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郁”与治愈:当代城市独居青年“吸猫”生活实践

社会学吧 2024-03-31

作者:陈友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昊,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吸猫”文化的大肆流行,让人不禁重新审视“吸猫” 群体的精神画像与“吸猫”文化的内在机理。“吸猫”成为城市独居青年的一种生活方式,折射出特有的社会交往和关系模式:一方面,猫是日常生活与话题的延伸,拓宽着人际关系;另一方面,独居的生活方式与作为媒介的猫,亦是社会关系的简约机制,体现出人际关系的弹性伸缩。在城市独居青年将猫视作“解压阀”、亲密替代与自我人格投射的同时,大都市里“猫中我”独有的焦虑、孤独与社交回避也被放大,这透视出城市化进程下的人际关系变化与深层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媒介;猫;城市独居青年;人际关系


引言


艺术家贾科梅蒂曾说过,火灾里,在伦勃朗和猫之间,他会拯救猫。也曾有人问“互联网之父”蒂姆 伯纳斯·李,网络最出乎意料的应用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答道:“小猫咪。”

看似不可思议的答案,如今正成为一种潮流。《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城镇家庭养育宠物猫的数量达到 5806万只,已超过宠物犬 5429万只的数量。在云端,截至 2023年 1月 15日,新浪微博“猫”的超级话题共有 16.2万帖子,17.2万铲屎官乐在其中;而宠物大户的超级话题帖子数量仅为 1.5万,“猫咪如何攻“狗”共有 3.1万粉丝。占了互联网”,这是纽约活动影像博物馆 2015年举办的一次展览的名称(How Cats TookOver The Internet)。人们对猫咪的热爱已然衍生出大热的“吸猫”文化。

猫在虚拟与现实之间不断延伸着自己“领地”的同时,其本身亦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让人不禁想问,“吸猫”文化具体有哪些表现形式?“吸猫”背后的群体画像是怎样的?猫作为媒介,又映射出当代社会怎样的心理症候?


一、“吸猫”群体画像与样本选择


“吸猫”群体主要为都市青年,其性别构成中女性占比高达 88.8%,多以城市独居的企业职员与大学生为主,高学历、中高收入者偏多,且集中在经济繁荣的一二线城市。《中国青年报》关于“空巢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80后”“90后”的“空巢青年”,他们远离故乡,独自在外打拼,未婚单身且独居,这些特征均与《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中提到的养猫人群高度吻合。

(一)养猫主力军:城市独居青年

Facebook网站针对美国 16万 Facebook使用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爱猫的人比爱狗的人更渴望单身与独居生活。美国国家统计局关于家庭宠物的调查报告显示,在独居者中,养狗的只有 1/5,而养猫的却有 1/4。如果说“吸猫”群体主要是都市青年,那么养猫群体主要是城市独居青年,独居给养猫提供了条件。如果没有独立的住所,饲养宠物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其只能通过“云吸猫”来满足自己的心愿。

城市独居青年群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因为家庭或阶段性收入原因而被动独居的群体;另一部分则是主动选择独居的群体,这与个人主义、单身主义以及结婚率、生育率下降相关联。

独居意味着青年对个人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的掌控,是一种更加自主、自立、简单的生活方式,生活私密性提高的同时,也减少了共同居住中由于人际摩擦带来的精力消耗。早年,学者们曾忧心忡忡地认为独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问题,即一种自恋、社会道德崩坏以及公众生活锐减现象。但实际上,独居对于青年仅意味着可以自己规划自己的生活。独居是一种周期性的状态,一个人的生活安排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各个阶段变换生活状态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这样的生活更具有体验性的样态,例如青年起初租房奋斗,而后结婚成家,告别独居生活;亦有未来因为丧偶、离婚才成为单身的情况。

独居也影射出当代大都市的致“郁”因子,即现实的困顿和精神的迷茫。首先是现与间,实生存的选择。游走在“生存”“梦想”“漂泊”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面临被“房子”所困扰的局面。除却身处大城市的原住民,其余奋斗者大多需要租房打拼,而大城市租房的费用近年来已达到令人“窒息”的地步,因而他们往往生活不甚宽裕。进而是情感寄托的缺失。作为“独居者”,父母与亲朋好友能够给予的情绪支持相对不足。独居减少了无效社交的精力消耗,但亦会让人产生孤独感,出现对现状感到困顿或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情形,缺乏明确的预期与倾诉的对象。

