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的老朋友“费先生”
美国华人
第1687篇文章
很多在宾州匹茨堡市生活过的华人学生学者都会记得能讲一口标准中文的费大卫(David Fyock)先生,他对大陆留学生的慷慨热情令人难以忘怀。本文为张小彦美国生活经历系列故事第七篇。
正文共:3026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撰文:张小彦
很多在宾州匹茨堡市生活过的华人学生学者都会记得能讲一口标准中文的费大卫(David Fyock)先生。他的太太费彩霞(Kim Fyock)女士是台湾高山族一个部落族长的女儿。这对夫妇和我们一家有三十多年的友情。
费大卫先生的一生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一个农场主的儿子,家有几百英亩的农场。他体格健壮,酷爱体育,获匹茨堡大学体育奖学金进了学校橄榄球队,边打球边上学。他喜欢东方文化,上大学时学了中文。毕业后应聘到台北美国学校,先当体育教练,后升任校长。那段时间他对中文下了功夫,不但知道台湾的注音符号,还懂大陆的汉语拼音。他的中文发音非常标准,常使初次见面的华人惊叹不已。他在台湾认识了彩霞,后带着台湾太太回到美国。
他常与我谈起当年在台湾的生活,津津乐道。其中最让他自豪的是他曾经荣获台北吃饺子比赛冠军一事。为了准备决赛,他那天一早起来先爬山,消耗体力。回来时已经很饿,在比赛开始时他没有马上胡吃海塞,而是有节奏地吃一个饺子,停一下看着对手吃一个饺子,然后他再吃一个,等对手再吃。这样一直比到第58个饺子,当对方张着嘴咽不下去了时,他又夹起一个饺子说,如果你能吃下去,我马上再吃一个。结果对手认输了。费先生当上了“饺子大王”。
费先生对大陆留学生的慷慨热情令人难以忘怀。1980年代不少同学想学开车,又没钱上驾校。费先生主动用他自己的车免费教开车。有一次一位同学不慎把车碰坏,紧张得不行。费先生一边安慰这位同学一边与自己的保险公司交涉修车。但他没告诉这个学生保险公司赔偿后,车主也需要交一定的自付费(deductible),而且下一年的保险费也会因事故而增加。
还有一次,费太太半夜在家里接到一对中国学生夫妇打来的紧急电话。原来他们晚间行车在过十字路口时将一行人撞死。在异国他乡出这样大的事故两人急得不知所措。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求助于费先生。听到此事,费大卫二话没说,穿上衣服直奔出事现场并同时嘱咐他们要报警,如实向警察讲述事情的经过,然后一定要得到一份警方报告。到现场后,费先生帮助惊魂未定的年轻人处理了车祸并送他们回家。之后,他又协助与保险公司联系,到法庭作证,并指出警方报告中已鉴定了被撞人是酒醉后过马路时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的事故。最后法庭宣判这名学生无罪,由保险公司处理和赔偿。这件小事中让我看到了美国人主持公道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1980-2000年期间在匹茨堡地区学习过的中国学生和访问学者都知道或参加过费大卫农场举办的篝火晚会。晚会一般都是在暑假收获嫩玉米的季节举办的。费先生夫妇那时会专门在当地买刚从地里摘下的甜嫩玉米让同学们尝鲜。每次聚会都有几百人。由于当时大部分中国学生和学者没有汽车,匹茨堡大学就派专车从校园接送。从下午开始,有人在草地聊天,有的到池塘钓鱼,有人在旷野放风筝,还有人凑在一起打麻将和扑克牌。偌大的农场,笑语欢声,大家尽情享受美国的田园生活。
除了典型的美国室外烧烤食品如汉堡包、热狗、沙拉之外,费先生最得意的节目是煮嫩玉米。只见他支起一个大三脚架,吊起一个大纱布袋,里面装满嫩玉米,下面点燃篝火,放上一个装满水的大锅。等水烧开后,将大沙布袋放入锅中煮六分钟。接着就会听到费先生高声宣布,“六分钟到了,玉米熟了”。大家应声围过来,争先恐后地品尝甜嫩的玉米。
这时费先生会很认真地给我们示范美国人吃玉米的方法;趁玉米还热的时候,用黄油块在上面擦抹,化了的黄油渗到玉米粒缝间,然后撒上黑胡椒粉。“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玉米,大家开吃!”费先生自豪地说。晚餐后,大家围着篝火烤棉花糖,谈笑之间时有能人出来露一手,讲笑话,唱歌,表演乐器。有时费先生还会请来舞蹈老师,在农场大棚的木板地上教我们跳美国传统的集体舞。爱跳舞的同学们能把地板踏得咚咚震响,好不热闹。几十年后,这些场景仍如昨日,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1980年代在费先生农场的篝火晚会。
