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卖了上海外滩的四套房,只是为了买下这一套墨!

唐颖 艺术东南 2019-08-24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漂洋过海前往日本的时候,赵正范大约没有想过他会成为“墨公”。


一开始,他只抱着开阔眼界的心思来到这座岛国上。可伴随着他在日本一家文房四宝公司供职的十余年的经历,每天接触这些砚台墨锭,赵正范竟然在异国他乡找到了对于这些中国文具的“感觉”,特别是跟随老师田中先生试墨的经历,看着那些磨得极淡的墨在纸上交叠出充满层次感的书法线条,令他对墨的感情更加深刻,由此,赵正范逐渐开始了墨的收藏:他考察墨、理解墨、研究墨,并将自己的积蓄换作了一挺挺古墨。


赵正范


数十年的积累,赵正范收藏过林林总总几千锭的古墨,有明墨,有清墨,有制墨大家的名墨,也有皇宫内府的御墨……兼收并蓄的庞大收藏体量以及精准的鉴墨能力,让赵正范渐渐在圈内有了名气,大家开始尊称他为“墨公”。他也如愿回到上海,办展览、开文房四宝商店,当然,也继续着自己的藏墨生涯。


不过,说到这几千锭佳墨之中,最让赵正范喜爱不已的,大概要数他追逐多年的清康熙六十寿诞御制《耕织图诗》套墨。


康熙六十寿诞御制《耕织图诗》套墨


康熙六十寿诞御制《耕织图诗》套墨原先收藏于日本荣丰斋原会长佐野老先生的手中,这位佐野老先生也是一位“墨痴”,经营着自己的文房四宝公司,一生中接触、过手的中国文房四宝无数,大半辈子的精力都投入到收藏笔墨纸砚的事业中去了。这其中,老先生最引以为豪的藏品,要数一套清康熙六十寿诞御制《耕织图诗》套墨,这套墨是他七十年代时从香港一家美术公司那里购藏的,相当宝贝,从来秘不示人。


赵正范老早就听说过这套“墨王”的大名,屡次“旁敲侧击”,向来“守口如瓶”的佐野老先生神神秘秘说得模糊,只提了套墨有个原配的提梁盒,里头贮存了整整四十八锭墨,可有着十余年藏墨经验的赵正范一听就知道不简单——


清宫御墨中,品级最高的包装就是提梁漆盒装,加上四十八锭这么大的体量,肯定不是凡物。


康熙六十寿诞御制《耕织图诗》套墨


既然听说了,哪有不看看的道理,赵正范立刻试探着问是否能够当面拜观此墨。谁料八十五岁的佐野老先生比他更“警觉”,虽然嘴上答应了,可当赵正范兴致盎然地前往荣丰斋时,却始终没能一睹此墨的“真颜”,这显然就是让人“知难而退”的意思了。可铩羽而归的“墨公”却怎么也不肯放弃这套四十八锭的御墨,偏要拿自己的诚意与对方“较较劲”——


十几年与坚如金石的好墨相处,他的毅力也坚如金石。


佐野老先生每年来沪,赵正范都要去盛情款待“以表决心”,更别提往返日本三四个来回,软磨硬泡只盼着能与这套御墨“谋上一面”。多年的追逐,颇费了一番工夫,赵正范终于等来了他的“机缘”:一方面自己实在年事已高,一方面也的确被赵正范的诚心打动了,也许还有些同为“墨痴”的惺惺相惜,佐野老先生终于松了口,让女儿给赵正范搬出了这套“墨王”。


康熙六十寿诞御制《耕织图诗》套墨


果然是清宫“墨王”。


甚至不能仅以“清宫‘墨王’”来形容,这是一套为康熙皇帝六十大寿专门制作的御制《耕织图诗》套墨,历经三百年仍然保存完好,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清宫原配的提梁漆盒内。提梁漆盒上装饰着五爪金龙,里头的四十八锭墨全用皇家才能使用的黄绫套和五爪龙锦盖包装着,在这四十八锭墨上,每一锭都有侧款和顶款,俱是一般模样的“皇清康熙甲午年”和“顶烟”。背面的阴文“御制诗”三字以纯金描绘,下方的诗文填描的是金掺银,顿时拉开了分明的层次。


康熙六十寿诞御制《耕织图诗》套墨提梁漆盒


“这做工!”赵正范震惊得连午饭都忘了吃,一直痴愣愣地看了两个多小时也不肯走。


他心里非常清楚这套墨的珍贵程度,自己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藏家,各大博物馆包括两岸故宫的御墨他都看了个遍,还从未见过这样的“墨王”。体量巨大、保存完好还是专为康熙六十大寿所定制,距今三百年的时光,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了,放在哪个博物馆里不是“镇馆之宝”?他顿时理解了佐野老先生“严防死守”这套御墨的原因。更何况,康熙的御墨,乃是清宫御墨中一等一的极品。


