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焦点访谈》聚焦西湖区民生综合体:“15分钟幸福生活服务圈”是如何打造的?

美丽西湖 美丽西湖 2022-12-30


昨晚的中央电视台

《焦点访谈》节目播出

《新征程上:从“有”到“优”品质生活》

专题报道了西湖区如何打造

“15分钟幸福生活服务圈”



西湖区如何凭借民生综合体

满足居民对品质生活的需求?

和小西一起来看看~



集约聚合 更贴心

幸福生活在西湖


“以前,各个场所分布在社区的不同地方,来回往返很费时间,现在集中到了民生综合体里,我只要花十分钟从家走到那里,就能在里面待上一天,运动看书、参加党员活动,很充实很方便。”家住古荡街道嘉荷社区的李庆风对家门口的“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赞不绝口。



西湖区根据各镇街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摸索出旗舰式、星月式和珠链式三式民生综合体模式,打造“集约化、高效化”服务,注重快速抵达、使用率高、实用性强、体验多元。


▲在三墩镇旗舰式民生综合体里,幸福餐厅、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等一应俱全,满足市民的多种需求。


“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按“7+X”服务空间导则进行统筹设计,在实现助老空间、健康空间、活力空间、教育空间、治理空间、生活空间、至善空间7大空间基本服务功能基础上,各镇街根据自身特色,开拓挖掘X项个性化、特色化服务项目,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


▲留下街道旗舰式民生综合体里,X空间被设计为东岳乡贤馆,包含茶艺、书画等乡贤文化的传承及教习等。



民呼我为 更暖心

幸福生活在西湖


“一开始,菜品种类没现在这么多,我们是边听居民意见边进行调整,适应老人口味。”嘉荷社区民生综合体老年食堂的张大厨分享了自己的掌厨心得。“老人不喜欢太硬、太咸,杂粮我们就蒸软一点,再挑选些爽口的小菜。”


▲翠苑街道老年食堂“翠食坊”里,老人们正愉快地就餐。


除了硬件建设,为更好拉近民生综合体与居民的距离,西湖区密切关注民生需求,通过“民意小圆桌”“民生圆桌会”“居民议事会”等平台,以民主察民情,以“民呼我为”为宗旨,让民生综合体更好满足辖区居民所需所求。


▲三墩镇的老人在民生综合体里练习、交流书法。


以养老服务为例,了解到老年人群体对精神生活的强烈需求,西湖区各民生综合体都积极开展各类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课程。老年大学、社区学院、书画院、养老服务体验区等空间,成为老人们休闲锻炼、拓展兴趣、享受各类服务的好去处。




数字赋能 更安心

幸福生活在西湖


“菜的味道蛮好的,付钱的时候只要刷下脸就可以,也很方便。”78岁的傅阿姨是翠苑一区老年食堂“翠食坊”的常客。


▲“翠食坊”里的刷脸支付功能,让老人就餐更便捷。


数字化、便捷化的民生服务在西湖区处处可见,依托“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的建设,西湖区将数字技术贯穿在综合体打造中,让民生综合体实现技术数字化、空间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

西湖区以“小切口”的应用场景“大牵引”各部门的民生服务,找准民生领域各部门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建立“幸福荟”数智平台,搭建多跨协同应用场景,让民生服务触手可及。


▲翠苑街道翠苑一区的工作人员为辖区孤寡老人、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免费发放智慧手环。


仅仅在智慧养老领域,“一键养老”版块解决了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并先后推出智能电视、智慧传感报警器、康养智能手环等“黑科技”,显著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西湖区在数字化改革推动下,通过加装民生综合体智能监控、智能安防、智能感应等智能物联基础设施,聚焦民生综合体活跃指数、民意热度、评价指标等要素,实时分析动态数据、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利用数字系统对群众参与度高的服务事项进行整合调节,全面提升民生综合体的服务能力,优化居民的服务体验,实现了“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的自我更新。


如今,西湖区已建成旗舰式、星月式和珠链式等不同形态的民生综合体41个,总面积达14.5万平方米,已累计开展服务活动3400余场次,服务覆盖西湖居民170万余人次。



在老年食堂吃一日三餐

在居民健身房锻炼

在西湖书房阅读学习……

“15分钟幸福生活服务圈”

已经在西湖区逐步形成

从“有”到“优”的品质生活

也在此显现




记者丨卢熙润

视频丨李海青 王毅

编辑丨一聪

来源丨央视《焦点访谈》 区民政局 三墩镇 翠苑街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