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州市老旧小区的老年友好化设计研究

都市世界 2022-04-26

  导  读  


中国不可避免的严重老龄化已成为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研究发现当前国内的人居环境并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并且缺乏从大到小、多层级的老年人日常居住环境的系统化研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老龄化相关理论、国外适老化案例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适合若干具有国际视野的老龄化社区营造要点。利用此框架去检测苏州市老旧小区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既有社区进行有机更新,更好地建设老年友好的全龄社区。

作者|訾典,陈冰,杨楠(利物浦大学 地理与规划系;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利物浦大学 建筑系)

论文来源|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


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2018论文”下载2018年规划大会论文集电子版!

01

简 介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建设老年友好社区正愈发受到关注。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新的基本国情,政府正着力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全面挑战;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老旧小区与城市整体发展过程逐渐不相适应。在此基础上,既能造福居住在老旧小区中的城市老人、又能促进城市更均衡的发展的老年友好性设计策略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旨在探索如何通过改造更新既有人居环境,来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原居安老的目标。研究选取苏州市某老旧社区,以社区中的老年居民为目标人群,研究老年友好社区在社区、组团、建筑、室内各层级上的营造要点。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


首先通过文献简述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和成因、老龄化的解决对策,继而分析老年友好社区案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适合若干具有国际视野的老龄化社区营造要点,并利用此框架实证研究检测苏州市老旧小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既有社区进行有机更新。


图1 人口转变的总体模型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1]

02

研究背景

老龄化是一个人口统计学概念。国际上,通常把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 岁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①。


首先,受世界人口转变趋势影响,大多数国家人口正在变老(图2)。随着医疗水平进步,高生- 低死模式(Stage 2/3),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人口快速膨胀(Stage 2);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比例增加,进而步入老龄化社会。


图2 世界人口预期寿命的纵向对比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1]


其次,人均预期寿命的过快提高是导致中国严重老龄化的因素。从人均预期寿命40 岁提升到70 岁,中国用五十年走完了欧洲国家一百年走完的路(图2),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已经和许多发达国家比肩。


实施了三十多年(1981-2013)的强制“一胎化”政策是中国人口出生率快速回落的成因之一。图3 可见,近几十年中国的青少年人口和占总人口中的比例出现断崖式的减少。但是,从未实行计划生育的日本(1.4)保持着和中国(1.6)类似的低水平总和生育率。


可见,经济高速增长也是导致中国生育率降低的原因之一[3]。所以,经济发展和“一胎化”政策二者均是造成中国出生率低迷和人口老龄化的诱因。


图3 2010 年中国人口金字塔

资料来源:CIA World Factbook[2]

03

老龄化对策


3.1. 政策,计划,方案

中国也曾尝试仿照部分发达国家政策来解决老龄化难题。


首先,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难以像发达国家那样吸收大量年轻移民而获益。


其次,中国已上调劳动人口的退休年龄,期望能部分缓解国民养老金的困居。


另外,促生育的“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人口结构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因此,出台促生育政策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延迟劳动人口的退休年龄不能挽救中国的严重老龄化[3]。


中国国务院于2013 年发布的《关于加快老年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 年前,建立覆盖的全国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老年服务产业。


在此基础上,各地推出了 “9073”方案,即居家养老占到全部老年人口的90%,而社区和机构养老的比例分别占7%和3%。国家寄希望于通过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的养老产业,来托起政府全权负责的养老事业。利用现有资源和设施,建成代际融合的全龄环境,将老年宜居环境作为养老“标配”。


一方面,传统家庭养老在经济和家庭人口结构上不可持续;另一方面,由于供给不足、资源配置不均,完全社会化养老在我国不切实际;现代养老社区可以利用现有环境进行改造,投入花费少、见效快、满意度高,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可实现性。


因此,有限的经济条件和传统孝道观念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应提倡原居安老为主的多元化养老理念。




3.2. 现代老龄社区的理论基础

一方面,老年人对晚年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有着强烈的愿望。美国、西班牙、加拿大、中国的绝大多数老年受访者均希望在家中安度晚年[4][5][6][7][8]。