当独居青年具有较强社交需求时,却因生存、生活、工作等原因,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参加现实中的社交活动。即使有时间与精力,考虑到利益取向的职场关系不同于情感取向的同学关系,而商业性的社会交往和关系更加复杂,许多青年人亦倾向于回避。因此,面对无处不在的压力与难以释放的压抑,无力感挤满手机屏幕,城市与自身的强烈反差导致的失落感便无形渗透。

与此同时,巧合又奇怪的是,需要租房住甚至经济相对拮据的城市独居青年却一反常态地愿意花费一定的资金投入在养猫这件事情上,显然,物质层面的支出负担不敌猫带来的情感慰藉,猫逐渐成为城市独居青年“家”的营造伙伴。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描述

本文选择城市独居青年养猫者为观察对象,观察范围既包含其云端的“云吸猫”体验,亦有其与猫共处的日常生活经历。本研究以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为主要数据收集手段,对城市独居的养猫青年就养宠动机与饲养中的日常生活进行访谈。通过对“铲屎官”真实的养猫经验与有趣故事的分享,洞察青年“吸猫”的内在心理与社交关系。

资料收集时间为 2022年 11月至 2023年 1月,主要访谈了 15位城市独居青年(见表1),由于地域因素,采取微信语音访谈与线下访谈(地点为领养中心、猫咖、宠物医院以及受访者家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访谈时间为 30—60分钟不等。访谈问题主要集中于:第一,养猫之初的境遇。包括为何会选择养猫、养猫之前哪些途径加深了自身对于猫的喜爱等问题;第二,养猫之中的生活变化。包括给自身带来了哪些正向的价值,亦包括带来了哪些负向的困扰与负担;第三,养猫之后的社交影响。包括身边亲近的人对其养猫态度如何以及自身交际圈的变化等问题;第四,对于“吸猫”现象的主观感受及态度如何。受访者针对以上但不限于以上问题进行开放式陈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将高频的原始记录归纳为更具指向性的次要范畴与主范畴(见表 2),以期对访谈对象的行为表述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理解。


二、“吸猫”的行为表现与成因


“吸猫”的具体含义是指用鼻子闻猫咪的身体,后进一步延伸为对猫咪施展各种亲密的动作,例如抚摸猫的身体或是把脸埋在猫的肚皮上,以此来获得一种满足感。“云吸猫”则指在互联网上通过肉眼观看猫咪的视频和图片来代替现实中与猫咪亲密接触的行为。

(一)“吸猫”的行为表现:虚拟与现实交汇之间

“吸猫”可以分为两大类:现实“吸猫”与“云吸猫”。两类行为背后,均有丰富又复杂的行为表征值得细致探讨(见图 1)。

图 1 “吸猫”的行为表现

1.“云吸猫”:关于猫的可爱想象

“云吸猫”的主要途径是社交平台和视频平台。其中,通过微博话题来讨论猫的生活、分享相关日常的群体最多;使用抖音、快手等视频网站和 APP的“吸猫”人数居第二位。

“云吸猫”的人群并不完全只是那些喜欢猫又无法饲养猫,从而在网络上“云养宠”的人们,访谈中本就在家中养猫的“铲屎官”也可能会在网上“云吸猫”,一方面他们可以“晒”猫,另一方面也可以观看其他用户上传的与猫有关的视频。“在 b站上关注的 up主‘花花与三猫’,我看着他们发布的视频就感觉自己也在陪伴小猫一起成长,成了它们的‘虚拟主人’ ”(M2)。

“云吸猫”的传播形式主要以分享猫的视频、图片、表情包为主。猫咪爱好者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养猫,只能通过表现力较强的画面来传达他们关于猫的可爱想象。不同于现实中养猫,“云吸猫”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吸猫”,不必有任何经济上、时间上、精力上的负担。

“云吸猫”的传播内容背后体现的是人的“动物化”与宠物的“人化”呈现。人的“动物化”表现在“云吸猫”过程中“学猫叫”等视频的流行,以及青年对使用“奶猫”表情包沟通与交流的爱好。宠物的“人化”则表现在视频中猫成“人精”了,猫能全神贯注地看电视,会在想念主人的时候哭鼻子,等等。猫因此得以在云端具有较强的社交性,“云吸猫”迷分享信息、表达观点,进行创造性生产,网络平台成为他们交流感受、寄托归属感的场所,即使社交恐惧的青年也能借助猫这个话题打开话匣子。

