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燃!成都这条1500℃的“龙”火了




说起黄龙溪

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或许是古镇

BUT只有成都人才懂

 黄龙溪的“龙” 

 才是真正的酷! 




“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遍地乐融融。一任火焰高百尺,龙腾人欢气势雄。”这描述的便是黄龙溪“烧火龙”的真实场景。


当无数颗滚烫的“铁水流星”在夜空中“绽放”,火龙从1500℃的“铁水流星”下穿行,跟随音乐鼓点追逐“龙珠”时,舞龙者们便迎来了表演的高光时刻。


万点“星火”洒向龙身,围观人群无一不为此景欢呼雀跃。大家用掌声致敬这浴火的浪漫,用欢呼声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黄龙溪火龙灯舞




黄龙溪“烧火龙”习俗

源于东汉,盛于南宋

元朝开始广为流传,世代相传


烧火龙表演 摄影:袁浩


火龙灯舞沿用民间流传的

关于主宰光明与时间的“烛龙”

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

及“龙生子”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

黄龙溪“烧火龙”之源

大抵是南宋时期的“舞龙”表演

在“舞龙”图腾文化的基础上

创造了这项特色文化活动

现在的火龙不仅在造型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编排上也极富特色

成为盛大节日中的保留节目



2008年

“烧火龙”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黄龙溪古镇

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

素有“民间焰火之最”

“中原文化奇葩”的美誉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曾在《青玉案·元夕》里

将古人打铁花时的场景

描述得美轮美奂

而对于手艺人来说

想要营造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

里面有很多讲究



首先

要用焦煤将生铁熬制成

1500余摄氏度的可流动铁水

而铁水越打得开,现场就越精彩

在表演时

击打的每一下都至关重要

要根据风速控制打铁花的角度

击打得越重

铁花就会绽放得越高

这样落下来时火星的温度就会更低

大概30℃-40℃

不容易烫伤打赤膊的舞龙队员



同时

舞龙时的火龙布料

都是不易燃材质

尽可能减少被烫伤的可能性


▲摆放在院子里的舞龙道具




黄龙溪地名中的“龙”字
似乎让舞龙与古镇的渊源更深
也让舞龙深入进黄龙溪人的基因中
以前
烟花火龙吸引八方来客
现在
铁花火龙依然叫好声不绝于耳
代代传承中
黄龙溪的“烧火龙”越烧越旺


“如果没有人敢往火海里面冲,
黄龙溪的火龙就舞不起来了。”
这样的信念
黄龙溪火龙灯舞的传承人李恩东坚持了45年

▲火龙灯舞传承人李恩东

李恩东始终保持热忱
在他心里这是勇气和力量的象征
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他认为舞龙和做人一样
要有直面恐惧的勇气
浴火前行才能看到星火如雨的浪漫

▲摆放在制作间里等待加工的龙头
▲队员正在制作龙头

另一黄龙溪烧火龙传承人苏磊
是李恩东的徒弟,家里的第四代传承人
他从小耳濡目染
慢慢将这项非遗传承下来

他以前表演的是火龙灯舞
后来随着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政策推行
火龙队用打铁花技艺
取代了传统烟花燃放的表演

黄龙溪烧火龙传承人苏磊

从入行至今
他已经带过数百个徒弟
不仅走遍了全国各大城市
还去过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进行舞龙表演
靠着这门传统技艺
他从古镇走到国际
所到之处,皆有掌声与喝彩

▲火龙队正在练习走位

2008年
苏磊与成都双流区黄龙溪学校
展开“非遗进校园”的合作
下至三年级、上至九年级的学生
都会参加一门名为“舞龙”的体育课
学习这项中华传统文化
而他也在不断地思考
尝试多弄几种铁花的颜色
让这项民俗不断创新


如今
苏磊的火龙队一共有17个人
年龄最大的有58岁
最小的只有20多岁
几乎每个周六晚
他们都会在黄龙溪古镇演出

龙年即将到来
“烧火龙”将持续火爆
春节的演出已经全部预订满了
他们不仅要在黄龙溪表演
还要去温江、彭山、泸州等地
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传统民俗


代代传承

一抹火红亮人间

你看过黄龙溪火龙灯舞吗?

走!这个春节一起去看



来源 | 微成都、成都发布、四川日报、封面新闻、川观新闻


梨园天府盛芳菲  | 京剧节本周节目单来啦,点击查看→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晒晒太阳

刷到我,你算是刷到宝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