另一方面,调查发现,因为周围环境不会使之产生社区归属感和包容感,一些老年人即不喜欢自己的邻居,也不太关心公共安全。发达国家的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而自动降低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丧失了对周边居住环境的敏感度,转而增加了对财产维护的担忧[9]。



3.3. 老龄化解决方案


原居安老(Aging in Place)


原居安老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由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居家”应理解成基于社区的养老床位[10]。而从“集中”到“分散”的过程中,可以将原先集中的养老资源分散到个性化社区和家庭中,以实现更好的服务、更大的覆盖范围、更低的维护成本。


许多老人在退休前已有住处,不需要漫长的排队等候即可在家中得到持续养老服务、且不必与亲人、熟悉的环境分离。因此,而让老人尽可能久地在留在现居地是实现原居安老的关键。




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

当前,全球老龄化理论目标从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发展到积极老龄化,关注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三方面,更好地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是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长期奋斗目标。其中包括:


1) 充分的社会参与;


2) 提高生命质量,强调老年人追求最高标准的生理和精神健康享受权利;


3) 重视老年人口的生产力;


4) 采取积极行动改变老年男性和女性的工作机会和生活质量,并确保有可持续发展的老年支助系统;


5) 将老龄化问题纳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议程中,结合到消除贫穷和争取使所有发展中国家充分参与全球经济的战略中;


6) 各国政府应为社会基础服务承担主要责任,并在老龄化问题中发挥领导作用[11]。


老年友好社区(Age Friendly Community)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加拿大经验总结的老年友好社区包括户外空间建筑交通住房社会参与尊重包容公共参与和就业交流与信息社区支持与服务八个方面[12]。


针对当地问题作出的老年友好改进措施,总结如下:


1) 公共交通方面

a. 巴士和出租车司机的专业培训;

b. 改善无障碍巴士的数量并提高其调度的灵活性;

c. 创造更多的停车位,特别是残疾人停车位;

d. 为照顾亲属的人申请与医疗保健相关的停车费用;

e. 冬季人行道维修的改善;

f. 延长人行横道的信号时间,并增加信号灯的声音;


2) 公共建筑中增加长椅和公共洗手间,特别是在购物中心;


3) 住房成本、税收、老年人访问 城市信息的方式

a. 在各级创建更多的老年人住房;

b. 为老年人创建中央信息服务;

c. 由联邦、省、市政府印刷相关信息,包含年度所得税等特定重要信息[12]。


04

老年友好社区案例




4.1. 案例的选择


图4 现有人居环境中的老年友好障碍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社区养老起初为解决福利院老年人与社会分隔所产生的弊端,现已成为许多“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多元化全民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英国和日本养老体系尤其重视家庭在养老中的作用[13]。


日本政府重视代际抚养和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并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子女返回原生家庭和父母共同居住;英国政府推广和落实全龄住宅,力图使所有住宅全面适老化。因此本文选择英国和日本的养老住宅作为研究案例。



4.2. 日本案例—— 两代居 (Two-generation Dwelling)

诞生于二战后的日本,两代居指的是一种通过迭代居住从而适合人终生生活的空间。由于生命周期的普遍延长, 老少两代家庭相互独立相处的关系可持续17 至20 年,并出现周期性重复哺育与反哺。两代居是建筑师从户型设计角度对原居安老具体实施方案的一次有益尝试[14]。


图5 两代局案例平面图

资料来源:张灵梅


一套一户”向“一套两户”转变,最大化尊重个人与代际之间不同的生活方式,充分考虑生命周期中人们的行为变化与需求,重视个体空间的设计,平等对待两代居家庭每个人成员,改变原有套型设计中明确主次之分的原则,使每间房间都能适应一定功能的变化,实现人与家的对应,同时满足现代生活的多样性需求,实现传统大家庭的重构。


还能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居住与空间矛盾的能力,在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方面意义深远。


1) 双入口设计。分与合的设计让各自独立又避免频繁互相穿越的尴尬;


2) 双主卧设计。按双核心家庭结构相配套的匹配设计,或不再区分主次卧室;


