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纺纱纤维基本分为两大类: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天然纤维以棉纤维作为代表被广泛应用和研究,化学纤维有以涤纶纤维为代表的合成纤维和以粘胶纤维为代表再生纤维素纤维。棉纤维及其性能、指标已被纺纱技术人员广为熟悉和研究,这里不再班门弄斧。下面我想以粘胶纤维为例浅谈一下纤维性能对纱线的影响。
粘胶纤维英文名字为VISCOSE FIBER,其原料来源为木浆、棉短绒浆、纸浆等,其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喷丝牵伸、切断、上油、烘干、开松等工序得到供纺纱厂用的棉型短纤。其制作过程决定了纤维的性能受诸多因素的干扰,从而造成纤维质量指标的波动,进而影响下游纺纱工厂的生产稳定。纤维素纤维质量指标基本有纤维细度、长度、纤维强力、伸长、回潮、染色、白度、黄纤维、长纤维、PH值、气泡(表面活性)、含硫、含油、疵点、污棉、UV灯检测等指标。粘胶纤维质量指标对下游纺纱厂影响最大的当属白度与染色两个指标,这两个指标因与纤维形成过程中化学反应的紧密关联,纤维芯层和皮层厚薄均匀度会发生变化,导致指标会发生波动。若接批时没有按照混棉原则或者单唛纺,则易造成黄白纱或者布面横档。检测白度、染色的仪器是利用光学原理对纤维样品进行检测,然后与标样对比。先进的纤维生产厂家一般利用在线与线下检测相结合的方式,使纤维指标保持稳定,同时对每一包纤维质量数据进行记录,有利于后续工作的针对性操作。这一点恐怕是国内纤维厂的短板。每个纤维生产厂都会依据国际、国内标准有白度与染色控制指标范围,只有生产稳定进而纤维各项质量指标稳定才不会给下游纺织厂带来过大的麻烦。但有些纤维厂家在生产中对纤维质量控制过程标准不严,白度与染色指标会出现一些波动。因此建议纺纱厂把该两项指标列为原料进厂检测项目之一,工艺技术人员也应该把其作为配棉的最重要监测指标。毕竟,色档面临的是下游客户的索赔和企业信誉度的降低。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不完善或者工艺的非最优化等原因,纤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许多疵点。该疵点不同于在清花、梳棉等开松机械的漏底发现的僵丝、并丝,其更细、更小,有的是单根但较长较粗(比正常纤维粗),有的是较长较细(比正常纤维细),有的单根但短而粗,有的顶端开叉等不一而足。这些疵点的多少直接影响生产效率与制成率。在清梳排除不充分的前提下,极易造成细纱断头多,络筒切疵高,有时针织布面会出现小破洞等情况。如果配棉时知道纤维的疵点水平,那么就要注意掌握清梳工序排除与避免过度开松间的平衡,同时关注细纱、络筒的生产效率情况,及时调整工艺,就可以将其危害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这两个指标对下游纺纱厂生产的影响知道的比较多,也有很多应对的办法。含油采用萃取法进行,国内大都采用乙醚溶剂,国外用酒精的较多,但不管何种溶剂,测试原理是一样的。在遇到绕皮辊、绕皮圈,牵伸效率不佳时应考虑到含油变化与回潮变化的不同现象。化学纤维都需要添加一定油剂以确保下游工序顺利纺纱,但该油剂也是化学产品,其会与丁腈橡胶制作的胶辊、胶圈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静电效应,现象表现为缠绕胶辊、胶圈。含油多或少都会影响纤维表面张力效应,动摩擦力过大或过小造成牵伸效率变化,直接影响纱线质量的波动,比如粗细节和短绒率的变化。因此,此指标对有梅雨季节的中国南方应该尤其注意,做到提前预防,科学配棉,及时调整工艺与车间空气条件。超长、倍长纤维、黄纤维和污纤维,这几种纤维疵点比较容易发现和控制,检测起来也比较简单,手检目测就可以,不需要专门的检测仪器。纺纱企业在配料排盘时最好进行逐包检验,防止这类疵点造成质量问题或影响生产稳定性。这两个指标在无纺领域比较受关注,若其超标则制成品可能会对皮肤产生不良反应。在纺纱过程中,纺纱时最好坚持多唛头混合(至少3~4个唛头,即使是同一个工厂的纤维也要不同批号混用),在工艺流程中运用合适的混棉机械(比如多仓),应该是避免质量波动的比较好的方法。
END
想要获取更多纺织资讯和最新行情,关注公众号「纱线网newyarn」,回复「行情」,及时获取最新纺织行情;回复「加群」,邀请您加入500个纺织群;回复「招聘」,查看最新岗位信息。长按扫码关注中国纱线网官方唯一公众号纱线网newyarn关注纺织热点,解读行业政策,发布企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