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种植十余载 引领茶业返璞归真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
农民档案
姓名:曹召初
领域:茶叶原生态种植、生产
地点:英德市
特长:继承茶厂,开拓创新,发展原生态种植,坚持高品质要求,开发多种优质茶叶。
英红九号、大叶群体中、小叶黄旦、桑树……茶园基地中茶树品种繁多。高低错落的茶树长势粗犷,虬枝上覆盖着斑驳的苔藓,部分茶叶间还长出了天然的黑须。据园主曹召初介绍,他的茶树天生天养,完全自由生长。
出生于英德市的曹召初,在顺德辗转十多年后,回乡接手茶厂生意,从此开启了茶叶生涯,并于今年被评选为广东省十大杰出高素质农民。“从渴望摆脱农民身份到成为职业农民,很荣幸也很难得,希望更多的人采用绿色种植模式,加入有机生态农业。”曹召初说。
茶园基地
初试原生态
曹召初农民出身,他年少离家,在顺德从事管理工作达十几年。这段经历带给他许多经验积累,但日积月累的操劳也造成了身体劳损。2006年,曹召初决定回家修养。同年冬天,他接手家中五星制茶厂的生意。那时,茶厂也正值“凛冬”。曹召初回忆说,“因经营不善,茶厂负债累累,茶产业也非常低迷,批发价只有4-5元/斤。”
在亲戚朋友的质疑声中,曹召初开始从种植、经营两手改善。“在佛山工作时,就常想以后要有自己的一片农田,种植有机、生态的产品。”曹召初说到。在初心和经验的共同加持下,曹召初大胆决策,要走一条破釜沉舟的路。他尝试做原生态茶叶,走高标准路线。
曹召初和茶园基地中的“茶王”茶树
曹召初依靠人力除草,以草为肥,坚持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茶叶产量从原来的十几万斤下跌到八千多斤。“我要求采茶时以一芽一叶和一茶二叶为标准,虽然产量下跌,但茶叶品质提高带来的产值,扭转了茶厂连年赔本的局面。”
“我们没有业务员,茶叶的销售全靠口碑。”据曹召初回忆,当时茶厂小也没有名气,他就将生产的茶叶带去市区。“在不同经销商那里留一些样品和名片,许多商家品尝后会打电话来下订单”。2006年,曹召初只有3间破旧的小瓦房,随着产品的口碑渐渐打响,茶叶的生产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他的瓦房扩建成石棉房、铁皮房,到2015年面积达1500平方米,年产茶叶10万斤。
致富不忘乡邻
2009年,茶园的茶树初步适应原生态的种植方式,茶叶的年产量逐年增长,达到了一万两千斤每年。2013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曹召初成立了老茶农茶叶合作社,收购农户种植的原生态茶青再统一加工、销售,扩大生产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同年,他的茶园也被评为茶园生态栽培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曹召初的原生态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为达到农药零残留的标准,茶地必须至少三年不使用农药,八年才检测不出农药。尽管曹召初高价收购原生态茶青,但还是有人在利益诱惑下偷偷使用农药,给甄别、生产带来不小阻力。为保障茶叶品质,实现品牌化生产,曹召初于2015年成立英茶王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茶王”)。
曹召初将其茶园基地作为当地小学的茶文化研学实践基地。
曹召初心系家乡,每年“630贫困日”都向贫困地区捐资捐物。今年3月,英茶王向英德市石牯塘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石牯塘镇小学”)捐赠了几百棵茶苗和生态茶园基地内几株年近古稀的茶树。今年11月,曹召初牵线搭桥,与好学智慧教学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向石牯塘镇小学捐赠价值700万元的智慧学习卡,助力实现教育智能化、信息化。
2019年,曹召初的200亩生态园示范基地被评选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包含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发展当地茶叶产业休闲观光旅游等,总投入超过一百万元。
在创新中发展
早上采摘、下午炒茶、晚上品尝,不断研磨工艺,挖掘新思路。曹召初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除此外,他还尝试不同的杂交方式,培育新种。据悉,曹召初将英九嫁接到五六十年的老树头上,由此培育的英九滋味丰富、历久弥新。
近几年,曹召初陆续开发出多款新兴茶叶产品,广受市场欢迎,因为不喷洒农药,部分茶叶虫洞明显。不过,曹召初发现这些茶树的嫩芽在自愈过程中,茶多酚与芳香醇会增加。他采集这些茶叶,研制出相应的制茶工艺,取名“虫口茶”。虫口茶别有一番风味,于2019年获评优质农产品。
虫口茶叶
曹召初还看中了桑叶清热解毒、药食同源的特性,通过不断试验,研制出了桑叶茶。桑叶茶上市后广受好评,目前年销量已达一万多斤。通过收购桑叶,曹召初还带动了当地几百家农户增收。
2017年曹召初与斐济长荣集团联手,合作开发生产原生态极品茶——诺丽茶、诺丽果汁。据介绍,该产品还被斐济当地指定作为国级礼品,馈赠国宾。
茶园基地和园中小屋
为打开思路、开拓眼界,曹召初去国内不同茶区考察研学。一路成长,一路钻研,目前英茶王已形成以绿茶、红茶、桑叶茶三大类为代表的十几个系列产品。
曹召初表示,自己会坚持优质化生产,开发更多养生新产品,并不断开拓销售渠道。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