3) 老人房间宜朝阳布置,不宜过大;


4) 两套卫浴。以防止穿越卧室使用厕所的情形;


5) 两套餐厨空间。老人人口少,膳食较简单,其厨房面积可小一些;


6) 增加一个不超过8 ㎡的 “半间房”。可改造为保姆房、幼儿房、书房、衣帽间等,以应对不同居住类型的需求变化,增加空间利用率[14]。



4.3. 英国案例—— 终生社区, 终生住宅(Lifetime Neighbourhood, Lifetime Homes)


英国的终生社区是一项备受认可的国家战略。对应的终生住宅则是项建筑单体标准,旨在初步设计中为住户的晚年生活预留改造潜力,避免反复施工造成的浪费。英国政府已决定2011 年以后的新建住宅都要按终生住宅标准建造[15]。


1) 停车场设计。有至少3.3m 宽的停车位供轮椅通行;

2) 房屋和停车场间的可通行性。为最大范围人群提高方便,尤其是缺乏行动能力、带孩子或购物的人;

3) 入口可通行。要有无障碍缓坡供最大范围人群使用;

4) 入口有良好照明和较低的门槛;

5) 公摊楼梯与电梯。让尽可能多的人能通行入口层以上;

6) 室内走廊与过厅方便移动和穿越;

7) 交通空间尽可能多的容纳不同人,包括轮椅使用者;

8) 入口层的起居室给不便使用楼梯的访客;

9) 潜在的入口层的床位摆放处,供临时使用;

10) 入口层的厕所和淋浴排水,给临时访客使用;

11) 厕所和浴室墙面,为将来安装扶手预留;

12) 楼梯和潜在的跨层电梯;

13) 潜在的起重机和卧室/ 浴室距离,以协助独立居住;

14) 无障碍卫生间,为未来预留改装设计;

15) 窗户把手高度,座位高度处的风景和至少每个房间有一扇通风窗;

16) 紧急呼叫服务控制的位置[16]。


图6 达尔文庭院外观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图7 达尔文庭院首层平面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英国政府推行“住房- 健康- 服务”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达尔文庭院正是一个典型代表[15]。新的建筑单体很好的融入了社区,对于提高老年人独立生活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效果显著,有着以点带面的效果。


底层设有社区服务办公室、咖啡吧、活动室和小型公共游泳池等开放的设施,不仅能够服务自身的住户,更能为周边老年住户带来切实的便利和收益。


因此,这个自带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功能的养老住宅基本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要,契合原居安老的概念。


05

老年友好社区营造要点


5.1. 研究方法



人的行为与心理需要、人居环境三者紧密相连。


人塑造了环境,塑造的环境又反过来影响、规范、限制着人类的选择和判断[17]。因此,不仅要满足老人生理需要,还需要将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应用到人居环境的研究上,关注老年住户对建筑环境产生的心理需要。



5.2. 社区级别

社会和老年人的自身观念问题,加上老年产业利润不足,导致当前社区配套设施建设重幼轻老、老年产业发展不起来[18] [19]。老幼共建的双托园,可以帮助老年活动设施的发展,也可以解决老人的精神需求[20] [21]。而社区儿童活动空间的适老,则可以推进代际融合。


而在研究公共健康服务的家庭投送过程中发现以下规律[22]:


1) 服务投递效率与财政投入密切相关;

2) 而相应的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需要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社会化主体也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3) 线上和线下沟通平台缺乏系统化,需要基于老年人生命周期特点搭建;

4) 社会化主体介入程度和方式有限,需要政府出面大力支持;

5) 积极发展养老市场,并且需要有清晰合理的定价机制;

6) 社区养老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5.3. 组团级别



除了楼层过高(36%)恶劣天气(61%)的客观条件限制,活动场地不足不安全缺少老人休息如厕场所,是带孩子的老人不愿在户外停留的影响因素[23]。


为此,组团级别的适老化措施应包括:


1) 社区严格进行人车分流

a. 解决社区内车行影响行人安全的问题;

b. 解决地面停车过多、占领活动区域的问题;

c. 创造可供轮椅通行的残疾人停车位,至少有3.3m 宽以便轮椅通行;


