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周报|网信办发布生成式AI算法备案清单;腾讯跳过类ChatGPT产品,直接发布行业大模型
对AI有野心、想要趁技术革命谋求全球技术领导者地位的国家越来越多。本周,法国和新加坡也加入了战局。
其中,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法国将「疯狂投入(AI的)训练和研究」,并提出要在AI领域培养「2-3个大型全球参与者」的目标。新加坡政府官员也明确表示「目前不会监管AI」,以营造宽松环境帮助新兴行业吸引投资。这些表达与之前英国政府对AI的立场一致,其首相苏纳克在多个场合声称「英国要成为AI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与这些国家的政府都对生成式AI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不同,中国政府对这项技术仍然谨慎。今年1月,国家网信办推出对生成式AI的针对性监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要求所有生成式技术都要在网信办备案。本周二(6月20日),该部门发布了基于该规定备案的41款生成式算法。BAT、美团、字节跳动、科大讯飞等公司都有生成式AI产品在列。
严格监管之下,中国公司还在积极取得进度。本周,腾讯也发布了其大模型,成为继百度、阿里巴巴之后第三家发布大模型的大公司。不过,它没有透露其基础模型的名字,也没有像OpenAI、百度和阿里巴巴那样发布普通用户可以直接体验的聊天机器人产品。蚂蚁集团也在本周被曝露消息称,其也在自研语言和多模态相关的大模型,哪怕同一母公司旗下的阿里云已经 推出了「通义」模型。
以下为本周最值得关注的7条新闻,由「新皮层NewNewThing」团队制作。
撰文 | 新皮层小组
编辑 | 吴洋洋
Key Points
全球篇
OpenAI等与媒体公司讨论为训练内容付费;
IBM称攻克了量子计算的「不可靠」难题;
法国要「疯狂」投资AI,倡议建立全球性监管体系;
新加坡暂不考虑监管AI,推工具包供企业自检。
国内篇
腾讯跳过类ChatGPT产品,直接发布行业大模型;
网信办发布AI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清单;
蚂蚁在自研语言和多模态大模型「贞仪」。
全球篇
OpenAI等与媒体公司讨论为训练内容付费
据英国《金融时报》6月17日报道,OpenAI、Google、微软和Adobe等几家科技公司正与多家媒体机构谈判,希望就使用新闻内容训练AI事项达成协议。包括新闻集团、斯普林格集团、《纽约时报》、《卫报》在内的出版商都在与至少一家科技公司讨论相关事宜。
会谈内容
知情人士称,讨论主要涉及科技公司向媒体机构支付订阅费,以使用媒体内容来训练AI模型。这些讨论仍处于早期阶段。
会谈中,媒体机构表达了AI兴起对行业构成威胁的顾虑,以及对OpenAI和Google等公司在没有达成交易的情况下就使用了其内容的担忧。
目前的讨论尝试为新闻内容用于AI训练寻找定价模型。据一位行业高管称,出版商讨论出的数字是每家媒体每年500万至2000万美元。
具体会见了哪些人?
· 斯普林格集团CEO Mathias Döpfner会见了Google、微软和 OpenAI公司的负责人。他表示,合作的第一选择是创建一个类似于音乐行业的「量化」模型,广播电台每次播放曲目时,流媒体公司都会向唱片公司付费。这要求AI公司首先披露他们具体如何使用了媒体的内容,但这目前还是未知的。
· Google会见了《卫报》和NewsUK。知情人士称,Google已使用了这两家媒体的数据来训练其大型语言模型。
· OpenAI CEO Sam Altman会见了新闻集团和《纽约时报》的高层。
· Adobe CEO山塔努·纳拉延 (Shantanu Narayen) 在过去几周会见了迪士尼、天空电视台和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负责人。
参考链接:
https://www.ft.com/content/79eb89ce-cea2-4f27-9d87-e8e312c8601d
IBM称攻克了量子计算的「不可靠」难题
6月14日,IBM 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题为《容错前的量子计算实用性证据》的研究论文,找到了一种解决量子计算可靠性的方法,量子计算投入应用的最大障碍已经得到解决。
什么是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机系统。与传统计算机使用二进制位来储存和处理信息不同,量子计算机使用量子位作为信息的基本单位。量子位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状态(叠加态),而不仅仅是0或1的状态。
因为利用了量子叠加和纠缠的特性,量子计算机能够在同一时间进行大量并行计算,甚至在某些问题上以指数级的速度计算,因此被认为是发展AI的关键。
IBM论文的主要突破
2019年,Google声称,尽管还没有实际应用,但公司旗下的量子计算机可以超越经典计算机,Google已实现「量子霸权」。这则消息曾引发外界对于量子计算领域的广泛关注,但与传统计算相比,量子计算的「可靠性」难题——即无法产生一致结果,也产生很多错误答案——一直困扰着研究者。
IBM的最新研究则在「误差缓解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研究者对每个量子比特中的噪声进行了精确测量,发现这些噪声遵循相对可预测的模式,而这些模式由它们在设备内的位置、制造中的微观缺陷和其他因素决定。利用这项认知,IBM的研究人员得以推断出量子计算机在无噪声情况下的测量结果。
