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91岁老人重阳节离世,他捐献了遗体,要为医学生做无语良师!

美丽西湖 2020-01-30

九月初九重阳节,本是敬老的节日,91岁的老先生却在节日这天与世长辞,侄子帮他完成了最后一个心愿——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事业,之后,他要为医学生们做三年无语良师。


致敬!郑惠琪老人!


郑惠琪,1927年出生于杭州,在上海参加工作,晚年回到杭州养老。因为一生未婚膝下并无子女,一直由侄子照顾其生活起居。


尽管年事已高,但老人身体还算硬朗,平时也爱参加社区活动。2014年他参加了红十字会关于器官遗体捐献的宣传讲座,第二天一早,他便来到桂花园社区办公室,“我想登记遗体捐献。”这8个字老人说得斩钉截铁,令工作人员至今印象深刻。“遗体捐献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参加一次遗体解剖,胜过看一百个病人。现在医学生的资源少,这是我能回报社会的最后一点事了。”他说。



今年9月,老人在回家路上不慎摔倒骨折,送进了医院进行救治。侄子今年也已72岁,早已力不从心。伤好出院后,老人在社区的帮助下住进了西湖区福利中心,由专业人员照顾生活起居。当社区书记陈建背着老人从楼梯下来时,他还惦念着四年前签订的遗体捐献志愿书,“这是我唯一的心愿了,麻烦你们一定要帮我办好。”


10月17日,郑老先生因心衰离开人世,他捐献了遗体、大脑和角膜用于医学研究。20日,杭师大医学院为郑老举办追悼会,在这里,他将成为学生们的无语良师。



当我离开,愿爱留下。”像郑老一样无私的志愿者们,他们捐献遗体(器官)用于医学教学和科研的解剖使用、病理解剖研究、器官移植等。对学生而言,人体解剖是基础医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在接近真实的人体上模拟手术训练,才能掌握和丰富人体基本知识;对国家而言,数以万计医科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才有利于医疗队伍整体技术水平上升和医学进步,为实现人才强国和科技强国提供可靠保障。


情满西湖

                  

一直以来,西湖区红十字会积极开展三救三献工作,推动遗体器官捐献宣传。截止2018年10月,已有67名志愿者捐献角膜、大脑、遗体;113名志愿者登记器官遗体捐献。


                                      




编辑 | 佳欣

来源 | 区红十字会、文新街道

 



小西邀你加星标啦!


微信又改版啦!
学会以下三步,将我们设置成星标!
这样,就能每天及时收到新闻推送啦!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