2) 组团间户外环境加强物业管理[24] [25]

a. 景观设计上注重适老化和无障碍,不要使用汀步[23];

b. 保证公摊区域的公共照明[23];

c. 增加无障碍设施,防止老年人因为被困在家中[18];

d. 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老幼共建,方便带孩子的老人二者共同使用;

e. 在活动场地附件设立公共卫生间、长椅和休息场地;



5.4. 建筑级别

1) 无障碍设计

a. 房屋和停车场间的可通行性。要有无障碍缓坡供最大范围人群使用;

b. 入口有良好照明和较低的门槛;

c. 公摊楼梯与电梯。让尽可能多的人能通行入口层以上;

d. 室内走廊与过厅方便移动和穿越;

e. 交通空间尽可能多的容纳不同人,包括轮椅使用者;


2) 设计中加强户型改装潜力

a. 入口层的起居室给不便使用楼梯的访客;

b. 潜在的入口层的床位摆放处,供临时使用;

c. 入口层的厕所和淋浴排水,给临时访客使用

d. 增加一个不超过8 ㎡的小型多功能房,以应对不同居住类型的需求变化。



5.5. 室内级别

卫生间



1) 出于安全、实用的考虑,卫生间应该是老年家庭住宅改造中需要首先翻新的区域。卫生间更新带来的使用有效性,也能大大提高老人的自主性,减轻生活负担,适合各种类型的老人[25];


2) 在墙壁和马桶两侧安装扶手在中国和日本的研究实践中都受到很高的认可,证明收益较高,应该在翻新推荐表中列在首位;


3) 卫生间的门会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一方面可以遵循中国学者建议,检查卫生间门,改造成平开门或外开门,并保证门上玻璃的通透性和私密性[26];另一方面,可以向日本经验学习,考虑拆除门改用门帘,既保证私密性有保证了安全性和紧急情况下的通过即时性[27];


4) 在浴室设计时最大程度遵循干湿分离的原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像日式卫生间一样将洗浴、如厕、洗漱分离成三个空间;也可以将进深较大的卫生间用浴帘等分成干区和湿区前后两个空间;切忌流线混乱,干区和湿区重复通过;


5) 使用淋浴好于浴缸。增加淋浴座椅,变站立淋浴为坐式淋浴;或改造浴缸成可稳固放置小坐凳,增加浴凳、入浴踏板、入浴座台、扶手等设施辅助老人入浴和出浴;


6) 将浴缸、洗脸池、坐便器调整成适应老人的高度和尺寸。蹲便改坐便,并考虑增加坐便器扶手;降低浴缸的高差;扩大洗脸池的大小以容纳塑料盆或其它额外使用功能;


7) 增加卫生间照明的照度;调整墙与地面的颜色,使之色差更强烈。



卧室



1) 选择朝南的卧室给老年人使用,采光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比不应小于1:6[28],尽量保证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且有良好风景;


2) 卧室面积不低于10 ㎡。不应设置在地下、半地下,不应与电梯井道、有噪声振动的设备机房等贴邻布置[28];


3) 随着老年人运动能力的减弱,卧室是老人日均停留时间最久的区域[29]。应增加容纳其他功能的复合空间,如会客区、影音娱乐等,使老年卧室公共化;


4) 居住用房内宜留有不少于1.5 ㎡的轮椅回转空间,并应留有护理、急救操作空间;


5) 对卧室地面的要求和卫生间类似。不设门槛、消除地面高差、使用防滑材料,颜色以深色、暖色调为主,且与墙面对比强烈;


6) 柜子高度不应超过1.60m[28],为方便取用,柜子深度不应超过60cm;


7)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循环流线的室内布局。在卧室开第二个门洞以与起居室并联,方便老人在室内进行轻微有氧运动。


