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地考察:我们眼中的中美种业差距

农财君 农财网种业宝典 2022-05-16


“我不喜欢‘贸易战’这个说法,暂且叫‘贸易摩擦’吧。”8月30日,“2018美国现代农业研学考察团”20多位国内农业领域企业老总来到美国爱荷华州金伯利农场,农场主金伯利先生表达,希望这场带给美国农民影响最大的中美贸易摩擦早点结束,“不然,玉米、大豆不好卖,中国进口又贵了,两败俱伤。”


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摩擦,将“中美对比”带入全球聚光灯下,也让我们透过舆论正确认识中美差距。只有认识到我们的现状和差距,认真向领先者学习,不断壮大自身的力量,提升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实力,恐怕才是当下最应该选择的态度与作为。


8月26日至9月4日

由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与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组织的2018美国现代农业研学考察,重点考察了先正达、美国农业进步展、爱荷华历史博物馆、斯泰公司、爱荷华州立大学种子中心、金伯利农场、孟山都、Eckert's休闲农场等地,并组织了一场中美农业发展交流座谈会。





我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带来怎样的思考?近期,农财网种业宝典将持续推出 《2018美国现代农业研学考察》专题报道,今天第一篇报道聚焦“种业”!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源头,是我国成为农业科技大国、创新大国重要支撑。短暂的走访,并不能解码美国种业强大的背后基因,本篇文章仅基于实地考察来谈谈我们眼中的中美种业差距有多大?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



美国种子产业现状


中国种业正处于历史性的拐点,风险与机会同在。美国同样是,只是发展水平不在一个层级。


历经200多年发展历史的美国种业,其经营规模、育种水平、研发投入、系统性等已遥遥领先于中国,很难用30年、50年的时间来形容差距。


“目前美国涉及种子的公司大概有900家。”在中美农业发展交流座谈会上,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科迪华农业科技全球种子政策总监Marc Cool 介绍,除了大家熟悉的跨国公司,还有很多小型种子企业,加州的蔬菜种子企业较多,华盛顿的草坪种子公司多,大豆和玉米种子公司集中在中西部,小麦种子公司在明尼苏达州,东南地区还有水稻公司。




美国种业的格局历经了几个重要历史节点,梳理其发展规律,中国种业也正在走这条轨迹。


美国种子商业化从20世纪初开始,在此之前,农民要么自己留种,要么免费领取政府分配的种子。商业化进程以及私营种子企业增多与杂交育种、家庭农场增多有直接关系,早期品种品种选育主要由公共科研机构、农业大学承担,随着美国植物专利法(1930年)、联邦种子法(1939年)、植物品种保护法(1970年)等法律的颁布,企业投入育种才逐渐增多,直到占主导。


20世纪70年代,许多小种子公司被收购兼并,而且是被农化、制药跨国公司吞并。并在80-90年代期间,农化公司收购了超过1000家小型种子企业,杜邦在1990年收购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种子企业先锋公司。


考察中,我们发现,跨国公司以种子作为核心连接农化产品、农机具、农服,在销售中相互促进,目前其研发的系统性、融合性处在绝对领先地位。这一特征在这轮农化巨头并购种企中逐渐形成。


近两年,新一轮并购发生在跨国巨头之间,美国陶氏收购美国杜邦,德国拜耳收购美国孟山都,标志着新的竞争格局已形成,基于数字农业的农业生产解决服务成为新的竞争领域。



研发

转基因技术与基因编辑共存


美国玉米产量每年都能增加2%-3%,靠什么?


Marc Cool认为,依靠关键的技术平台,包括育种、基因编辑、生物技术、植物保护,以及数字化解决方案、农业生产解决方案。


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科迪华农业科技全球种子政策总监Marc Cool 


美国种子市场总价值提升是通过转基因技术驱动,而且非常成功,仅用了10多年时间,转基因玉米栽种面积就达到了90%以上。


在先正达玉米种子中心,我们了解到,转基因玉米在北美占比达95%,而且已经持续了10年时间,主要用于饲料和酒精燃料。剩下的5%非转基因玉米是为了满足欧洲客户订单需求。




先正达种子保护技术产品总监 Dale Ireland 介绍,20世纪80年代开始,孟山都等公司开发了转基因品种,种子价格明显提高,是普通玉米种子的4-5倍,大豆是2-3倍。


先正达种子保护技术产品总监 Dale Ireland



目前,转基因技术应用到了怎样的水平?在孟山都总部了解到,转基因作物育种已经历了多代更替,美国市场上的转基因品种大多是多价转基因,比如SmartAtax玉米技术叠加了8个不同基因。