IBM量子理论团队负责人Katie Pizzolato称,最快两年之内,量子计算机就可以投入实际应用。
参考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1965-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096-3
法国要「疯狂」投资AI,倡议建立全球性监管体系
据CNBC 6月18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参加法国一年一度的科技大会Viva Tech,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法国将「疯狂投入(AI的)训练和研究」,并提出要在AI领域培养「2-3个大型全球参与者」的目标。
欧洲内部AI竞争趋于激烈
马克龙把法国视为欧洲大陆AI最领先的国家,但他正面临英国和德国的激烈竞争。英国首相苏纳克上周将英国定位为「全球人工智能的安全中心」,寻求在技术监管领域的领导地位。德国则以AI与制造业结合为主要目标。
法国目前的做法是快速培育初创AI公司。法国公司Mistral AI主打生成式AI模型,创立仅4周就已拿到1.05亿欧元投资。马克龙上周宣布将对AI领域追加5亿欧元新投资。
法国希望构建「全球AI监管体系」
不同于试图在AI监管中发挥领导作用的英国,法国试图与美国、英国等多国合作,共同建立一个全球性的AI监管体系。
对于上周欧洲议会通过的《人工智能法案》(AI Act),法国方面颇有不满,认为该法案「试图一次性解决太多问题」。该法案要求生成式AI系统在商用之前必须经过评审,并禁止实时人脸识别。法国担忧监管过严将抑制投资者的兴趣。
参考链接:
https://www.france24.com/en/europe/20230615-macron-wants-to-boost-ai-calls-for-smart-rules-that-don-t-impede-tech-growth
新加坡暂不考虑监管AI,推工具包供企业自检
据CNBC 6月19日报道,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负责AI的官员Lee Wan Sie明确表示:「目前不会监管AI。」Lee认为,现阶段需要与业界密切合作,了解AI如何应用,然后才能决定如何监管。与此同时,新加坡成立了专门的基金会,用于推广一套可供企业自行检查AI算法安全性的工具包AI Verify。
暂不监管的好处是什么?
「暂不监管」并非完全不管。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部长Josephine Teo表态称,面临对AI发展非常现实的恐惧和担忧,需要主动把AI往有利的方向引导。
只不过,和由政府主导准备采取「强监管」的欧盟不同,新加坡采取的是「弱监管」模式,政府不主动设置强制性规范,但通过与业界及其他国家合作,来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这种模式有利于避免在新行业发展早期监管过严导致行业发展停滞或落后于其他国家,有利于营造宽松环境帮助新兴行业吸引投资。
什么是AI Verify?
AI Verify是一个用于AI治理的测试框架及开源工具包,企业可用以测试自身的AI系统在使用中是否违背国际公认的11项AI治理原则,包括透明度、可解释性、可复现性、安全性、抵御意外的能力、抵御攻击的能力、稳定性、公平性等,并记录检测过程,最终会生成一份检查报告。
该工具在开发过程中咨询了亚马逊、Google、Meta、微软等巨头,于去年推出试用。今年6月,新加坡启动AI Verify基金会,以求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测试能力,满足全球公司和监管机构需求。IMDA、IBM、微软、Google都是基金会主要成员。
参考链接:
https://www.cnbc.com/2023/06/19/singapore-is-not-looking-to-regulate-ai-just-yet-says-the-city-state.html
国内篇
腾讯跳过类ChatGPT产品,直接发布行业大模型
6月19日,腾讯举办「行业大模型技术峰会」,会上宣布推出面向10大行业(金融、文旅、政务、传媒、教育等)的大模型解决方案,并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腾讯会议中上线「AI助手」。
腾讯会议的「AI助手」能做什么?
除了多数会议软件的「AI助手」常见的会议总结功能,腾讯会议的「AI助手」还能做以下这些事:
· 会前预约会议:通过自然语言在会议群中发出一条开会信息,「AI助手」能自动识别其中的参会者、会议时间、地点等信息,据此预定一场线上或线下会议。
· 会中实时总结:用户可以在聊天窗口中随时询问「AI助手」,前面某位发言者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或者自己曾经发表过哪些观点;
· 会后
章节浏览:根据会议不同阶段的讨论重点,「AI助手」会自动将会议内容分成不同章节,并给出标题,用户可以随时根据章节点击回顾;
发言人识别:不同与会者的发言会以不同色块标注在时间轴上,用户可以选择性回播;
话题归类:与章节浏览功能类似,只是内容不再根据时间段划分,而根据讨论话题划分,如果会议话题跳跃,这个功能可能比章节浏览更好用。
除了腾讯会议「AI助手」,还发布了什么?