厨房



1) 理想的适老化厨房布局依次是:L 型>U 型>岛型>II 型>I 型;


a)L 型和U 型更有利于形成连续台面[30] [31],有利于老年人持较重器皿沿台面推移,比较省力和安全[32];


b) 岛型厨房占用面积16.5 ㎡以上,要求厨房空间较为宽阔,适合空间足够大的房屋[33];


c) 双列形/“II”布局要求厨房必须有足够的面宽(2.4m)才能满足老年人使用轮椅的要求;d)“I”型布局空间利用效率低,老年人横向移动不便,因而不适合老年人使用[34]。


2) 厨房强调效率的空间,应紧凑合理,既保证充足的操作空间,又不留安全隐患,还能提供与人共同操作的空间;


3) 操作台下部建议留空,为轮椅老人预留[34]。也可根据需求将水槽或操作台前的操作姿势设计为坐姿操作,并注意留足坐姿操作所需的空间范围[33];


4) 操作设备用的最多的是冰箱、水槽、案板和灶台,而毛巾、垃圾桶、饭桌、餐具、卫生用具等使用的次数较少;使用时长:灶台、水槽和操作台的持续性最长;高频使用流线:厨柜到冰箱> 水槽到案板>案板到灶台。

06

苏州老旧小区案例


6.1. 老旧小区背景

作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苏州老龄化程度较深,有20% 以上的户籍人口为60 岁以上老年人,仅次于毗邻的上海(约为30%);但多为60 岁左右的低龄老年人,总体上自理程度较高。


古城区内的社区多为1980 至1990 年代建造的老新村,建筑为没有电梯的标准化多层住宅(主要是6 层)。


近十几年来,伴随着城市规模的迅猛扩展和中青年人口向郊区新型社区的迁移,老年人口的居所和老旧小区在统计上高度重合。


2018 年3 月苏州市的一次问卷调查中,35.4% 的中老年居住在姑苏区,远高于第二名的相城区(26%)和第三名的工业园区(14%)老年人口的比例。2012 年,苏州市将古城三区合并,撤销沧浪、平江、金阊三个区,设立姑苏区。此举从客观上简化了行政区划中城市街区间的壁垒,为城市更新在政策上做好了准备。



6.2. 苏州CH 社区简介

CH 社区位于苏州姑苏区金阊街道,是一个1980年代建造的老新村,有66 栋多层居民楼。社区由居委会有效管理运营,医疗和教育设施齐全的。社区周边范围有社区幼儿园、小学、初中,还有一所三甲综合医院。


附件居民的子女入学和自行上下学比较方面方便,可以做到在午休时回家吃饭。但是居委会是面向所有年龄层的基础民政服务,并不兼顾能医疗和长期养老照顾;医疗也不等于养老,大型综合医院完全与长期照顾(Long-term Care)或专职的社区医疗中心也截然不同。


具有明显而格外清晰的从幼儿园到初中的三级全覆盖全学龄学区,但是缺乏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医院、和以老年为核心的功能设施,CH 社区具有显著的重幼轻老的特点,这文献经验总结是相一致的。


图8 CH 社区鸟瞰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图9 苏州CH 社区边界状况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图10 CH 社区平面卫星总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在组团方面,没有清晰的建筑组团和分区景观绿化。人车不分流,地面划停车线较多但仍不够用。社区入口处的活动场地与社区人口比例不相符,面积很小且没有为老年人设计;远离核心居住区,需要10分钟或更多的步行时间;任何没有恶劣天气下的活动空间;整个社区仅有一处公共卫生间,且远离活动场地。基本不存在环境舒适度,地面排水不良,夜间道路照明不足,也没有无障碍设施。



图11 苏州CH 社区居民楼外观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图12 苏州CH 社区室外活动场地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图13 CH 社区楼梯间采光现状和理想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建筑内,居民楼楼梯间多为北侧朝向,白天楼内非常昏暗,自然采光严重不足。楼梯空间时有被占用,入户被改做玄关、鞋架,或养花台。



图14 CH 社区楼梯间占用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以家住一楼的某三代同堂的居民家为例,家中有90 岁以上健康老人一名,与儿孙同住。该户院落杂物过多,且在自家院落中扩建一间小屋给老人居住,整体建筑环境较差,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卫生间面积过小,做不到干湿分离。在塞入洗衣机后,完全没有转身空间,难以容纳两个人以帮助老人洗浴;厨房与建筑年龄相仿,管线复杂老化,急于整体更新。



