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彦宏说中国用户对隐私不敏感 网友回怼:还不是被你们逼的?

2018-03-26 隐私护卫队 隐私护卫队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今日在北京召开,百度和李彦宏又火了。据一些媒体报道,李彦宏在论坛上表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李彦宏称中国用户愿意用隐私换效率”随之迅速登上众多媒体头条,引来不少网友的吐槽。


微博网友评论。


据隐私护卫队了解,李彦宏是在与IBM CEO罗睿兰、谷歌CEO皮查伊共同参与论坛第七单元“创新引领未来:商业领袖的洞见”时谈到隐私问题的。


当三位嘉宾谈到数据利用,李彦宏表示,百度非常重视隐私问题,以及数据的保护问题。在过去几年当中,中国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一直在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更加开放或者说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如果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的话,很多情况下中国人是愿意这么做的。


李彦宏紧接着强调,百度当然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如果我们认为用这个数据会让所有者受益,而且他也愿意让你去使用他这个数据的话,我们会使用的。”他说,百度会在数据使用上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隐私护卫队注意到,“李彦宏称中国用户愿意用隐私换效率”的相关报道招致了大量网友的不满。“隐私?我们愿意交换?你们问过我们了?”“是因为被你们绑架了好吗,效率和隐私是矛盾的吗!” “我们不愿意泄露隐私 隐私和效率同步并不冲突 提高效率的同时为什么不能保护隐私。”在微博上,一些网友留下评论。

针对此事,百度相关人士向隐私护卫队表示,中国用户愿用隐私换效率,并不是说李彦宏认为隐私不重要。


“从任何角度,百度不可能赞同侵犯别人隐私的行为。李彦宏是想表达,在遵循一系列的数据保护原则,如何更合理更有效率使用数据,让社会、企业和用户都比现在更受益。”


上述人士同时表示,非常理解网民对于个人隐私问题的焦虑。在享受互联网产品或者服务时,用户需要授权使用相关隐私信息来提升服务体验。比如使用百度地图app,如果用户不配合授权定位数据的话,则用户无法享受道路规划,导航等相关便捷服务,只能浏览地图而已。


他强调,百度方面很注重隐私问题,“我们不会利用用户的隐私数据,作出损害用户的事情。”




互联网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从订餐、出行到支付、社交,甚至连传统意义上最为隐私的居家场所都有智能设备的身影。人们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被记录和传输,便捷性大大提高的同时,隐私泄露的风险也如影随行。


李彦宏认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详情见隐私护卫队稍早前报道《李彦宏称中国用户愿意用隐私换效率》)。尽管网上对此一片声讨,但在隐私护卫队看来,李彦宏的话也折射出一部分令人尴尬的事实。


理想的状态下,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以数据为基础,用户想使用互联网服务就需要交出部分数据。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与用户达成协议,并对用户数据采取有效的保护。用户如果不同意企业提供的方案,可以不使用该企业的服务,转而选择别家的服务。


但实际情况往往没有那么理想。纵观互联网行业,基本上每个领域内都已形成一家独大之势,领头羊也不过两三家。在强势的企业面前,用户的选择权非常有限。据隐私护卫队调查,目前绝大多数网站和APP都有隐私政策,用户不同意就无法使用。在街头采访中,几乎 46 32476 46 14940 0 0 1603 0 0:00:20 0:00:09 0:00:11 2931所有的受访民众都表示,不知道企业会怎样处理和储存自己的数据,但也没得选。


“虽然法律明确规定用户享有选择权,但选择权在哪?比如我所有的同事和朋友都用微信,甚至我的工作都离不开微信,那我只能同意企业的隐私政策才能使用微信。未来互联网服务提供方肯定会越来越集中,消费者的选择权也就会慢慢消失。” 北京玺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新焱指出。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持类似观点。他认为,李彦宏的言论之所以引起这么大关注,在于用户使用网络产品时,无法真正行使知情同意的权利。“很多时候,用户没得选择。如果不同意百度的隐私政策,就无法使用百度的产品。对于企业会收集用户哪些个人信息,他们根本不知道。所以,只有越充分的披露、通知,才能越好的保护用户权益。”


