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人口70万的小城是如何成为“全球第一人居城市”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TOP产业办公研究院
一夜之间,中国各大城市就开始了一轮抢人大战,卯足了劲儿在用政策与补贴争夺高端人才,然后意淫北京与上海被逼到墙角瑟瑟发抖。
不过,这有点像商品打折促销,一个店家搞搞降价活动短期是可以吸引一些新客户,但如果产品质量并不好,客户会很快流失,如果太实惠,客户在兜里有钱后,很可能会换更高端的品牌;话说,万一质量不咋滴,打折力度又太大了点,恐怕真的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城市就像产品一样,想要吸引到想要的客户,真正要练的还是内功。
今天不说国内的城市,咱说一个北欧城市——哥本哈根。
在2009年,哥本哈根市议会公布了一项战略:
“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人居城市”
“the best city for people in the world.”
做为丹麦首都,哥本哈根2017年的人口,满打满算也不过70万(67.6万)。
Hello,我们中国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超过了100个,预计到2025年,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221个!100万还不到,放在我们这儿,三线城市都在中下了吧。
(没有摩天大楼的哥本哈根)
但是,这个“三线城市”的确不简单:
2014年,神一样的《MONOCLE》杂志评选“全球宜居城市Top25”,哥本哈根得第一。
2016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出炉,丹麦成为年度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GCI)出炉,丹麦列全球第6位。
这不仅仅是“美人鱼”的童话国度,它更是一个在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领域走在世界最前端的”绿色王国“,同时还是在IT、生物医药等科技领域里享誉全球的“创新之国”。
现在的哥本哈根依然为“世界上最好的人居城市”在努力,只不过,它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人口限制,哥本哈根很早就把目光投向了国际世界。所以,这个过程是“开源”的,它要成为全球城市的创新实验室。
1
智慧城市
美国EasyPark公布了全球2017 Smart City Index,第一名是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是一个智慧城市的先行者。不得不提的是Copenhagen Solutions Lab(哥本哈根解决方案实验室),它是哥哈打造智慧城市的项目孵化器,与政府跨部门工作,与地方及国际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合作,创建和测试新的想法、技术和方案去解决城市生活中的真正挑战,从而创造新的,有益于未来城市规划和建筑环境的发展模式。
01
数据平台(Data Platforms)
哥本哈根开放数据(Copenhagen Open Data)是整座城市的门户数据。自由和开放使用依然是它最基本的原则。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有关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等数据。比如:人们会去哪里,有多少人聚集,他们坐在长凳上有多长时间,城市里有多少咖啡厅等等。
You can't manage what you can't measure,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有了这些数据信息,政客们、城市设计师们、公司经营者们、店家们就有可能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当前的可用开放数据集都可以在data.kk.dk和opendata.dk查到。当然,这个数据平台也不断致力于扩大城市开放数据和数据集。
值得借鉴的是,他们鼓励所有市民参与这个过程,所有关于数据的想法或者需求,该平台都会尽力提供帮助。此外它还长期寻找好的数据案例,如果有基于公开数据的好项目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共享。
02
城市数据交换(City Data Exchange)
城市数据交换希望实现一种可能:让各种用户,包括市民,公共机构和企业之间购买,销售和分享范围广泛的数据类型。
为此日立咨询(Hitachi Consulting)帮哥本哈根建设了一个创新平台。这个项目将有助于哥本哈根实现2025年成为第一个碳中和城市的目标。它还将帮助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给城市带来新的商机。
这个创新平台由哥哈政府,CLEAN(一个丹麦清洁技术集群),以及首都地区和其他合作伙伴组成的财团共同支持。目的是通过开发一个全城范围的市场,让各类用户购买和销售数据,进一步超越现有的开放数据平台。