图15 某户居民院落和院中自建小屋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图16 某户居民卫生间和卧室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厨房是业主最先选择为全家改造的区域。原来的厨房,没有整体设计更没有整体橱柜,缺乏足够的橱柜容纳餐具、炊具、杂物。北向的厨房也比较昏暗,通风不良。



图17 某户居民正在改建中的厨房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6.3. 实证分析




6.4. 案例总结

1) 社区存在的问题

a. 建设年代久远的老小区存在显著安全隐患,影响老年住户生活,不利于原居安老[18];

b. 社区养老设施数量有限、分布不均,且缺乏受过专业训练的护理员。组织的老年活动内容过于随意、对老年人缺少吸引力[18] [23] [35];


2) 组团/ 建筑存在的问题

a. 组团间户外环境缺乏物业管理[23] [24],许多老年人因为无障碍设施的缺乏而被困家中[18];


b. 公摊区域照明不足对老年生活造成阻碍[24]。管理不善的物业公司疏于排查和维持良好的小区照明,而市政管理的小区外空间往往难以及时排查问题;



3) 室内存在的问题

a. 老旧房屋中的卫生间不符合老年生理和心理需求,继续使用会造成生命危险,又影响生活独立性[25];


b. 老年卧室空间研究集中在开窗面积和朝向、房间布居这两个方面,对可改造性和无障碍设计措施讨论不足;


c. 现有住宅的厨房缺乏通用设计,会引起老年人生活困难障碍,而不适合日常使用[30] [32] [33] [34]。

07

总结与推荐

中国的人口特点决定了将不可避免地老龄化,但全社会并没有为严重老龄化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应推崇多样化养老、支持原居安老、适当考虑原居改造。


原居安老已经成为政策制定者提倡的晚年最佳居住解决方案;积极老龄化填补了对老年人心理需求关注的空白;老年友好性社区兼顾了社会参与、尊重包容、社区支持等建筑和户外空间以外的部分。


人的终生生活场所”是英国的终生住宅和日本的两代居的共同设计目标。终生住宅为晚年生活预留改造潜力,避免将来重复施工;两代居则是对传统大家庭的重构,在套型设计中考虑到住户全生命周期中的行为变化与需求,尊重家庭成员的平等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终生住宅和两代居以点带面,通过一个住宅对社区整体进行升级改造,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在改造和设计老年住宅中学习。


苏州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措施的准备情况并不乐观。当前,中国老年人对居住环境普遍满意度不高,且改造意愿较强烈。随着经济改善,老人为主的旧房改造案例会更加常见。为此,营造老龄化社区不仅要解决现有问题,更应为未来老年人做长远考虑,通过高效、合理地配置资源,消除建筑环境中阻碍老年人生活的瓶颈。


注释

* 基金项目: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发展项目(项目编号:RDF-15-01-31 & SURF-201709,“老年友好社区的综合设计策略”

① 根据1956 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 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 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


向上滑动阅览

参考文献:

[1] Roser, M.(2010). [1/100] Everyone is better off – Life expectancy increased in all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Our World In Data.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maxroser.com/everyone-is-better-off-life-expectancy-increased/[Accessed 30 May. 2018].

[2]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2010). China Sex by Age 2010 census, Population pyramids of China, CIA World Factbook.

[3] Golley, J. and Tyers, R. (2006). China's Growth to 2030:Demographic Change and the Labour Supply Constraint.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4(3),pp.592-610.

[4] Ladimer, I. (1952). Housing and Health Facilities for Our Senior Citizens. Public Health Reports (1896-1970), 67(12), pp.1196-1202.[5] Quinn, A. (2008). Healthy Aging in Cities. Journal of Urban Health, 85(2), pp.151-153.

[6] Costa-Font, J. Elvira, D. and Mascarilla-Miró, O. (2009).'Aging in Place'? Exploring Elderly People's Housing Preferences in Spain. Urban Studies, 46(2), pp.295-316.