费先生为推动中美贸易于1986年成立了一家中国事务咨询公司,曾先后帮助多家美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他还与我联手在匹茨堡地区多次接待过中国商务代表团。1990-92年间,我们与当地的商学院合作为中国包装装潢公司举办了三期培训班。学员们有幸参加农场的篝火晚会,乘游船观赏匹城夜景,到公园野餐,参观尼亚加拉大瀑布,华盛顿和纽约。直到今日,当我在国内遇到当年的学员时,只要一提起费先生,每人都会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1990年包装装潢公司学员与费大卫夫妇在公园野餐。
费先生很幽默,他最爱讲的一句中文是“问题是有的,但问题不大”。他也是个忠实的共和党,常跟我开玩笑说“左派说共和党‘右(right)’,我们共和党就是‘right’(正确)”。
费先生一家对我们的孩子也影响很大。去费先生农场玩一直是他们向往的周末活动。我已记不清去过多少次了,但每次都是内容丰富。在池塘钓鱼,在后院打气枪,在地里开拖拉机兜风,放风筝。冬天下雪后,到他农场一望无际的雪地里越野滑雪。这些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美好记忆。
最使我难忘的是2010年深秋时二儿子凯文为做一个绿色能源的科学试验需要找到大量的绿藻(green algae)。我们来到费先生的池塘打捞了一桶。由于凯文没经验,放在桶里的绿藻时间一长出现坏死,拿到实验室时已经不能用了。这时已到寒冬腊月,我们又来求费先生帮忙。当时他家池塘已结冰,已经80岁的费先生竟然帮助我们一起破冰捞绿藻。费先生的大力支持使凯文成功地完成了绿色能源的科学试验。2011年4月他参加了卡耐基梅隆基金会主办的高中生科研成果展览,并获得了生物能源组的第二名。
2011年初,费先生出门时不慎摔伤造成骨折,送到医院急救后一直没能恢复,2月份去世。所有认识费先生的人都悲痛万分,有些曾在他家住过的中国朋友从海外赶来给他送葬。我的儿子凯文因要上学不能参加葬礼。他特意在前一天给费太太写了一封怀念费爷爷的信,让我代他在追悼会上宣读。没想到我念着他短信时竟然泣不成声,只好让费先生的女儿代读。凯文的信中这样讲到:
亲爱的Kim(费太太的英文名),
从我出生就认识了费爷爷。他的离去真使人难以接受。有一件事我坚信不移,那就是他是一个伟大的人而且他所做的一切好事一定会得到报答。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就不可能在科学竞赛中取胜、学会钓鱼和打枪。更重要的是,他还教了我做人的道理。他从没有坐在我身边给我上课,而是以身作则为我树立了榜样。他向我展示了什么是幸福和如何做一个对每个人都有爱心的好人,尽管每个人都有缺点。大卫的一生体现了真正的幸福和道德。我和我的全家都对他无限怀念。我很难理解他的离去,但我感到了他精神的永存。
张凯文,2011年2月15日。
费先生去世后,我们家与费太太仍常来常往。我们爱吃的韭菜就是从费太太的菜园移植过来的。每逢年节,只要我家有聚会都会邀请她来。她家有朋友来时,也会叫我们去做客。
费太太爱做诗。费先生走后她写过很多感人的诗表达思念之情。每年圣诞她总会随圣诞卡一起分享她的诗作。
从费先生和费太太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烙印和影响,也学到了美国文化中的率直、开朗、热情、真诚、友善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他们两人真称得起是中西合璧。
撰文:张小彦
编辑:Jing
本文由作者授权原创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
推荐阅读
本文由作者投稿,内容不一定代表“美国华人”微信公众号立场。
━━━━━━━━━━━━━━━━━━━━
公众号小助手微信号 | CAeditor
广告、转载、投稿、读者讨论群
马上加入《美华读者俱乐部》Telegram群
https://t.me/MeiHuaClub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访问)
━━━━━━━━━━━━━━━━━━━━
美国华人
客观、理性、包容
微信公众号:ChineseAmericans
微博:@华传媒
网站:ChineseAmerican.org
投稿/转载:editor@ChineseAmerican.org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Read more
进入张小彦专栏
点赞就点“在看”(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