2.现实“吸猫”:喜爱与“心软的神”

现实“吸猫”可以按照猫是否归属于自己进行分类。当猫属于自己时,可以在家尽情“吸猫”。猫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从宠物店、猫舍购置,这种情况最多,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挑选到颜值、性格与自身更为契合的猫,“开始有了独立住所和稳定收入,喜欢猫所以选择购猫饲养”(M6);二是救助与领养,越来越多想要养猫的人化身“心软的神”, “觉得流浪猫很可怜,野外环境对猫来说不太友好” (M5)。随着“领养代替购买”观念的推行,领养的渠道渐渐多样化,可以通过专门的领养中心领养猫,也可以通过已有的社交关系或是社交平台领养猫。

当猫不属于自己时,一般就是聚众“吸猫”了,最常见的是去“猫咖”店消费撸猫。“猫咖”现今成为年轻人热爱的休闲之处,据天眼查显示,国内已经有超过 4000家猫咖相关企业,“猫咖”的人均消费大多集中在四五十元左右,属于中端水平的餐饮消费。也有不花费金钱的“吸猫”方式,例如去朋友家“吸猫”,人际间的距离在以猫为核心的场域中贴近。对于爱猫人士来说,流浪猫群体的存在一直是他们内心深处柔软的一部分,也促使其“吸猫”行为从线上向线下过渡。有学者关注高校普遍存在的投喂流浪猫现象,发现背井离乡的大学生在长期没有亲人陪伴情况下,可以通过喂养流浪猫收获被需要的情感体验。

(二)为何都市青年独爱猫

猫因为具有人类婴儿的“可爱” 特点而被喜爱,“当一只毛茸茸的胖猫大摇大摆地从我身边经过,然后瘫倒下来时,心都要化了”(M11)。这被康拉德 ·洛伦兹称作是猫的“怜幼触发特质”特征,猫让我们想起人类幼崽并相应地释放出荷尔蒙,引发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很难会有人不喜欢猫的可爱,但为何都市青年会独爱猫呢?

第一,养宠成本。狗也非常可爱,但相较于养狗,养一只猫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会更小,大多数狗需要每天“遛弯”, 而所有的猫都可以安静地待在家里,“下班回家吃完饭都快九点了,想有只小动物陪自己,但养狗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M14)。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业以及繁忙的工作使得许多都市青年回到家中并无太多闲暇时间,因而猫就成了陪伴的不二之选。

第二,生活习惯。被饲养在室内无所事事的猫,会将大部分时间用在睡眠、舔毛与进食上,这种慵懒闲适的生活状态让其显得十分“优雅”。而这样的特质与现代都市青年十分契合,从猫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精致”的影子。“精致”的背后,颓丧也是其生活的旋律,“每天在办公室确实人模人样的,但其实生活一地鸡毛”(M1)。精致与“丧”文化交织的背后,宠物一定程度上成为都市青年财富水平基础上“有闲”品位的表征,“在朋友圈晒猫的点赞量超高”(M3),又能在“丧”的时候得到一定的情感慰藉。

第三,性格特点。猫具有领地意识,不合群也不愿被打扰,猫的自我与独立令人艳羡。在这个时代,举止得体是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在科层制体系中,人们服从上级指派的工作,独立自主与特立独行似乎成了稀缺的特质。当职场交往难以形成有效的情感支撑时,不少都市青年心甘情愿地成为“猫奴”,幻想成为独立、自主又高冷的猫一样的职场人。

在虚实交汇之间,“吸猫”的行为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吸猫”人群对猫的喜爱与认同,他们把原本赋予猫的性格贴到了自己身上,独立、优雅、不迎合他人等迷人气质,映射出当代青年崇尚的价值观。


三、“猫车”上的“乘客”:人际关系的弹性伸缩


猫并非一味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可能与狗大相径庭,宠物犬有助于改善人际交往,因为在遛狗的过程中主人自然便与小区内的居民相识相知,因狗结缘。而猫相较于狗,有着更为复杂的连接属性,其中暗含年轻世代特有的回避与距离感,因而是“在联结与分化的动态游移中,灵活地影响人际关系的张与弛,巧妙地催化人际距离的进与退”。

(一)日常生活与话题的延伸:人际关系的连接

尽管人们常常把独居和与世隔绝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情况可能相反,对于独自生活的人们,其社交生活也可以因为爱好(例如宠物)扩张,独居是新的社交方式,“吸猫”亦然。

