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金句引热议:身边的同龄人都过得比你好,到底要不要玩命追?
文/樛木 编辑/MBA智库琉琉
最近重刷《奇葩说》,对这个爆火的辩题感触颇深:
“身边的同龄人都过得比你好,该不该玩命追?”
看起来,很多网友都持坚决反对意见。但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会默默选择“要拼命追”。
为什么呢?不得不承认,在很多人的幸福判断标准里,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和他人的比较。
冉高鸣在节目里说的这句话,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共鸣,他说:“生活,需要努力,需要奋斗,但是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努力叫折磨,拿命去赌的奋斗叫无知。”
在我看来,努力并不是一味强调吃苦,不是一味埋头苦干,不是强求。努力的最佳姿态是要用最适合自己的步调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
拼命追逐他人的脚步,
终将迷失自我
当代年轻人的焦虑,大多来源于和同龄人的对比。很多人都被迫无奈的跟着别人的意义走,“别人跳槽,你也跳槽;别人买房,你也买房”,似乎永远在追赶别人的脚步。
然而你看见了别人打渔,却看不见别人织网。试图跳过过程,永远都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要想打渔,就要先回过头造船,才能打大鱼。
冉高铭在节目中说到自己的经历: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身边的一些同龄人纷纷参加了选秀,而且收获颇丰,于是他也动心了,参加了一个唱跳男团。但由于他唱跳都不拔尖,为了让自己能在这个团队活下来,不惜用手捧着一团火来表演,他的妈妈看了心疼得直掉眼泪。
为了提高自己的唱跳水平,跳舞一跳就是一个通宵,唱歌唱到嗓子沙哑,哪怕他知道自己一点也不适合唱跳,也不喜欢唱跳,却还是继续坚持着。但最终他的男团梦依然以失败告终。
《奇葩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但他依然觉得这个舞台上的每一个同龄人都离他非常远,他觉得自己拼尽了全力也追不上,于是就开始模仿别人的逻辑、语气、动作,他以为自己模仿得越像,观众就会越喜欢他。最终的结果却是因为过度模仿而被骂上了热搜,被群嘲。
后来马东老师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在你的身上看到了很多人,但我没有看到你。”他这才醒悟过来,拼命追逐别人的脚步和方向,只会越努力越不幸运。
雨果说:“即使你很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
为了追赶别人而努力,就是白费力气,只会为努力而焦虑。这就好比你是一条鱼,应该努力的是游泳,却因为一只鸟很擅长飞翔,而感到焦虑。
路再远也会有终点,但前提是你前进的方向是对的,否则只会越走越远。
科学家就一项发表在《实验社会心理学》上的研究表示,有目标的那群人更不容易被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左右。他们并非无视社交媒体上的“赞”和评论,只是他们的自尊不会因此受到动摇。也就是说,越是有自己明确的目标的人,越不会拿自己和同龄人作比较。
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些人却生在罗马。不要总是追逐别人的脚步和节奏,认认真真地跑完自己的赛道,让目标驱动你前进,终有一天也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真正的高手,只做自己擅长的事
同事小陈是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姑娘,长相和家境等硬性条件都很不错,在同龄人里算得上是佼佼者了,可一次偶然的聊天,让我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
她说:“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无论我怎么努力,也没办法跟上身边同龄人的步伐。”
你明明已经在一众同龄人当中算是较为优秀的,为什么还会焦虑感这么重?
小陈是因为年前的一次初中同学聚会。那次聚会之后她发现这些老同学升职的升职,买房的买房,自己虽然也做得不错,但好像没有一个值得羡慕的成果能拿出来说。
于是她给自己施压,年初的时候就火急火燎地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年度计划清单,上面密密麻麻的写了二三十项待完成任务,包括拿到年度最优秀员工奖、读完二十本书、坚持长跑、攒够钱买车等等跨越多个领域的任务。但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任务却始终是待完成,焦虑感自然也越来越重。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能做好的事也是有限的,在这么多不擅长的事情上努力,注定会适得其反。
“在擅长的事情上努力,你会越努力越幸运;在不擅长的事情上努力,你只会越努力越迷茫。”
德国钢铁大王奥古斯特·泰森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的时候说:“我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我最努力,而是因为我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年轻的时候,泰森并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只是单纯地热爱文学,渴望成为一名作家。于是他结交了很多文学界的朋友,每天坚持读书,埋头写作。三年过去,他却一事无成,很多文学界的朋友都劝他再坚持几年,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但他痛定思痛,决定放弃。显然文学创作并不是他的优势所在,转而经商后,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在经商和管理上很有天赋,哪怕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他的生意版图依然在扩大。最后,他成功地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了德国的钢铁巨头。
蔡康永说:“我们太常称赞不辨方向的努力,却太少称赞辨过方向后的放弃。”
如果你在努力的过程中频频碰壁,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你努力的方向错了,真正聪明的人,都不会选择和自己的短板较劲。
清晰的目标,比盲目努力重要
深入的思考,比低水平重复重要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其实不是努力与否,而是思维方式和努力的方法。
在查资料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网红和微博大V在分享自己的成功心得,总是挂着诸如”一个月之内考取某某证书,我是怎么做到的?”这样吸引人的标题。
其中有一位博主说:
“我每天早上4:00起床;
5:00开始充电学习;
7:00运动以及吃早餐;
8:00上班,在地铁上还坚持听相关课程音频。”
无独有偶,还有一位博主说自己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第二天照样很有精气神。这些大V还经常列举成功人士的时间安排表来例证自己的方法的有效性。
这样的计划乍一看十分励志,很多网友也被激励得鸡血满满,留言说很羡慕这样自律的人。
然而这样极端的努力方式真的适合每个人吗?有人照搬这样的工作生活方式后,几天之后却回来留言说一点也不适合自己:“工作生活一团乱麻,工作的时候想睡觉,休息的时候又逼着自己努力。”
冉高铭说:“要用一个更舒服的姿态去努力,你只有笑着努力,你才能在努力的同时真正的享受休息。”
真正的努力,从来都不是比谁花的时间多,谁更“玩命”。想要努力有效果,就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式。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道:“每个人适合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不仅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还得摸索出一套对自己有益的努力方式出来。”
清晰的目标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深入的思考比低水平的重复更有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努力的方式,找到适合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
写在最后
扎克伯格34岁身家4000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比尔盖茨60岁身家5000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李嘉诚90岁身家2000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诸如此类的毒鸡汤数不胜数,都在无形中贩卖焦虑。
真正的高手从来都只和自己比,因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每个人的出身、教育程度、成长环境等,就已经注定了一些东西。只要每天都保持努力的状态,你就已经干掉了50%的同龄人。
-THE END-
MBA智库好文精选:
●央视最美“初恋脸”王冰冰火出圈:一个人走得快靠运气,走得远靠实力
● 李佳琦谈坚持的意义,获央视肯定: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