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共享街道思想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人行道不知起自何方,伸向何处,也不见有漫步的人。快车道抽取了城市的精华,大大的损失了城市的元气。这不是城市的改建,而是对城市的洗劫”。
——简·雅各布斯
这是美国建筑师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对现代街道空间更新后存在的问题和诟病进行的批判,不得不说,简·雅各布斯这个老太太是十分睿智的,一语道破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现代城市街道更新中存在的弊端。
街道是城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认为是城市中的“毛细血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大部分城市街道具备较高的城市化水平,但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长给城市街道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城市街道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城市文脉缺失等问题随之而来,那怎么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这个问题呢,我想共享街道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一缕曙光。
那什么是共享街道呢? 共享街道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呢?
根据索斯沃斯和约瑟夫所著《街道与城镇的形成》一书,共享街道的理念最早是由一位英国专家在1963年提出的,之后由德国和荷兰的专家学者所发展,并在1970年代以后在欧洲、以色列和日本迅速推广。
“共享街道”系统的核心概念在于“构建一个统一体,强调共同体和居住使用者,重点面向社区和居民的整合”。
“共享街道”的理念是让我们在街道空间中行人和车辆的平衡和互助,让街道空间成为包容性的城市公共场所,即可以让机动车顺利通行,又可以让行人安全的在街道上进行活动。行人、玩耍的孩子、骑自行车的人、停靠在一边和行进中的汽车,共同分享着街道空间,虽然这些用途看起来似乎彼此冲突。较之普通的街道规划,‘共享街道’所提供的环境对于行人来说是更为安全的。”
“共享街道”在实际的设计中把驾车者置于一种次要的位置。通过重新设计街道的物理表面,将人们的步行系统和交通纳入一个完全一体化的系统中。伴随着交通的彻底整合,“共享街道”完成了对行人所处环境的“解放”,很好的体现了人、车共行,魅力空间共享。
共享街道的思想让我们在人行和车行之间找到平衡和折衷,让街道空间成为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用地,既享受车行的便利,又可以在其中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共享街道创立了一种生活氛围,使街道成为一个混合用途的公共领域,人成为了街道上的主角。街道用途不仅仅是交通,它们更适宜行人互动交往,人们选择在此停留小憩并参与社交活动。它们同时也支持儿童游玩嬉戏,为儿童提供了一片安全的,以居家为本的领地。
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多个非正式的商业型或居住型共享街道,如新西兰奥克兰的福特街(Ford Street)和英国伦敦的梵高步道(Van Gogh Walkl)等。这些街道通过移除分配给步行、自行车和机动化车辆的专用空间,形成一个共享使用的街道,所有使用者们更加谨慎并尊重彼此。
▲ 图1 商业型共享街道设计对比/新西兰福特街改造前后对比
共享街道主要举措包括,移除隔离步行与机动车的空间设施,将活动空间拓展至建筑前区,步行者拥有全部路权,设计独特的无障碍路线,尽可能的移除停车位,严格限制车辆临时停靠等。此外,商业型共享街道可与步行街共同构成公共空间活力网络。
▲图2 奥克兰共享街道网络及道路空间分配改造前后对比
熨斗广场Flatiron Plaza改造项目
纽约第一个真正的共享街道是曼哈顿下城的熨斗广场Flatiron Plaza改造项目,熨斗广场位于百老汇大街23街与24街之间,作为纽约市打造世界级街道的标志项目,熨斗广场诞生于2008年的街道设计改造,并连续入选纽约街道设计手册扉页(2009第一版、2013第二版和2015修订版)。纽约交通部于2016年无车日活动将其作为共享街道试点,并于2017年初正式实施,以进一步强化公共空间的场所活动及其内部的步行者安全。
通过改造我们发现,共享街道取消或者削弱行人系统与行车系统的区分,让行人与车辆共用同一个街道系统,共同成为街道的主人。这样做,表面上看,是把行人置于一个危险的境地,而实际上,由于即使在行车道上也是行人往来不绝,再加上通过障碍物和方向变换等的细节设计,使得汽车完全没有加速行驶的可能,不得不放慢速度。在这样的共享街道中,交通事故会减少20%,而严重交通事故则减少50%。
THE END
“共享街道”的规划思想在城市建设中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缓和居民与机动车之间的矛盾,提升城市街道空间活力与魅力,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和安全的共享街道空间环境。并且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街道环境和空间场所,使居民能够安全的穿梭在街道空间中,增加幸福指数和生活品味。
推荐阅读:
来源:新新城市设计
©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与交流,如有侵权请留言后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