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小宇宙COO:2022年,中文播客的生态有哪些新进化?

肖文杰 第一财经YiMagazine 2023-04-09

记者 | 肖文杰


2020年小宇宙App的上线,是近3年播客这一内容形式在中文世界升温的重要起点。它凭借对播客创作者和收听者需求的钻研,营造了中文世界最大、互动氛围最浓厚的“播客社区”。

同时,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QQ音乐等音频平台,也都推出了专门的播客频道,将其视为和音频、有声书等并立的音频内容。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和广告主进入这个行业。

2021年底,播客行业网站Listen Notes收录了2.3万档中文播客节目,一年过去,这个数字已经变成5.2万——其中大多数节目都可以在小宇宙平台上找到。根据小宇宙官方发布的数据,2022年,平台上新增了22740档节目。

1月16日,小宇宙发布了年度榜单“2022小宇宙播客大赏”(以下简称“大赏”),《第一财经》YiMagazine也借此机会专访了小宇宙COO陈临风,探究榜单背后播客生态和平台本身的变化。

Y=YiMagazine
C=陈临风

Yi:2022年大赏最大的特点就是数量多,手动统计了一下,你们推荐了超过140档播客,比2021年翻了倍。这是有意为之吗?


C:可以说有意为之,也可说是顺其自然的结果。每位用户可能会有自己熟悉或偏好的播客内容,而我们这一年在后台看到的图景更全面。年底总结时,我们的确希望大赏尽可能为大家勾勒中文播客世界的正在发生,希望能呈现我们看到的“丰富”,所以数量不会少。即使如此,大赏尽量推荐了很多播客,还是限于篇幅有不少很好的节目放不进来。


Yi:你们是怎么做这样一份榜单的?


C:2021年我们第一次发布小宇宙播客大赏后,用“大赏”的视角思考就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部分。2022年初,运营团队就会建立起资料库,每天每周每月持续记录中文播客里的观察发现。其中包括新颖的选题策划、新出现的播客创作者群体、以播客为宣发阵地的书影音视综作品、新的播客制作机构、新的播客商务合作案例、媒体眼中的播客潮流等等。到了年底,这些信息就像河流,会有明显的流向趋势。


当然,有些信息能概括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值得放在年终盘点里,但很有趣。比如,今年有很多《商业就是这样》的“兄弟姐妹”,虽然各有选题特长,但都采用比较克制、精炼的表达风格来解读资讯,功夫见在素材编排组织和文本上本足够优秀。反正我们每天都在聊这些话题,也能加深我们对播客内容的理解。用做榜单的思维做日常工作,有些结果是显性的,有些效果是隐性的。


由《第一财经》YiMagazine出品的播客节目《商业就是这样》近期获得2022小宇宙播客大赏。


Yi:听上去你们像是一个编辑部。但今年有超过20万集节目在小宇宙上线,你们的内容团队就三四个人,怎么听得过来?



C:我们团队在面对内容时,是有编辑部的特质,但我们毕竟是在做互联网产品,终归和纯粹的媒体编辑不太一样,用户的数据会帮助到我们。比如,我们会根据不同维度、不同画像的用户行为,筛选出团队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池,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发挥编辑对内容的理解。


Yi:你们对播客内容的研究有点像个咨询公司了。


C:实际上我们的确会提供这样的“服务”。主播想要了解自己的节目能怎么改善,就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小宇宙领航员”,我们会从平台的角度给出一些分析和观察。像我的同事欧里有时候会写一个上千字的文档,真的有点像咨询报告了。当然我们不会站在指导的位置教别人怎么运营。


Yi:那么从你们的角度看,2022年小宇宙上播客内容的生态有怎样的变化?你们的用户又有怎样的变化?


