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十年,才真正明白: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学校从来都不教

MBA智库 2022-10-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诞视 Author 诞姐


/诞视·诞姐   编/MBA智库琉琉


  

人在事中锤炼,在经历中成长,从而一步步走向成熟。


毕业十多年,踩过很多坑,也感谢有很多朋友的帮助和提携,所以迅速的悟出了许多道理,站在现在人生分界线上回望,发现这些道理学校从来不教,却比学校教的那些东西还重要的多。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一旦明白会少走很多弯路的4点经验教训,希望给你带去一些启发和帮助。


1

误以为工具就是一切

其实更重要的是底层逻辑和金钱运转法则

明白这个,才是能逆天改命的事情


什么是工具?


英语、法律、财务……这些非常具体的学科就是工具。


拿很多中国学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学的英语来说。


其实在我看来,是没什么必要性的,尤其在现在这个年代,英语根本带不来真正的竞争力,这个道理,越早明白越重要。


马斯克在给他几个孩子创办的学校里,是不学任何语言的,因为在他看来,语言是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很好替代的东西了,更别说未来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起来之后。


当然,他的这个观点太激进,我不是很认同。


但确实中国孩子在学习英语上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应该被优化的,要我说,这么多的时间,不如分配出来一些给中国传统文化上面,未来,能精准的使用中文包括历史中的各个典故,要带来的竞争力会比英语强得多。


如果真的想学英语,那就不要停留在听演讲和背诵的层面,要去大胆的使用这门语言,去说去用去表达,去写文章和邮件。


也就是说,让它发挥充分的工具属性,而不是一个想像中未来能使用的上的东西。


那比工具更重要的是底层逻辑和金钱的运转法则。


只可惜,这个东西,学校不教,因为很多老师的认知还没有这么深刻。


明白底层逻辑,就意味着人生打开了通关密码,很多想不明白看不透的事情套用这个一分析就清清楚楚。


天下大大小小的事情,底层逻辑翻来覆去就是:资源、稀缺、进化。


 01  资源 


一个人怎么认知资源,决定了他跟这个世界的交互方式。


一个人能不能变通的对待资源,决定了他的财富获取方式。


能创造财富的人,往往具备看待和对待“资源”的不同方式。


我曾经看Trump搞的一起商业真人秀节目《apprentice》的时候,就深深被一组学员重新定义资源的方式震撼。


当时那期节目里,两个组被分到的唯一资源是一辆人力三轮车,最后看第二天晚上谁赚到的钱最多,谁就获胜。


一组就是立马骑车上路,招揽客人,拉客人上路,赚取“运费”,很勤奋对不对?


而另一组头一条兵分两路,一部分队员也是骑车载客,另一部分队员去联系商家,他们把三轮车当作一个移动广告位去推销和售卖。


有几个商家分时段买了广告位,这部分广告收入进账结结实实的吊打了另外一组。


三轮车是一个载客的资源,还是一个广告位资源,认知的不同就决定了完全不一样的收获。



 02  稀缺 


人生想要过好的本质,其实就是去创造稀缺。


围着本质打磨自己,人就越来越强;在本质的周边不痛不痒的划圈圈,人就废了。


为什么中年社畜很辛苦?就是因为没有稀缺性。


一个活儿你不想干,或者干的不好?那不好意思,分分钟换个新人,又年轻又能吃苦。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里说:


“公司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创造价值——这些环节叠加在最后的产品上,形成了整体的客户价值。组织可以从整体价值分拆出每个环节的价值。”


这是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说的,老板想要获取更大价值,就要尽量将每一个环节标准化,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去优化零部件,而干工作的人就是其中一个零部件。


哪个员工不行,在标准化的环节里,可以一眼被识别,从而被更优秀的部件替换掉。


那作为员工你怎么办?