1.因猫延伸的日常生活

养猫意味着“铲屎官”的日常生活中多了一份牵挂,也代表着住所中多了一位需要悉心照料的家庭成员。所有受访者的日常生活皆因猫的存在而有所延伸,关于日常生活的探究可以从养宠投入中的物质投入入手,包括猫的食品、医疗、美容等方面的经济支出。

关于猫的日常用品(如食品、猫砂、玩具等物资)的购买,有一定经验的“铲屎官”选择的途径是“猫车”。这是养猫日常生活消费中避不开的拓展人际关系的线上渠道,群内是五湖四海的“铲屎官”,虽然有些“猫车”是群内禁言的,但也可以通过添加好友的方式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猫车’ 群我认识了好多爱猫人士,我们私底下也会分享更划算的猫咪用品。”(M7)

猫的健康亦是每一位“铲屎官”关心的话题。疫苗、驱虫、绝育……宠物医院是每一位“铲屎官”的必经之处,与医生、院长接触,从了解常识到与他们逐渐熟识。同理,负责美容的洗护中心也是“铲屎官”们经常前往的空间。

“我家猫一有啥问题,就会拍照询问给我家猫做绝育手术的医生,一来二去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M7)

“给我家猫洗澡,我一般是在宠物店充值消费,我和店长现在都熟啦,他们都是开车来接送我家猫洗澡。”(M1)

2.从独居到亲和的印象整饰

日常生活因为养宠投入而有所延伸,人际关系也随之拓宽。猫成为打开青年话匣子的钥匙,成为他们因“缘”而聚的具有“安全”心理距离的现实社会网络。

“养猫以后,我会关注更多与‘猫’相关的线上、线下活动,认识了很多有共同话题的朋友,我的男朋友就是通过猫认识的。”(M11)

“说到爱好,我就会说我养了猫,同龄人很少有人不喜欢猫,投缘的话我也会邀请同事来家里撸猫。”(M2)

互动仪式的核心机制是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而猫作为青年之间的焦点与热门话题,为社交提供了情境。原本因猫燃起的情感能量在互动中得以强化和转移,促进人际交往的发展。

养猫青年往往认为养猫者善良、有耐心、有责任感,这就是共同爱好带来的“安全感”,而被赋予积极品质的养猫青年在群体互动中,也更容易收获好感。

“我男朋友也养猫,我觉得他的耐心其实是有迹可循的。”(M11)

“养猫之后,很容易对养猫的男生产生天然的好感。”(M12)

对自家猫的关怀,也增强了青年更广泛意义上对社会释放善意的惯习,亲和与善意的身份表征从独居的属性中跳脱出来,收获了他者的好评。“我会随身携带猫粮,喂小区里的流浪猫,老爷爷老奶奶看到了就会夸我善良。”(M2)猫因而成为拓宽人际关系的捷径与隐性资本。

3.作为亲密关系的第三方

并不是所有人都无条件喜欢猫,长辈起初往往都会对猫敬而远之甚至充满敌意。“我妈妈一开始不让我养猫,她觉得猫毛太多,怕有细菌。”(M1)

有意思的是,初级群体中情感的间隙往往只是暂时性的、易于修复,在见识到猫的强大魅力后,也就“真香”了。齐美尔认为在冲突发生时,紧密的关系会使冲突更加剧烈。“一开始家里人不让我养猫,也不让我从事与猫相关的工作,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份不稳妥的职业,我们大吵了一架。”(M15)

但敌意是与吸引结合在一起的,科塞指出冲突经常是维护关系之所必须的,通过释放敌对情绪和沟通解决之后,关系反而更加紧密。“我是自己租房养猫的,后来把猫带回家和父母生活一段时间后,他们态度发生完全的转变,我妈对猫的宠爱甚至要超过对我的宠爱。因为猫,我们的共同话题变多了,也增进了父母对我的理解。”(M8)

在亲密关系中产生矛盾时,猫更是成为修复关系的“润滑剂”。“我和男朋友闹矛盾时,我知道是我错了,但我低不下头,就会拍猫的照片哄他。”(M2)

(二)回避与理性社交:人际关系的回退

当代都市青年群体习惯“自我轴心”式的成长。从小内卷式的教育与学习致使学生的休闲时光被压榨,都市里的钢筋水泥也阻隔更多与邻里的社交机会,没有多余的时间维系人际关系的互动,长大后就会存在社交倦怠与社交恐惧。

