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忆故人
截自《如果国宝会说话》
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是否让你忆起了某位故人?
元丰五年(1082年),因“乌台诗案”被贬的苏轼,撰诗并书,写下流传至今的《寒食帖》。
✍
苏轼行书代表作《寒食帖》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一长卷共17行、129字,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并称“天下三大行书”。
《兰亭序》《祭侄文稿》局部 图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隔着近千年的时光回看,那是苏轼最凄冷的一个寒食节,是跌落黄州的失意人生,却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转身瞬间。
摄影:张忠苹
究竟是怎样的际遇,成就了这一传世名篇?
寒食节这一天,古人会断火清灶吃冷食。后来,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又与清明靠得很近,渐渐地,二节便合而为一了,甚至,变成了清明节的缘起。
公元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那年的寒食节,黄州的雨下个不停,他的境遇也不太乐观。
“病居雪堂,梦里衾寒”,宿醉中醒来的东坡,望着连绵的春雨,愁上心头,他拿起笔,一气呵成,写下《寒食帖》。
《寒食帖》诗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汙燕支雪。
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寒食帖》诗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帖》的内容,其实是两首充满“小我”辛酸的寒食诗,句句充满了造化弄人的无力感。
截自《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一首诗里写自己到黄州已经三年,春光虽好,却常常抛人而去。今年又遭逢连月的雨,虽然在春天,却感觉萧瑟入秋。
在愁卧中听到海棠花谢,红白花瓣散落一地的消息,破生感伤,顿觉花好经雨,残红落泥,令人无可奈何,又像生病的少年,在一场重病后,头鬓已成灰白。
第二段的大致意思是,此刻大雨倾盆,而自己的住所到处漏雨,如同坐在船上一样,破旧的锅罩里煮着越冬的素菜,烧着湿漉的芦苇,才知今天是寒食节,想到过去和将来,看不到希望,有的只是无尽的悲伤。
跟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名作《赤壁赋》、《定风波》的高远旷达相比,寒食诗二首充满了孤独悲观。
全文开篇起笔字迹较小,笔触沉着宁静,但随着作者内心伤感的激增,后面字体气势奔放,大小错落,洋洋洒洒,笔触也越发的苍凉。
整幅作品突破了日常书写的很多习惯,形式之间对比强度大大超越了日常规范,是苏轼书法中最为精彩、最为杰出的作品。
见字如面,《寒食帖》也是东坡先生性格与品行的体现。
对于苏轼而言,这个寒食节,散发着他一生中最沉重的寒意。他既远离了朝廷,也久别了故乡眉州,归途遥遥无期。
摄影:侯建明
如寒食诗般凄冷艰难的日子,苏轼在黄州过了三年。但他却未曾真的心冷如灰。
倘若长久消沉下去,那他也不会成为“苏东坡”。
没钱养家,他便开垦黄州东面的山坡,自号“东坡居士”;没有住屋,就自己动手修建房子,还诗意地命名为“雪堂”。越是困顿遇挫,他越是不放弃对生活的坚守与探寻。
在黄州的这段时间,苏轼从耀眼神坛掉落泥泞人间,经历着人生最大的失意。但也正是这样的磨砺和挫折,才让苏轼真正地成为苏东坡。
在这之前,他是苏轼,是那个意气风发的“新星”。但从此,人间有了苏东坡,那个懂得与失意共处的“凡人”。
在写下《寒食帖》后仅数日,他听说黄州东南的沙湖土地肥沃,打算买田置产,便邀友同去。
道中遇雨,他人在雨中狼狈不堪,苏东坡却索性坦然地来了个雨中漫步,也留下了他最旷达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顾炳鑫《东坡履笠图》
人生难免起起落落。苏轼用《寒食帖》和《定风波》,给出了他关于人生的发问和答案。
如何在苦寒失意中拥有愉快行走的力量?不过是一蓑烟雨任平生!
每年清明,三苏祠都有缅怀“三苏”的传统。三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三苏的家风家教和家国情怀涵养着一代代中国人。
短松冈是苏洵家族墓地,有苏洵与程夫人的合葬墓和王弗墓,还有苏轼、苏辙的衣冠墓,是纪念三苏、缅怀先贤的历史场所。
清明时节,由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眉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春好清明忆三苏”活动,将于4月3日,在短松冈(苏洵家族墓地)举行。
我们将同赴短松冈,以诗文诵读、敬献鲜花、书写寄语等方式,歌咏春景、追忆三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诗书城文风。
2023年“清明祭三苏暨《三见清明咏相传》诵诗会”
2023年“三见清明拜三苏”
除了线下的活动,你也可走进三苏祠博物馆,在这方天地里,感受一家三父子的生活环境。
三苏祠现悬挂匾额33块,楹联65对,篆隶行草楷,明清现当代皆有,其中不乏中华名匾名联。
馆藏文物一万余件,出版苏学专著上百部,每年定期举办学术论坛、寿苏会,是名符其实的东坡文化高地。
✍
寒食瞻仰《寒食帖》
苏东坡此前命运的“寒凉”
与此后的“勃发”
对于今天的我们
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启发呢~
💬 一人一句东坡诗句
● 速冲!本周九皇山辛夷花开爆了!(文末送门票)
● 家人们,在线求助!极限十选一!● 不吹牛,四川遍地都是功夫熊猫!
素材来源 | 眉山日报、三苏祠博物馆
图源 | 央视新闻、@眉山三苏祠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