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拿地投资已超1万亿,谁是大赢家
小Q导读:厉害了word碧桂园!一天一块地的节奏啊...
文/克而瑞研究中心 沈晓玲、谢夏成
16年土地市场异常火爆,大部分房企揽储土地热情度较高,截止到2016年11月底,40家典型房企1新增土地金额已高达12122.18亿元,不少房企新增土地金额创下了历年新高。从1-11月40家房企新增土地金额同比情况来看,有24家房企同比上升,且有12家出现100%以上的大幅度增长。在本场激烈的土地争夺战中,今年有哪些房企收获颇丰?
40家典型房企:保利地产、保利置业、泰禾集团、碧桂园、富力地产、华润置地、万科地产、招商蛇口、中国恒大、金地集团、绿地集团、龙湖地产、世茂房地产、绿城中国、远洋集团、雅居乐、中海地产、万达集团、融创中国、新城控股、朗诗集团、金科集团、正荣集团、越秀地产、旭辉集团、荣盛发展、首开股份、首创置业、融信集团、卓越集团、路劲基建、鲁能集团、阳光城、龙光地产、建业地产、中国金茂、华夏幸福、华发股份、蓝光实业、融侨集团
● ● ●
【看点一】
碧桂园新增土地超7000万方,平均每天拿下一个项目
新增土地超7000万方,较15年同期大幅增长143%。碧桂园16年前11月新增土地面积7104万方,不仅居40家典型房企之首,同时也创下了碧桂园历年拿地面积之最,较15年同期大幅增长143%。更令人吃惊的是,碧桂园今年拿地节奏极为迅速,几乎天天在拿地,首11月在全国125座城市获取了348宗土地,月均入账645万方土储,平均到每天拿地面积为21.5万方,相当于每天拿下一个碧桂园项目地块。与此同时,碧桂园今年土地金也随之见涨,总投入高达1357亿较同期增长206%。但好在碧桂园单项目土地成本控制得还不错,平均拿地成本仅1911元/平米,仍然处于同行较低水平。
各线城市“火力全开”,一二线城市有所加码。为添货补仓、保持高增长的业绩需要,碧桂园今年在各线城市“火力全开”,开启了积极的攻城略地模式。在拿地布局策略上,首先,不放弃三四线城市,无论金额还是面积上,三四线比重依然较高;其次,延续15年进军一线的布局战略,一二线城市投资占比较上年明显上升,今年还首次进入厦门、昆明、太原等二线城市;最后,在深耕的郊区择机首进城区,以广州、苏州为例,碧桂园很早就主营该城市的郊区大盘,广州如增城、苏州如常熟,在今年碧桂园择机进入广州的天河、番禹,苏州的吴中等区域。
一匹奔跑在土地市场上的“黑马”只为准备冲刺更高的销售业绩。碧桂园强势的高增长拿地背后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只有备好土地粮仓才能保持销售业绩的高增长,据CRIC榜单发布,碧桂园今年前11月销售额2880亿元,但排名第一第二的恒大万科已超3000亿,要保持排名前三的业绩高增长,土地粮仓必须配备充足;
二是补仓需要。由于今年市场整体向好,加上碧桂园快周转模式,这对土地补仓的依赖性较大。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碧桂园土地消化周期为4年,处于行业周转情况良好的水平,适时补仓也有必要。
此外,三四线城市仍然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2015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才56.1%,三四线城市的城镇化率甚至更低,已在三四线城市打出一片天的碧桂园,仍还可以抓住“城市化”这个机遇在三四线拿地干业绩。
● ● ●
【看点二】
万科拿地投入高达1299亿,重金夺地只为稳固重点城市布局
万科拿地投入高达1299亿,一二线城市占比超8成。截至11月底,万科拿地投入金额高达1299.14亿,共获得2285.60万方土储。拿地面积较上年同期上升24%,但拿地总金额大幅上升了85%,拿地平均楼板价也由上年同期的3807元/平米升至5684元/平米。这主要是今年一二线城市土地成本上升极为迅速,而万科所加码布局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这些重点城市,一二线重点城市拿地面积和金额占比均超8成,部分三四线城市也是市场较好的佛山、东莞、无锡、泉州等城市,即便是市场稍微逊色的嘉兴,万科也是有备而来,以物流地产为主要打法。万科重金夺地只为延续聚焦一二线重点城市的布局战略,今年在上年的基础之上继续稳固重点城市的布局。
