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戴锦华:《归来》就像一个失语症患者在讲话

戴锦华 海螺社区 2019-10-25

11月初,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接受了媒体采访,点评本年度国产电影,访谈最后的标题是《戴锦华:社会文化面临整体坍塌》,这一论断在文学界引起了争议。11月18日,在鲁迅文化基金会与搜狐网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文艺论坛暨中国文艺推介评审会”上,戴锦华教授对这个访谈的内容做了澄清和解释。


《黄金时代》


11月,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点评了本年度的热门国产电影。戴锦华一向把电影视为某种监视社会文化的终端显示屏,在对这些国产电影表达失望之余,她还认为,“《黄金时代》的失败和其他热卖影片的成功一样,展示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及其问题。”这个采访,媒体最后用的标题是《戴锦华:社会文化面临整体坍塌》,这一论断在媒体和学界都引起了巨大争议。


在“2014中国文艺论坛暨中国文艺推介评审会”上,戴锦华首先对这一争议性访谈做了澄清,“那篇文章有人夸奖有人骂,但是实际上确实有标题党的问题,因为我谈的是历史坍塌,而不是文化坍塌。”戴锦华说,“我认为很多作品,尤其是很多热卖的作品,存在的更大问题是意义中空,或者叫拒绝意义表达。但同时,中国在这样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行将完成时刻,也是重新获得中国声音和历史表达的机遇,我们不要坐失这个机遇。”


戴锦华在媒体访谈上做这样一个论断,有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她说,“因为我们的文化刚好是在这么一个矛盾的当口,中国崛起为中国创造了一种未来的可能,因此我们重新有了未来,我们再次赢回了历史。我认为,我们在‘五四时代’曾经丧失了历史,但就是在我们赢回历史的同时,在我们的文化中出现了历史坍塌。当我们丧失历史的时候,其实我们同时丧失了现实的参数,丧失了我们表达的位置和我们表达的意义。”


那戴锦华意义上的坍塌到底是什么?戴锦华在现场也做了解释,就是“三十年来拒绝意义,拒绝某种意义。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意义都拒绝了,就是坍塌。”



《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中国文艺论坛暨中国文艺推介评审会”现场,当其他评委在赞扬张艺谋电影《归来》和许鞍华电影《黄金时代》的时候,戴锦华提出了个人的异议,“大家支持《归来》和感动于《归来》,好像都跟它勇敢地触及了‘文革’题材有关,我觉得大家都忘了前面《阳光灿烂的日子》,怎么会突然之间它就成了填补空白之作呢?这是让我非常惊讶的。这部电影提供的不是一个有效的表达,更不是反思,而是某种症候,它让我们看看在联系‘文革’的记忆上得了什么病。在我看来,好像是一个失语症患者要讲话,或者一个失语症患者假装在讲话。”


《归来》


而对于《黄金时代》,戴锦华的感慨是,“我真的是已经降低自己的标准来讨论问题了。我现在的下限是,是否认真地做一个电影,而《黄金时代》高度满足了这个条件。”“《黄金时代》是一个有很大问题的好作品,或者说是一个有瑕疵的认真之作。



(转载自东方早报,戴锦华老师授权海螺发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