作家梁文道曾言:“猫跟你作伴,但又不干扰你,你要尊重它的空间与独立性,界限是存在的。很多人心目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就投射在人跟猫上面。”“我决定养猫的原因是,虽然养狗的幸福感可能更大,但我不喜欢如此热烈的回应,我更喜欢的是轻松陪伴,太黏反而招架不住。”(M14)

从积极意义上看,回避也是一种社交关系上的理性选择。强行维系社交关系有时候反而是一种负累,而独居的生活方式与作为媒介的猫,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关系的简约机制,减少了人际间摩擦带来的精力消耗。借助猫的特立独行来自我隐藏,否则,社会关系就会变得异常复杂,人们身处其中,不堪其扰。

“上了班以后应酬变多了,但我还是不爱多说话,心里有点抗拒,有时候想要回避,猫在家等我喂饭就成了我推脱聚会的借口。”(M13)

“独居养猫的感觉真是太棒了,我感觉猫就是我的人间理想,如果上班的时候,我也可以是一只猫就好了,想不理的人就不理。”(M3)

无论是否有意回避,养猫之后人际关系也确实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退。“养猫之后也很难没有负担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临时决定的夜不归宿、有计划的旅行计划、节假日回家等。”(M6)一方面,猫的性格特征彰显部分都市青年对社交的回避,宁愿在家里“吸猫”,也不愿意维系无效又繁琐的社交;另一方面,养猫之后,“猫友”变多了,人际关系在不断延伸与拓展。


四、“猫中我”:致“郁”时代的治愈秘籍


“它从太阳光里走来的时候,瞳孔细得几乎没有,两眼竟像话剧舞台上所装置的两只光色不同的电灯,见者无不惊奇赞叹。”丰子恺曾在作品《猫是最可爱的》中这样描述自己的猫。在关于猫的文学作品中,老舍的《猫城记》以及夏目漱石的《我是猫》较为有名,皆通过猫的寓言对社会进行反思与批判。这样的视角与人类学家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探讨相似,即将动物作为思考人类社会其他方面的一个“窗口”。库利曾提出过“镜中我”概念,即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猫作为媒介或是互动对象,也可以帮助个人透过这面“猫镜”认识和把握自己。

(一)作为“解压阀”的猫:焦虑的“猫中我”

在与访谈对象交流的过程中,第一个问题问的通常都是:”“为何养猫?而每每至此,受访者都是会心一笑,透过猫他们似乎又看到了过去与现在的重影。

“真正确认想养一只小猫,正值我决定二战考研。一个人备战的日子难熬,长期闭门不出,很希望有个小家伙能陪伴自己。”(M8)

“我是小地方来的,虽然现在租房独居,但也想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压力挺大的,平时又没什么娱乐爱好,就想养一只猫来缓解压力。”(M1)

城市资源富集,就业机会多,发展前景好,收入高,竞争环境相对公平,在比较利益驱使下,向城市、大城市迁徙成为青年的理性选择,青年也多自愿成为“空巢青年”。当独居的时候,面对来自学业、工作、住房等诸多压力,焦虑的“猫中我”会将猫当做缓解生活压力的“排气孔” 或是“解压阀” ,这无疑是致“郁”时代的治愈“秘籍”。“每当我上班再累,回到家看到它们迎接我、蹭蹭我,那一瞬间我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消失了……”(M2)

人们之所以拒绝充满野性的动物当做宠物,一方面是因为较难驯化,另一方面暗示的竞争性也会让人产生意识的疲倦,这也是为何猫、狗等宠物能治愈身心的原因。“想象自己可以成为宠物,我也想像自家猫一样被宠爱,可以不用为生活而发愁,每天都有食物和无忧无虑的生活。”(M13)这可以说是一个焦虑但却渴望受到保护的城市独居青年的典型心理。

(二)作为亲密替代的猫:孤独的“猫中我”

莫利斯在《亲密行为》中提出:“既然我们最亲近的人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而在陌生人中间寻找亲密接触又太危险,那么我们也可以选择宠物作为自己的亲密替代。”“为了男朋友来的这座城市,最初我一个人租房工作,没有什么朋友,回到家挺孤单,男朋友就鼓励我养一只自己的小猫。”(M2)