[7] Wagner, S. Shubair, M. and Michalos, A. (2010).Surveying Older Adults’ Opinions on Housing:Recommendations for Polic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pp.405-412.

[8] 宫晓洁 (2011). 邯郸地区嵌入式老年住宅研究. 硕士论文. 河北工程大学.

[9] HILLCOAT-NALLÉTAMBY, S. and OGG, J. (2013). Moving beyond ‘Aging in Place’: Older People's Dislikes about Their Home and Neighbourhood Environments as A Motive for Wishing to Move. Aging and Society, 34(10),pp.1771-1796.

[10] 戴靓华.(2015). 医养理念导向下的城市社区适老化设施营建体系与策略. 博士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

[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0). Active Aging: A Policy Framework.

[1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7). Age-friendly Cities Projects: Halifax Site.

[13] 祁峰.(2010). 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 博士论文. 大连海事大学.

[14] 杨柳.(2012). 浅谈两代居住宅空间适应性设计[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年,第7 期.

[15] 于一凡和贾淑颖.(2017). 终生社区,终生住宅——英国城市的适老化建设路径 [J]. 上海城市管理2017(5):40-44.

[16]Lifetime Home. (2010). Revised Lifetime Home Standard.Habinteg Housing Association. [online] Available at:http://www.lifetimehomes.org.uk/data/files/For_Professionals/accessible_revisedlthstandard_final.pdf [Accessed 30 May.2018].

[17] 李道增 (1999). 环境行为学概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8] 李小云. (2012). 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研究. 博士论文. 华南理工大学.

[19] 郑晶.(2017). 基于代际融合下的老幼互助空间设计研究[J]. 艺海,2017(11):102-104.

[20] 苑成阳 等.(2018). 基于创新战略探究老幼结合养老产业[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6):159-161.

[21] 赵世勇和廖俞淞.(2018). 社会化创意老幼共融[J]. 美与时代·城市,2018(1):113-114.

[22] 朱浩.(2015).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递送机制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博士论文. 浙江大学.

[23] 赵秀敏,郭薇薇,和石坚韧.(2017). 基于老年人日常活动类型的社区户外环境元素适老化配置模式[J]. 建筑学报,2017(2):48-52.

[24] 周燕珉和刘佳燕.(2013). 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J]. 建筑学报,2013(3):60-64.

[25] 胡敏.(2004). 创造安全舒适的卫浴空间—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考虑[J]. 华中建筑,2004(4):70-71.

[26] 周燕珉.(2011). 老年住宅套内空间设计——卫生间篇[J]. 住区,2011(5):106-115.

[27] 日本高龄者住环境研究所,无障碍设计研究协会.(2015). 住宅无障碍改造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8] 常怀生 等. (2013).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 GB50867-2013.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9] 高玉.(2009). 基于老年化社会的老年人卧室研究[J].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9 年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2013:251-252.

[30] 李书玲.(2010). 老年整体橱柜的无障碍设计与研究. 硕士论文. 山东轻工业学院.

[31] 张建敏.(2008). 老年人无障碍室内设计研究. 硕士论文. 重庆大学.

[32] 刘照国.(2012). 适老化厨房的设计[J]. 视觉设计,2012(24):81.

[33] 毕海宁.(2009). 老年公寓整体厨房设计研究. 硕士论

[34] 周燕珉.(2011). 老年住宅套内空间设计——厨房篇[J].住区,2011(4):86-96.

[35] 宫晓洁(2011).《邯郸地区嵌入式老年住宅研究》. 硕士论文. 河北工程大学.

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2018论文”下载2018年规划大会论文集电子版!

-END-

更多内容:

1

论文征集 | 2019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征集活动火热进行中

2

定了!城乡规划甲级资质认定归空间规划局

3

全文 | 中办 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

4

健康与活力 ——重庆老旧社区更新思考

5

基于“开放街区”理念的支路建设与规划管控

6

构筑“多规”系统下权责明晰的空间规划体系——日本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商务合作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联系人:潘鹏、宁坤

电话:010-88585610转815、807

手机:18510663273(同微信)

邮件:325178909@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