C:先说用户,其实所谓的画像没有太大的变化,当然规模还是不断扩大。我们也不觉得播客会突然一下子破圈。增长的过程更像“拓圈”。比如,现在会有一些听众专门来听喜欢主播的碎碎念,他们的“食谱”就不太一样。但他们和原来的听众没什么不同,都是被播客主播的真诚所吸引,把主播当作“赛博好友”。以前大家认为小宇宙上的听众偏好人文社会议题和逗趣闲聊,现在话题品类变多,聊天气氛也不只诙谐风趣一种,但我仍然认为用户间的共通点多于差异。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个小同心圆逐渐扩大的过程。


这一点也在我们的大赏里体现出来,你可以看到我们的那些分类:了解变化的世界、拥抱内心陪伴、体会生活乐趣等。此外,还有很多没有列入大赏的新增内容,比如2022年小宇宙上了很多饮食健康、探讨亲密关系的节目。总之,还是你最开始说的,的确是丰富了很多。


Yi:伴随播客内容的增加,小宇宙App的内容推荐机制也在不断变化。最早每天只有3档编辑推荐的内容,现在有了每日榜单、个性化推荐、主题播单等。既然2022年的节目又丰富了那么多,那会不会像那些大型的内容平台一样,在首页提供分类的内容目录,比如音乐、文化、商业?


C:会,下一版或许你就能看到。就像你说的,现在中文播客的内容已经足够丰富到可以提供分类的内容。分类检索是用户主动发现喜欢节目的方式,有主动发现需求的用户对自己和内容更有要求,内容能够被这些用户找到是一种幸运。


Yi:小宇宙在过去一年主动做了一些商务合作的案例,以类似MCN的角色对接了品牌方和播客。这是你们长期会坚持的商业化尝试吗?



C:是的。我们是从2021年开始这类商业化尝试的,最初也是来自于主播们的鼓励,他们希望在播客商业化萌芽的时候,平台能往前站一站。


我们更多承担的是品牌方和播客之间的桥梁,他们对我们的期待也有所不同:品牌方想用播客传递品牌理念,也想找到更有倾听意愿的用户;而播客都希望和自己认可的品牌合作,毕竟做能打动人的内容是他们最擅长的。

我们会继续应势而为。哪怕并不直接合作,我们也不太设限,哪怕仅仅是咨询牵线,都是乐意的。



Yi:作为一个播客投放的“中间商”,你们观察到哪些新的商业化趋势?


C:最大的感受是,现在是一个开拓“疆域”的过程。一旦一个新品类在我们这里投放了之后,我们马上就会接到大量同行业品牌的咨询,它们对于播客的认知也会迅速更新。


Yi:目前有许多播客背后的制作公司也会承担和你们类似的角色,像MCN一样对接广告需求。那平台和节目会不会有冲突?


C:目前还谈不上冲突,现在还是一个大家一起把这个市场做大、做好的阶段。我们也和主要的播客制作机构保持很好的联系,比如有一些品牌大的投放,我们都会做到充分沟通。未来会不会有冲突?我不知道,但如果有的话,那一定说明播客的广告市场已经变得很大、很有利可图了。



Yi:目前,播客的广告投放还有哪些挑战?


C:怎么成系统、有规模地匹配广告主和主播的需求,为主播和听众都带来价值,一直是挑战。


广告主和播客互相的认知是这两年才逐渐形成。比如在2021年,播客已经吸引不少广告主,但有点主播还没有刊例,也不确定节目的定价;那时候也只有灵活、敢尝鲜的新消费品牌试水播客投放。


另外,从平台方的角度,相信你也看得出,我们的商业化项目还都是依靠具体的人力来推动的,所以现在整个“产能”是有限的。如果未来广告投放的需求大幅增加的话,我们也会考虑使用产品功能的杠杆。对此我是很看好的,播客这个内容形式在深度传递品牌价值等方面,有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和我们一样抱持信心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会一些年轻人会特意自荐加入这个事业。



播客·商业就是这样


由《第一财经》YiMagazine出品的播客《商业就是这样》入选了2022小宇宙播客大赏“年度热门节目”和“年度特别推荐单集”,欢迎订阅收听:






点此查看>>2022小宇宙播客大赏完整内容


本文版权归第一财经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购买2022年1月合刊:汽车&薪酬双封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