“隐私?我们愿意交换?你们问过我们了?”“是因为被你们绑架了好吗,效率和隐私是矛盾的吗!” “我们不愿意泄露隐私 隐私和效率同步并不冲突,提高效率的同时为什么不能保护隐私。”李彦宏言论被媒体报道后,一些微博网友留下这样的评论,倾吐对选择权缺失的不满。


“这就好比让用户只能选A,然后认为用户都愿意选A。”百度用户肖先生告诉隐私护卫队,在使用网络产品时,如果不向用户提供是否授权的选择权,这是不合理的,而且容易让用户感到信息不安全。


事实上,就算用户有充分的选择权,国内的隐私保护现状也不容乐观。隐私护卫队曾经测评过共计1550家网站和APP,结果显示,隐私政策合规度高的平台极少,合规度低的则占了绝大多数,超过总数的80%。互联网金融类和购物类的合规度低的网站和 APP占比甚至高于90%。


合规度低,意味着企业无法为用户数据提供充分保护。一方面,数据流动的问题非常复杂,一些企业确实能力有限,无法追溯数据的全部去向,或是无法应对来自黑客的网络攻击,这属于“心有余而力不足”型。


但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根本不愿意为用户隐私保护付出成本,换言之,企业管理者不觉得他们需要对用户的隐私安全负责,属于“漠视”型。这类企业中甚至不乏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企业。例如,隐私护卫队在回顾测评中发现,麦包包、美囤妈妈、马上游、爱飞网等17家互联网产品遭到曝光后仍然“我行我素”,没有任何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隐私政策。


有安全行业从业者对隐私护卫队表示,隐私安全的管理,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前提是企业得付出成本。正因为此,在国家没有明确法律法规要求的很长时间里,企业没有去推进相关的技术开发。


当板子打到企业与大环境身上时,另一方也并非无可指摘。


互联网时代的隐私保护的另一个难点,是边界问题。每个人对隐私的理解不同,愿意让渡隐私的边界也不尽相同。例如,一些人认为手机号码是隐私,另一些人却不这么认为,因此,隐私常常是一个相对私人的抉择,制定出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规则并非易事。在学术界,隐私与个人信息也不能完全等同,边界划分非常艰难。


在享受互联网服务,通常需要用户让渡部分个人信息,但是在多大范围内让渡?其中的平衡点在哪里?用户不知道,企业似乎也很头疼。


因此,当用户遇到相关问题时,除非是出现了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一般很难维权。大多数情况下,面对隐私泄露带来的骚扰和诈骗,公众处于求告无门的尴尬境地,除了亲友之间互相提醒谨防上当,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


此外,尽管“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效率”的言论让人反感,也确实映照出部分现实。许多用户拥抱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却没有注意到其中的风险。他们不重视隐私保护,在便捷性甚至是一些蝇头小利面前交出了自己的隐私。


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曾在北京举办一次体验活动,观察体验者是否愿意用隐私信息交换帽衫、充电宝等礼品(完整报道请点这里《全国首次!手机号换帽衫、自拍照换充电宝,你愿意吗?》)。结果显示,九成体验者轻松交出个人信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25o73lfd&width=500&height=375&auto=0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一名男士一边念叨着自己曾因电话号码泄露遭遇电信诈骗,一边毫不犹豫地用电话号码换走了帽衫。


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利益的撕扯,用户隐私和数据整合便是典型。为了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隐私保护固然应该保持在适当限度,但企业绝不能漠视用户的选择权。用户到底是真的不敏感,还是被逼得不再敏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就用户本身来说,也不能把隐私保护的责任全部推给企业,必要时一定得站出来,勇敢维护自己的权益。



推荐阅读:

扎克伯格接受CNN专访首次致歉,称有人试图利用FB干扰美国中期选举

评论 | FB信息泄露事件:擅自分享好友信息,你有权这么做吗?

QQ注销功能上线一天就取消 腾讯回应:只是测试,还在优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