ChatGPT发布后,百度、阿里巴巴等国内大厂先后都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和类ChatGPT产品(文心一言和通义千问),腾讯是BAT中最后一个尚未发布大模型和类ChatGPT产品的公司。
不过,6月16日的发布会上,腾讯既没有发布类GPT的基础模型,也没有发布面向C端的类ChatGPT聊天机器人,而是跨过这两步,直接推出了面向B端的「行业大模型」。
「聊天机器人不是唯一的大模型服务方式,也不一定是满足行业需求的最优解。」汤道生在发布会上称。
除了将AI大模型的能力集成到腾讯会议中,腾讯还宣布将这种能力扩展到智能客服、数字人,以及AI代码助手等多个场景中。此外,腾讯云副总裁吴运声宣布,腾讯云已集成多个AI模型,其中既包括腾讯自己的大模型,也包括其他厂商开发的多种模型。
腾讯为何没有发布类ChatGPT产品?
作为BAT中最后一个宣布大模型进展的公司,腾讯跳过类ChatGPT产品,直接发布「行业大模型」,避免了其大模型能力在用户那里被比较。
腾讯甚至没有为这个「行业大模型」起个名字,不过,如果你好奇它的对话能力怎么样,可以等腾讯会议「AI助手」上线。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称,腾讯会议的「AI助手」功能可能今年晚些时候上线,目前在合规评审。
或者,你也可以去腾讯云大模型的生态客户那里测试一下。当天的发布会上,腾讯展示了与一家头部旅游公司合作的机器人客服,你可以尝试跟它对话试试看。
网信办发布AI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清单
6月20日,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公告,公布了现已备案的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这些算法几乎都与生成式技术相关,应用场景包括文本生成、图像生成和视频生成。
这些备案基于今年1月开始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规定》讲了啥?
根据网信办官网的答记者问,《规定》所称「深度合成技术」指「利用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生成合成类算法制作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网络信息的技术」,基本囊括主流生成式AI的应用场景。
《规定》要求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不得提供虚假、违法、有害信息,加强对用户身份的认证和核实,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根据《规定》,「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深度合成服务技术支持者」均需履行备案手续,备案内容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要求的一样,需填报服务提供者的名称、服务形式、应用领域、算法类型、算法自评估报告、拟公示内容等信息。
哪些公司上榜了?
本次公示系《规定》实施后首次公示,上榜算法共41款,其中由阿里系公司提供或支持的数量最多,达14款,主要涉及智能客服、智能办公等领域。上榜数量紧随其后的是腾讯系公司,提供或支持的算法有6款,主要涉及语音和音乐的合成以及智能办公场景。此外百度、抖音、美团、科大讯飞各自有2款算法入榜,主要涉及图片生成、视频特效、智能客服、语音认知及大模型领域。
参考链接:
http://www.cac.gov.cn/2023-06/20/c_1688910683316256.htm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12/12/content_5731430.htm
蚂蚁在自研语言和多模态大模型「贞仪」
蚂蚁集团确认,该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正在自研语言和多模态大模型,内部代号「贞仪」。此前有消息称,该项目获得了蚂蚁集团管理层高度重视,已启动数月。
蚂蚁集团在语言大模型方向的投入
在自研前,蚂蚁集团通过投资、产学研合作,已经在投入语言大模型。
生数科技:今年6月,AI初创公司北京生数科技完成蚂蚁集团领投的近亿元天使轮融资,估值1亿美元。这是去年11月至今,蚂蚁集团投出的第一个生成式AI项目。
生数科技成立于今年3月,由清华系AI公司瑞莱智慧RealAI、蚂蚁集团和BV百度风投联合孵化成立,正在开发多模态通用大模型。
清华大学:今年4月,蚂蚁集团与清华大学签署合作,双方围绕「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安全技术」长期攻坚,先期聚焦在可信AI和安全通用大模型两个核心领域。双方还将开展「安全通用大模型」的技术路线和落地研究。
阿里巴巴已推出多个生成式AI产品
2022年9月,阿里巴巴推出「通义」大模型系列,可以同时处理图像描述、视觉定位、文生图、视觉蕴含、文档摘要等10多项单模态和跨模态任务。
2023年4月,阿里云推出「通义千问」聊天机器人,并计划将阿里巴巴所有产品都接入该模型。两个月后,阿里云聚焦音视频内容的AI新产品「通义听悟」上线,是国内首个开放公测的大模型应用。
参考链接: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6-21/jack-ma-backed-ant-developing-large-language-model-technology?leadSource=uverify%20wall#xj4y7vzkg
我们是一个诞生于GPT浪潮、由《第一财经》YiMagazine孵化的全新内容IP。
和每一位关心技术、关照人的命运的读者一样,我们希望在这个有史以来不确定性最高的时代,更好地理解快速变化的科技世界,也更好地理解生而为“高级智能”的我们自己。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计划从学术、商业、伦理、监管等多个角度报道和讨论与“智能”相关的议题。请注意,我们说的是智能,不只是AI。
若想了解更多本周资讯,请点击阅读往期智能周报
智能周报|欧洲议会通过《人工智能法案》草案;OpenAI大幅更新API,或导致与微软矛盾加剧…
与记者交流,可添加微信(请备注公司名称和姓名):
王杰夫 微信号: wjfsty
张司钰 微信号: helianthus351
吴洋洋 微信号: qitianjiuye
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购买《第一财经》杂志2023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