▲这其中一株玉米被转了6个基因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度发展,以及不同学科间的交融,一些新技术不断作物育种领域。其中,考察中最为频繁交流的是——基因编辑。


这种挖掘种质遗传信息的潜力、加速新产品开发的新技术,被是当下作物育种和农业生物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我们在考察中获悉,先正达有5个作物在利用基因编辑育种,已经培育出了基因编辑番茄品种,计划在2020-2021年推向市场。



孟山都与多家公司和研究机构签署技术应用许可或研究合作,探索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在不引入外源基因的情况下对作物基因组进行编辑和优化,可以进一步减少研发时间和成本,具有可观的市场前景。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对基因编辑监管方式不一致,商业化进程或将受阻。比如,美国农业部把它作为常规育种技术来管理,而欧洲将其纳入转基因监管。




融入产业中的种子处理技术


近年来,融入整个种子产业的种子处理技术在美国得以快速发展,几大跨国公司都看到这块蛋糕的价值。


先正达在种子处理剂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已进行了35年,投入非常大,仅一个有效成分研发需要12-15年,累计投入需3亿元。由于不同国家政策不同、主要病虫害不一样,研究需要本地化,目前先正达在全球建有14个种子学院,位于北京的种子学院正在扩建中。


在参观先正达位于斯坦顿的种子学院时,从产品配方优化、质量监控、安全用药管理,到种子安全性和生物性能测试、培训等环节的严谨性、巧妙性,让我们叹为观止(设备只允许参观,不允许拍照)。


Dale Ireland 介绍,植保产品有三种应用方式:一是广撒,二是放入地里,三是种子处理。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还没有种子处理剂。但到现在,95%以上的玉米都有进行种子处理,包含杀菌剂、杀线虫剂;75%-80%大豆种子都用种子处理。


为什么短短25-30年种子处理剂应用推广这么快?


Dale Ireland 表示,这与孟山都开发推广转基因种子有关,作物播种早的话可以享受整个季节成长。但播种太早会抑制植物发芽和成长,且低温和湿润不利于植物发芽。若早期能正常快速成长,对产量非常重要,同时也会减少病毒、病害侵蚀。


他还举例介绍了Vibrance、Clariva、Cruiser、Saltro四种产品的成分及原理,比如Cruiser 有效成分是噻虫嗪,可以改善作物早期在环境逆境下生长,通过植物细胞增量或变得更大来增加作物生长量。



合作契约精神与专注传承


考察中,我们真切感受到美国在农业科技上是很强大的,在这个法治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加上积聚了全球优秀人才,表现出的创新动力非常足。


这种创新不仅存在在跨国巨头,在私营企业发挥出的价值更加令人惊叹。美国最大的私人种子公司——斯泰公司又极具代表性。


斯泰种业中国市场总监赵丽娟介绍,公司拥有控制种业未来的四大法宝,即种质资源,自主进行转基因研发的专利,高效科学的评估测试体系和市场分销渠道。


作为农民兼育种专家的哈利斯泰先生,非常幽默,不惧怕跨国公司竞争,公司拥有1000多项专利,通过专利授权、种子零售等方式让其拥有惊人的财富,在全球从事农业中个人财富排名数一数二。



“高产、高产。”交谈中,斯泰先生反复强调,玉米品种选育非常简单,就是高产。在这一理念支撑下,斯泰公司多年来一直是高密植育种引领者。


斯泰先生既是合作的受益者,也是拥护者。1994年作为第一家获得大豆品种权实用新型专利,1997年便与孟山都、先锋、先正达等种业巨头建立合作联盟。目前,斯泰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育种基地,美国种植的2/3以上的大豆基因来源于斯泰。


合作出现在私人公司与跨国巨头间,跨国巨头间相互授权专利也非常普遍,转基因技术在美国如此快速应用,与这种合作契约精神无不相关。


在美国,无论是走访农场,还是在企业考察交流,无不感受到专注与传承的精神。斯泰先生专注玉米、大豆育种,其后代都在公司任职;金伯利农场第三代人已开始管理农场;具有百年历史的Eckert's休闲农场,第七代人已在接手管理农场。




发展是个艰苦的过程,中国种业要真正缩小跟美国差距,还需要长期保持冷静头脑,下大功夫提升自身实力。


尽管我们期待,有一天种业如同中国互联网业实现弯道超车,即便有这样的历史机遇,合作契约精神与专注传承都是非常重要的。







- End -


记者丨农财君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