这个市场被称为城市数据交换。它是第一个可以同时传送和集成公共私有数据的平台。这样使那些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大学和公共部门通过合并更为多样化的信息来源让实现合作成为可能。从而更好的应对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中提高公民生活质量的复杂问题。
03
城市互联网平台(IoT Platform for Cities)
哥本哈根、安特卫普和赫尔辛基联合推出了一个创新计划,即共同打造新一代互联网平台的城市。
04
街头实验室(StreetLab)
继‘连通哥本哈根项目’(Copenhagen Connecting Project)赢得2014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后,哥本哈根街头实验室测试区域真实空间的智能城市解决方案将展示智慧城市和互联网的最新技术,演示这些技术对于公民,决策者和公司的应用潜力,并为扩展最终合格方案到更广泛的城市空间提供证明,为丹麦和世界其他城市提供新的思路。
街头实验室放置于最拥挤的市中心街道(安徒生大道),它是公私部门合作的成果,通过这样跨部门的方法来创造一个连贯综合的设置。
由于城市各个部门的参与,使得专业人士能够有平台提供他们的专业知识,选择和评估整个方案并且进行测试。该实验室通过选择用例和网络基础设施于2016年进行开发,计划2018年开放测试新方案。
这个项目第一阶段已选定的测试用例有:智能停车、废物管理、空气质量、噪声监测、水资源管理、流动监测、针对游客的城市无线网络、数据卸载等。
05
“下桥”UNDERBROEN
UNDERBROEN是丹麦语,意为“下桥”,它是探索城市生产的地方,也是创新者和干扰者的聚会场所。这是一个与数字产品技术的研讨会,一个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社区。
那么它都做些什么?首先,通过开放式创新过程,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学习并获得制造商的创新举措;它还是一个教数字生产技术、设计思维和原型的平台;能连接那些需要制造商提供帮助(技能)的人群,创业公司和小型企业;也可以进行知识共享或讨论数字化生产中更为广泛的影响。
2
海绵城市
说到2011 年与2014年,哥本哈根人民还记忆犹新,他们遭受过两次特大洪涝灾害。拿2011年的那次来说,整座城市积水达 1 米以上,着实变成了一座水城,5 万户家庭的供暖被切断一周,财产损失超过 10 亿美金。
于是,工程师与设计师等等走到一起,他们在做的正是重塑街道、广场和公园,比如“哥本哈根暴雨应对准则”项目(The Copenhagen Cloudburst Formula)—— 通过增加城市绿地和改变地面坡度,使正常天气状况下的城市绿地在特大暴雨中能巧妙地转化为蓄水区,在保证路面正常通行的同时,能通过数量更少、直径更小的地下管道更高效地排出积水。
“绿色街道”方案:项目组通过设置两边高、中间低的带高差路面,并加上两条绿化带,划出“安全区”与“洪水区”,在洪水来袭时,绿化带和行车道就会变成蓄水区,两边的人行道仍能正常通行。
对于安装了两条排水管道的传统路面,项目组推出了“ V 形城市运河”的改造方案,改变了原先蓄水能力极弱的坡度设置,使之前原先暴雨时极易被淹的人行通道能不受影响。
还有更多的措施,这里不一一赘述,如果感兴趣,可以访问项目网站:https://www.asla.org/2016awards/171784.html 。
根据 丹麦咨询公司 的计算,实行蓝绿方案并配备小型传统排水管道的方法,相比完全依赖地下管道建设共能节约 2 亿美金。并且,这对气候有好处,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有好处,因为空气变得更加新鲜,为居民增加了娱乐和玩耍的空间。
3
公民城市
其实一直以来,哥本哈根都是实验室。
每次城市发生了变化,人们都会有所反馈。公民们过数字媒介获得信息并且发声,碰上好的变化,他们会说:“嘿,这很好,我们想要更多。”,碰上坏的变化,他们会参与给出修正意见。
在这样的机制下,几乎所有的四车道街道都变成了现在的两车道+一个中央分隔线,用来分隔交通、街道树木、自行车道和人行道。
并且,在这样的机制下,整个城市才真正有可能变成“实验室”。连隔壁邻居瑞典也要过来开个Space 10.
在《为人民的城市》中,波哥大市长Enrique Peñalosa说:城市里80%的人没有车,而只有20%的人有。但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城市投资都是为了那20%的人。所以,如果波哥大的经济状况想要有所改善,那就是让这80%的城市变得更加流动,这样他们可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于是,Enrique Peñalosa领导波哥大创造了自行车系统和公交捷运系统。
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策略:怎么样投入才会给未来整个城市带来最好的经济利益?而那些已经抢到人的中国城市们,如何将抢到手的人才留住,看来也是各城应该考虑的问题!
推荐阅读:
☞论文征集 | “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征集正式开始
☞正式启动 | 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预通知
来源:TOP产业办公研究院
©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与交流,如有侵权请留言后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