾:“傲雪松筠”、“洛社风高”、“望重彤庭”、“五福三多”、“媲美郑张"等,皆为褒扬文章母暨文章夫妇,忠、孝、节、义仁受之美德义举,以及五世堂的义门之风。题匾人上至太子太保,兵部佐侍郎,下至州县太守、县令。

地理位置:潜山县官庄镇官庄村广兴组10号屋子左侧

类别:古建筑

时(年)代:清代

20

黄家堰遗址

黄家堰遗址,时代为新石器时代,位于望江县新桥乡。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墓葬区和居住区。

省考古所1997年发掘1200平方米,发现了 50多座墓葬,皆为东北—西南向。还出土有陶器、石器、玉器等遗物,陶器有鼎、豆、壶;石器有斧、铲、锛、凿;玉器有璜、玦、镯等。尤其是玉器质地精良、晶莹剔透。从出土器物的造型、纹饰等风格看,该遗址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 5000年左右。

地理位置:望江县长岭镇黄家堰村

类别:古遗址聚落址

时(年)代:新石器时代

21

汪洋遗址

汪洋遗址位于赛口镇汪洋村汪洋粮站处,高台地遗址,南部较高,北部为缓坡,坡地距台地顶部高差6—8米。文化层厚度2—3米,面积约25000平方米,1980、1981、1982年进行3次发掘,出土器物主要是陶器、石器。其中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锛、石镞、石铲、石凿等;生活用具有鼎、豆、壶、罐等。从遗址文化内涵和出土的器物上看,它与薛家岗遗址有较多的共同因素,属薛家岗文化类型,是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C14测定年代距今6030±130年,从这里充分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在6000多年以前就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该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望江县赛口镇汪洋村

类别:古遗址聚落址

时(年)代:新石器时代

22

戴家墩遗址

坐落于安徽省望江县鸦滩镇三联村,距县城北约30公里。面积约3万平方米。1985年4月文物普查时发现。采集有鼎、豆、壶、罐、钵等陶器的陶片、鼎足、器盖、器座及斧、铲、锛、族(族=石字旁+族)等石器,陶器均为手制,多系夹砂红陶,少数灰陶。多为素面,少数为弦纹、网状纹。石器均为磨制。遗址主体保存基本完好。

地理位置:望江县鸦滩镇三联村

类别:古遗址聚落址

时(年)代:新石器时代

23

雷阳书院

雷阳书院为一座清代风格的古建筑群。始名“来仙书院”,清康熙十九年(1680)知县陈柿祚筹资兴建,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知县狄宽加以修葺,改名为“雷阳书院”。清咸丰八年(1858)因兵乱水患倒塌。清光绪八年(1882)重建,面积约4000平方米,大门框为石质立柱,两旁有石鼓,门上有知县林调阳题写的“雷阳书院”四个颜体大字的匾额。大门内,左右两侧为廊庑,东西两侧为教室,中间为大讲堂,组成四合院,讲堂中悬挂一块“多士欢颜”大匾。两边大柱上有知县林调阳撰写的楹联:名教中乐地无涯,对山色湖光,足以荡涤胸襟,放开眼界;善学者会心不远,看鸢飞鱼跃,便是精微道理,活泼文章。

讲堂左右为长形廊庑,后进为一座两层楼房,楼后有一高墩,名曰“凤凰墩”。清光绪二十年(1894)知县金凤阁筹款在墩上建一宫殿式魁星阁,虎踞于书院之后。阁分上下两层,上层有魁星木雕像,底层为厅堂。书院历经沧桑,现存四合院和讲堂。该书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望江县华阳镇

类别:古建筑

时(年)代:清代

24

望江文庙大成殿

望江文庙始建于宋代,元、明屡遭兵毁。现存文庙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选址重建。文庙原为一处古建筑群,前有戟门,戟门东为土地祠,西为王幼学祠,前首为棂星门。文庙左右各为东西两庑, 大成殿后为启圣祠, 东为礼门,西为义路, 后为明伦堂。现存文庙主体大成殿,文庙大成殿为歇山式木质结构古建筑,重檐翘角,装饰斗拱,石质柱础。大成殿高10多米, 面积270多平方米,殿内 24根大柱组成方形结构,四周围廊,重檐翅角,铁马空悬。现作为望江县博物馆的所在地,是一座精美的清代建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1982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望江县华阳镇

类别:古建筑

时(年)代:清代

25

褒隐寺塔

褒隐寺原址位于鸦滩镇凤栖冲口褒隐寺水库坝下。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望江县志·山川图》载:“褒隐寺,在县城西北七十里,唐宝历二年(826)僧福海造,后因兵废。明洪武元年(1368)僧绍寿重修。”又载:“褒隐寺为唐褒隐士梅福而建。”原寺规模宏伟,一进五重,塔在四、五重之间的大院内,鼎盛时常住僧有100多人,是望江十三寺之一。清初为望江县行政办公地点。抗战时寺毁,唯存宝塔。此塔为青砖结构,6方7层,高25米,中间实心,层层有门,各层以砖斜铺,出挑为檐,檐平角伸;2—6层,方方有门,5门似佛龛,一门可入内。但无阶梯上下;唯有底层,一门独开,门向朝东。塔年久失修,损坏严重。

1992年初,僧道根得当地信士之助,在褒隐寺水库东边的帅家湾建五间瓦房,中为佛殿。1997年被政府部门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道根为住持。1998年道根往生。僧常丰来寺常住,直至2000年往生。2000年6月释演智迁寺于象山对面狮子山下建大殿,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内供佛、菩萨等圣像共30多尊。

地理位置:望江县鸦滩镇连塘城村

类别:古建筑寺观塔幢

时(年)代:清代

26

渡江战役四兵团司令部旧址(陈氏宗祠)

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司令部旧址属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祠堂前后共三进,砖木结构,抬梁斗拱,一进有木质通楼,中进较前后进宽大,左右为回廊式厢房。祠堂面积约500平方米。祠堂东厢为电话室,西厢为陈庚司令员的办公室,是强渡长江前重要的军事训练基地。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选择陈氏宗祠做为渡江战役指挥部。

地理位置:望江县凉泉乡凉泉村

类别: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

时(年)代:近现代


即日起至7月5日24点

请广大网友

为桐城、潜山和望江的省级文保单位点赞!

温馨提示

【《天天直播》爆料平台】点击本公众号自定义菜单上网友互动—爆料平台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用您将获得价值80元的礼品一份。


更多内容

曝光!曝光! 今天《天天直播》曝光了这位小伙...

魏晓明主持召开市委深改组会议,审议《安庆市林长制工作方案》

觉得不错请点,更多观点,在下方留言区聊聊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