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城清明节,市长带领市民给百年前华人劳工移民扫墓
美国华人
第1503篇文章
2019年4月6日星期六上午,平日里清清静静的先锋墓园上空细雨飘洒,俄勒冈州西宁市(Salem)市长Chuck Bennett带领城市发展部历史保护办负责人,与华裔为主的社区民众来到墓园祭扫,追思长眠于此的早期华人劳工移民。市长宣布当天为西宁市的清明节。
正文共:2930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撰文/翻译:Jing Liu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这两行广为传诵的诗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美国俄勒冈州首府小城西宁(Salem)周末的清明节追思活动场景。刚刚过去的2019年4月6日星期六上午,平日里清清静静的先锋墓园上空细雨飘洒,市长Chuck Bennett带领城市发展部历史保护办负责人,与华裔为主的社区民众来到墓园祭扫,追思长眠于此的早期华人移民。想到那些为美国经济和文化作出巨大贡献,却一度饱受劳苦和歧视的先驱者们,到场台山裔后代掩不住的悲思愁绪,用“欲断魂”来形容绝不为过。更有台山后裔从加州赶来,寻找先人的踪迹。
坐落在美国俄勒冈州州府西宁市中心附近的先锋墓园。(图片由作者提供)
清明时节雨纷纷,人们冒雨前来扫墓。(图片由作者提供)
19世纪末,居住在小城的华人人数一度高达人口比例的10%。今天的西宁,华人仅有1000多人,占总人口数不到1%。参加活动的钟先生对他称之为家园的西宁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西宁市是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一座小城,位于富饶肥沃的蔚蓝美特(Willamette River) 河谷的中段,河流和大大小小的溪流从城中穿过,郁郁葱葱的森林环绕在小城的四周,春季的小城处处樱花绽放,所以她有一个美丽的别称——樱花城。小城的西面是风光旖旎的太平洋海岸,东面是壮丽雄伟的喀斯科特山脉。
市长Chuck Bennett宣布当天为西宁市(Salem)清明节并致辞,追忆早期华人开拓者对当地经济做出的贡献。(摄影:黎观城)
市长宣告当日为全城的清明节。(图片来自作者)
随后,华人祭扫遗址项目委员会成员张先生发表演说,激情讲述小城华裔移民的历史和目前面对的挑战,很好地诠释了这次活动的意义(翻译如下):
两百年前,这里被称为Chemeketa (印第安语言意为“和平的聚集地”)。 很快,新的人群来到这里,更改了她的名字,重新书写了小城历史。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动荡与发展中,西宁新的社区在荣耀与羞辱,骄傲和歧视的形影相随中建立起来。在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出台的1882年前后,Salem(平和,安宁的意思)小城的华裔人口已有400多人,高达城市居住人口的10%之多。他们大都是从中国大陆来到这里,以血汗谋生的“苦力”(coolies)。无疑,他们与来到此地的其他族裔一样,都是我们今天得以安居的这片土地的开拓者。然而,他们被另眼相看,受到“合法“的歧视,被禁止拥有产业,无法享受家庭温暖,不能归化成为公民。
早期来美的劳工们。(图片来自immigrationtounitedstates.org)
很多人死去后草草埋葬在这里,坟冢上无名无姓,他们唯一的名字就是“Chinaman, China Maid(中国佬、中国女佣)”。尽管如此,他们没有白白遭受歧视和羞辱。正是因为他们身处逆境却顽强不息,才有今天他们的子孙后代成为平等公民;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忍和艰辛,才有今天大家携手并肩骄傲地站在这里。
今天,2019年清明节,我们深切缅怀长眠在此的前辈,他们不仅是我们心中来自中国的祖先,他们更是曾经的Chemeketa今天的Salem这片美好土地的开拓者。
在低沉的埙曲《苏武牧羊》中,参加活动的人们为逝者焚香,烧纸,献花。(图片来自作者)
今天,我们向先驱者表达我们的敬仰——当年的拓荒者与这个国家其他移民一样,来自遥远的国度,心怀不同信仰,说着不同语言,生活方式各异。他们共同创建了这个城市,今天,我们继续齐心协力,共同建设这个城市,让她成为一个越来越强大的多元文化社区。
祭拜和缅怀故人。(摄影:黎观城)
今天,我们庆祝这个社会的相互包容与接纳,正是如此宽广的胸怀,丰富和升华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历史证明,没有哪一个群体能脱离各种文化元素的相互交融和取长补短,独自生存。科学证明,把人按肤色分成不同种类是赤裸裸的种族主义行为,它不过是为不平等和不公平的政治制度服务的。我们自己的经历证明,正是我们每天每日共享的生活实践——我们共享的历史、信念,和吃食甚至笑话,才塑造和强化了我们自身的认同。很显然,西宁的壮大和繁荣是建立在她的包容与多元化之上的。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分享往事,告诉我们的后代他们的根在哪里。今天,我们在清明时节一起站在开拓者墓园,宣示着我们的城市正在写下历史的新篇章,让我们对自己的过去与未来都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们非常珍惜这个成就。
波特兰中国联谊会执行理事(前任主席),康沃金太平洋公司总裁黎观城讲话。(图片由作者提供)
黎观城(左一),西宁市华人社区热心人士,华人祭扫遗址项目委员会成员林和优(右二)与市长及市府工作人员合影。(图片由作者提供)
今天,我们与亲朋好友和邻居站在这里,不是为了在彼此之间划分界限,而是为了认清促使我们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历史和现实。愿我们西宁小城的华人历史被了解,被牢记,但永远不再重演!愿先辈们安息!
