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在双十一“摸鱼”的山寨App:开发费数万元 保证过审

隐私护卫队 隐私护卫队 2020-11-21

“双十一”将至,随着交易量的年年攀升,受到利益驱使的山寨App也纷至杳来。

早在2018年就有报告显示,2018年10月份的监测数据里,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数量近4000个,覆盖设备超过30万个。

今年以来,工信部多次强调要重点整治App上架审核不严格的问题。尤其今年工信部通报第四批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名单时,点名指出应用宝、豌豆荚、小米应用商店等部分移动应用分发平台管理主体责任缺位。

10月27日,工信部公布的第五批问题App名单更是让“山寨App”的问题再次受到大众关注。一款名为“上海迪士尼乐园”的App在列并登上微博热搜,不料,上海迪士尼度假区随后官方回应称上述App为假。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制作山寨App的产业链仍大量存在,平均每款假冒高仿App的开发费在两万至八万元之间,不少商家宣称“全部都能上架成功”。山寨App为何屡禁不止?应用商店审核是否把关不严?应该如何进一步监管?


文|李慧琪
编辑|石莹

除电商App外,民生、借贷类也是高发区

除了依靠“蹭热度”赚取广告费,有些山寨App还会窃取个人信息、恶意扣费偷流量、诱导实施欺诈等。据工人日报报道,去年“双十一”期间,沈阳的张先生在浏览网页时不小心点到广告,下载了一款名为“淘宝天猫优惠券”的App。因与淘宝页面设计类似,App下载量也不小,有大量看起来“真实”的评论,且经常被“每日半价”、“无门槛通用50元券”等推送消息刷屏,张先生还是不幸“中招”了。他在该App上下单后,十天之内都显示“已揽件”,十五天后显示商品“已下架”。随后,张先生选择了投诉,却被品牌商家告知根本没有此笔订单,而且日后还接到了大量推销的骚扰电话。同样在去年临近“双十一”的时候,家住深圳宝安区的毛先生收到一条短信,上面写着可以帮他贷款,贷款10000元一个月的利息低至68元。信以为真的他点击了短信上的网站并下载了一个App。虽然下载时浏览器曾提醒该下载行为存在风险,但对方客服告知这是正常现象,App属于测试阶段并不影响贷款操作。“既然是度小满XXX,大企业的那就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风险吧。”毛先生便在App上填写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卡账号。同日,客服以手续费、保证金、银行账号解冻费提现费用等名目要求毛先生先转账8000元。不料,到了晚上毛先生仍未收到贷款,而且再次发信息给客服时,发现自己已经被删除。这时,毛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近一两年以来,和上述案情类似的案件频发。诈骗团伙通过假冒知名借贷类App,以短信、网页广告等形式广撒网,通过放贷前收取工本费、解冻费、担保金等费用名目诈骗用户钱财。在毛先生报警后,今年4月,深圳宝安区警方从假冒贷款App技术员入手,打掉了系列网贷诈骗技术支撑团伙,从中核实涉及全国多个省份的贷款诈骗案件两千余宗。据警方通报,该团伙核心人员陈某彬曾开过网络公司,创建一个山寨App对他来说易如反掌,创建内容包括服务器、源代码、域名、服务商、内嵌的客服系统、短信通道等等。其中服务器、服务商等都可以从网上租赁,凭借着过往的技术,陈某彬在网上找到一些网友为这些App进行包装、加工。南都记者梳理发现,除了购物电商和金融贷款类App,民生、游戏类也是山寨App的高发区。山寨App常常以更换App图标小部分底色、更改字体或字体颜色等方式掩人耳目,或者会在原有图标上添加几个字,大图标几乎一致;而且,山寨App也常常利用刷下载量和评论的方法来提高被推荐的几率。

