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验 | 热浪里的凉茶摊“摊主”
暑热难耐,蝉鸣高昂,每年夏天,一个个爱心凉茶摊出现在街头巷尾,为高温下的户外工作者和路人送上一份清凉。
今年夏天,气温又创新高,人们到处“寻清凉”,文新街道五联西苑324号楼下,王顺美的免费凉茶摊如约开张了。日前,记者慕名前往,与王奶奶一起烧水、提壶、灌桶,水满的时候就坐在小板凳上“吆喝”,当了一上午的凉茶摊“掌门人”。
上午9点,穿过“烫脚”的街道,经过片片绿荫,刚从空调车里出来的额头开始冒汗,一个小小的凉茶摊出现在记者视线里。
遮阳伞下,老摆台前,王顺美正往绿皮水桶里灌入滚烫的开水。她的刘海在汗水的浸润下,已变得沉重而服帖,一缕缕沾在额头上。
记者说明来意后,王顺美笑得眯起眼睛,举起手中空了的水壶说:“两壶水倒完了,桶还没满,现在要去烧水了。”拿起两个家中常见的烧水壶,跟上王顺美的步伐,便来到凉茶摊后面楼房的楼道里,将两个烧水壶灌满水插上电,20多分钟后得到两壶开水。
这是这一天中王顺美等待的第12壶开水。清晨5点半,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王顺美已经锻炼结束,开始凉茶摊的准备工作。她熟练地煮沸了一壶又一壶的开水,当环卫工人开始清扫大街,附近的店铺拉开门面时,凉茶摊上第一壶开水升起的热气就会准时四散在晨光里。
水开了,记者尝试着提起烧水壶,瞬间那份热度透过壶柄和壶壁直抵手心。从楼道走入烈日下,仿佛置身于无形的蒸笼中,步伐不经意间变得沉重而缓慢,手上8升开水的重量和空气中蒸腾的热气,让人难受。汗水如细流般不断从额头渗出,迅速汇聚成珠,然后沿着脸颊滑落,留下一道道湿漉漉的痕迹。
抬手擦了下快掉进眼睛里的汗,记者看向前方提着另一壶开水的王顺美,她的身体微微前倾,步履略显蹒跚,正用尽全力提起烧水壶,生怕一个不慎,滚烫的水就会溅出,烫伤自己或是他人。
到了凉茶摊,王顺美用她那布满皱纹却异常有力的手握住壶柄,和记者一起灌水。调整着水壶的角度,让开水平稳地倒入茶水桶中,王顺美还不忘叮嘱记者:“记得要离远点,别让热气熏到眼睛了。还有啊,倒水的时候手要稳,别晃,不然水溅出来烫着就不好了。”
接着,记者小心翼翼地提高第二壶水,学着王顺美的样子缓缓将水倒入桶中。一壶水的重量一个人承受会略感吃力,特别是水流灌入时,热浪扑面而来,脸可以挪开一点,但手只能稳在原地,倒完一壶水,记者整个手臂也仿佛烫熟了一般。
两个烧水壶空了,绿皮水桶灌满了,王顺美满意地盖上桶盖。“这两大桶够大家喝很久啦,不过还要再去烧两壶备着。”说着,她又提起空水壶,转身又走入烈日下,去往凉茶摊后面的楼道。
从2017年开始,每年五月,王顺美就出来烧凉茶。凉茶摊开张8年来,深受大家欢迎,周边小区物业的保安、行色匆匆的外卖小哥、快递员和居民们,都是凉茶摊的“老顾客”。
在这个凉茶摊,茶客可以自行灌装茶水,也可以在遮阳伞下躲太阳。等到桶快见底了,一个微微驼背的身影就会提着开水准时出现。
灌满水后,记者和王顺美坐在摊位上,一辆电瓶车远远开过来,停在遮阳伞下。“这么热的天能在口渴的时候喝上一杯茶,特别舒服,而且王奶奶的茶很解渴。”一位外卖小哥从车后座的筐里掏出两个大水壶,熟练地打开茶桶龙头接茶,“这个社区有很多外卖小哥租住,夏天一到,我们就知道熟悉的凉茶摊要来了,开工前都会来接水,接一次喝一天。”
记者和小哥聊着,来往的“老顾客”们也都打开了话匣子。“我就住在后面一点,路过渴了经常来这喝水,很方便。”张阿姨喝了半杯凉开水后,匆匆离开,“太热了,喝点凉茶能让我喘口气。”
凉茶摊对面的电瓶车修理店店主,是摊上的“大客户”。“今年王奶奶五月就出摊了,我仗着地理位置,每天提着热水瓶第一个去接水。”店主笑着说,“看见没,那些三轮车师傅们也是一早就来灌水了。”
戴着牛仔帽的胡师傅住在很远的地方,大夏天蹬着三轮车满城回收家电,休息的时候就停在五联西苑外的树荫下,渴了就来王顺美这里接水,他很不好意思地说:“这个凉茶摊烧了几年水,我喝了几年,摊主也从来没要求我们什么,也不对我们冷眼相待,对我们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人好事。”
正等着修车的赵爷爷也赶来补充:“这个王房东是我们五联西苑最好的房东,烧开水不用钱,腿痛腰痛还在坚持。”路过的李女士听见了则震惊地说:“原来开了这么久的免费凉茶摊是老奶奶一个人做的热心事啊。”
整个上午,凉茶摊前新老“客人”来来去去,楼道里的两个烧水壶未曾停止工作,水一开,王顺美记着时间就下楼了。就这样烧水、提壶、灌桶,记者跟随着王顺美的脚步,数趟下来,灌水的手臂开始颤抖,脚也走得有点痛,着实体会到王顺美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不易。
记者 | 诸葛曾晓 张一昀(实习记者)
制图丨柴可
编辑丨赵彤
供稿丨文新街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夏日作伴读书好,落花水面皆文章和小西一起品味书香西湖今天为您推荐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