传统农业社会是一个安土重迁的熟人社会,人们受土地束缚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而现今,社会空间格局被快速的城市化挤压,青年为了更好地发展,只身前往大城市求学与工作,就必然面临重新组建社交圈与重新融入社会生活等诸多问题。对于孤独的“猫中我”而言,猫成为他们的亲密替代与幻想。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宠物伙伴的亲密程度能很好地预测低社交支持群体的孤独和抑郁等问题。宠物的人格化可满足情感需求,城市独居青年可以从猫身上获取情感慰藉和信任保护,也能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满足。“我把我家猫当成我的儿子来看,我一个人住很多时候都会自言自语,其实是我在和它说话,和它说话我觉得很安心,有时候一些疑惑和苦闷在和它诉说的过程中就自发地解决了。”(M12)

猫在大都市中是城市独居青年为数不多的“家人”,扮演着营造“家”这一场域的重要角色,同时也会帮助独居者获得“安全感”,尽管不安全感的消弭,更多是心理层面上的。“我一个人住会想东想西,但有猫在,就好多了。”(M2)

(三)作为人格投射的猫:社交倦怠的“猫中我”

因为城市建设与城市改造、人口的迁入与迁出等诸多原因,城市从“熟人社会”逐渐过渡到“陌生人社会”。独居者的孤独不再是时空隔离产生的精神落寞,更指向“独处”所呈现出来的生存困境:一面是人际关系连接极度便捷,一面是人际关系实质极度萎缩。“猫的处世之道就是我向往的生活,工作上我会面对很多小孩子与他们的家长,过多的交际实在是一种负担。”(M10)

在社会快速变迁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是社交方式变革的亲历者。社会交往通过互联网变得越发简单,但青年却出现了社交倦怠,逐渐变得理性化和原子化,太多、太模糊、太复杂的关系,反而显得缺乏真诚。以朋友圈为例,朋友圈有各种复杂微妙的社会关系:职场上的客户、同事和领导,家族里的亲戚和长辈……在想要发表“动态”时,便会产生各种顾虑。无论是线上,亦或是线下,印象管理的疲惫和社交绑架的压力导致青年产生自我怀疑,从而不得不尝试通过“逃离”来缓解这种压迫感,对于社交倦怠的“猫中我”而言,猫的独立与自主就是他们向往的天堂。

“我的微信头像和朋友圈背景就是我家的猫。”(M2)

“养了猫以后,我就喜欢把我家猫的照片做成表情包,每当尬聊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发表情包,显得很可爱又不会很没礼貌。”(M11)

猫作为一种人畜无害的萌宠,“晒”在社交平台为自己形象加分,而宠物消费既是繁华都市中“有闲”品位的表征,又能祛除理性算计带来的心理恐慌。猫作为一种媒介,已悄然成为“吸猫”群体自身人格的投射,使其可以有效隐藏个性,在保持礼貌社交的同时做出规范的日常表演。


五、结语与讨论


现代性是一种流动,独居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生活的空间挤压与资源结构性困乏的表现。大都市的极化发展、人口超负与社会排斥,导致大都市青年普遍出现“漂族综合征”。无论是流入大都市的青年亦或是原住民均面临着极大的社会脱嵌风险。城市独居青年养猫实践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微观个体对于城市生活系统性与结构性困境的真实体验,这包括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与焦虑以及对孤独的胆怯和对过度社交回避的矛盾。

诺贝尔奖得主芝伦兹曾言:“人类愈都市化,离开自然愈远,宠物在人类生活里的重要性也愈增加。”猫作为一种媒介,不仅是宠物以及网络空间中被“吸”的信息传播介质,更是传达情感的载体和现实空间中的体验,深层意义上来说,也是青年实现社会情绪传播的通道。在一个不断都市化和工业化的社会,猫被建构起的功能和意义因社会的致“郁”和作为治愈的出口而凸显。

最后,有两点需要补充:一是许多养猫人士在养猫之初会放大云端了解到的有关猫的全部优点,但虚拟中的想象并不代表真实的全部。本文尽管将猫视作媒介,但本质上它是生命,只有当我们开始反思与他者生命的关系时,才会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社会心理与整个世界。二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相互兼容,必然会带来个体化的转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前往大城市工作与独居。“空巢青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社会各界不应该过度放大焦虑,将其视为“问题青年”“自闭青年” 。至于社交关系,青年人有越来越多的理性成分的考量,熟人社会关系网络不再是青年的首选,他们更加青睐于回避无效的人际关系,从而减少精力消耗。但一味地采取“猫式”回避,也不见得是良方妙药,如何把握好亲密关系和独立之间的平衡,是当代青年社交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注释从略)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