大量虚假仿冒App。图自网络


山寨App开发费数万元,承诺保证通过应用商店审核

南都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以“App定制开发”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经营此类业务的商家非常多。虽然平台上显示的报价在几百至几千元以内,但当实际问询几家商家后发现,每款假冒高仿App的开发费在两万至八万元之间。
南都记者向一家商家明确表示要制作一款一模一样的某文件传输App,该客服表示可以做到,预估费用是四到八万元,具体数目还要根据功能开发复杂程度和时间来定。对于原App中新闻资讯和游戏下载的附加功能,该商家表示都能找到网络接口。
该商家还表示,也会负责后续的上架(应用商店)和推广服务。当南都记者问到如何避开应用商店的审核时,该商家称,只需要App名字稍作修改就可以了,比如换一个字或者前后加一个字,其他任何都不需要换。
为了打消记者的疑虑,该商家还向南都记者强调,虽然不同应用商店审核力度不同,但还是可以保证过审的。
其他几家商家也向南都记者表示,App的后续上架完全不是问题。一位商家称,应用市场上架的App一般有机器审核和人工审核两个步骤,App内容、Logo等的相似度是通过机器来审核的,上架前做代码混淆,上架后更新一下即可;人工审核主要是审查资料的真实性,比如账号、公司照片、法人信息等等。
还有另一位商家告诉南都记者,应用市场的机器审核只进行病毒和兼容性测试,人工审核只审名称、内容是否违规,而对App名称、图标、宣传语等内容是否存在模仿,多数应用市场管得比较松。


如何界定、谁来界定山寨App?

由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委托成立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组(下称“App专项治理工作组”)曾撰文表示,界定什么是“高仿/山寨”App一直是个难题。
文中指出,如果是从名称、功能、图标、界面、宣传方式等角度发现App之间是否存在相似性来看,恐怕很难给出一个相对固定的标准;如果从商标、产权等角度去衡量,问题的复杂性可能更高,因为大量App的功能、服务模式等本身就是高度同质化的状态。
南都记者在《华为应用市场2019年度安全报告》中看到,2019年华为应用市场共收到69万次应用上架申请,其中26万次未通过审核,整体通过率仅为62.35%。其中未审核通过的原因主要为“版权资质缺失”、“应用版本滞后”等。
报告显示,华为会让开发者进行实名认证,此外也会通过恶意行为检测、安全漏洞扫描、隐私泄露检查和人工实名复检等四重检测过程。
一家主流手机厂商应用商店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内部建立了一套盗版应用的扫描系统,系统会构建一个正版应用的特征数据库。每款新上架的应用都会和数据库进行开发者标识比对、App图标比对、App名称比对、代码相似度比对等。
但该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上架审核的难点还是在于数据库信息的完整度,一般厂商也没有太多手段去获取这些信息,而通常采用让App自检的方式。如果发现被侵权的情况,App需要自己通过提供所有权证明的方式来自证清白。
另一方面,App专项治理工作组还谈到,虽然应用商店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监管要求,对App进行审核和管理。但同时,出于应用商店之间的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充实、丰富应用市场中App的类型、数量,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往往成为其核心经营思路。
南都记者了解到,尽管以保护用户隐私著称的苹果曾声称相比于安卓智能手机应用平台,它的详细审核是一大优势,可以防止不当使用其他公司知识产权的软件。但是在当时的实践中,苹果公司更关注屏蔽恶意软件,而不会常规检查每天提交到iTunes商店的数千个手机应用同它们所列出的品牌名称之间是否存在合法联系。
因此,App专项治理工作组认为,一旦从“是否为高仿/山寨”角度进行审核,一则审核机制谁来定,谁来审,其过程很难保证公正性,操作不当很有可能会被沦为竞争对手互相打压的工具;二则是否因为审核等原因会导致原有的市场竞争机制被破坏?会对鼓励创新等的氛围和环境造成影响?缺乏了新鲜血液循环,是否会导致应用市场活力、竞争力等下降等都是个未知数,利弊很难评判。
此外,除了让应用商店深度参与治理,App专项治理工作组还建议在持续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治理工作过程中,深入研究和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协作程序、技术手段,形成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


退不了促销短信背后:短信商接百条发送通道,退订名单可篡改


万豪三亿客人信息泄露终被罚1.6亿 仍面临多项集体诉讼


营业额5%最高处罚由哪级机关监管?权威专家热议个保法草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