首先你要对单一保持警惕,如果你的工作非常单一,非常流水线,那你废掉的就越快,你越容易被替代。


其次,努力提升自己工作的复杂性,那些复杂的,有技术性的活,别因为它难就能推则推,你推掉的,其实是提升自己稀缺性的机会。


我原来在律所实习的时候,这一点的感受就非常明显。


初年级律师在律所里的活,基本就是查法条、案例,或者修改文件中的错别字。


很多律师特别喜欢干修改错别字的活,因为一个公司上市文件里能有一推车的文件,而律所是按照小时收费的,所以律师的考核也是按照小时数来定的。


这样就意味着,找错别字这种事情,不用怎么动脑子,还能赚取大量的小时数。


说白了,这就是通过高薪把一个人修剪成单一零部件的过程。


所以我从来不主动揽这样的活,有律师把这种事情分配给我,我一定会干好。但除此之外,有些中年级律师为了偷懒,把他们手里的活分配给我的时候,我甘之如饴。


一个人的生存空间取决于两条线,下线是忍人所不能忍,上线是能人所不能。一个人的稀缺性就在这两条线之间,宽度线越广,竞争力越强。


所以,牛人和富翁不是批量制造出来的,你要是仔细研究他们,会发现他们都是在这两条线中折腾出来的人。


为什么好学生其实混的都比较一般?


因为他们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按照计划,习惯了按照老师或者老板的预期去走,很少冒险也很少折腾,这类人在中年就会陷入停滞期,说白了,就是稀缺性没了。



 03  进化 


从来都不会有一成不变的资源和稀缺。


但一个稀缺被大家发现并填补,就意味着不稀缺了,然而还有大量的人以为它稀缺而源源不断的涌入,这就是内卷。


这是为什么,资源是不断被重新定义的,稀缺的状态也是不断变化的。


那些曾经带你去过很远地方的东西,最终也会变成你进一步向前的阻碍。


所以,进化意味着你要敢于打破自己。


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和不同职业的朋友多聊聊天,社交的终极意义并不是去混圈子,而是通过不同行业的不同人,把自己的生命更充盈起来。


他们的认知很可能会颠覆你固有的认知,也给你的生命带来新鲜的血液。


就像我在大学学法律的时候接触到投资,怎么也想不到十年之后,是这个和我专业毫不相干的东西彻底的改变了我的人生状态;


当你把人生的周期拉长一些来看,可能也会发现曾经某个微不起眼的认知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2

比努力刻苦学习还重要的多的

是行动和实践


说真的,我在重点大学读本科硕士,毕业之后在高薪的红圈所做律师,之后又和朋友做基金公司,到实现财务自由后开始投身新的行业,身边从来不乏优秀且爱学习的朋友。


有一天到晚听演讲学英语的;

有工作之余还在一个接一个备考CFA、CFA的;

有报各种班、上培训课的;

有一本接一本的看书基本不社交的……


总之,不一而足。


最关键的是,你会发现这些非常努力学习的人,人生轨迹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他们拼命学习的动力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更好的未来,但残忍地说,他们的投入产出比严重不符,甚至还不如一些会玩会折腾的人混的好。


这是为什么?


因为学习永远学不到的能力,是行动,是实践。


越爱学习书面知识的人越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总是告诉自己:


我得多学点才能去行动;

我英语得再好一点才能去承担英语任务;

我还是个小白,别出去了被人笑话;

……


我曾经也是一个这样的人,会考虑太多的出糗,权衡太多的后果和可能性,最终都会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情还不够格,在等等。


我记得很多次,去参加一些重要的宴会,餐桌上都是各种大佬,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和学习机会,但我总担心自己的问题太傻瓜,言论太幼稚;


而我另外一个朋友看的书不如我多,懂得也不比我多,但他却总是能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也因此,他在一次宴会上被一个大佬器重,还没毕业就拿到了一个非常令人艳羡的机会。


当然,我羡慕他的并不是这个机会,而是他的这份勇气。


后来,他跟我说:


“人永远都不会有完全准备好的那一天,那一个时刻。你只需要考虑清楚最坏的结果自己能承受的起,那就勇敢的把自己推向前台。”


只要最坏的结果能承担,就勇敢的把自己推向前台,去行动去实践。


这成为我后来实现财务自由最有用的推动力之一。


把自己推向前台,行动起来,就意味着要对抗各种强大的阻力,直到他们消失,并成为未来的垫脚石。


预测并接受不适,行动起来,是获得更高自我效能的起点。


不用等到英语已经流利的跟母语一样了,才去使用英语,如果你想真正驾驭英语,光看演讲是不够的,不如自己实际地去写一篇英文文章,甚至用英文发表一个演讲,或者承担一份英语电话会议的任务;


也不用等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才开始创业,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那不妨大胆的去做,失败了又如何呢?说不定就是下次成功的起点。