物流、商办等版图再扩容,加码持有物业运营。在万科所获的地块中,除了传统的住宅项目外,物流、商办等项目布局的领域也再度扩容。尤其是物流地产,在上年攻下的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武汉、长沙、沈阳、贵阳8个城市后,今年继续扩大版图,先后新进了广州、南京、天津、合肥、昆明、佛山、宁波、嘉兴8个城市,今年新增物流地产项目面积较上年增加了近1倍。同样,商业地产也与此类似,今年在上年所布局的北京、深圳、福州、太原、郑州的基础上再增添了上海、杭州、济南3个城市。由此,万科多元化业务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巩固,以持有为主的运营业务或将成为未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运营业务的扩张或是为提高营收做准备。万科今年拿地策略依然以延续上年为主,深化重点城市的布局,同时也为物流、商业等多元业务加仓。值得关注的是,万科今年仍然采取以合作拿地为主要开发模式,权益不足100%的地块占比达74%,继续发挥“小股操盘”模式,减少单项目资金投入。除此之外,不断谋求转型的万科,目前除了传统的地产开发业务,也在致力于做住宅服务,比如其在教育、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布局,也许这是在为下一个转型做好准备,为未来更高的营收目标打下基础。
● ● ●
【看点三】
中海、融创充当整合、收购之王
中海与中信整合,低成本收获大量土储。今年可谓是国企“整合”大年,国企之间通过双方业务的整合,坚持地产主业的企业或能以低成本获得不错的土储,如前不久,保利在与中航的整合中便以23.23亿元一次性收获了150.05万方土储。除此以外,还有正在整合当中的鲁能与广宇,五矿与中冶,等等。在今年所有的国企整合案例中,光土储方面来看,中海是目前收获最大的。通过与中信的整合,中海以价值310亿元股份和价值61.5亿元的持有物业作为交换获得了中信总楼面面积3155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折合楼面价约1177元/平方米,远低于公开土地市场的价格,其中还有不少项目位于一些热点城市。这一举为中海全年贡献近8成的新增土储,截至到11月底,中海获得新增土地建面为3866.65万平米。
“并购王”融创今年继续“买买买”。融创今年在揽储土地上继续使用并购这个“杀手锏”。今年来,融创收购愈加频繁,乘行业整顿之势,大手笔收购企业股权或项目,获得了大量土地储备。如5月以44亿揽下莱蒙国际旗下7个项目共获得160万方项目建面(包含部分可租面积),9月又以138亿元吞并了融科置地全国42个项目总计未售面积为730万方,加上近日收购的青岛嘉凯城项目股权,融创以收购共获得近1300万方土地储备,为全年总拿地建面贡献了近5成。通过收并购,融创一方面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了大量土储,收购土地单价近2384元/平米,较公开市场拿地价格低很多;另一方面,在巩固已有布局的同时,借势快速全国化布局,如收购莱蒙项目巩固上海、南京等市场、收购融科等于实现了新一轮全国性的布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阳光城今年拿地有望突破1000万方,低调收购成为其大举买地的秘密武器。阳光城相比上年那样频频拿下地王项目,今年拿地看似“低调”,但截至11月底,阳光城已收获961.48万方土储,近乎为15年总拿地面积的3倍。企业今年转化了拿地风格,背后的秘密武器竟是“收购”。在阳光城的拿地面积占比中,若加上拟收购的太古项目,收并购所获取的项目占比近85%,主要分布在广州、杭州、苏州、福州、长沙等地。大型的收购案例,如阳光城以20.49亿元收购广东逸涛万国房地产公司一举收获了14宗土地(13宗为住宅,1宗为工业),收获近250万方土储;类似还如收购长沙中泛置业获得18宗商住地,共计270万方土储,以及以15.9亿收购苏州新万益投资有限公司获得姑苏区一宗37万方的商业用地,等等。
● ● ●
总 结
除了上述表现比较突出的房企以外,通过整合或收购方式获取土地开发资源的房企还如远洋、旭辉等房企。为避免公开市场激烈竞争,整合、收购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基于以往的收购案例,能否以收购定夺土地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资本。只有足够的现金或资产,才能吞并更大的肥肉,例如中海吞并中信的住宅业务;
操盘能力。只有受认可的操盘实力才能获得更多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如旭辉今年获得不少新旧合作伙伴的青睐,如恒基、河南博澳等企业。
经验。像融创这种历经多年的收购之路,在收购方面已有丰富的经验,怎样寻找合适的收购项目,怎样谈判、协商,对他们来说也许只是走个流程罢了。
本文版权归克而瑞研究中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更改原文,违者必究!
转载注明出处:克而瑞地产研究|cricyjzx
《2016年1-11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发布
连续六年发布房企销售排行榜单专注房地产行业和企业深入探索易居中国旗下克而瑞的研究部门 专业·深度·客观 克而瑞地产研究微信号:CRICYJZX网 址:http://www.cricchina.com/research回复关键字检索相关文章,如万科|绿地|万达|房企|销售|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