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州华源发展探秘:产品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改造!

2016-08-03 中国纱线网

编者按

德州华源,13年的发展历程不算长,但却一直是国内差别化、功能性精品纱线生产的领军企业之一,累积获得行业内及社会上各种荣誉奖项50余项,在业界享有良好口碑,其生产规模也从最初的3万锭稳步发展到38万锭。2016年7月中旬,纱线网副主编孙其海与中晖纺机销售副总徐高祝、总工匡莹一起来到德州华源,通过与德州华源副总经理牛建伟的交谈,也领悟到了德州华源快速发展的一些秘诀,现摘录部分交流内容如下。

 

(图一:匡莹(左)、牛建伟(中)、孙其海(右)在德州华源合影)


孙其海:牛总,我最早一次来华源是在2005年,记得当时华源的产品结构就已经是以纤维素类为主的差别化了,华源成立之初就是定位差别化吧?


牛建伟:还没有,华源在2003年5月份刚成立的时候,是做纯棉的,有3万多纱锭,纺天然彩棉,大概做了一年多,到2005年的时候,就基本上转型为差别化产品结构了,公司的名称也由华源纺织改为了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孙其海: 05年就定位差别化,德州华源的发展眼光还是超前的。


牛建伟:这几年做常规的确实比较难。


孙其海:目前华源多大规模?


牛建伟:华源生态这边,目前12万锭。10万锭环锭纺,涡流纺相当于2万锭。

孙其海:目前都有什么品种?


牛建伟:很多,像纤维素类纤维,天丝、木代尔等;功能性纤维,功能性的涤纶、腈纶都有;高档的麻、毛、丝类;高端时尚面料用纱,产业用纱都有。随着科技发展、时尚性及个性化需求,我们是不断地运用各种新型纤维、不断地开发新产品。


孙其海:华源在产品结构上一直是领先的,不断地推陈出新。


牛建伟:光做老的品种是不行的,那样慢慢地就落后了,必须要这样做。

(图二:华源副总经理牛建伟与孙其海、匡莹交流)


孙其海:富华那边是哪一年建厂?有多少锭?


牛建伟:富华是10年建厂,经过两年时间就到了18万锭。


孙其海:那边做常规?


牛建伟:富华、华源是互补性的,都是做差别化。富华有个研发中心,进行产品研发。一般小批量的生产华源做得多,大批量的在富华做。


孙其海:目前华源的生产规模,加上富华的总共是30万锭?


牛建伟:我们还有一块,就是把德州中原纺织的3万纱锭以租赁的形式接手过来了,现在叫卡姆帕特,卡姆帕特这边我们还计划再上24台涡流纺,相当于5万锭环锭纺的产能。


孙其海:这个投资到位后,华源的产能将会达到38万锭?


牛建伟:对,今年8月底将会到位。


孙其海:涡流纺一共会有多少台?


牛建伟:有五十多台,富华还有11台,华源这边有17台涡流纺。


孙其海:没想到华源涡流纺有这么大产能,做什么品种?


牛建伟:粘胶、天丝、木代尔,与棉、腈纶混纺都做,色纺也会做。


孙其海:你们用工大概是什么水平?


牛建伟:八、九十人,我们用工还是比较多的。


孙其海:这跟你们的产品定位有关。


牛建伟:对,我们做差别化,打样多,小批量的单子也不少,纤维运用多,在设备配置上,清梳联、成卷的,细纱长车、短车都要有,机型也多,这些因素都影响用工。


孙其海:牛总,我有一个问题,站在你的角度,能否总结一下华源的发展经验。


牛建伟:我们的思路是以产品创新来带动技术上的创新,带动设备升级改造,你产品不创新也引不来技术的创新。


孙其海:怎么带动技术上创新的?能举个例子吗?


牛建伟:你比如说,为了适应差别化,我们自己设计改造的短流程清梳联。


孙其海:自己改造的?


牛建伟:对,我们自己改造的,没有整套买,编程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的短流程清梳联一配8、一配4都有,还有一配2、一配1的,都有。


孙其海:一配1就是搞研发的吧?


牛建伟:对,研发、打样。我们的这个改造是适应我们产品结构的。


孙其海:嗯,你们的设备改造很有针对性。


牛建伟:还有我们正在逐步把铁炮粗纱机改造成电脑的,这个对我们做差别化也很有好处。


孙其海:你们粗纱机都用的谁的?


牛建伟:天津的、环球的、太行的、中晖的都有。


孙其海:铁炮的还有多少台?


牛建伟:还剩下39台,上个月刚和中晖签过合同,计划把这39台全部改造成电脑粗纱机。

(图三:德州华源车间,中晖改造的粗纱机)

 

孙其海:怎么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把剩下的39台车改造一下子全给了中晖?


牛建伟:也是一步步地过来的,13年中晖先改造了1台,放到这里试验。


孙其海:几月份?


牛建伟:好像是七、八月份吧。


徐高祝:对,先改了1台423。


孙其海:用的效果还不错,然后继续改?


