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一个愈加分裂的世界中,艺术能为弥合社会裂痕做些什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间剧场 Author 中间剧场
假使我们能在剧场中看到各种各样议题的呈现,但还有一类特殊的群体,由于身体的缘故,长期被排斥在剧场之外,不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观众区内。这个“特殊”的群体便是身体残障人士,与“普通人”能自由选择各种价值议题作为自己的政治身份不同,身体就是他们不可更换的身份。
在剧场中看见这些以身体本身呈现的身份,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看见各种以价值议题呈现的政治身份。身体作为我们最后的底线,在剧场的空间内看见不同但真实的身体,这同样是文化多样性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不论是作为底线的剧场无障碍设施,还是进而将残障人士的“身体”搬上舞台,剧场都将因扩展自己的包容性和接纳度,更加符合城市公共客厅的定位。
©toldbyanidiot.org
近年来,英国剧场一直致力于包容性艺术的推广,在剧场中呈现残障人士“特殊”的身体是“包容性”在艺术领域最重要的体现之一。而剧场中践行开放性和无障碍的许诺,也一直是British Council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无障碍艺术理念的工作重点。近年来,British Council主导了多个包容性艺术项目在中国的落地,积极将“开放性”和“无障碍”的概念融入中国剧场的生态之中。而中间剧场因观念上的契合和对相似议题的关注,在节目策划思路上,成为“包容性艺术在中国”积极参与的一环。
去年,由中间剧场和British Council合作,将三部聚焦残障人士身体的“无障碍戏剧”搬上了中间剧场的舞台。《光》是一部由英国AD剧团带来的反乌托邦题材的黑光肢体剧,在剧组里,有一位听力全失的聋人演员。在排练的全程,剧组的其他人员都需要通过手语跟他进行沟通和交流。
对于普通演员来说,因为一位身体“特殊”演员的存在,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手语,也许是一项“额外”的负担。但对于《光》的演员来说,手语不仅仅是在排练时进行沟通的手段,同时也是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手段。因为在《光》这部戏剧里,为了达到光亮和黑暗相互交错的最佳效果,舞台上的全部台词是用演员的手语来表现的。将“特殊”身体主动容纳进戏剧的表演,进而因地制宜地选择呈现的形式,这也正是《光》这部“无障碍戏剧”成功呈现的原因之所在。
而AD剧团最新的作品《沉默极墙/Extraordinary Wall o̶f̶ ̶S̶i̶l̶e̶n̶c̶e̶》更是直接聚焦了“聋”这个主题,剧中的三个“聋人”通过质疑周遭的世界,渐渐揭开了社会对聋人歧视和压迫的历史。《沉默极墙》同样有剧团标志性的肢体表演,不同的是,这部戏剧也是一部双语戏剧,英语和手语的同时使用使得“无障碍”走向了更为平等的方向。
在《光》参加的中间剧场“科技艺术节”中,还有一部来自英国乔利·维安剧团 (Turtle Key Arts) 的肢体剧《失衡》。尽管两位演员都是“正常”人,但作为长时间的肢体剧——“身体”演员,他们长期关注各种身体残障人士。剧团曾为痴呆症患者、阅读障碍人群、自闭症人群制作了多部话剧作品。此外,他们还为各种不同的社群创建了定制工作坊,成为多样化工作坊的领先实践者,在与难民、残障人士和脱瘾者等非主流人群的合作中取得了卓越成效。
在“科技艺术节”中,除了带来《失衡》的表演,乔利·维安剧团 (Turtle Key Arts) 还带来了相应的肢体工作坊。这次工作坊结合了杂技技巧和运动舞蹈,旨在开拓参与者肢体的表达潜能。特别富有挑战性的是,这次工作坊还开放向身体残障人士。与“普通”人相比,身体残障人士在肢体的理解与表现上自然有些差异,这首先就源于他们的表达高度依赖身体这个最基本的出口。进而,在与身体残障人士共同参与工作坊的过程中,“普通”人也能获得肢体表现上的新的启发。
除了这两部“科技艺术节”上的作品,中间剧场的舞台上还进行了一场专门面向残障人士的表演工作坊。英国艺术团体”痴人妄语”(Told by an Idiot)曾在2018年和巴比肯艺术中心开展合作,举办了《狮子人人都能演》的表演工作坊。通过让残障人士和普通演员一同参与和创作舞台作品,这个项目意在挑战英国剧场中多样性匮乏的问题。去年10月,“狮子”来到中间剧场,达成了一次普通人和残障人士一对一通力合作的表演。
在工作坊的成果展示上,由7名残障人士和7名非残障人士组成的14只“狮子”一一亮相,以肢体的即兴舞蹈开场,到演员观众巧妙互动的游戏,最后以令人捧腹的幽默面具演出收尾……这一切都更像是一场所有人欢聚一堂的热烈盛宴。台下坐着前来观摩的来自残障机构的工作人员也由衷地感慨,在这样的参与形式和内容下“大家根本就没有分别。”这也正是中间剧场和British Council所努力推广的理念,通过让剧场空间更具开放和包容性,来让不同的人群看见彼此的“不同”,进而在不同之间,看见属于人类共有的“相同”。
而在接纳身体残障人士进入剧场方面,中间剧场也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准备工作。为了帮助身体残障人士的观众能接近“无损”地观看剧场作品,中间剧场在《狮子人人都能演》进行期间,进行了两个“无障碍观演”案例的视频分享会。来自苏格兰的聋人戏剧制作人Bea Webster从字幕、手语翻译、座位、宣传等角度向我们介绍了“无障碍剧院”的运营经验。在她看来,“去和残障人士交流、去当地的残障人士社区、残障人士团体,或者和为残障人士工作的组织交流,看一看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这是运营一家“无障碍剧院”的核心。来自法国的Carl de Poncins则为“无障碍剧院”提出了硬件解决方案——Panthea智能眼镜。它不仅能为不同国家的观众提供客制化的多语言字幕,还能为视觉障碍人士提供特制的声音字幕。此外,对于剧场的工作人员来说,第一次跟身体残障人士接触,学习手语,考虑他们的身体对剧场环境的特殊需求,这些都是中间剧场在这几次活动中学到的通向“无障碍剧院”的宝贵经验。
而对于“包容性艺术”这项大家共同致力于的事业来说,此次尝试对打破隔离、让不同的人群彼此相互看见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剧场便是这种让“特殊”人群现身并被“普通”人更好看见的场所。
由于疫情的阻隔,国际交流被迫中断,许多原计划展开的项目不得不无限延后。但无论通过实体的剧场空间,还是线上的观看渠道,我们都期待在今后,有更多的“无障碍戏剧”能在剧场的舞台上再次被多样的现场观众所看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