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惊艳绝伦!三星堆文物,再次实现跨坑“拼合”

四川文旅厅 四川文旅厅 2023-12-18

伴随着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进入文物清理、保护和修复阶段,越来越多的残断文物经过跨坑拼对实现“合体”。


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公布了两件青铜器物跨坑拼对成功的消息。


这两件文物分别是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器物组成分别来自二号坑、三号坑以及八号坑。两件铜器均由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二次铸接而成,体量巨大,造型独特复杂,展示了三星堆先民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



通高1.589米。


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


铜像由2021年三号坑出土的铜顶尊跪坐人像和1986年二号坑出土的铜尊口沿、2022年八号坑出土的铜神兽组合而成。



第一层是体量颇大的一只怪兽,兽昂首挺胸站立,头部硕大而扁长,长耳,眼角下钩的“臣”字眼,脑后还披着雄狮般的鬃毛;四肢壮硕,笔直站立,肘部有类似犀牛的披甲褶皱,每足有四个花瓣状脚趾。尾巴蓬松。神兽头顶中央站立有一个小型着华丽服装的青铜人像,体型修长,突目,直立,双手呈持握姿态,身着斜襟长袍,脚穿云头鞋,头戴双尖冠帽。


第二层饰怪兽背部跪坐的人像,铜人像粗眉,大眼。上身着曲折云雷纹长袖对襟短衣,下穿短裙饰眼形纹,双臂举于胸前,腰部系带二周,于身前打结。双手似原持一物,头上戴有下小上大的冠,其上形成方台,以顶托上面的铜尊。


第三层为三段式的折肩尊,尊为高瘦体,肩部至颈部有相间的六条垂龙和垂兽造型的立体附饰。



这组青铜器表现了一个祭台,塑造了一个祭祀场景。


跪在神兽背上的应是巫者身份,跪立是古蜀礼神最虔诚的姿势。站立神兽头顶的铜人,或许是象征古蜀王者。巫者头顶的铜尊具有中原文化风格,尊内盛有装有祭品海贝,玉或者酒。



铜罍尊倒立鸟足顶尊神像



通高2.53米,四部分构成。


由出自1986年发掘二号坑出土的铜鸟足人像、2021年三号坑出土的爬龙铜器盖、2022年八号坑出土的铜顶尊撑罍曲身人像、铜持龙立人像、铜杖形器等部分组合而成。



这是一尊造型别致的复杂组合铜器,主要由铜容器、神像和人像等构成。


铜器的主体是一位倒立的神像,纵目突出,獠牙明显,额前与脑后可见成束发绺。神像的双手按在方座铜罍的盖子上,昂首曲身,双脚朝上,鸟爪形的脚底有鸟形的行云。神像头上顶着一件铜尊,伞状花钮的尊盖上有垂龙伏卧,龙的后部站着一位头戴高冠、耳插獐牙、身着礼服、脚穿垂首靴的辫发人,他双手持握着一条粗大的杖头弯曲朝下的龙首杖。



组合铜器的鸟足神像双眼凸出,纵目突出,獠牙外露,呲牙裂嘴。耳朵别致,额前与脑后可见成束发绺。神像上身穿对襟服装,下身穿一件束口短裙。


鸟足状的双脚尤其引人注目,显然是神而非人。神像姿态极为特殊,以双手为支撑倒立在青铜罍之上,头顶一件觚形尊,腰身以下的肢体则反向卷曲向上。双腿肌肉健壮有力,双足则化为鸟爪形,并紧紧的抓握着一只倒置的鹰首。鹰首以上则为抽象化的鹰身。



这是一座高大的青铜祭坛像。曲身人像呈鸟体獠牙神面姿态。


神坛的主体架构是罍型底座和主干觚形尊。尊体饰兽面纹和蕉叶纹,器形与纹饰都具有中原文化风格。神像又彰显古蜀文化本色,是在中原文化光照下出现的艺术杰作。


-


两件青铜神像均由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二次铸接而成,体量巨大,造型复杂且独特,应为古蜀时代祭祀神像的艺术形象,既有蜀文化奇特有创造,又体现出中原文化强烈的影响,再次展示了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体现出三星堆遗址高超的青铜设计和铸造技艺,体现出古蜀时代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跨坑成功拼对文物,证明了祭祀区域的几座祭祀坑的形成年代时期相近,对于明确各坑的考古学年代、祭祀区的布局及其性质、古蜀人祭祀形式等研究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END-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川观新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董宇辉:不至巴蜀,不识中国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即将在央视黄金档播出

走,去凉山耍水!

安逸四川日历海报|广安万春桥瀑布:声震磐石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