牛建伟:对,这两年多,几个分厂加起来,陆陆续续改了17台。


徐高祝:华源、富华、卡姆帕特全有。


孙其海:两年多改了17台,这次怎么一下就签了39台?


牛建伟:就是把剩下的全签了,大概一两年内改完吧,两台、三台的签,太麻烦。


孙其海:看来对中晖的改造技术是放心的,总结一下改造的好处。


牛建伟:因为我们的品种大部分是小批量的,频繁地了机、新品种上车。我们改造的出发点是看中了精准定长,能控制在1米以内,我们是集体换粗纱,因为批量小嘛,没法宝塔分段,这样的话,原来留下的小纱巴多,不利于原料节省。


孙其海:提高制成率,减少回花。


牛建伟:也减轻劳动强度,后来慢慢把夜班的检修工也去掉了,调张力啊、定长啊、改纺啊,班组长就可以调了。我们纺各种纤维,有的品种,像麻、丝啊,张力调整是很难的,改造后简单多了,冒纱也没有了,张力好了,纱的质量指标自然就好了,像伸长率啊、条干啊,都好啦。


孙其海:改造后稳定性上,故障率上说一说?


牛建伟:稳定性不错,没出现大的问题,故障率高的话,就不会让他们接着改了。用了这几年,就是坏过一个变频器。


孙其海:变频器是什么原因坏的?


牛建伟:那我就不太清楚啦,坏了后第二天中晖给换了一个。


匡莹:这个变频损坏的原因,我们拿回去也做了分析,初步判断是硬件上的问题。


孙其海:你们用的哪家的变频器?


匡莹:富士的。


孙其海:富士的变频质量应该不错啊?怎么也有这个问题?


匡莹:富士变频器品牌肯定是好的,但再好的牌子,它也不是绝对没次品,富士变频的不良品率是在千分之零点五以下。


牛建伟:正好让我们碰上了。


孙其海:员工对改造后是什么评价?


牛建伟:改造的前提完全是取决于车间员工的反映,并不是领导拍板。车间写改造申请,我这边再审核,他们都感觉改了好,离不开了,就改呗。改造后感觉最大的好处:省人,省原料,还有一个大的好处是细纱,改纺的时候,粗纱说空都空了。以前的时候很纠结,一台车剩下一百多个锭子有粗纱,开还是不开?开吧,费电,不开吧,浪费原料。改了后,细纱省电、省原料,也省工。


匡莹:我以前没想这么多,这个精确定长对细纱的好处也这么大!原来主要关注对粗纱工序的影响了。


孙其海:牛总,国内改造粗纱机的企业这么多,就没考虑过其他厂家来改?


牛建伟:说实话,这也有习惯问题,一个是中晖改造后,这几年观察下来,效果不错,另外设备型号太多了,管理起来麻烦。这两年中晖的用下来了,心里比较踏实,别的厂家也不一定差,但我们还是了解的少,不放心。


孙其海:坚定地选择了中晖,跟售后服务也有关系吧?


牛建伟:对,我基本上没给徐总打过电话,使用上有什么问题,车间和他们沟通就解决了。


匡莹:我们的安装人员,在安装完后,会留下电话,有事随时沟通;我们售后服务电话都有,有问题找安装人员、找售后都行。你像换品种啊、调张力啊,这方面沟通的也比较多,他们非常规的品种、特殊的要求还是比较多的。


孙其海:特殊要求,匡总能举个例子吗?


匡莹:比如他们的粗纱定量有时做的很轻,有一次做过2.2克,就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我们要达到他们的要求,这个服务是个性化的,我们都要满足。


孙其海:牛总,改造聊得很多了,再聊聊主机,你们也有中晖的整机吧?


牛建伟:用他们的整机不多,就是改造的多。整机这块,我们先买了一台中晖的短车,60锭的,在试验室打样用,用的效果不错,又陆陆续续地买了他们4台短车,在研发中心和试验室用。

(图四:在华源研发中心用的中晖生产的电脑粗纱机)

 

徐高祝:他们这几个分厂研发中心全是用我们的粗纱机。


孙其海: 聊了很多,收获很大,谢谢牛总接受采访,也谢谢徐总、匡总。


牛建伟:不客气。


结束语

德州华源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改造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非常成功。中晖纺机通过对德州华源的铁炮粗纱机进行升级改造,助推了德州华源的技术升级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成为棉纺企业与纺机企业合作共赢的经典范例,值得业界同仁借鉴参考。


更多精彩,请点击以下文章:

★金秋九月相约老地方 规模更大展品更多 这场盛会不容错过!

★活动 ▎够给力!帛方纺织“奖上奖”鼓励员工参加梳理知识大奖赛

★并条机单眼好还是双眼好?终于整明白了

★走进日本 感受独具匠心的日式管理模式

★为何婴童树从染色童装转型做天然彩棉 只用三年就这么成功?

★棉花报价继续上涨 魏桥集团成功跨入世界200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