“康熙御墨延续的是明墨的制作工艺和墨方配比,特别是在胶、墨的比例上,康熙御墨配比恰到好处,它的胶能够把墨的颗粒包裹住,书写时非常滋润而不会产生颗粒感,在墨模制作上,康熙御墨气韵古朴,显得非常独特,是清代其他时期的御墨所无法比肩的。”


康熙六十寿诞御制《耕织图诗》套墨


康熙六十寿诞御制《耕织图诗》套墨


这是赵正范之后对于康熙御墨的总结,不过当时的他可顾不上想这么多。他深知,艺术市场上出现过的“康熙御墨”,要么体量太小,要么完整度不够,要么就是雍正乾隆时期的仿制,哪里现身过这样的极品好墨?赵正范顾不上饥肠辘辘,当即表示非要把它买下来不可。


这突如其来的请求着实把佐野老先生的女儿吓了一跳:父亲只说给您看看墨,可没说要卖啊?


赵正范可不管这些——如果让这套极品御墨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了,他这堂堂的“墨王”名号还要不要了?只管让对方开价,大有不卖就不走的架势。佐野老先生的女儿只得稳住他,提议等佐野老先生百年之后,再将墨以半价惠让与他,倘若现在就要买墨,则要承受高昂的全价。赵正范哪里等得及,追了这么多年,他唯恐事有反复,或者又杀出一个“程咬金”夺走了他的“心头好”,连忙断然说不必等半价,他就要全价买。


“我每天做梦都梦到它,根本睡不好。我说给我半年时间,我现在就去筹款。”


在别人面前夸下海口,被御墨“冲昏了头脑”的赵正范冷静下来,不得不直面他最大的难题:去哪里筹这么多钱呢?可要让他放弃这套墨,却是断断不能的。赵正范的梦里终于不再是那套御墨了,而是买墨的钱——仍旧睡不好。


康熙六十寿诞御制《耕织图诗》套墨


他翻来覆去、左思右想,“盯上了”自己在上海外滩的四套房子。那时候正值全国房价猛涨的时候,上海外滩的房子更是一跃成为人们心中最值钱的地产之一,可换这套“墨王”,要卖掉四套这样的房。


为了一套墨,要付出上海外滩四套房的代价,赵正范不敢隐瞒,开了个“家庭会议”,将自己的宏图大愿和盘托出。好在全家人还算支持,赵正范咬咬牙,将四套房全部卖掉了,又加上自己原先的积蓄,终于凑齐了买墨的钱,将这套追逐了三年的“墨王”——康熙皇帝六十大寿的御制《耕织图诗》套墨一举收入囊中。


古代文人贵胄们千金买墨的故事不胜枚举:“黄金可得,李廷珪之墨不可得”,金章宗用黄金一斤换苏合墨一两,罗龙文所制墨价逾拱璧,方于鲁、程君房的墨一斤要用三斤的白金来换……赵正范很乐意用外滩的四套房换来的巨款,为此再添一笔“风流雅事”。虽然也有人为之咋舌,赵正范却不以为然,他说出了自己的道理:“在康熙时期,这套墨可以换一百个康熙的花瓶,你在看看现在康熙的花瓶什么价钱?古代的好墨号称‘金不换’,拿黄金都换不到一笏好墨。汪氏墨品中的十色八卦墨,每锭能卖到六两,十锭就是六十两,相当于当时一个知府的一年半俸禄,而只是市品,并非御制之物。这样的三百年四十八锭御制‘墨王’,就是‘无价之宝’。”


“无价”——这是一位藏家对于自己藏品所能下的最为珍贵的定语。



“吕行甫好藏墨而不能书,时磨而小啜之。石昌言藏墨不许人磨。李公择见人墨辄夺。苏子瞻蓄墨至七千梃,遇天气睛霁辄出品玩。而潘谷见秦少游所藏廷珪墨即下拜,曰:‘真李氏物,我生再见矣’,司马温公无所嗜好,独蓄墨数百斤。”倘若他们于时空中与赵正范相遇,是否也会引为知己呢?


“不恨我不见古人”,数千挺墨,皆是“墨公”的知己。



如今上海外滩的房价早就不知翻了多少倍,若是当初不卖那四套房,也许赵正范所拥有的财富远超今日。


可话又说回来,外滩有数不清的豪宅,康熙的御制《耕织图诗》套墨,却是实实在在的“天下无双”。


文字 / 唐   颖

编辑 王译井




® ™本文由艺术东南独家出品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