小城华人的历史与现状正是全美国华人移民艰辛历程的写照。西宁友好人士Mr. Long评价说,“这样的表述,雄辩,清晰,充满激情,并展示了一种在当下的美国特别需要的明确理念。这样的声明应该对全美国的华人社区有益,因为它表达了对华裔的传统以及我们共同的价值观所拥有的自豪感。” 借此诚愿,我们把小城的故事分享给全美华人社区。
台山移民后代李医生朗诵诗作。(图片由作者提供)
追思仪式上一位台山移民后代,同时也是华人祭扫遗址项目委员会成员的李医生朗诵了他的英文诗作《台山,朋友!》(翻译如下),透出了移民对故乡的情思,对冷漠和歧视的无奈,和对和谐包容的渴望:
《台山,朋友!》
五代人以上那么久,
我走过这些小路,
如同故乡的春雨打湿了我的脸颊,
午后的阳光温暖入骨。
我曾经年少,满怀梦想,
风尘仆仆七千里来到异乡,
思念故乡台山,那片幽深的青色,和湿润的热浪,
石榴汁的甜酸,烧鹅的脆皮和米粽的糯香。
曾几何时,我把这里当作我的家园,
向往着安居乐业,相亲相爱,慢慢变老,
你我的目光相互交融,从我的眼睛里你看到,
不只是异样,更多的是心曲相通。
可是,唉呀!来得那么突然,一切都转瞬即逝,
我躺在这里......
却不得安息,
无名无姓,用什么来标注我的匆匆一世?
太迟了!太多的伤痛,
苦涩的泪水,排斥,耻辱
今日,新的声音在同样的路上响起
新的肤色,黄、白、黑、棕。
今日,从陌生人的眼中
你看到了善良?还是冷漠?
我默默地期盼,何时才能如我所愿——
传来那个声音,“你好,朋友!”
清明节后的反思
清明节是华人传统的缅怀故人的日子。清明节后就难免要想到我们为后人留下什么值得追思的。生活在美国的华裔(包括生在海外的第n代)始终会被一种矛盾情结所困扰。不论是在信仰上还是在语言上,不论是对长辈还是对后代,不论是在工作和社交中,或是面对家中日常,常常面对身份上的困惑。
此外还有一个超越这些纠结的现实问题,肤色。这个问题在美国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上,特别是日常生活和学校教育中被以“种族”(race)或“少数民族”(ethnic group)等概念所反复强化。这些概念,即使在提倡“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的今天,一方面在时刻提醒着那些少数族群的成员他们的“种族”背景,另一方面一些成员也以此来巩固和强化自己与他者的差异。
我们在美国的先人以超常的忍耐力,承受了最极端的种族歧视——以“苦力”(coolies)的身份,干着最艰辛的活,却连最基本的家庭和财产权利都享受不到,只有极少数人的尸骨被运回到故乡。从加州到俄勒冈,从纽约到费城,百年前过世的华工多是由同乡薄葬的,许多墓碑所留下的只是逝者和他的家乡的名字,甚至连他们能下葬的墓穴也都在墓场边缘的坡地。
人类历史终究是进步的。如今,美国的华裔人口近四百万,达到全国人口的1.5%。华裔和其他族裔的美国人都享有同等的公民权。今年甚至出现了50年来第一位华裔美国人的总统候选人Andrew Yang(杨安泽)。
但是,基于种族思想的歧视行为并没有消失,甚至华裔自身也存在着歧视与被歧视的心态与行为。正因如此,我们在反思华工苦难屈辱的历史时,更要反思自己今天的言行,要想到我们如何为后代留下有意义的精神财富,如何与其他族裔携手,为后代创建一个更加平等公平的社会环境。
撰文/翻译:Jing Liu
编辑:天边
本文由作者授权原创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
━━━━━━━━━━━━━━━━━━━━
请加小编微信号 | CAeditor
广告、转载、投稿、读者讨论群
━━━━━━━━━━━━━━━━━━━━
推荐阅读
《亚裔总统参选人杨安泽首次与全美Yang Gang微信群对话实录》
《“白左”的名与实》
本文由作者投稿,内容不一定代表“美国华人”微信公众号立场。
美国华人
客观、理性、包容
微信公众号:ChineseAmericans
微博:@美国华人传媒
网站:ChineseAmerican.org
投稿/转载:editor@ChineseAmerican.org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Read more
更多精彩内容
点赞就点“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