也不用等到CPA、CFA证都拿全了,才去分析一个公司的报表,行动起来,用你现有的知识去分析,并和大佬的做对比,看看不足之处在哪里要比始终停留在考证阶段有效的多的多。


只有当你真正地行动起来,你才会发现书本上那些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工具,而不是一个个死沉沉的文字。



3

一定要学会打造自身的飞轮效应


所谓的飞轮效应是知名的企业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说:


假设有一个直径大约30米、厚3米、重约26吨的铁质轮子,体量很大,承受的地心引力也很大。


如果这个飞轮就是你的事业或者你的企业,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个承重的轮子转起来。


你尽力的推,轮子稍稍动了一下,又推,又微微动了一下……但你一停下来,它就停下来。


几乎见不到成效地推一圈、两圈……你坚持继续一点一点的推动,渐渐就感觉这个轮子有一点点惯性,有一点点动能了,继续的推,100圈,200圈…… 


突然在某个时候,你和旁观的人都惊奇地发现,轮子的转速明显加大,它自身的重量转化成了一种自推力,最终迅速地旋转起来,这就是“飞轮效应”。 


一个人是有明显的飞轮效应的,这个飞轮效应就是在自己身上的积累。


我们绝大部分人,来到社会的第一步是找工作,通过工作获得初始的现金流,所谓的“打工人”。


但打工人的宿命就是老板或者公司花钱买断你的所有时间和精力,而且不要骂资本家剥削,打工意味着你只是一个商品,这个市场上永远有比你更年轻的,体力更好,更能熬,学习能力还更强的人,商品意味着可替代。


年轻的时候靠打工换取现金流是必须要做的无奈之举,但一定要趁早打造自己的IP,也就是你的飞轮效应。


一边工作,一边就要做自我分析,明白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短处和劣势;在自己最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里,给自己设定一个长期目标,也就是明确你要在哪个领域建立个人品牌,树立怎样的个人IP。


然后分解这个长期目标,变成若干个阶段性的小目标,并理出实现这些小目标需要的资源和能力。


最后一个个去搞定那些小目标,然后你就会发现在长达3-10年的时间里,你已经实现了自己的飞轮效应。


而当你实现飞轮效应之后,就意味着你再不是一个可被替换的商品,不需要再看老板的脸色,不需要再随波逐流,你会拥有实现自由的能力和资源。


有句话说,如果你爱上一只蝴蝶,不要去追逐它,而是去种花,去种草,让自己这里变成一个花园,第二年蝴蝶就会来找你了。


这个其实就是飞轮效应的浪漫说法。


不要把自己打磨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商品,让自己成为一个飞起的轮子,越早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越早会拉开与其他人的差距。



4

认真地对待每一场恋爱,可以多谈恋爱

但一定要谨慎结婚,尤其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即便离婚在这个年代很容易,但坏的婚姻仍然是坟墓,好的婚姻才是人生助推器。


查理·芒格说,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那样,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是婚姻,而不是投资。


说实话,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一段高质量的关系会成为一个人的助推器,而一段糟糕的婚姻会不断的损耗这个人的能量,这个能量可能是过去几十年的积攒,但被毁灭只需要短短几年的时间。


所以我也奉劝我这里当爸妈的读者,婚姻的事情,你要是还没有想明白,就不要催年轻人结婚,千万不要决定是你们做的,后果却让孩子承担。


课题分离,是当好父母的基础。


不知不觉写了5000个字,今天就先到这里吧,如果对你有帮助,记得点个「在看」鼓励。

       

-THE END-

 作者:诞姐。教育媒体公众号“帝呱呱星球”创始人,著名投资人,曾为知名律师事务所律师。诞视(ID:danjiededanshi)做更有品味的父母。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清单思维
职业规划、解决问题的方法
......
精选10张思维导图
帮你提炼精华知识点

关注公众号‘MBA智库文档’
回复关键词【16】即可下载

▼点击下方立即关注▼


MBA智库好文精选:
 牛津面试题:“在午夜的街道闯红灯算不算违法?”你的回答,暴露了你的格局
● 2022,做好3个思维转变,助你超越90%的职场人
 “高考700分和700万,选哪个?”你活得这么努力,是为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13万人评分,超八成疯狂好评:《叛逆者》暴露的四个职场层次,你在哪一层?

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